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_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整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4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关键能力
1.民主、专政、专制
比较项 民主
专政
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
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
含义 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
区
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
主要依靠暴力 实行的统治
别
制度
特征
政治权利平等,少数服 从多数
以国家权力的 强制实中在个人或专制 集团手中,对国家重大 问题的决策实行个人专 断的国家制度
内容索引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必备知识
一、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误区辨析公民≠人民 (1)从含义上看: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关,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爱国者。 (2)从范围上看: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一国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该国公民。 (3)从性质上看:公民是法律概念,指的是个人,表明主权国家与居民个人之 间的法律关系;公民是在法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人民是政治 概念,通常是指整体,是以阶级内容来划分的。人民与敌对分子是相对的称 谓。
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最 真 实
制度和法 律保障
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 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这些制度 和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 实
【南方新课堂】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人民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C.教育 D.外出旅游2.(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期中考)2013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其涵义是: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物化载体,凝结了民族智慧,体现了民族精神,并且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这一主题蕴含(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守护精神家园3.(北京101中学2013届高三月考)“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④不同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4年广东汕头一模)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
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
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5.近年来,国学在争辩声中渐渐复兴,这实为势所必然。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文化的作用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相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互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影 文 响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化 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经 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 济 相 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 互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政 交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 治 融 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误区提醒
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注意: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
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注意: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 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3.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不同特点 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 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现
特点 优秀 文化 塑造 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 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 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
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二课

•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 能据此认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环 境下的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一定不同。
• 因为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 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 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反映在交往行为和交往 方式上也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 (2011年高考浙江卷)“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 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 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 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 景 •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 【解析】材料描述了“竖大拇指”和“吃面条出声” 两种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理解,表明D 项符合题意。A项否认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共性,是错 误的。尽管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 理解,但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 与包容增加,人们可以站在对方文化立场上看待和评 价某些行为,而不仅仅囿于自身文化背景看待一切, 因而B、C两项失之绝对化。
• (2010天津卷)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 “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 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 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 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 一个特点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着你 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 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 式,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 化有高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
2014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我们所讲的“文化”包括
D
①语言和文字 ②自然科学和科技 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④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⑤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⑤⑥
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该市 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市大力发展教 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 力支持。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 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提高文化竞争力 必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文化发展上面临 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 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10】: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是整个经济
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仅文化娱乐业的经济收入,就 与其汽车工业的产值相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加深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的 认识 ②要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要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抵制外国文化影响
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相互影响
决定
经济
决定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广东专供)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主体 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 (1)立足于_________, 根本途径。 人民群众 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_________
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1.基本途径 时代精神 相结合,各民族文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_________
交流 、借鉴与_____, 融合 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化相互_____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改造 传 (1)内容: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____ 创造 新文 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_____ 发展 先进文化的过程。 化、_____ (2)要求: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否则就会失去文化 根基 体现_________, 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创新的_____;
有益成果 又要以我_____ 为主 、为我_____, 所用 保持文化的_____ 民族 特 的_________,
色。
4.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 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 主要表现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拒绝接 固守_________________, 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 传统文化 _________
3.创新与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意义:既是人类文明发展
动力 也是_________ 文化创新 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发展_______ 本民族 的重要_____, 不同 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还能推出融汇多种文化 文化,又促进_____ 新文化 。 特质的_______ (2)具体要求: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高中政治课前复习巩固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课件

1、文化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 国家、人) 2、教育的作用(综合思考) 3、为什么要文化交流 4、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5、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措施
本单元高考考点
文化交流: 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尊重文化多样的态度、原因、原则。 3、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传统文化: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文化的创新
变式训练 1.什么是变式考查:对一个或几个重要知识点 或知识块变换多种方式进行考查。可以是为什 么、可以是怎么办、可以是意义、可以是辨析。 当然也可以跨模块。但千变万化不离其宗,都 需要我们对重点知识有一个透彻的掌握和理解。 2.变式题目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关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即“多题一解”和“类似题不同解”的关系。 要求:加强审题,把握题目的设问方向
知识联系
• 1、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交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创新作用的联系 • 2、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多样性、相对稳定性、时代性、 继承性一脉相承。 • 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4、文化的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 • 5、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措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创 新的关系
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 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对外方:有利于外域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促进该国文化的发展。 ③对双方:有利于两种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加深 理解,密切合作,推动两国文化共同繁荣;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促进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④对世界: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五课文化创新

【考点2】: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 、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 (重要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 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追求。
•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 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 【答案】(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 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 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 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 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 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 (2012届昆明模拟)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 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 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④
3、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特
别
提
示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疑难探究:
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区别
练习
深化整合
1.全面理解文化继承(纵向) (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传统文化的 特点 (2)为什么: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的作用。 (3)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 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 基础上发展、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 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经济、政治 (2)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 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 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 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 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如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 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文明繁荣 进步。坚持 一律平等原则。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交 流借鉴融合。 原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要求: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 文化德尔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的原则。 3.我们应该做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做外国优秀 文化的汲取者。
2014届 高中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整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
横向 积累
文化的 多样性
文化 传播
手 段 促 进
前 提
含义、表现和地位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因、原则和意义 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和手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交流的含义、原因和措施
文化 的发展
传统文化及其 特点、作用
看漫画,运用 《 文化生活 》 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 《 洗澡 》 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 8 分 )
• ( l )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 外来文化的偏差。 • ( 2 )①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 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 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 ②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 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 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 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 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 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 ③文化交流与借鉴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④反对封闭主义
改造 传统文化 克服 创造 借鉴 现代文化 外来文化 克服
守旧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发展 民族文化
全面理解文化创新
1.为什么
必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重要性
3.是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怎么办
(1)指导思想,党的领导 (2)途径:根本(中特实践),基本 (3)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主体(三贴近),媒介,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 (10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取之不尽 •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 分) •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 分)
• 1、漫画反应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 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 • 2、中国古典名著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 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 一定的作用。 • 3、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 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
梳理提示:
例2: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1、是什么:含义、途径和方式、手段
2、为什么(文化交流):必要性、意义
3、怎么样(文化交流):态度、原则、途径和 手段、既要。。。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反对的错误倾向
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 2.意义:符合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有益 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 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批判地继承,二是在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源泉动力 文 化 创 新
社会实践 投身于 推动 社会实践 的发展 社会实践
作用意义
促进 民族文化的繁荣 根本途径 途径 社会实践
途径
具体途径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Hale Waihona Puke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纵向 积累
文化 继承
基 础 要 求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社会制度的更替 科学技术 影响文化发展的 思想运动 主要因素 教育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投身群众实践 根本途径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基本途径 坚持的方向
实质
文化 创新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中国古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 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 鼎新、推陈出新” •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积极向上的内 容,应该继续保持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落 后、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 名著时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照 搬 • ②对待传统文化也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三、知识组块和核心问题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
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学习型社会的相关知识
梳理提示:
例1: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1、是什么:含义、表现、地位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前提(文化是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地位、意义 3、怎么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原则、反 对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