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不合理信念的纠正
不合理信念产生原因、特点及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

8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那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历程,对任何问题都要寻求完美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人们坚持要寻求某种完美的答案,那就会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
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一、绝对化;二、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三、糟糕至极。绝对化——认知者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人对事都怀有认为其必定怎样或必定不怎么样的信念,极易走极端(常与“必须、应该”等词相联系);概括化——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过分概括表现。他人稍有过失就全盘否定,个人偶遇不幸便觉前途无望等:
正如人不可能永远成功一样,生活和事业上也不会样样顺心,遭受一些挫折是很自然的事,如果一经遭受挫折便感到可怕,就会导致情绪上的困扰,反而可能使事情更加恶化。
5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外在因素会对个人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可怕和严重。如果能认识到情绪困扰之中包含了自己对外在事件的知觉、评价及内部语言等因素的作用,那么外在的力量便可能得以控制和改变。
序号
不合理信念
唯一他人怕危险,逃避客观爱依赖。
合理分析替代
喜爱全能遭惩罚,一成不变非所愿。
1
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这个观念实际上是个假象,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像父母、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因此如果他坚持这种信念,就可能需要千辛万苦,委曲求全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他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
11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11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其不合理处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跟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
现分述如下: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D(辩驳)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家人、亲密朋友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
更何况人不是为了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人活着是为了自己。
持有这样不合理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赞同和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自己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从而很难再建立自信。
E(合理信念) ——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D(辩驳) ——这是不切实际的目标。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
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却可能不如他人。
虽然他以前有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
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不得不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悲伤。
E(合理信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3.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
D(辩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不该因他人一时之误就认定他是坏人,以致对他产生极端的排斥和憎恶。
就像艾里斯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E(合理信念)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要宽容以待。
11种非理性信念

11种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是指对于某些事情,我们本能地感到不合理但又无法抗拒的信仰。
这些信仰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模式。
以下是11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1. 必须取得完美的成果有些人相信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令自己满意,但这种想法常常导致过分追求完美,忽视了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和步骤。
这种信仰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失望、焦虑和沮丧,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2. 只有成功才有价值许多人会根据自己的成功度量自身的价值,而这种想法会使他们在成功方面表现得更努力,但也可能极度依赖他人的认可,从而因此产生过度焦虑和自卑。
3. 事情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预想发展有些人迷信自己的预知能力,经常对某些事情产生过度的期待和安排,但这种想法会使他们失去对事情的控制,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4. 失败是可怕的有些人害怕失败,常常认为失败意味着自己无能或不够努力,但这种信仰会使他们过度担忧失败,从而杜绝了尝试新事物和成长的机会。
5. 其他人的看法非常重要一些人会过多关注他人的看法,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取得他人的认可和接受,从而导致把自己的价值和自我价值寄托于他人的看法中。
6. 一定要掌握控制权有些人追求对事情的绝对掌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功,但这种信仰会产生过度焦虑和压力,有时会导致控制失去控制。
7. 必须完全避免失败8. 一定要占领优势地位一些人认为自己必须占据优势地位,不断地攀升,不断地取得更多的成就,从而让自己感到高人一等。
这种信仰可能会导致他们忽视了平凡日常中的重要精彩体验。
9. 对他人的行为持批判态度一些人并不信任他人的行为和动机,总是对他人的行为持批判态度。
这种信仰会使他们建立起不必要的分隔和敌视关系,导致较少的社会支持和更少的支持。
10. 错误意味着失败一些人认为犯了错误意味着无法成功,但这种信仰会使他们害怕尝试新事物,并且无法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11. 没有解决办法或答案有些人过于坚定地认为某些事情是无法解决的或答案是无法回答的,但这种信仰可能会导致他们停滞不前,失去解决问题的潜力。
十一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11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其不合理处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跟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
现分述如下:1. 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D(辩驳)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家人、亲密朋友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
更何况人不是为了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人活着是为了自己。
持有这样不合理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赞同和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自己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从而很难再建立自信。
E(合理信念) ——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
2. 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D(辩驳) ——这是不切实际的目标。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
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却可能不如他人。
虽然他以前有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
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不得不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悲伤。
E(合理信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3. 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
D(辩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不该因他人一时之误就认定他是坏人,以致对他产生极端的排斥和憎恶。
就像艾里斯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E(合理信念)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要宽容以待。
11种不合理的信念

