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的解剖
食管解剖

食管的应用解剖学食管的外部解剖1.食管的外部结构食管直径2cm,全长25cm,上切牙至食管起始部约15cm,至食管终止部约40cm,起始于咽的下缘(C6颈椎横突与环状软骨下缘之平面),止点于胃的贲门部(T11平面),其末端位于正中线左侧2-3cm。
2.食管的弯曲度在整个食管段有两个向左侧方向的弯曲部,分为颈部弯曲及胸下部弯曲。
其中颈部弯曲由食管起始部至颈根部,呈轻度向左偏曲。
胸下部弯曲至T7胸椎平面开始向左侧弯曲,继而向前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
3.食管的狭窄部食管全长共有三个狭窄部位。
第1狭窄部位于食管起始部,口径约1.3cm,距上切牙14-16cm,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
易致穿孔部位。
第2狭窄部位于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相交叉的部位,距上切牙cm,相当于T4、5水平。
第3狭窄部位于食管穿过膈肌裂孔的部位,距上切牙cm,相当于T10水平。
4.食管的分段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其长度为:胸部>颈部>腹部颈段食管起始于,终止于主动脉弓上缘。
其与气管的两侧沟内有喉返神经经过,两侧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甲状腺两侧叶后部相邻。
胸段食管起始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终止于下肺静脉平面。
在上纵隔内行走于气管和脊柱之间,并稍偏左;下行至T4平面是,位于主动脉弓后方的右侧,沿主动脉弓后方的右侧下降,进入后纵隔。
至T7水平时,再次向左侧倾斜,并开始斜行跨过胸主动脉的的前方,最后于胸主动脉的左前方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腹部。
腹段食管起始于下肺静脉平面,终止于胃贲门。
长度仅2cm。
胸段“食管三角”在胸段食管下段有一个解剖标志,可作为食管手术时的引导,称之食管三角。
膈肌为三角形之底,前面的心脏和后面的降主动脉为三角形的两边。
此三角区覆盖之胸膜的下方,即为胸段食管的下段。
食管的组织结构。
食管的解剖学名词解释

食管的解剖学名词解释食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连接着咽喉与胃,并起着将食物从咽喉传送到胃中的作用。
食管在解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名词及其功能。
食管黏膜:食管黏膜是食管内壁的一层薄膜,主要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食管壁免受食物刺激,同时也起到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食管平滑肌:食管平滑肌是构成食管壁的一种肌肉组织。
它分布在食管壁的上方和下方两层,呈环状排列。
食管平滑肌的收缩能够推动食物向胃部移动,这种有序的收缩和松弛被称为食管蠕动。
食管括约肌:食管括约肌是位于食管下端的一环肌肉,它具有收缩和放松的能力。
当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腔后,食管括约肌会收缩,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食管膨大:食管膨大是指食管在特定位置出现的一种局部扩张。
食管膨大通常由于肌肉功能异常或其他疾病引起,它会导致食物通过食管的困难,并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等不适症状。
食管狭窄:食管狭窄是指食管出现的狭窄部分,导致食物通过困难。
食管狭窄可能由食管黏膜炎症、食管瘢痕、食管癌等因素引起,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胃酸倒流等。
食管息肉:食管息肉是指食管内腔壁上出现的一种腫瘤样结构。
它通常由于腺体或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常见的类型有炎性息肉、鳞状上皮息肉等。
食管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较大的息肉可导致吞咽困难和疼痛等问题。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指胃部向上移动,穿过膈肌,并进入胸腔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引起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食管裂孔疝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总结食管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将食物从咽喉传送到胃中的重要任务。
食管的解剖学名词涉及到食管黏膜、食管平滑肌、食管括约肌、食管膨大、食管狭窄、食管息肉、食管裂孔疝等,这些名词在了解食管相关疾病和手术治疗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功能,有助于加深对食管解剖学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食管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人体解剖学中的食管结构

食管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食管前方与气管、甲 状腺、气管杈、左主 支气管和左心房相邻 。
食管下方与胃相连, 穿过膈肌的裂孔进入 腹腔。
食管后方与胸主动脉 、奇静脉、胸导管和 胸椎相邻。
食管的长度与分段
