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独特的风俗。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
一、藏族的传统节日1. 达藏节(大年节):达藏节被认为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新年(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
达藏节包括祭神、祭祖、拜年、舞蹈、唱歌、摔跤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互相祝福,传统服饰和民族舞蹈也是达藏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藏历新年(洛桑节):这是根据藏族传统历法来决定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访亲友、赠送礼物等。
此外,藏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和藏戏演出也会让整个节日更加热闹欢乐。
3. 鲁山葬(天葬):尽管鲁山葬并不属于传统的节日,但它是藏族重要的一种丧葬仪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体死后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将尸体运送到高山上供给食肉飞鸟也是一种尊重死者的方式。
这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二、藏族的传统风俗1. 藏式婚礼:在藏族传统婚礼上,一般会有盛大的仪式,比如洗头、簇拥等。
新娘通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婚纱,而新郎则会戴着帽子,穿着藏族传统服装。
婚礼期间,还会有传统舞蹈、唱歌和丰盛的宴席,使整个婚礼更加隆重而喜庆。
2. 家访:在藏族社区中,家访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通常会去拜访亲朋好友,并互相交流问候。
在家访期间,主人会热情地款待客人,并提供茶水、糕点等。
这种传统的社交习惯是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3. 藏戏:藏戏是藏族民间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通常通过面具和服饰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征。
藏戏是受到当地居民热爱的艺术形式,每逢节假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藏戏演出,以此庆祝节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上介绍的只是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的一部分,藏族社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特殊的风俗习惯。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南藏历新年习俗及文化内涵

山南藏历新年习俗及文化内涵
山南藏历新年是藏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
1. 掸墓:在过年前,藏族人会自发地前往祖先坟墓,掸去坟墓上的灰尘,祭祀祖先,以表达尊重和缅怀的意思。
2. 点灯:在新年来临的前夜,每个家庭都会点亮酥油灯,以示向佛祖的敬仰和祈愿,同时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
3. 赛马:在藏历新年期间,赛马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参赛的马匹身穿盛装,主人和观众都着传统服饰,场面非常热闹。
4. 火把节:火把节是藏区藏历年末较为盛大的民间庆祝活动之一,也被誉为“雪域最壮观的节日”。
节日当天,人们手持火把燃烧,跳动着前往喇嘛寺庙,祈福众生平安。
5. 哈达送礼:哈达是藏族人互赠的一种礼物,尤以蓝色和白色为佳。
在新年期间,人们会相互送达哈达,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
6. 贴门神:在过年前后,藏族人会在自家门上贴上吉祥物和门神,以驱除邪气,迎来好运。
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人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和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藏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神灵、互助互爱、感恩思考、奋发向前的精神。
藏族狂欢西藏传统节日的欢乐盛宴

藏族狂欢西藏传统节日的欢乐盛宴藏族狂欢:西藏传统节日的欢乐盛宴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是中国独特的宝藏。
藏民族作为西藏的主要居民,秉承着独特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而在西藏的传统节日中,藏族人民展现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浓厚的民俗风情。
在这些节日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场场狂欢的欢乐盛宴。
藏历新年,作为西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藏族人民迎接新年的时刻。
据传,这个节日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
在藏历正月初一的早晨,藏民族会穿上盛装,前往寺庙进行祈福。
整个节日持续两周的时间,期间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庆祝新年的方式五花八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舞蹈表演。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
在新年的庆祝活动中,人们手挽手,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这个属于他们的盛宴。
同时,人们也会观看传统的马术表演和箭术比赛,这些活动充满了挑战和竞争的气息。
与此同时,藏民族的传统服饰也在新年这个特殊的时刻得到了充分展示。
男性通常穿着带有鲜艳色彩和华丽装饰的长袍,头戴兽皮帽或者羊皮帽。
而女性则穿着亚麻布做的长袍,并戴着花朵和珠宝装饰的头饰。
整个族群的服饰和饰品展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春耕节,又称为牛王节, 是西藏农牧区迎接播种季节的庆祝。
节日的主角是藏民族的神圣动物,牛。
在春耕节的日子里,人们将牛装饰得如同王者一样,给牛戴上鲜花、羽毛和彩带,赞美它们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
当然,春耕节不仅仅只有庆祝牛,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人们会举行奶酪比赛,展示自家牛奶制作的技艺。
同时,也会举行舞蹈表演和歌唱比赛,人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庆祝丰收季节的到来。
藏族的传统节日中,还有一个被称为“雪顿节”的盛大庆典。
在农历六月二十五的这一天,西藏的寺庙将迎来一场长达十五天的大型庆祝活动。
人们会到寺庙中朝圣,燃香点蜡,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此外,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也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展开。
人们会穿上隆重的礼服,戴着鲜花装饰的长发,载歌载舞地庆祝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节日和庆典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节日和庆典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一座宏伟建筑,也是西藏地区著名的景点之一。
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布达拉宫见证了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举办。
以下将介绍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节日和庆典。
藏族人民醉心于宗教信仰,因此布达拉宫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重要的宗教节日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藏历的新年庆祝活动——藏历新年(Losar)。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
在布达拉宫,人们会聚集在宫殿周围的广场上,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共同庆祝节日到来。
