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大学制药工程前沿讲座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14年天津市卫生行业练兵比武药学专业试题

2014年天津市卫生行业练兵比武药学专业试题


35.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是( ) A、磷酸二酯酶 B、单胺氧化酶 C、肝微粒体酶 D、胆碱酯酶
36.阿托品类药物禁用与下列哪种疾病( )
A、虹膜睫状体炎 B、胃肠道绞痛 C、青光眼 D、感染中毒性休克

37.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 B、药物进入胃肠道 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 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59.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 A、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小 孔压出 B、药物由控释膜的微孔恒速释放 C、减少药物溶出速率 D、减慢药物扩散速率

60.下列有关肠溶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宜于饭后服用 B、宜于饭前服用 C、必要时也可将肠溶衣片粉碎服用 D、肠溶衣片服用时不宜嚼碎

18.妊娠早期应避免使用( ) A、维生素D B、微量元素 C、叶酸 D、左氧氟沙星

19.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B、激动中枢GABA受体 C、阻断中枢DA(多巴胺)能受体 D、抑制PC(前列腺素)合成酶

20.抢救高血压危象,宜选用( ) A、哌唑嗪 B、硝普钠 C、美托洛尔 D、氨氯地平

29.下列哪种药物的注射剂中含有乙醇( ) A、多巴胺 B、青霉素G C、维生素C D、氢化可的松

30. 辛伐他汀类药物最佳服药时间为( ) A、清晨 B、晚间 C、中午 D、任何时间均可
31.下列饮料中,哪种饮料可能对他汀类药 物、环孢菌素等药物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 () A、苹果汁 B、橙汁 C、西柚汁 D、西瓜汁
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完整版)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试题

(完整版)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试题

一、填空题(10个10分)1、色谱法分为()、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电色谱法。

答案:气相色谱法2、色谱操作中,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的时间间隔称为()。

答案:保留时间3、结晶包括三个过程,即形成过饱和溶液、()、()。

答案:晶核形成、晶核生长4、根据膜的性质、来源、相态、材料、用途、形状、结构等的不同,膜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膜的结构可以分为()、()和复合膜。

答案:对称膜、非对称膜5、在药物加工过程的设计中,集成正确的流程结构并进行()常常是过程设计非常重要的任务。

答案参数优化6任何一个工程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都可以用()、()、()、四协调、和五确定来描述。

答案一定、二平衡、三统一7、有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

答案:涂料、不透性石墨8、以刚度为主的()或承受疲劳载荷作用的场合,采用强度级别高的材料是并不经济的。

答案:常,低压容器9: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答案:5帕;10帕10: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答案:100 级;10000 级;100000 级;300000 级11、常用的空气除湿方法有()、固体除液体除湿。

答案:冷冻除湿12、制药工业空气净化过滤机理有惯性作用、扩散作用、()、()。

答案:拦截作用静电作用二、选择题(15个30分)1、选择气相色谱条件时,气化温度以不超过样品沸点(D )为宜。

A 30 r B、50 r C、80 r 答案:B2、色谱法与其他分离方法相比较,A、具有强大的分离能力C、获得高纯度产品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不正确(、处理能力较大、样品破坏轻微A液相色谱受样品挥发度合热稳定性的限制,液相气相色谱则无此限制。

