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靠记帐本富过三代

合集下载

洛克菲勒靠记账成为富翁

洛克菲勒靠记账成为富翁

洛克菲勒靠记账成为富翁洛克菲勒靠记账成为富翁洛克菲勒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实业家之一,他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的财富超过了整整一个国家的GDP,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成功的实业家和富翁,是因为他一直在认真地记账。

洛克菲勒非常注重节俭和理财,他认为任何人都应该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并且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支出和开支。

他经常强调“一分钱也不要浪费”,并且会仔细考虑每一笔支出是否值得。

这种对经济的谨慎和理智成为了他成功的基础,使得他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除了对支出的谨慎,洛克菲勒还非常注重记录自己的财务情况。

他有一个很详细的记账本,记录了他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包括他买的每一件东西以及他们的价格。

他会每天晚上花上几个小时来更新他的记账本,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这种记账习惯为他管理财富和判断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资源。

洛克菲勒认为记账是管理财富的关键。

通过记录自己的财务情况,他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经济情况,发现支出和开支中的不必要之处,并且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更为明智和理性的决策。

他也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场趋势和机会,从而更好地投资和谋求利润。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谨慎的经济理念,使得他能够不断地积累财富并且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地位。

洛克菲勒的记账习惯不仅帮助他自己管理财富,也启发了他的商业伙伴和其他人。

他认为在经营企业时必须注重财务管理,并且一定要有记录。

他鼓励他的员工每天记账,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钱财,并且在商业谈判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总之,洛克菲勒的成功源于他的财务管理和记账习惯。

他一直强调“一分钱也不要浪费”,并且认为记录自己的财务是管理财富的关键。

这种谨慎和理性的态度让他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实业家之一。

他的记账习惯也启发了其他人,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洛克菲勒逝世,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

洛克菲勒逝世,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

洛克菲勒逝世,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最近,有两条新闻在朋友圈传的异常红火,这是两条很像,却又很不一样的行为,一篇新闻讲的是浙江富二代接班,另一篇新闻则是著名的美国财富帝国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过世,在大家围观浙江富二代如何传承企业,缅怀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的贡献的同时,瀚哥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有“富不过三代”魔咒,又如何能够“富得过三代”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会有“富不过三代”魔咒?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一个名言叫做“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瀚哥查了原文: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句话从根本上来看都是一个家庭教育的警句,希望大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真正做的“富过三代”的可谓少之又少,无论是古代的商圣范蠡,战国的巨富白圭,再到之后的吕不韦,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胡雪岩、盛宣怀,即使是再富可敌国也没能逃掉“富不过三代”的历史魔咒。

再看中国现在的企业,能够富得过三代的也是少之又少,当然因为改革开放至今也才三十余年,所以更多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家碰到的是自己的子女们能不能接班的问题,至于说富不过三代,还是为时尚早。

但是,很多富豪甚至是连二代都没能做到顺利守成,例如著名的王安电脑的王安,其儿子不到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把家族企业败亡的一干二净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富不过三代”似乎真的成为了魔咒了?瀚哥认为中国企业富不过三代的原因主要在: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现阶段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通过自己白手起家创业打拼方才有的现在的成功,但是其打拼的时期往往就是其子女成长的时期,在这个情况下能够兼顾到企业,又能兼顾到子女的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子女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教育问题。

再加上中国的公司尤其是私营企业往往是通过人脉关系构建起来的企业管理网络,所以即使是子女接班,碰到当年和父亲打天下的那帮元老们,如何能够有效地治理企业也都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所以国内企业的这种子女无法接班的问题非常严重。

洛克菲勒:从穷小子到逆天改命!改变一生的居然是不起眼的账本

洛克菲勒:从穷小子到逆天改命!改变一生的居然是不起眼的账本

洛克菲勒:从穷小子到逆天改命!改变一生的居然是不起眼的账本约翰洛克菲勒是亿万富翁,跟其他亿万富翁相比,他有一些不同寻常,特特别节俭,小儿子8岁之前没买过新衣服,穿的全是姐姐剩下的衣服。

但是他是一个喜欢慈善的人,他成立慈善基金,为了帮助中国发展医疗事业,捐款1000万美元,建设了协和医院。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创始人是约翰·洛克菲勒。

中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80% 的富二代都不能守住父辈创下的财富。

可是,洛克菲勒家族并没有,反而一直到至今六代了,还是一直非常富有。

洛克菲勒家族不仅在商业上有巨大的资产,而且还在石油、地产、银行等等好多领域都有资产。

而如今的成功,也与老洛克菲勒的自身经历和教育理念分不开的。

01约翰.洛克菲勒的童年1893洛克菲勒出生在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

他的童年过得并不轻松,父亲和母亲是完全不同的人。

他的父亲是一个兼职业务员和花花公子,母亲艾莎则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父亲经常以药贩身份在外面流浪,家庭十分困难,父亲还在外面有私生子,家里五个孩子所有的开支主要依靠母亲。