食管全长约为25-30厘米,可分为颈 段、胸段和腹段三部分。
胸段较长,长约18-20厘米,分为上 胸段和下胸段,上胸段与气管和支气 管相邻,下胸段与左肺和心脏相邻。
粘膜腺体
分布在粘膜下层,能够分泌消化酶和黏液,帮助消化 食物。
食管的神经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
01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神经,主要调节食管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
感觉神经
02
传递食管壁内外刺激信号至大脑,如温度、疼痛、压力等感觉
。
运动神经
03
支配食管的肌肉运动,协调食管的蠕动和排空。
03
食管的功能
食管的物理功能
症状
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胸痛、吞咽困难、胃灼 热感等,具体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
治疗
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因疾病类型而异,可能包括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等。
05
食管的生理作用与人体健康
食管与饮食消化
食管是连接咽和胃的管道,主要功能 是传输食物。
食管的括约肌功能可以防止胃内容物 进入呼吸道。
食管疾病还可能影响呼吸系统功 能,加重呼吸道疾病。
06
食管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食管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观察食管内钡剂的流动情况, 可以了解食管的形态、位置、蠕动和排空等功能。
X线检查可以发现食管狭窄、扩张、溃疡、肿瘤等异常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
食管基本解剖

精选ppt
3
食管壁的结构
食管壁较厚,约4mm具有消化管典型的4层结 构。食管空虚时,前后壁贴近,断面呈扁圆形。 食管粘膜形成纵行皱襞向管腔突出。食管上段 的纵行粘膜皱襞的数目与形状变化较大,在中、 下段,一般有纵行粘膜皱襞3-4条。正常食管粘 膜呈湿润光滑,内镜观察,面貌色泽浅红或浅 黄,粘膜下血管隐约可见。粘膜下层含有较多 较大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另外,还有大量 的粘液腺。食管壁的肌层,在上1/3段为骨骼肌, 下1/3段属平滑肌,中1/3段由骨骼肌和平滑肌 混合组成。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12
2、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较短 的食管下方接扩大的膈上疝囊,
疝囊一般位于左膈上。
精选ppt
13
3、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贲门仍 位于膈下,部分胃底经食管裂孔向
上疝至食管左前方。
精选ppt
14
4、混合型食管裂孔疝。贲门位于膈上, 钡剂可同时进入膈下之胃腔和膈上疝囊 内,疝囊常较大,可压迫食管形成压迹, 亦可见反流征象。
精选ppt
18
谢谢
精选ppt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
15
食管憩室
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使食管壁的粘 膜层或全层向外膨出,形成囊袋,称食 管憩室
精选ppt
16
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是食管下端及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 碍,以吞咽动作时弛缓不良、食管缺乏有力蠕动为特 征性的病变。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
精选ppt
17
X线表现
造影检查:1)食管下端自上而下逐渐狭窄呈漏斗状或 鸟嘴状,狭窄段长短不一,边缘光滑,质地柔软,粘 膜皱襞正常,呈光滑的细条影状。2)钡剂通过贲门受 阻,呈间隙性流入胃内,呼气时比吸气时容易进入胃 内。3)狭窄段以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4)食管蠕动 减弱或消失,可有低频幅收缩,尚有第三收缩波频繁 出现。5)并发炎症及溃疡时,则粘膜皱襞紊乱,出现 溃疡龛影。
食管大体解剖学结构

食管大体解剖学结构长度:25cm~30cm。
分颈段:C6—胸骨切迹,胸段:胸骨切迹—膈肌裂孔,胸段又分为胸上段:胸骨切迹—主动脉弓上缘;胸中段:主动脉弓上缘—下肺静脉下缘;胸下段:下肺静脉下缘—膈肌,腹段:膈肌以下。
食管壁组织结构分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粘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食管-贲门交界以下为单层柱状上皮。
肌层:上段—横纹肌;中段—横纹肌/平滑肌混合下段—平滑肌。
二食管病变检查方法• 传统X线检查(conventional X-ray)X线平片(X-ray plain film)透视(Fluoroscopy)• 钡餐造影(Barium contrast)• CT (Computed tomography)•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血管造影(Angiography)•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三食管钡餐造影作用显示食管内腔形态,了解大体解剖结构变化,诊断先天性食管畸形。
显示粘膜皱襞异常,显示食管粘膜炎症、溃疡及隆起性病变,如食管癌或粘膜下肿瘤等。
了解食管外压性改变。
四食管钡餐造影方法• 患者准备:常规禁食4-6小时。
• 立位或半立位。
• 硫酸钡浓度:160%~220%。