B对于很难分离的样品用气相色谱常比用液相色谱容易完成分离C色谱法不能分离热敏混合物。

天药习题A4版

天药习题A4版

水提取液 强酸型树脂 被吸附物 ①NH4OH 洗脱 ②强碱性树脂 被吸附物 通过液 ( ) 用 HCL 洗 ( ( )
7
通过液 强碱性树脂
被吸附物 稀 NaOH )
通过液 ( )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集
第三章
苯丙素类
一. 指出化合物的名称及结构类型
HO OH OH OH COOH O CO CH CH OH
HO
OH O OH O A
OH O O O OH Rha O glu O O
OH HO O O B
O O
OH
OH
O C
O D
2.聚酰胺对被分离化合物的吸附作用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 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强到弱进行排列。并说明原因。 A 水 B 甲醇 C 氢氧化钠水溶液 D 甲酰胺
3. 水蒸气蒸馏法的适用条件?例举两类可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的中药化学成 分。
4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集
32.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 A. 两相溶剂互溶 B. 两相溶剂不互溶 C. 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相同 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33.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的极性成分,应采用的溶剂极性顺序是 。 A. 水 EtOH EtOAc Et2O 石油醚 B. 石油醚 Et2O EtOAc EtOH 水 C. 石油醚 水 EtOH Et2O 34.活性炭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吸附性最强? 。 A. 酸性水溶液 B. 碱性水溶液 C. 稀乙醇水溶液 D. 近中性水溶液 E. 稀丙酮水溶液 35.收回正丁醇时,应采用 。 A. 常压蒸馏 B. 减压蒸馏 C. 常压蒸发 四. 判断正误 1. 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为植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 次代谢产物。 ( ) 13 2.据 C—NMR 全氢去偶谱出现的谱线数目可确定分子中碳原子数。 ( ) 3.活性炭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糖类、苷类成分) ,活性炭在有机溶剂中吸附 作用较弱,而在水中吸附作用最强。 ( ) 4.天然药物都在自植物。 ( ) 5.一种中草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的药性可以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出中草药所有的临床 疗效。 ( ) 6.无效成分就是没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 ) 7.中草药中某些化学成分毒性很大。 ( ) 8.植物中的一次代谢产物是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 9.可以用纸色谱法来选择、设计液-液萃取分离物质的最佳方案。 ( ) 10.紫外光谱主要用于提供分子的芳香结构和共轭体系信息。 ( ) 11.能够溶于亲水性有机溶剂的化学成分,必定也能溶于水中。 ( ) 12.一种天然药物往往有多种临床用途,其有效成分可有一个,也可有多个。 ( ) 13.同一化合物用不同溶剂重结晶,其结晶的熔点可能有差距。 ( ) 14.FAB-MS 有 FAB(+)和 FAB(-),FAB(+)一般显示 M+1 峰,FAB(-)一般显示 M-1 峰。 ( ) 15.硅胶、氧化铝、活性炭都是正相吸附色谱材料。 ( ) 16.醇提浓缩液加水沉淀可除树脂类成分。 ( ) 17.用丙酮可以从碱水溶液中把亲脂性生物碱萃取出来。 ( ) 18.分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能力是它亲水性强弱的重要标志。 ( ) 19.硅胶含水量越高,则其活性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 ) 20.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时,选择溶剂的原则是“相似相溶”原则。

天津大学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药物化学Ⅰ]

天津大学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药物化学Ⅰ]

药物化学Ⅰ一、单选题1.从颠茄等茄科植物中分离的莨菪类生物碱,是一类能够解除平滑肌痉挛的抗胆碱药物,代表药物是( C )。

A.青蒿素B.吗啡C.阿托品D.麻黄碱2.药物被机体摄取的效率可以用( B )表示。

A.药物的剂量大小B.生物利用度C.药物的排泄时间D.药物的组织分布3.用于表示给药剂量与血液中药物初始浓度的关系的是( D )。

A.曲线下面积B.血药浓度C.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4.半衰期的长短决定了( C )。

A.药物在肾脏里存留的时间B.药物在心脏中的存留时间C.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D.药物在肠道中的存留时间5.药物ADME过程中,穿越细胞膜的最重要的过膜方式是( A )。

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内吞作用6.氟尿嘧啶的吸收是靠细胞中的( D )。

A.胞饮转运B.离子对转运C.被动扩散转运D.载体主动转运7.载体药物或者颗粒状药物可以通过形成泡囊的方式进入细胞,这种过膜方式称为( C )。

A.胞饮转运B.易化扩散C.内吞作用D.载体主动转运8.胃液的pH是( A )。

A.1~2B.6.0C.5.0D.7.09.关于药物在血管中的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游离的药物分子才能穿越毛细血管B.与蛋白结合的药物能透过毛细血管C.游离的和结合性的药物分子均能穿越毛细血管D.游离的和结合性的药物分子均不能穿越毛细血管10.药效药物治疗的宗旨是( D )。

A.杀灭病原体B.清除病原体C.抑制病原体D.调节为主11.( B )广泛作为药物的靶标,临床上的药效药物有一半是作用于这类受体的。

A.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B.G蛋白偶联受体C.细胞核激素受体D.离子通道12.药物化学中的前药是指( D )。

A.本身有活性,经酶的作用活性更强B.本身有活性,经酶的作用生成新的活性C.本身有活性,经酶的作用活性变弱D.本身没有活性,经酶的作用生成有活性的成分13.结构特异性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取决于药物分子的( C )。

