《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文字版,含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文字版,含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涛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guǒ,分外妖rá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莽莽()素guǒ()妖ráo()(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顿失”中的“顿”的意思是()A.稍停 B.立刻;忽然 C.(头)叩地;(脚)跺地 D.处理;安置(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2.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看红装素裹(2)只识弯弓射大雕(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4)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3.按要求填空。

(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的句子是“,”。

《沁园春·雪》中总括上阕的写景,对“北国风光”进行总评的句子是“,(2)”。

(3)《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雪”是。

词的上阕,下阕。

(4)《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沁园春·雪》,完成后面的题目。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须.晴日(4)数.风流人物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贯穿全词。

C.上阕侧重抒情,下阕侧重议论、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

6.下列对《沁园春·雪》一词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领起下文,“望”所见,既是实在的观感,又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分外妖娆折腰稍逊今朝成吉思汗2.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沁园春(qìn)上阕(jué)惟余(只剩下)B. 莽莽(mǎnɡ)妖娆(ráo)莽莽(无边无际)C. 折腰(zhé)稍逊(xùn)略输(稍差)D. 滔滔(tāo)风骚(sā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 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 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 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福州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 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

(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达标训练1.《心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2.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沁(qìn)园春原弛蜡象分(fèn)外妖娆B.江山多骄稍逊风骚(sāo)惟余莽莽C.一代天骄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āo)D.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竞折腰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5.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能力提高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沁园春 ? 雪》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莽莽ǎ分外ēnA. .(m ng).( f)B. 妖娆 (r áo)稍逊(xùn)..风骚ā成吉思汗ànC. .(s o).( h)D.数风流人物 (sh ù)今朝(zhāo)..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讲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B. 分外妖娆妖娆:娇艳美好..C.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文学才华。

这里指政治才能。

....D. 数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指不务正业的人,多用于贬义。

3、(2017·湖南娄底中考 )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奇特的太空的向往。

B.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优异贡献尽人皆知,杂交水稻的出生地就在湖南。

C.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饰演的赃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

D.聊起近来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极稀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4、(2017·山东莱芜中考, 2 分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4 月 20 日,“齐鲁时代典范”宣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同志“齐鲁时代典范”荣誉称号。

B.“一带一路”国际巅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生界和地域经济面对的问题搜寻解决方案。

C.经过“阿尔法围棋”的成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然惹起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改革。

D.现代闻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第1课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第1课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基础检测:惟余莽莽★惟:___ 莽莽:___顿失滔滔顿:___须晴日须:___分外妖娆妖娆: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___略输文采略:___俱往矣★俱:___数风流人物数:___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莽莽()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各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g)分外妖娆原驰蜡象B.成吉思汗(hán)江山多骄山舞银蛇C.还看今朝(cháo)略输文彩竞折腰D.稍逊风骚(sāo)风流人物红装素裹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冰封莽莽滔滔嬴政B.蜡像晴日素裹稍逊C.文采风骚恢宏竞折腰D.天娇大雕风流原驰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外(特别)略输(差、失)文采B.须(必须)晴日顿(立刻)失C.惟(只)余莽莽俱(都)往矣D.大河(黄河)上下竞折腰(倾倒)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B.山/舞/银蛇C.欲/与天公试/比高D.看/红装/素裹6.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文,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词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山河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积累 (共8题;共30分)1. (6分)给加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童年是鲁迅记忆中一本心爱的宝书,它珍藏着阿长对哥儿淳________(A. dūn B.chún)朴的关爱;童年是丰子恺脑海里一丛参差________(A.cī B.chā)的竹影,它唤醒了孩子对艺术和美的最初体验;童年是琦君笔下一指甲缝甜甜的春酒,它蕴含着孩子的纯真和快乐;童年是林海音心中一株粉红的夹竹桃,它目睹了英子身边亲友的渐行渐远……2.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克扣(kē)憬悟(jǐng)雅俗之别(yǎ)B . 胚胎(pēi)追溯(sù)气息奄奄(yǎn)C . 狡黠(xiá)执拗(zhì)忍俊不禁(jīn)D . 睥睨(bì)凛冽(lǐn)看风使舵(duò)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诗有的语言,有美妙的意境,你喜欢诗吗?②贫穷的年代里,理想是。