• 低张药物使用意见• 食管气体引入方法:1产气粉;2 插管注入。
• 标准摄片:前后正位像;双斜位像。
• 病变区不同体位,不同显示方法点片。
五正常食管X线影像解剖食管范围: C6—T11水平。
右前斜位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
食管宽度2~3cm,管壁光整,管壁柔软,蠕动连续,粘膜皱襞规则,通过贲门与为小弯胃粘膜皱襞延续。
六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诊断概述:组织学分型:鳞状上皮癌(90.8%);腺癌;未分化癌:癌肉瘤。
病理形态学分型:早期食管癌,中、晚期食管癌:髓质型、增生型、溃疡型、缩窄型。
亦有将食管癌分三型,即浸润型、增生型和溃疡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不适,疼痛,进行性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症状。
食管基本解剖[知识浅析]
![食管基本解剖[知识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e414586137ee06eef9188c.png)
行业学习
3
食管壁的结构
食管壁较厚,约4mm具有消化管典型的4层结 构。食管空虚时,前后壁贴近,断面呈扁圆形。 食管粘膜形成纵行皱襞向管腔突出。食管上段 的纵行粘膜皱襞的数目与形状变化较大,在中、 下段,一般有纵行粘膜皱襞3-4条。正常食管粘 膜呈湿润光滑,内镜观察,面貌色泽浅红或浅 黄,粘膜下血管隐约可见。粘膜下层含有较多 较大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另外,还有大量 的粘液腺。食管壁的肌层,在上1/3段为骨骼肌, 下1/3段属平滑肌,中1/3段由骨骼肌和平滑肌 混合组成。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食管基本解剖
行业学习
1
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食管是一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是消化管 各部中最狭窄的部分,长约25cm。食管上端在 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续,下端约平第11 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连接。食管可分为颈部、 胸部和腹部。颈部长约5cm,自食管起始端至 平对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的一段,前面借疏松 结缔组织附于气管后壁上。胸部最长,约1820cm,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的食管裂 孔之间。腹部最短,仅1-2cm,自食管裂孔至 贲门,其前方邻近肝左叶。
行业学习
10
X线分型
1、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2、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 3、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 4、混合型食管裂孔疝。
行业学习
11
1、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可复性裂孔疝) 滑动型食
管裂孔疝最常见。膈上疝囊并不固定存在,卧位、 头低位时显示,而立位时易消失,其组成为胃食管 前庭段及部分胃底构成。
行业学习
行业学习的粘 膜层或全层向外膨出,形成囊袋,称食 管憩室
行业学习
16
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是食管下端及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 碍,以吞咽动作时弛缓不良、食管缺乏有力蠕动为特 征性的病变。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
食管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有何特点

食管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有何特点
食管是继口腔之后,从咽喉至胃部之间的一条肌性管道,长25—30厘米,前后扁窄。
顾名思义,其功能是输送食物。
实际上,医生检查时所测量的长度包括了口至咽喉部分(纳15厘米),即从门齿到胃的入口处(贲门),故全长约40—45厘米,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段
食管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从上向下、自后向前、并稍向前斜倾。
食管也并非上下一样粗,而是有三个狭窄处:第一个狭窄是食管的起始部,距门齿15厘米;第二狭窄在与气管交叉处;第三狭窄位于食管与膈肌交界处——即膈肌食管裂口处。
这三处狭窄是异物最容易滞留和卡住的地方,第二三狭窄处也是肿瘤好发部位
食管没有分泌和消化的功能,它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蠕动把食团输送到胃里。
在正常情况下,食物从咽部到达胃的贲门所需时间是:液体约4秒,固体食物约6--9秒。
如果有外伤、异物、炎症或肿瘤,食物下咽就会发生困难。
食管除运送食物外,在其下段,即距胃贲门4--6长的食管,还有防止胃内食物返流到食管的作用。
这是因为,这一段食管内的压力一般比胃内压力要高出667一1330帕,有“高压区”之称,故起到了天然“阀门”的作用。
当某些原因使抵抗返流的功能下降或消失时,胃内的胃酸就很容易返流到食管,重者可引起食管炎症、食管糜烂甚至食管溃疡。
气管食管解剖(共16张PPT)

胃左动脉分支
二 气管、支气管及食道生理
(一)气管、支气管生理
①通气及呼吸调节.