南开大学《制药工程学》期末考试备战考题全集

南开大学《制药工程学》期末考试备战考题全集

《制药工程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制药工程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节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制药行业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化学工程师的机遇
第四节质量源于设计
第五节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工业
第一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
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现象
第四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第五节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第二章搅拌和混合过程的放大
第一节搅拌器
第二节搅拌功率
第三节混合过程放大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放大
第三章过滤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恒压过滤
第三节过滤设备
第四节滤饼的洗涤
第四章干燥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湿空气的性质
第三节湿物料的性质
第四节干燥过程
第五节干燥设备
第五章传热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热传导
第三节对流传热
第四节传热的计算
第五节换热器
第六章结晶
第一节结晶的目标和结晶设计中的限制因素第二节溶解度的评估和溶剂的选择
第三节结晶动力学和过程选择
第四节结晶的速率过程
第五节间歇结晶过程的放大
第七章反应动力学及表征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实验方法
第三节反应的模拟
第四节规模效应评估
第五节固液传递
第六节液液传递。

《制药工程学》试卷及答案4

《制药工程学》试卷及答案4

12. 某反应温度为 140 o C,则宜选择____A____为加热剂。
A. 低压饱和水蒸汽
B. 道生油
C. 熔盐
D. 烟道气 13.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器内的物料组成等参数与位置无关的基本反应器是
____B____。
A. 间歇反应釜 B. 理想混合反应器 C. 理想置换
反应器 D. 多个串联反应釜 E. 实际管式反应器.
1 k N
1 (
0
1
58
2500
)
2
0
88
500
(4 分 )
故串联转化率较高 。
(2 分)
(2) 2 个 2.5L 釜并联操作
2 个 2.5L 的连续釜并联相当于 1 个 5L 的连续釜,故不能提高转化率。(5 分 )
或 解得
2
x Af
250 0 0158 ( x Af )
x Af0 12
(5 分 )
A.<C
B.=C
C.>C D. 不能确定
16. 搅拌低粘度液体时,____B____不能消除打旋现象。
A. 釜内装设档板
B. 增加搅拌器的直径
C. 釜内设置导流筒
D. 将搅拌器偏心安装
17. 下列五种粉碎机中,____E____是一种超细碎设备。
A. 辊式粉碎机 B.锤式粉碎机 C. 球磨机 D. 振动
1500L 中和釜 2 只,2500L 脱色釜 2 只
8. 某厂共有 4 个车间,其中 2 车间共有 4 道工序。已知第 2 车间第 2 工序
中有 两台相同的编号为 02 的反应器并联,则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中这二
台反应 器的设备位号常表示为____D____。

制药工程A(1)

制药工程A(1)

考试科目:天然药物化学考试类别:初修适用专业: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将其序号字母填入括号内,以示回答。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溶剂是:( D )A.CHCl3OB. Et2C. n-BuOHCOD. M22. 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 )A.EtOACCOB. Me2C. EtOHD. MeOH3.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 B )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4.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B )A. 麻黄碱B. 伪麻黄碱C. 去甲麻黄碱D. 秋水酰胺5.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C )A. 黄苓素B. 大豆素C. 槲皮素D. 葛根素6.中药黄苓所含主要成分是:( D )A. 生物碱类B. 二氢黄酮类C. 查耳酮类D.黄酮类7.葡聚糖凝胶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是( C ) A. 物理吸附B. 离子交换C. 分子筛作用D. 氢键作用8.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可以用于分离:( B )A.黄酮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有机酸类化合物D.苷类化合物9.P-π共轭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 D )A.增强B.无影响C.降低D.除胍外都使碱性降低10.供电诱导效应一般使生物碱的碱性:( A )A.增强B.降低C.有时增强,有时降低D.无影响11.大多数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为:( D )A.复合途径B. MVA途径C.莽草酸途径D.氨基酸途径12.下列多糖哪种为动物多糖:( A )A.甲壳素B.粘液质C.灵芝多糖D.淀粉13.下列苷类最易水解的苷为:( C )A.六碳糖苷B.糖醛酸苷C.五碳糖苷D.甲基五碳糖苷14.苦杏仁酶主要水解:( A )A.β-葡萄糖苷B. C-苷C.α-葡萄糖苷D. S-苷15.下列常见化学成分具有蓝色荧光的是:( D )A.黄酮类B.皂苷类C.萜类D.香豆素类16.Molish反应主要用于鉴别:( B )A. 蒽醌类成分B. 糖和苷类成分C. 生物碱D. 挥发油成分17.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 B )A. 离子交换B. 物理吸附和分子筛作用C. 氢键作用D. 电离作用18.黄酮类成分UV光谱特征吸收带Ⅰ是由:( C )A. A环苯甲酰基系统电子跃迁产生B. 苯环上羟基电子跃迁产生C. B环桂皮酰基系统电子跃迁产生D. 苯环上C=O基团电子跃迁产生19.可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化学成分是:( B )A.槲皮素B.麻黄碱C.黄芩素D.栀子苷20.可用PH梯度萃取方法分离的化合物是:( C )A.甾体类化合物B.萜类化合物C.蒽醌类化合物D.皂苷类化合物二、多选题:(共10,每小题2分)答题说明: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每题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相应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以示回答。

