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

合集下载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工作程序与规则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工作程序与规则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工作程序与规则一、工作依据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验收工作依据下列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实施:《河北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规定修正案》河北省人民政府(2010)第10号令第十四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使用前,应由县(市、区)以上公安机关组织验收。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第八章<安全防范工程验收〉用了4节,17条,42款的篇幅,对安全防范工程的竣工验收,从施工质量、技术质量及图纸资料的准确、完整、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是安全防范工程验收的基本依据.其中,强制性条文有5条(款)。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第十条《工程验收》对对安全防范工程的竣工验收做出了程序层面的要求《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 308—2001对安全防范系统的质量验收,从设计、施工、效果及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对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进行验收的依据。

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在《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宣贯材料中的解释“由于GA308的规定,不仅适用于固定目标的安防工程,也适用于移动目标的安防工程,因此GA308标准仍然继续有效.”二、验收组织与职责2。

1 验收组织2。

2 验收参加单位(人员)出席验收会的单位(人员)有建设单位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含工程总包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公安业务主管部门和一定数量的技术专家,必要时还应有检测机构代表参加.2.3 验收机构3.3.1系统验收时要协商组成验收小组或验收委员会.2.3.2 验收小组(验收委员会)由建设单位负责人,建设单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公安业务主管部门以及不低于验收机构人员总数40%的技术专家组成,并推选组长,副组长(主任,副主任).2.4 验收机构职责与要求2。

4。

1 验收机构对系统(工程)应作出正确,公正,客观的验收结论,不利验收公正性的人员不能参加验收小组.2。

安防验收规范

安防验收规范

② 摄象机周围有足够辅助光源。
参照省公安厅“白昼工程”要求(现场照度是彩色最低照度的10倍, 黑白最低照度的100倍,至少不低于3Lux),但也应避免强光直射。如 现场条件不允许或无法安装辅助光源,则应考虑改装红外摄象机。 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7
安防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四(1)施工队自检----前端设备

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17
安防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五(6)、项目经理自检-相关图纸
2. 图纸设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系统原理图; 平面布防图; 器材配置表; 线槽管道布线图; 监控中心布局图; 器材设备清单(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 及生产厂家 ); 系统操作说明书; 设备日常维护说明书;
2.
采取保护措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① ② ③ ④
3.
标志标识规范
① ②
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9
安防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四(3)施工队自检----培训、试运行

技术培训
1. 2. 3. 对建设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能独立操作。 提供有关设备、系统操作和日常维护的说明、方法等技术资料。 协助建设单位制定有关值机、值守制度。 系统至少运行一个月,由建设单位做好试运行记录。 由建设单位依据试运行记录,提出系统试运行报告。 对自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5
安防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三、准备工作步骤




施工队自检 —— 设备安装质量检查 项目经理自检 —— 资料审查 公司级自检 —— 技术验收 第三方检测
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6

GD-C3-51917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GD-C3-51917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9
红外对射探测器应避开强光 照射,顺光方向安装
第14.2.3条 第7款
/
检查记录
检查 结果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施工员: 质量员:
年月日
监理单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 位)
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 部)
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安全技术 防范系统
GD-C3-51917 0 0 1
分项工程 名称
设备安装
总承包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检验批容量
专业承(分) 包单位
/
项目负责人
GD-C3-51917 入侵报警 检验批部位 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批质
量验收记录
施工、验收 依据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最小/实际 规范规定 抽样数量
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 检测
第3.5.1条
/
主 控
2
各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应安装 牢固、接线正确,并应采取 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第14.3.1条 第ຫໍສະໝຸດ 款/项 目3
应检查系统的互联互通,子 系统之间的联动应符合设计 要求
第14.2.3条 第2款
/
般 项
5
踩空开关宜装在门或窗内, 安装牢固、整齐、美观
第14.2.3条 第3款
/

6
振动探测器安装位置应远离 电机、水泵和水箱等振动源
第14.2.3条 第4款
/
7
玻璃破碎探测器安装位置应 靠近保护目标
第14.2.3条 第5款
/
8
紧急按钮安装位置应隐蔽。 便于操作、安装牢固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验收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验收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验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安全防范工程应运而生,并且在各种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安全防范工程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能。

因此,对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进行验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安全防范工程的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验收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安全防范工程的验收标准1. 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如《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等。

2. 设计要求: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包括系统配置、设备选型、安装位置、布线要求等。

3. 质量要求: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质量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如设备固定牢固、线路整齐、接口严密等。