②清洁,加湿和调温调节. ③免疫:非特异性,特异性(体液,细胞).
④防御性咳嗽和屏气反射.
1、 呼吸功能:
在气管、支气管平滑肌中有张力感受器,吸气 时气管、支气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刺激感受器, 通过迷走神经到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吸气中枢,吸 气活动停止。靠呼吸肌的弹性回缩(不耗能), 呼出气体,解除对吸气中枢抑制,开始下一呼吸 周期。
3 防御性咳嗽反射:
迷走神经末梢→延髓→声门、呼吸肌、膈肌 4 免疫功能:
气管、支气管内粘膜内的浆细胞可分泌IgA、IgG、 IgM、IgE,以SIgA为主。
(二) 食道生理
蠕 动peristalsis推送食物。 分泌粘液mucus secretion润滑保护 咽下反射:
食物、水到达下咽部刺激副交感神经反射性 引起食道口扩张、平滑肌按顺序收缩产生蠕动。
四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狭窄:食道口( 环咽肌),C6平面, 距上切牙16cm.
第二狭窄:主动脉弓, T4平面。
第三狭窄:左主支气管 ,T5。
第四狭窄:膈肌,平 T10。
粘膜层:覆层鳞状上皮
黏膜下层:胶原结缔组织(腺体、神经、血
食管壁构成
管)
肌层:横纹肌、平滑肌
外膜层:结缔组织
甲状腺下动脉
血供: 胸主动脉分支
吞咽过程:口咽期、食管期、贲门胃期。
后血底供段 :支交气胸管主感动脉N分:支 黏液分泌 ②清洁,加减湿和少调温,调平节. 滑肌舒张, 分后为底左 段右支气,气平管管第5、胸椎支由气气管管分出扩张 胃细左:动 直脉径副分约支1-交1. 感N:血管扩 张、黏液分泌增多, 支气管又分6级,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的应用解剖
食管是消化道最上部,为一富有弹性的肌性管腔,上接漏斗状的喉咽部,下通胃贲门,分颈段与胸段食管,胸段食管又分为胸上段、胸中段与胸下段三部分,食管主要功能是通过蠕动而将咽下的食团与液体运送到胃。
食管(esophagus)是消化道的最上部,一富有弹性的肌性管腔。
上接漏斗状的喉咽部,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环咽肌下缘,下通胃贲门,相当于第10~11胸椎体平面。
食管长度随年龄而增长,新生儿约为8~10cm,一年后增加至12cm,到5岁时长约16cm,5~15岁内食管生长缓慢,15岁时长约19cm,成人男性食管长约21~30cm,平均24.9cm,成人女性食管长约20~27cm,平均23.3cm。
食管的横径在环状软骨下缘为1.3cm,气管分叉部为1.3cm,横膈裂孔处为1.55cm,贲门部为2.2cm,平时食管前后壁几乎相贴,吞咽时可作不同程度的扩张。
【食管走形】食管分颈段与胸段食管,胸段食管又分为胸上段、胸中段与胸下段三部分。
食管并非一单纯直管,大部分的食管接近脊椎,自上而下呈三个弯曲,下颈部与上胸部食管稍向左偏,离气管边缘约4~6mm,然后再向右,相当于第五胸椎移行至正中线,第七胸椎处食管又再度向左前方弯曲,绕过降主动脉,穿过横膈肌裂孔而达贲门。
另外,食管还随着颈、胸椎的曲度,向前后弯曲;所以,食管镜检查时需由高至低地调整头位。
【食管内腔】食管有4个生理性狭窄(图4-1-2),其与上切牙间的距离因年龄不同、食管长度不一而各异(图4-1-3)。
第1狭窄为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所致,距上切牙约16cm处,是环咽部狭窄,为食管最狭窄部位,异物最易嵌顿该处,食道镜检查时,因环咽肌收缩将环状软骨拉向颈椎,食管镜不易通过入口,食管入口后壁处,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有一肌肉薄弱区,若食管镜检查用力不当,可致食管穿孔(图4-1-4)。