制药工程学题目集合

制药工程学题目集合

思考题(绪论)[1]GMP的定义、目的?[2]SOP质量标准[3]你如何理解制药工程中QbD理念?[4]制药工程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核心:药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任务: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使中药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开展关键中药装备及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起到科技先导产业的作用。

[5]2010版GMP实施对目前制药企业、药品质量会产生什么影响?[6]你认为如何学好《制药工程》课程,对你以后的毕业工作会有何作用?[7]制药工业生产与实验室研究有什么区别?新药的研制,首先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或是合成出一种新的药物;或是从大量配方中筛选到一种药物最佳配方;或是提出了一种药物新的生产方法,并从数种方案中经过比较实验,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案。

实验室研究结果,只能说明该方案的可能性,还不能直接用于工业生成。

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情况有许多重大的不同之处。

1、名词解释:1)工程设计:将工程项目(例如一个制药厂、一个制药车间或车间的GMP改造等)按照其技术要求,由工程技术人员用图纸、表格及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技术工作。

2)项目建议书:是法人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并结合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和现有的生产力分布等情况,在进行初步的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国家、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项目时提出的报告书。

3)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的调查研究,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工程、环境等信息进行最终论证和分析预测,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可行性意见,为项目决策审定提供全面的依据。

4)设计任务书:一般由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也可委托设计、咨询单位或生产企业(改、扩建项目)编制。

设计任务书是确定工程项目和建设方案的基本文件,是设计工作的指令性文件,也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5)初步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基础资料,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工程项目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步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要单细菌细胞?(王江新)1、单细菌mRNA没有poly(A)结构,因此不能使用oligodT作为引物;2、单细菌中总RNA含量较低,不足人类RNA含量的1/1000;3、多细胞进化和分化:基因型是一样的,单个细胞水平上进行研究;4、异质性:个体细胞的差异,细胞表达水平不同;5、高通量筛选;6、样品稀少,仅有少于1%的微生物可以培养;7、传统基因表达分析方法需要大量细胞(10,000-1,000,000);8、微生物细胞同时存在不同的基因型/遗传型;2、分子蒸馏设备有几类,优缺点(许松林)一套完整的分子蒸馏设备主要包括:分子蒸发器、脱气系统、进料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真空系统和控制系统。

分子蒸馏装置的核心部分是分子蒸发器,其种类主要有3种:(1)降膜式:为早期形式,结构简单,但由于液膜厚,效率差,当今世界各国很少采用;(2)刮膜式:形成的液膜薄,分离效率高,但较降膜式结构复杂;(3)离心式:离心力成膜,膜薄,蒸发效率高,但结构复杂,真空密封较难,设备的制造成本高。

离心式:(1)优点:液膜非常薄,流动情况好,生产能力大,适合工业上的连续生产;物料在蒸馏温度下保留时间非常短,可以分离热稳定性极差的有机化合物;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膜分布很均匀,分离效果较好。

(2)缺点:结构复杂,真空密封较难,设备制造成本较高。

刮膜式:(1)优点:液膜厚度小;避免沟流现象的出现,保证液膜在蒸发表面分布均匀;物料在蒸馏温度下保留时间短,热分解的危险性小;可通过改变刮膜器的形状来控制液膜在蒸发面的停留时间;连续进行,生产能力大;可在刮膜器的后面加挡板,使得物沫夹带的液体在挡板上冷凝,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回到蒸发面;向下流的液体得到充分搅动,强化了传热和传质。

