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语文赏析

<早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答:(1)"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3分)(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3分)<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3分)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1分)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2分) 答: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
(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1分)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庆全庵桃花翻译】《庆全庵桃花》《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及解析对比

【庆全庵桃花翻译】《庆全庵桃花》《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及解析对比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隐居数年,屡拒元朝征召。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这两首诗都写“桃花”,但“桃花”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试结合两首诗的内容,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谢诗中的“桃花”意象,作用在于引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进而表达诗人谢世拒仕的坚决态度,“怕有渔郎”逐着流水落花来“问津”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白诗中“桃花”的意象,作用在于象征春光,进而表达诗人的欣喜愉悦之情,从“长恨”“无觅处”和“转入此中来”即可以看出来。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看似浅显实则意蕴很深的诗。
谢诗表面上是说,昔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们避秦的好去处,现在,桃花见红,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了。
今年再不要让飘落的桃花随着溪水流出境外,免得又有哪个渔郎寻着落花流水找进桃花源中来了。
后两句似乎是玩笑之言,然而它却正是诗人的由衷之语,正是他忠于宋朝拒斥元朝、不愿出仕为官的真实心态的表现。
白居易的诗,初看起来,似乎只是说明了“人间”(平原地带)与“山寺”(山林之中)物候的不同,细品才能感觉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人间四月芳菲尽”,颇有遗憾之感;“山寺桃花始盛开”,即有柳暗花明、无限欣喜之情。
诗人应该不是长居大林寺,从“山间”到“山寺”,行踪应该是游动的,见闻和感受都在比较中不断变化。
三、四两句是即事抒发感慨:人们经常埋怨春光早早就逝去了,竟不知无限的春光却转移到这里来了;怎么能够怨春呢,该怨的倒应该是我们自己缺乏远足,缺少发现啊。
诗歌比较鉴赏习题答案版分解

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 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 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 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 家的呼声;(3 分) ③表达了作者国耻未 雪、壮志难酬的忧愤和 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 分)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
14
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 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 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 由。(6 分) 答: (示例一)①喜欢辛词的 写法。②辛词写“山深 闻鹧鸪”,背景辽阔;③ “愁”在先而闻鹧鸪在 后,愁上加愁。
(2) 陈 子 昂 的 这 两 首 诗
8
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 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 析。(6 分) 《送魏大从军》从大处 着眼,运用前人典故, 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 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 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感情豪放激扬。(3 分) 《春夜别友人》借景抒 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
9
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 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 (意思对即可)(3 分)
4
分)
②A 运用了双关手法。 B 末句“问何日藕、几 时莲”中“藕”谐音双 关为“偶”,“莲”谐音 双关为“怜”。C 该句 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 生藕,何日产莲,实际 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 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
5
爱怜。(3 分)
2.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 首 诗 , 回 答 问 题 。 (11 分)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歌比较鉴赏习题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词, 回答问题。(7 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 呼晴,侵晓窥檐语。叶 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 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
1
吴门,久作长安旅。五 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 舟,梦入芙蓉浦。
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2f67e6b9f3f90f76c61b67.png)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
用典;对比(拟人〕。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庆庵寺桃花鉴赏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
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
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
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
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
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渡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
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
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
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
张旭《桃花溪》和谢枋得《庆庵寺桃花》古诗词比较赏析

张旭《桃花溪》和谢枋得《庆庵寺桃花》古诗词比较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乙)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知背景)甲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乙诗: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坚持抗元,失败后变易姓名躲藏在风景秀丽、群山环抱的武夷山区,一住二十年。
此诗写于这一时期。
(推诗意)1.从第二首诗桃源、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知该诗取意于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析情感)2.《桃花溪》和《庆庵寺桃花》同取“桃花”这一意象,但两诗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和背景.....加以赏析。
【答案】1.避秦渔郎(桃红、问津)2.《桃花溪》是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庆庵寺桃花》的作者在南宋灭亡后,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借自己门前桃花开放,抒发避世怕人知晓的心理,表示与新朝的决绝。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桃花源记》写渔人偶遇桃花林,顺水中的桃花,找到尽头小山,由洞口入桃花源,发现一个美丽富饶、安定祥和的世界,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庆庵寺桃花》中,“桃红”《桃花源记》中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避秦”取意于《桃花源记》中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渔郎”取意于《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问津”取意于《桃花源记》中的“后遂无问津者”。
2.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要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体会感悟。
《桃花溪》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诗的前两句写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解析1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李白的诗和武元衡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也”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晴(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连雨不知春去”中“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把前两句的景色描绘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解析1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解析1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
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
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要
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
用典;对比(拟人〕。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庆庵寺桃花鉴赏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
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
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
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
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
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渡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
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
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
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
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
当然,这种桃源佳景,
只是向往而已,当时世上除了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过着动荡不定生活,哪还有这样的乐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