第2狭窄为主动脉弓处狭窄,由主动脉弓压迫食管所产生,位于距上切牙约23cm处,相当于第四胸椎水平,食道镜检查时局部有搏动可见。
第3狭窄为支气管处狭窄,由左主支气管横越食管前壁压迫食管所致,位于第2狭窄下4cm处。
因第2、3狭窄位置邻近,临床上常合称为第2狭窄。
第4狭窄为横膈处狭窄,位于距上切牙约40cm处,食管通过
横膈裂孔时因受到横膈肌与横膈脚的收缩,使内腔缩小。
横膈下食管有时可受到正常肝脏的压迫。
图4-1-2 食管的4个生理狭窄
图4-1-3 上切牙至食管各平面距离
(图中数字单位为cm)
图4-1-4 环咽肌上薄弱区
【气管、食管与邻近组织关系】自环状软骨到支气管分叉相当于第5胸椎,气管位于食管的前面,喉返神经走行于气管与食管的沟中,左侧较右侧接近食道,颈动脉鞘及甲状腺在食管的两侧。
在上胸部食管的两侧为胸腔,左侧有主动脉弓横越其前侧方,左侧锁骨下动脉在食管前方,由主动脉弓处分离后走向食管的上前侧方与胸导管伴行。
气管分叉的下方,心包膜及左心房在食道的前方,食道的下1/3转向前向左而进入横膈裂孔,左心室就在食管前右方。
食管壁厚度约为3~4mm,共有4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与纤维层。
粘膜层有复层鳞状上皮、固有膜与粘膜肌,粘膜下层为疏松活动的弹性结缔组织,含有食管腺体,肌层由内环状肌与外纵行肌二种肌纤维组成,肌层内包括平滑肌与横纹肌,横纹肌在食管上端,平滑肌在食管中部以下。
肌层之外裹有薄层结缔组织,形成食管的外膜,但不存在浆膜层。
食管与胃之间的组织学连接称为齿状线(食管鳞状上皮与胃上皮的交界线),其边界不规则,口侧端为食管复层鳞状上皮,肛侧端为胃单层柱状上皮。
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其动脉血供不像消化道其他部分丰富,故具有节段性、多源性特点,食管的主要动脉有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食管支、胃左动脉与脾动脉,食管动脉也可起源于支气管动脉、右肋间动脉或左膈下动脉,另有一些动脉可能分支营养食管。
食管上段静脉经甲状腺下静脉汇入上腔静脉;中段回流至奇静脉,下段处之静脉注入门静脉系统;因此,门静脉血流受阻时,
食道下段静脉易充盈曲张。
食管粘膜内淋巴管,在胃肠道空腔脏器中是独一无二的,粘膜及粘膜下层淋巴管形成一个复杂互联网络,其贯穿食管全长,数量上超过了毛细血管,粘膜下淋巴管主要为纵行,其纵行淋巴管数量是横行的 6 倍,并断续穿过肌层,回流到局部淋巴结,部分病人可直接回流到胸导管,而纵隔淋巴管,可直接回流到胸导管或奇静脉。
食管淋巴回流趋势是,纵向引流大于横向环形引流,食管的上2/3 主要引流向口侧,下1/3主要引流向肛侧,故食管癌多纵向远处淋巴转移。
食管壁内有Meissner粘膜下神经丛与Auerbach肌间神经丛。
这些源于多极节细胞网的神经丛,彼此保持联系,并接受迷走神经的轴突。
节细胞最大密度在食管下1/3,这些神经丛节后纤维支配平滑肌细胞。
来自于椎前神经节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进入神经丛,没有突触分布到食管壁血管内的肌细胞。
食道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自上、下颈交感神经节与迷走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