(2)缺点:液体分配装置难以完善,很难保证所有的蒸发表面都被液膜均匀覆盖;液体流动时常发生翻滚现象,所产生的雾沫也常溅到冷凝面上。

3、决定分子蒸馏的最重要参数(许松林)P、T4、以青霉素或α-干扰素生产为例试述蛋白质组技术在微生物发酵制药中的应用?(程景胜)(1)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第一,大规模蛋白质和肽段制备和分离;第二,高通量蛋白质鉴定第三,对得到的海量蛋白质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处理。

(2)微生物及生物制药过程包括菌种筛选改造,培养基优化,发酵过程优化。

产物的分离纯化。

(3)蛋白质组技术提示菌种改造过程代谢途径和代谢调控网络的改变为菌种的改良提供新的方案。

(4)运用蛋白质组技术分析不同发酵方式和条件下生产菌种响应机制,为优化发酵工艺提供新的策略。

(5)蛋白质组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类或多肽类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物分离纯化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5、膜分离有哪几种传递方式?(朱宏吉)被动传递、促进传递、主动传递。

被动传递:物质由高化学位相侧向低化学位相侧传递,化学位差是是膜分离传递过程的推动力,它可以是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

促进传递:膜内有载体,在高化学位一侧,载体同被传递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在低化学位一侧又将被传递的化学物质释放,这种传递过程有很高的选择性。

主动传递:膜中的载体同被传递物质在低化学位侧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使被传递物质由低化学位一侧被传递到高化学位一侧,物质的传递方向为逆化学位梯度方向。

主动传递尚未用于工业过程。

6、简述已建立的膜分离机制模型?(朱宏吉)(1)溶解-扩散模型:(无孔膜)适用于液体膜、均质膜或非对称膜表皮层内的物质传递。

在推动力作用下,渗透物质先溶解进入膜的上游侧,然后扩散至膜的下游侧,扩散是控制步骤。

(2)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由于膜表面对渗透物的优先吸附作用,在膜的上游侧表面形成一层该物质富集的吸附液体层。

然后,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的毛细管,连续进入产品溶液中此模型能描述多孔膜的反渗透过程。

(3)从不可逆热力学导出的模型:(非平衡热力学模型)膜分离过程通常不只依赖于单一的推动力,而且还有伴生效应(如浓差极化)。

不可逆热力学唯象理论统一关联了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对传质通量的关系,采用线性唯象方程描述这种具有伴生效应的过程,并以配偶唯象系数描述伴生效应的影响。

7、举例说明膜分离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朱宏吉)发酵行业下游加工中,最核心的就是目标产品的分离纯化。

通常采用离心、板框等方法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之后经过树脂柱、活性碳脱色和蒸发浓缩等工艺获得产品。

采用膜技术部分替代传统工艺,对氨基酸解析液进行澄清、脱色,预浓缩处理,在降低能耗、提高产品收率和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无疑优势明显。

解析液含有较多的悬浮物、色素,蛋白,胶体物质,为保证最终产品品质,采用特种纳滤膜对料液进行脱色处理,脱色液进入膜系统预浓缩后送入后续工艺提取。

脱盐浓缩技术,化工产品母液的膜法浓缩分离技术,医药产品的膜法除热源技术。

某化工产品母液的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多效蒸发的方法将有效成分浓缩处理,但是由于初始母液的浓度较低,直接通过蒸发工艺能耗很大,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通过膜处理技术将母液预浓缩,之后再进入蒸发系统,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8、纳米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物领域的应用(葛志强)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纳米抗肿瘤药物、纳米抗病毒药物、纳米抗菌药物、纳米抗炎镇痛药物、纳米激素类药物、纳米多肽蛋白类药物、纳米基因药物、纳米中药等多种纳米药物;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通过各种类型的生物体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设定药物的靶向性等方面,具有一般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为药物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同时,这类纳米药物载体的发展,也为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其在临床疾病治疗和诊断中将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纳米生物学研究在纳米尺度上的生物过程,包括修复、复制和调控机理,并根据生物学原理发展分子应用工程,包括纳米信息处理系统和纳米机器人的原理。

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研制生物分子器件。

以分子自组装为基础制造的生物分子器件是一种完全抛弃以硅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元件。