4. 功能要求:安全防范工程的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个系统运行正常,如入侵报警系统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视频监控系统能清晰显示图像等。

三、安全防范工程的验收程序1. 验收准备:施工完成后,施工方应向业主或监理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并提供相关施工资料,如设计文件、施工记录、检验报告等。

2. 现场查验:验收组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查验,检查施工质量、设备运行情况等。

3. 功能测试:验收组应对各个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4. 资料审查:验收组应对施工方提供的施工资料进行审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 验收结论:验收组根据现场查验、功能测试和资料审查的情况,出具验收结论。

四、安全防范工程的验收注意事项1. 验收组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组成,确保验收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 验收过程中,施工方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施工资料和设备运行情况。

3. 验收组在查验过程中,应注意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整改要求。

入侵警报系统现场查验记录

入侵警报系统现场查验记录

入侵警报系统现场查验记录2024年5月15日上午9时,我前往公司进行入侵警报系统现场查验。

以下是查验记录:1.查验目的:对公司的入侵警报系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运行正常。

2.查验人员:我(查验员),公司安全主管(陪同人员)。

3.查验地点:公司总部办公楼。

4.查验时间:2024年5月15日上午9时至10时。

5.查验内容:-检查系统设备:我们首先检查了入侵警报系统的各个设备,包括控制面板、传感器、摄像头等。

我们确保设备安装正确,没有损坏或松动的情况。

同时,我们检查了设备的供电是否正常,是否工作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

-检查传感器布置:我们仔细查看了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包括门窗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

我们确保传感器覆盖了所有潜在的入侵点,并且没有被遮挡或误置的情况。

我们建议公司定期进行传感器布置的检查,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测试系统联动:我们进行了系统测试,包括触发入侵警报、检查警报是否正常触发、警报通知是否及时到达安全人员等。

我们确认系统的联动运行正常且有效,能够及时响应入侵事件。

-检查系统记录:我们查看了入侵警报系统的日志记录,包括警报激活记录、警报解除记录等。

我们确认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提醒公司定期检查系统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入侵事件。

6.查验结果:-设备情况良好:所有入侵警报系统的设备都安装正确,并且没有损坏或松动的情况。

设备的供电、温湿度等工作条件也都在合适范围内。

-传感器布置合理:传感器覆盖了所有潜在的入侵点,并且没有被遮挡或误置的情况。

公司应定期进行传感器布置的检查,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联动运行正常:系统的联动运行正常且有效,能够及时响应入侵事件。

警报激活和解除记录完整准确。

7.建议和改进:-建议公司定期对入侵警报系统进行维护:公司应定期对入侵警报系统进行维护,包括设备检查、传感器布置检查、系统记录检查等。

这样能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减少潜在的问题和故障。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 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 T  368—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 / T 368—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保护人、财产和环境的入侵报警系统(手动式和被动式)的通用技术要求,是设计、安装、验收入侵报警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外部的入侵报警系统。

本标准不涉及远程中心,也不包括入侵报警系统与远程中心之间通信数据的加载和卸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0408.1 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 IEC 60839-2-2)GB 10408.2 入侵探测器第2部分: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idt IEC 60839-2-4)GB 10408.3 入侵探测器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idt IEC 60839-2-5)GB 10408.4 入侵探测器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mod IEC 60839-2-3)GB 10408.5 入侵探测器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idt IEC 60839-2-6)GBl0408.6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5207 视频入侵报警器GB 15209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T 15211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 15407 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5408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1-2)GB/T 16572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GB 16796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浪涌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及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A/T 7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IEC 60839—5 报警系统第5部分:报警信号传输系统技术要求1)IEC 60839—7 报警系统第7部分:报警传输系统中串行数据接口信息格式和协议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安防工程施工验收标准

安防工程施工验收标准

1.1 工程验收1.1.1 施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验收由工程验收小组的施工验收组负责实施。

2 施工验收应依据设计任务书、深化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及竣工资料进行。

【条文说明】设计变更或工程洽商等需在实施过程中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四方确认,施工验收只负责审核变更手续的规范性,不负责审核变更内容。

(变更手续的规范性建议由第3章描述,增加变更控制要求)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隐蔽工程应由监理单位随工验收,施工验收时只负责查验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的规范性,不对隐蔽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3 施工验收应按照表8.3.1列出的相关项目与要求,现场检查设备安装、管线敷设及接线柜/箱/盒、线缆接头、线缆标识等的施工质量,并做好记录。