*心理素质训练
(3)形象预演
想象自己最近一周快乐的事情 想象自己 最近不开心 的事情, 认真审视它, 正视它
剖析不开心 的事情…
想象自己今后 遇到类似事情该 如何更有理性地 去处理…
想象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使自己今后会越来越快乐…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
之
不合理信念
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 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 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 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 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11种不合理信念
1 我们应该得到是有价值的
11种不合理信念
5、不幸福、不愉快是外界环境造成的,我们必须控制它 情绪由我们对事情的知觉、态度和评价所产生,是可能 改变和控制的
6、逃避困难、挑战和责任要比面对它们更容易些
承担责任、面对困难与逃避困难相比,是合适的 态度
11种不合理信念
7、因为危险的、可怕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所以 我们要时刻警惕 要设法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事情,如无法避免,则应该 设法减轻后果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
之
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要求
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 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 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 “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
之
不合理信念 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 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如当面对失败就是 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 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 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 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 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之11类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之11类不合理信念Ellis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常⽣活中常见的产⽣情绪困扰,甚⾄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并分别对其不合理性作了分析。
现分述如下:1. 每个⼈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活中每⼀位重要⼈物的喜爱和赞许。
2. 个⼈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即能在⼈⽣中的每个环节和⽅⾯都能有所成就。
3. 世界上有些⼈很邪恶、和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 如果事情⾮⼰所愿,那将是⼀件可怕的事情。
5.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所能控制和⽀配的,因此⼈对⾃⾝的痛苦和困扰也⽆法控制和改变。
6. ⾯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7. ⼈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常关⼼并不断注意其发⽣的可能性。
8. ⼈必须依赖别⼈,特别是某些与⾃⼰相⽐强⽽有⼒的⼈,只有这样,才能⽣活得好些。
9. ⼀个⼈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前的⾏为,⽽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10. ⼀个⼈应该关⼼他⼈的问题,并为他⼈的问题⽽悲伤、难过。
11. 对⼈⽣中每个问题,都应有⼀个唯⼀正确的答案。
许多学者对上述不合理信念加以归纳和简化,指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极是这些三个⾮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
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会发⽣或不会发⽣的信念。
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
这种绝对化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不可能依个⼈的意志⽽转移。
⼈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和事物的表现哈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极易陷⼊情绪困扰之中。
过分概括化是⼀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式。
就好象是以⼀本书的封⾯来判定它的好坏⼀样。
11种非理性信念

十一种非理性信念1.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
2.过份的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3.糟糕透顶(awfulizing)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
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
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
并不是外界的刺激使我们感到愤怒、悲伤、忧郁和焦虑。
真正使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观念和自言自语。
正是这一重大的发现,是心理学家抓住了驾驭情绪野马的缰绳。
改正了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从痛苦和情绪压力中解脱出来。
非理性信念受到几乎所有的、对我而言有重要意义的人喜爱理性信念我真希望得到大多是对我来说是重要人物的喜和认可,这是必要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将糟糕透顶,欢和认可。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和认可我,这并我不能忍受,我真没有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底子我接不糟糕,我能够承受,而且我仍然感到自己有价值。
纳和低自尊,严重时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
期望每个人都认可我,这是不合理的。
我无法控制他人怎么想和怎么感受,就像他人也不能控制我的想法和感受一样。
我必须是一个全能的、独当一面的人,在所有重要的方面都必须获得成洞,那样才有价值。
埃利斯的ABC理论引发的11种不合理信念及合理信念