目前利用蛋白质可制成各种生物分子器件,如开关器件、逻辑电路、存储器、传感器、检测器以及蛋白质集成电路等。

利用极细微的纳米传感器则有可能在不干扰细胞正常生理过程的状况下,获取活细胞内的动态信息,从而了解机体的状态,深化对生理或病理过程的理解。

药物传输中纳米给药的作用:1、提高药物特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分散度,靶向能力)2、促进药物用量降低(低剂量给予,副作用降低,更方便的用量形式)9、请简述什么是根岸反应(Negishi 反应)(曲红梅老师)答:1976-1978 年,根岸英一发展了一系列的方法,分别应用格氏试剂、锌试剂、硼试剂、锡试剂、铝试剂和锆试剂在过渡金属Ni 或者Pd 络合物的催化下实现了与芳基或烯基卤代物的偶联反应,而有机锌试剂、铝试剂和锆试剂参与的偶联反应则称为根岸反应(Negishi 反应)。

10、药剂学的发展方向(魏振平)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方便生成和应用;降低成本,环境友好。

11、基因敲除的原理(陈磊)基因敲除是在同源重组技术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起来,主要是利用DNA转化技术,将含有目的基因和靶基因同源片段的重组载体导入靶细胞,通过载体与靶细胞染色体上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内源基因组内,使外源基因得以表达。

(1)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的载体上,成为重组载体,基因敲除是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所以一般设计为替换型载体。

(2)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导入靶细胞中,使外源DNA与靶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內源基因组中,从而得以表达。

(3)筛选重组细胞:常用正负筛选法,标记基因的特异位点表达法及PCR 法。

12、系统生物研究所必须的3个基因的生物功能(陈磊)维持细胞壁;产能;加工基因信息13、双组份有机凝胶的特点及分类(黄耀东)凝胶的定义和分类凝胶:在测试和分析体系的时间内,宏观上持续结构不变;流变力学行为类似于固体分类:按溶剂种类分:有机凝胶(小分子有机凝胶和聚合物凝胶)、空气凝胶和水凝胶小分子有机凝胶LMOG类型:光敏性~、热敏性~、化学敏感性~、能量转移~、荧光增强型~、液晶物理~、电解液~、双组份~小分子有机凝胶如何形成?依靠什么使溶剂固定化?小分子有机凝胶的形成是通过静电力、疏水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以及金属配位键相互作用形成的。

一般制备低分子有机凝胶的过程是:先加热使一定量的小分子凝胶因子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体系的流动性减小甚至完全消失,形成凝胶。

在加热的过程中,凝胶因子与溶剂的亲和力增强,形成溶液,随着溶液的冷却,凝胶因子与溶剂分子的亲和力减弱,而凝胶因子的分子之间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自组装成一种固体的聚集体,从而形成凝胶。

有机凝胶是低浓度的凝胶因子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半固体的状态。

凝胶因子能在在溶剂中自发的聚集,自组装成有序的结构,形成一种网状的结构,例如纤维状从而能够阻止溶剂分子的流动14、阐述如何建立液质联用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蒋建兰)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样、称样,制备方法、浓度的选择;2 色谱条件的选择:流动相、检测波长、色谱柱、柱温、检测器;3 质谱条件的选择:检测模式、质量范围等;4 方法学考察: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5 相似度评价;6 色谱峰的药材归属和化学成分归属解析15、生物制药前景与发展(赵光荣)生物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工程,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DNA进行切割、连接、改造,生产出传统制药技术难以获得的生物药品。

而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为源头,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工程为主导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相互交叉、渗透的高新技术。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

3、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

4、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

5、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6、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新药研发过程步骤(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NCE/NME--- new chemical/ molecular entity (a new therapeutic compound that has never been used for tested in human subjects(2)临床前研究(3)IND: 新药研究申请,进入临床研究应用。

临床试验许可(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 )(4)临床实验+临床前研究(继续)补充(5)新药申请NDA:new drug application(6)获批,上市与监制BLA: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生物药获批申请16、(李艳妮)CADD方法分类:1、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QSAR方法、药效团模型;2、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对接法、从头设计方法QSAR:研究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效应间的定量关系;药效团模型:生物活性分子中对活性起重要作用的药效特征元素的空间排列形式;分子对接法:受体和药物分子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从头设计法:定义活性位点、产生配体分子、配体分子的评估、配体分子的排列、选定配体分子及校验、合成以及活性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