4 根据检查记录,按照表8.3.1规定的计算方法统计合格率,并给出施工质量验收结论(通过/不通过)。

1.1.2 技术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由工程验收小组的技术验收组负责实施。

2 技术验收应依据设计任务书、深化设计文件、工程合同、竣工资料及相关标准检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性能指标。

3 对照竣工报告、初验报告、工程检验报告,检查系统配置,包括设备数量、型号及安装部位,应符合深化设计文件要求。

4 检查系统选用的安全防范产品,应符合本标准4.1.6条的规定。

5 对照工程检验报告,复核系统的主电源形式及供电模式。

当配置备用电源时,在主电源断电时应能自动快速切换,应能保证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常工作,检查应急供电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6 实体防护系统的检查与验收1)对照深化设计文件、工程检验报告和建筑结构设计文件,复核周界实体防护、建(构)筑物和实体装置应能按照纵深防护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未经授权的接近和/或接触到被保护对象的行为发生,检查结果应与被保护对象的实体防护要求相适应。

2)对于外露部分的实体防护设备,查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与现场实物的一致性;对于隐蔽部分的实体防护设备或建筑结构,查验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

侵报警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侵报警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防动物功能
2
探测器防破坏功能
防拆报警
信号线开路、短路报警
电源线被剪报警
3
探测器灵敏度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系统控制功能
系统撤防
系统布防
关机报警
后备电源自动切换
5
系统通信功能
报警信息传输
报警响应
6
现场设备
接入率
完好率
7
系统联动功能
8
报储
10
报警信号联网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侵报警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入侵报警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编号:表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安全防范系统
分项工程名称
入侵报警系统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
(执行本规范第条的规定)
检查评定记录
备注
1
探测器设置
探测器盲区
探测器抽检数量不低于20%,且不少于3台,抽检设备合格率100%时为合格;各项系统功能和联动功能全部检测,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合格率为100%时系统检测合格。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日期: 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
3.4.1任务目标
掌握入侵报警系统工程检查与测试的要点和方法,了解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的方法。

3.4.2任务内容
(1)入侵报警系统检测;
(2)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

3.4.3知识点
1.入侵报警系统的验收流程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验收,主要是根据《条例》和《实施办法》规定,依照《规则》实行。

《条例》和《实施办法》属行政法规,《规则》是强制性行业标准,属技术法规范畴,必须强制执行。

(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和GA / 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详细条款请查询相关文件资料)
《规则》为安全防范系统标准体系之一,是与公安部行业标准GA / 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的配套标准,执行时下列所有被引用标准中的相关条文也应强制执行。

国家标准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 50057—19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 / T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 / T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GA / 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行业标准GA / 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行业标准JGJ / T16—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规则》对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质量验收,提出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对一、二级工程的验收应严格执行《规则》的主要条款,三级工程的验收参照《规则》可适当简化。

三级工程的验收可适当简化,标准中有明确说明的,按规定执行,标准中没有明确说明的,由验收委员会(验收小组)决定并执行简化操作。

(1)工程验收内容
工程验收内容包括:合格性指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报告、不合格项处理,其中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结果列表,不合格项处理包括系统基本合格应明确整改内容和措施。

将整改结果作为系统检测报告附件,在系统验收时一并提交。

系统不合格,必须限期整改。

根据不合格的具体情况,确定整改期限,在整改后重新进行检测。

(2)检测机构
检测须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关检测机构承担,检测完成后由检测机构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

(3)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验收组进行。

a)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b)验收条件
系统检测报告。

系统运行报告。

(4)文档
在对系统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技术文档:
a) 招标文件;
b) 投标文件;
c) 合同书;
d) 系统工程设计文件;
e)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f) 材料设备接收单及合格证及关键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g) 工程变更说明文件;
h) 隐蔽工程记录(需监理签字);
i) 竣工图纸(蓝图);
j) 阶段验收报告;
k) 测试报告;
l) 随机资料(文种不变);
m) 系统操作手册;
n) 用户使用报告;
o) 需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系统的许可证;
p) 需有关主管部门验收的验收合格证明。

上述文档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减,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应做到内容齐全,数量准确无误,文字表达条理清楚,外观整洁,图表清晰,不应有相互矛盾、彼此脱节和错误遗漏等现象。

(5)验收程序
由承建方向建设方提交验收申请;若具备验收条件,建设方组织验收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