他们会一起唱歌、跳舞,欢呼雀跃,还会点燃篝火,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除了藏历新年,布达拉宫还会举办许多宗教庆典,其中最重要的是藏传佛教的各种寺庙节日。
例如,格鲁派和萨迦派的寺庙节日就是布达拉宫每年必定会举行的重要活动。
在这些寺庙节日中,僧侣们会举行佛事仪式,包括唱经、持咒和放佛像等。
同时,民众也会自愿前往寺庙朝拜,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意。
此外,布达拉宫还会举办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庆典活动。
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是藏族舞蹈表演。
在布达拉宫的露天剧场上,藏族人民常常会演唱和演绎他们的传统舞蹈,以展示藏族文化的魅力。
这些舞蹈绚丽多彩,有的表现歌颂生活、祈祷丰收,有的描绘历史故事和传说。
观看舞蹈表演的游客们也会被这些优美的节奏和独特的舞姿深深吸引。
布达拉宫还会举办一些非宗教性质的传统节日,如藏族人民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藏族传统农耕节日。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穿上装饰华丽的传统服饰,参加传统的农耕游行和竞技活动。
比如,藏族传统的男子射箭比赛就是其中之一。
参赛者们会展示他们的射箭技巧,并争夺冠军的荣誉。
此外,还会有传统的歌舞表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和色彩。
综上所述,布达拉宫是西藏地区举办传统节日和庆典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宗教性质的节日庆典,还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布达拉宫都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每年,无数游客涌向布达拉宫,目睹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和庆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藏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藏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
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传统节日:藏历年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开始的。
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
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
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
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
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藏族服饰风俗: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女装典雅潇洒,男装雄健豪放。
女性一般上身内穿立领长袖绸缎长袍,外套圆领右饪、金色或银质纽扣的`坎肩;坎肩领口,襟边镶有很宽的锦缎,腰间系宽彩带,并配彩条围腰或毛质搭裙。
下穿黑色长裤,穿高筒藏鞋或黑布鞋,喜配戴耳环、护身符、玛瑙项链、银链、银镯等饰品。
男子头戴毡帽或皮帽,上身内穿立领长袖右衽短衣,外穿大领右衽长袍,腰系色彩鲜艳的绸子或毛线编织的饰有多个口袋或雕有佛像等图案的腰带,腰带上还往往挂一把腰刀,并挂上小匕首和银筷筒。
下穿深色长裤,脚穿皮制和毡缝制的长筒靴,并将裤管紧扎靴中。
许多男性也喜戴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
泼水节是藏族的新年吗

泼水节是藏族的新年吗
《泼水节是藏族的新年吗?》
泼水节,又称为“蒙隆节”或“神水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的
传统节日。
很多人误以为泼水节是藏族人民的新年,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藏族人民的新年是“藏历年”,即藏族的传统农历新年。
在藏历年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独特的仪式和庆祝活动,比如祭祀神灵、舞狮子、唱经幡等。
而泼水节则是在藏历新年过后,一般在四月份举行。
泼水节是为了纪念卫藏(吐蕃)政权结束,四大活佛集会在拉萨喜庆的场合而举行。
庆典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手持水瓶,相互泼洒玫瑰花水,象征着互相祝福,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各种表演和游园活动,如舞狮子、唱经幡等。
同时,还会有各种传统美食和手工艺品展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所以,泼水节虽然不是藏族的新年,但也是藏族人民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和期盼。
这一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感受和参与。
藏历年与泼水节

藏历年与泼水节
《藏历年与泼水节》
藏历年,又称洞朗节,是西藏地区一年一度的盛大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藏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藏历新年期间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去一年的不顺和不利,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与其他地区的泼水节不同,藏族泼水节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充满了宗教意义和仪式感。
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举行盛大的游行和祭祀仪式,然后在街头巷尾相互泼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同时也祈祷着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幸福安康。
在泼水节期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演和传统游戏,例如藏族舞蹈、唱歌、骑马比赛等,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藏族群众前来观赏和参与。
整个节日气氛热闹而愉快,人们在欢笑声中传递着祝福和快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泼水节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一节日,人们更加了解和珍惜自己的传统和习俗,也使得藏族文化更加鲜活和多彩。
同时,泼水节也成为了一种旅游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一独特的节日氛围,感受着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情感交融。
藏历年与泼水节,是藏族人民的一种独特方式,表达对美好生
活和幸福未来的向往和祈愿。
通过这一传统节日,人们共同感受着团结、快乐和幸福,将这份美好情感传递给每个人,也将这份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布达拉宫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布达拉宫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也是西藏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每年,布达拉宫都会举办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文将介绍一些布达拉宫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以及它们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藏历新年藏历新年,又称为洛萨(Losar),是西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布达拉宫最盛大的庆典活动。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整个节日期间,布达拉宫内外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涵盖了宗教、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在布达拉宫内,僧侣们会举行精彩的佛事仪式,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和幸福。