埃利斯的ABC理论引发的11种不合理信念及合理信念1. 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完美无缺,否则就是失败者。
合理信念:完美是不可能的,我可以接受我的缺点,并努力改善自己。
2. 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喜爱。
合理信念: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应该关注那些对我重要的人的看法。
3. 不合理信念:我遇到挫折和失败就证明我是个失败者。
合理信念:挫折和失败是成长的机会,我可以从中学习并更加坚强。
4. 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完全掌控一切,否则就会失败。
合理信念:我不能控制一切,但我可以控制我的反应和态度来应对不可控的情况。
5. 不合理信念:一旦我失败了,我就不能再尝试。
合理信念: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我可以重新尝试,并从之前的经验中学习。
6. 不合理信念:我的烦恼都是由外界造成的。
合理信念:我的思维和行为也可以影响我的情绪和状况。
7. 不合理信念:我在某些方面必须完美,否则我无法获得成功。
合理信念:成功不需要完美,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和进步。
8. 不合理信念:我必须以某种特定方式行事,否则就是失败。
合理信念:我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不必局限于特定的方式。
9. 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对所有事情负责任,否则我是不称职的。
合理信念:我可以将责任分配给适当的人或机构,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10. 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拥有某些东西才能快乐。
合理信念: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不是外部物质的积累。
11. 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得到一些东西才能感到完整。
合理信念:完整来自于自我接纳和与他人的正向关系,而不需要任何外部物质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中不合理信念的纠正
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被人喜欢和称赞固然可喜,但是也不要过于在意,而是得到别人的喜欢和称赞时应该怀着谦逊的态度和感恩的心,同时也要知道,就像你不可能喜欢所有一样,也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觉得你不行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坦然,要淡定,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为了别人的喜欢和称赞而去取悦别人。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有这么一句话,“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如果你是国家总理,就把国家管理好就行了,如果你是铁路工人,就踏踏实实把铁路修好就很厉害了。
能把火箭送上天的人科学家,跟可以让马桶不漏水的工人,都是一样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们都同样为了人民的生活便利与幸福作出了贡献。
确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求自己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不断地增强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就,即使是爱因斯坦,也不可能在除了物理学的其他方面都获得成功吧。
3.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和惩罚。
法律自有法律的规定,有人可憎的人只是违反了道德规范,并无触及到法律,这样自然法律拿没有办法,而且,法律也有它的局限性,当证据不足,即使我们都知道某个人确实犯罪了,我们没有办法把他直接送到监狱去,这些都是现实,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尽量完善法律,只能在日常生活中监督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尽量避免一些人行差踏错。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相信人是有良心的,当一个人做了坏事时,即使他逃得过法律的惩罚,也逃不过自己的良心,那种心灵上的不安,也是一种惩罚了。
4.当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是很可怕,也很悲惨的。
所谓“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
不如意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总是和失败、低迷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在许多人眼里,这个词多少有些不吉利。
但我认为,不如意是事情总能给人总结经验教训,丰富人的阅历,增长才干。
只有经历过痛苦和失败,体验过个中的滋味,才会奋发图强,跨越失败,跨越困境,使人走向成熟和完美。
幸福的生活,应该感谢这些不如意的事情。
面对它们,我们需要沉着冷静,理性对待;以之为镜子,找出原因,跨过去,便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5.不幸福、不快乐是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个人无法控制。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事件(Activating event)所
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过人对事物的信念(Belief)作用,才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是著名的“ABC理论”。
如: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被打碎。
一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
”然后开始耿耿于怀。
另一个花匠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然后觉得自己很幸运。
不同的人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却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和结果。
所以,不幸福、不快乐的感觉不全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人自身会调节外界刺激对自己的作用。
只要我们有正确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想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这些外在因素对我们的影响了。
6.我们必须非常关心危险可怕的事情,而且必须时时刻刻忧虑,并注意它可能再次发生。
当我们生活的焦点一直在危险可怕的事情上的时候,我们的人生道路便只会如履薄冰,过于小心翼翼的我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再说,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直把注意倾向了负性的事情上,那么自然我们就很难发现生命中的美好,很难获得生活中的幸福跟快乐。
7.面对困难和责任很不容易,倒不如逃避较省事。
生活就像白开水,上帝怕我们太寂寞,他要坚强我们的意志。
所以给了我们困难,困难就是白开水当中的调料,坚强的人选择攻克,软弱的人选择逃避,但逃避是逃避不掉的,你总有需要面对的时候,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如何面对困难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但有一句话我们要知道:做简单而又容易的事,生活最终变得困难;做复杂而又困难的事,生活最终变得容易!
而责任呢?人是否长大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否承担责任。
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
父母养儿育女,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工人铺路建桥,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甚至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
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而是责任。
8.一个人应该要依靠别人,且需要找一个比自己强的人来依靠。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由于能力太有限了,依靠父母,依靠别人那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当我们逐渐趋于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明白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
我们不能指望别人会一直跟我们分担任何东西,给我们依靠。
其实很多东西,都要靠自己去争取。
让自己变的更强大的方法就是,不要奢求去依靠别人,没有任何人给得了我们永远的安慰和快乐,要知道,就算是父母也有离开我们的一天。
9.过去的经验决定了现在,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每个人都会有过去的一些经验,好的不好的都有,这是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尽量让其是正面的,积极的。
我们该以睿智的眼光,来体会着生命的充实与富足。
同时,也要明白,现在并不完全是由过去的经验的来决定的,有句话叫“活在当下”,我们可以利用当下的力量来改变当下,让生命的此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10.我们应该要关心他人的问题,也要为他人的问题感到悲伤难过。
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却不能过于干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独立的思想和处理事情的方式。
同时,也不要过于为他人的问题感到悲伤难过,我们可以试着去关心,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但没有必要卷入自己太多的情绪,我们只是凡人,没有可以替世人解决一切烦恼的能力,如果过于感伤,不仅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可能连帮助别人的能力也大大下降了。
11.人生中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和完美的答案,一旦得不到答案,就会很痛苦。
人生中的每个问题,不一定都有正确和完美的答案的,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本来就是个未知数,那么对于人生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又何必苛求一定要有正确而完美的答案呢?如果凡事,我们都要砸破锅问到底,一直钻牛角尖,那么我们只是庸人自扰罢了,注定头破血流的。
面对没有答案找不到头绪的问题,我们不妨把它交给时间,或许,到了人生某个阶段回过头来看,一切如此简单,那又何须现在的纠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