验收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测试。

验收组或第三方机构向建设方提交测试报告和验收报告。

(6)验收结论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根据验收情况做出验收结论,在各项均合格的情况下验收合格,如有不合格项,则应限期做出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2.入侵报警系统的工程验收
(1)检测内容
1)探测器的盲区检测,防动物功能检测;
2)探测器的防破坏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器的防拆报警功能,信号线开路、短路报警功能,电源线被剪的报警功能;
3)探测器灵敏度检测;
4)系统控制功能检测应包括系统的布防、撤防功能,关机报警功能,系统后备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等;
5)系统通信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信息传输、报警响应等功能;
6)现场设备的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
7)系统的联动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信号对相关报警现场照明系统的自动触发、对监控摄像机的自动启动、视频安防监视画面的自动调入,相关出入口的自动启闭,录像设备的自动启动等;
8)报警系统管理软件(含电子地图)功能检测;
9)报警信号联网上传功能的检测;
10)报警系统报警事件存储记录的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

(2)入侵报警系统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及测试方法
入侵报警系统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及测试方法应符合表3.4.1的要求。

(3)入侵报警系统验收的一般要求
1)照正式设计文件和工程检验报告、系统试运行报告,复核系统的报警功能和误、漏报警情况,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的规定;对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角度、探测范围作步行测试和防拆保护的抽查;抽查室外周界报警探测装置形成的警戒范围,应无盲区。

2)统布防、撤防、旁路和报警显示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抽测紧急报警响应时间。

4)当有联动要求时,抽查其对应的灯光、摄像机、录像机等联动功能。

5)对于已建成区域性安全防范报警网络的地区,检查系统直接或间接联网的条件。

(4)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如表3.4.2所示。

(5)检查要求
1)检查前的准备
①要有设备平面布置图、接线图、安装图、系统图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
②按设计要求,对照图纸检查设备、探测器等产品的型号、规格、数量、备品备件等;
③检查线路、施工测试记录(如绝缘电阻等)应符合要求。

2)检查探测器独立防拆保护功能;
3)检查探测器的安装角度、探测范围,并进行步行测试(步行指示灯测试后应关闭),检查室外周界报警探测装置形成的警戒范围有无盲区;
4)检查报警控制器的自检功能、编程功能、布撤防和旁路功能以及报警发生时的声光显示与记录功能;
5)当有报警联动要求时,检查报警后对应的灯光、摄像机、录像机等相关设备的联动功能;
6)对已建成区域性公共安全防范报警网的地区,检查系统是否具备直接或间接联网功能;
7)检查系统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联网接口,以及系统对防盗、防入侵报警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功能;
8)系统应能按时间、按区域(部位)任意编程,设防或撤防;
9)系统应能显示报警时间、部位,并能记录及提供联动电视监控、灯光等控制接口信号;
10)测试紧急按钮到控制器的直接响应时间一般不大于1s,到系统微处理器的响应时间一般为3s以内;
11)紧急按钮通过市话网至报警中心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0s(电话线路处于主叫状态),检查报警信号是否优先(即报警优先抢占话路),并有防破坏措施;检查当电话线破坏时系统有否辅助办法与报警中心联系;
12)检查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能自动切换;
13)检查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应满足相关标准及设计技术要求;
14)探测器抽检的数量应不低于10%,探测器数据少于10台时至少检测3台,或全部检测;被抽检设备的合格率为90%时为合格;系统功能和联动功能全部检测,合格率为100%时为合格。

3.系统移交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工作完成后,接着是系统移交,单从系统验收角度来说,系统移交并不包含在验收范围内,为了体现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重建设、重管理、重实效的根本宗旨,系统移交就显出其重要性。

(1)系统竣工图纸资料归档要求:
1) 提供符合规定的全套竣工图纸资料;
2) 提供的全套竣工图纸资料应附验收结论(含验收机构人员名单);
3) 以上所有资料要求一式三份,一份提供由公安技防办存档、一份移交由建设单位存档、一份由施工单位归档。

(2)系统竣工图纸资料修改、整理归档要求:
1) 对于系统竣工验收提出整改要求,经落实整改后,提供经整改、校对、整理并符合规定的全套竣工图纸资料;
2) 提供整改的全套竣工图纸资料应附验收结论(含验收机构人员名单);
3) 以上所有经整改完善的资料要求一式三份,一份提供由公安技防办存档、一份移交由建设单位存档、一份由施工单位归档。

(3)系统移交的同时,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系统操作、保养、管理等制度;设计、施工单位应建立、落实维修等售后服务制度。

(4)系统建设使用、设计、施工等各方及其人员应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并知密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3.4.4课后习题
1.入侵报警系统主要检测的内容是什么?
2.入侵报警系统验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入侵报警系统的合格验收主要有哪些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