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藏服,戴上鲜艳的色斑帽,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此外,布达拉宫周围的广场也会举行独特的表演,如藏式射箭、滑雪比赛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二、提婆转经节提婆转经节是布达拉宫的又一重要庆典活动。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举行,为期一周。
提婆转经节起源于佛教,意味着宗教经典的传播和教诲。
布达拉宫内的僧侣和信徒会一起举行盛大的经轮转动仪式,象征着佛教的普度众生之意。
该节日期间,布达拉宫周边的街道与广场将变得热闹非凡,人们手持经轮,围绕布达拉宫转经。
此外,还有传统的杂耍表演、民族歌舞和体育竞技等活动,让游客们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
三、萨迦莲花节萨迦莲花节起源于西藏萨迦派寺庙的传统庆典,每年在农历六月或七月举行。
这一节日是布达拉宫最具宗教意义的庆典之一,也是西藏佛教信徒的重要日子。
节日期间,布达拉宫内的僧侣会进行隆重的佛事法会,并且高举神圣的佛像,冉冉升至五彩缤纷的天空之中。
这一仪式象征着佛教教义的传播与净化。
在节日期间,布达拉宫内外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佛事仪式、长跑比赛、辩经比赛等。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西藏传统的歌舞表演,品尝道地的藏族美食。
四、讲经法会讲经法会是布达拉宫内举行的重要宗教庆典。
该庆典通常在农历九月举行,持续数天。
讲经法会是尊崇佛教教义和经典的重要方式之一,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蒲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
仅据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
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
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
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
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此外还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还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
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礼拜结束,人们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
库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
节日当天早晨,人们首先进行沐(:藏族的传统节日有)浴“大净”,然后洁衣盛装到较大的清真寺,参加聚礼。
礼拜结束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并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这叫作“换哈达”。
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另一重要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
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
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
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就是“傣族新年”,也就是泼水节。
时
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至五天。
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浴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
此外,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花街节等。
满族
满族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过添仓节,满族农村家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纳西族
纳西族有许多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节要举行“新春灯会”,每年正月初六开灯,十五谢灯。
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骡马会(三月会)、农具会、立夏节、龙王会、朝山会等。
立夏节是纳西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白天唱调子,进行社交、娱乐活动,如摔跤、斗牛等;晚上,拿起火把,庆祝节日,青年们还举着火把窜田埂、绕山路,边歌边舞,直到深夜。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
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
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藏族最大的节日。
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等。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
过节时,每家村寨房舍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梳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欢而散。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瑶民喜庆丰收,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节日。
苗族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其节日按功能含义分为:农事活动节庆,物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如:一月有玩年节、天岁节;二月有龙头节;三月有三月三街节等。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
同汉族相同,也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
其中三月街、火把节最有特色。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
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彝族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
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土家族
土家族节日较多,从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
日五类。
其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比汉族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
期间有各种文娱活动,如: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傩戏等。
还有二月初二、牛毛大王节、六月六、月半节等。
壮族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其中,春节、三月三歌会、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月二、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陀螺节、吃立节等。
陀螺节广西壮族有名的体育盛会,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
哈尼族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
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也叫“肉孜节”。
古尔邦节称“宰牲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
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篇二:把“火把节”作为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有()。
A.藏
族b.彝族c.白族D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