③第一次出门,妈妈我:“要注意安全,别丢三落四。

”④新天龙商厦建成了,二月十八日,举行了的开业仪式。

A . 简洁富裕叮嘱隆重B . 凝练温饱叮嘱隆重C . 简单温饱嘱咐庄重D . 简明繁荣告诉庄重4. (2分)(2018·深圳模拟)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 .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 .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含答案)

1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英雄(xióng) 风骚(sāo) 妖娆(ráo) 红装素裹(guǒ)B.大雕(diāo) 略输(lüè) 莽莽(máng) 顿失滔滔(tāo)C.稍逊(xùn) 长城(cháng) 折腰(shé) 成吉思汗(hán)D.分外(fèn) 今朝(cháo) 银蛇(shé) 一代天骄(jiāo)2.按原文内容填空。

(1)《沁园春·雪》中虚写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雪》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叹今天的无产阶级才称得上真正英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刘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十月的香山遍布红叶,在秋风夕阳下流光溢彩,显得分外妖娆。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了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B.“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河”在中国古代专指黄河,如庄子《秋水》中的“百川灌河”一句中“河”字即作“黄河”解。

第1课《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第1课《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初三语文人教部编版《沁园春·雪/毛泽东》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蜡.象(là)分外.(fèn)红装.(zhuāng)沁.园春(qìn)B.稍逊.(xùn)风骚.(sāo)略.输(lüè)莽.莽(máng)C.惟.余(wéi)大雕.(diāo)素裹.(guǒ)折.腰(zhé)D.妖娆.(ráo)今朝.(zhāo)天骄.(jiāo)俱往矣.(yǐ)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白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丽。

B.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C.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

D.偶像,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在每个历史时代,都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运用对偶、互文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了祖国幅员辽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宽广。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快。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群山蜿蜒起伏、奋发竞争的态势,显得神采飞扬。

)D.只识弯弓射大雕。

(借代,以弯弓射雕代指尚武力而少文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肯定中包含批判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题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惟余莽莽.()成吉思汗.()分.()外妖娆.()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l)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词,又称填词,因为词是有固定的形式和音律的,这个固定的形式和音律就是词牌名,词人有时还会给所填写的词加个词名,即题目。

请完成下列图表。

词牌名词名(题目)
《沁园春雪》
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5.下面对诗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雄伟的气魄。

B.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后三句写的是虚景。

C.下片中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一概否定了他们。

D.下片开头两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参考答案:
1.mǎng hán fèn ráo shǔ
2.(1)只(2)等到(3)差(4)都(5)数得上、称得上
3.词牌名:沁园春词名:雪
4.(1)比喻对偶拟人(2)夸张(3)对偶(4)比喻
5.C
课文语段阅读题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加点字注音。

蜡.()象分.()外妖娆.()今朝.()
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参考答案:
1.làfèn ráo zhāo2.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C
课外语段阅读题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1~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下面是对上阕有关内容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亦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的意思是:面对宽广的宇宙,怎不让人惆怅万千,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2.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画线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

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D.画线句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及超脱世俗的愿望。

3.诗人在这里写的是寒秋之景,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A.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B.越写山河的壮丽,越衬托出作者心情的悲凉,越说明作者情绪的低落。

C.美丽的山河也衬托出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

D.作者把秋景写得这样美,也饱含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参考答案:
1.D(“怅”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2.D(“超脱世俗的愿望”不对)
3.B(不是低落,是一种责任感)
课外语段阅读题
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相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不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陆词下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

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虚怀若谷。

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是“香如故”,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D.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

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①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②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③都赞颂梅花始终不变的高尚品格;④两位诗人都以梅花自比,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陪衬、拟人的手法。

2.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毛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词低沉孤高。

3.B(这里并无批评“群芳”的意思,作者只是用“群芳”来衬托梅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