洛克菲勒和母亲所以洛克菲勒从小就知道赚钱的重要性。

洛克菲勒7岁开始赚钱。

有一次,他尾随火鸡进入森林发现火鸡蛋,后来将其孵化成火鸡,养大之后放在集市上卖,赚钱补贴家用。

这孩子从小学开始经商,身边的同学们都是他的顾客。

他善于积蓄,读中学的年纪就攒够做生意的启动资金。

母亲艾丽莎从不娇惯孩子,也不会在戾气中乱打乱骂——她理性地教育,算账一般地管教。

一次,洛克菲勒被母亲艾丽莎打了一顿。

后来,她发现自己错怪了他,便说:'今天我错怪你,下次你该挨打的时候,可以用来抵消。

'母亲这种严格理智的教导,塑造了五个孩子美好的品格。

02 记账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传统在距离高中毕业还有3个月的时候,他听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退学,花了40块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三个月的课程。

你从洛菲勒的工作启示

你从洛菲勒的工作启示

你从洛菲勒的工作启示洛克菲勒,他的身价3360亿美元。

马云在我国已经算是很有钱的了,但其身价只有388亿美元,不到洛克菲勒的十分之一。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但这个谚语在洛克菲勒家族却失去了影响力。

洛克菲勒不仅自己有钱,而且他的子孙后代,连续6代,每一代都非常有钱。

这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不光会挣钱,而且还很看重挣钱能力的传授。

钱是一个让人光亮的东西,但拥有挣钱的能力更是让人!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洛克菲勒的发家秘籍两个字:能力,而他的后代则是依靠教育。

洛克菲勒留给后代的除了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家书。

洛克菲勒曾对自己的儿子说:“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恰恰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策略。

追溯过往,我曾忍耐过许多,也因此得到许多。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中,洛克菲勒不仅仅教授儿子要学会忍耐,还教授儿子运气是靠策划的、要有竞争的决心、只有放弃才会失败等道理。

这封家书,就以简单的几个字,蕴含了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几点要素。

如果你不想甘于甘于平凡,那你就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自信力,增强抵抗力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罗曼罗兰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拿破仑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这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其都明白,成功的第一前提是要自信。

洛克菲勒也是如此。

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账员,他作为一个小小的公司职员,之所以能担任起整个公司的财务运算和运营,就是因为他很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他通过工作与别人谈生意,收获了整套生意的知识与技能。

二、不为失败找借口一般的人,在面对失败是不是推脱责任,就是一蹶不振。

但洛克菲勒不是这样,他会低调潜伏,积存能力,等待机会,随时出动。

股神巴菲特也说过:大机会可遇不可求,在它来的时候要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针尖去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为自己眼前的得失而懊恼,坚定信心,吸取教训,为了实现更远大的目标,而提升自我。

洛克菲勒的财富史:39天吞并22个竞争对手,赚钱的速度比抢银行还快!

洛克菲勒的财富史:39天吞并22个竞争对手,赚钱的速度比抢银行还快!

洛克菲勒的财富史:39天吞并22个竞争对手,赚钱的速度比抢银行还快!我是林楚方,这是我的第83个故事,试试搜索行路男,每天只要十分钟,了解世界多一点~前些日子网上有人发照片,有个沙特王子带着80只猎隼出去打猎,给它们都买了头等舱,作(zuō)出了人类的新高度。

据说一只猎隼价值两万美金,全部安排在头等舱,有钱!任性!每次听到中东这些王子的故事,我想到的都不是灰姑娘,而是石油暴发户。

那真正搞石油的是啥样?今天我来说说洛克菲勒。

这事要从1839年说起,有点儿远,干嘛说他?嗯……因为他太有钱啦!他去世的时候,公司账上有10亿美金,搁现在可能就北京一高档楼盘的市值,但当年,那是全美GDP1.5%啊。

按这个比例,搁今天就是3000亿美元。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加起来,也就1600亿。

怪不得盖茨说,论赚钱,我只服洛克菲勒。

但他仅仅是赚钱让人服吗?当然不是。

1.发国难财,挣了10万美金,“我这是救人啊”洛克菲勒的童年一点也不美好,他有个人渣爸爸,叫威廉·洛克菲勒。

据说爸爸贪财、好色、赌博、偷东西、卖假药,人渣应该有的品质,一样不落,到哪都是最惹人讨厌的人。

因为太人渣,没有邻居受得了他们家,只能不停地搬家。

但他爸教育子女的方式很神奇。

举个例子,有一次爸爸让洛克菲勒从高处往自己怀里跳,结果亲爹手一撒,儿子一个狗啃摔地板上了,洛克菲勒哇哇大哭,他爸倒有理了,说:“我这是教育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人,亲爹都别信!”这句话,洛克菲勒记了一辈子。

青年时代的John Davison Rockefeller他爸还为他做了一件事,花50美金送他学记账。

当时50美金能学什么?据说拿了个函授文凭,但靠着这个证书,洛克菲勒年仅16岁就去了克里夫兰码头一家公司帮记账。

他非常争气,几年就把财务玩透了,透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随便找个账本翻几下,就知道哪有问题。

熟悉财务,对企业家来说,太重要了。

插一句,后来,他开炼油厂的时候,居然能把每加仑石油的陈本,抠到一分钱的千分之一,小数点后面三位数,厉害吧。

育儿知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小账本

育儿知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小账本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小账本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

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

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

这是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

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

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待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

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零用。

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

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学习自食其力。

\xa0'。

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学习

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学习

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学习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可谓腰缠万贯,但给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

洛克菲勒共有5个儿女,当他们7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向他们灌输如何对待'金钱'的观念。

他给每个孩子建立了一个小“账本”,上面印有“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的字样。

原来,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的孩子,不是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而是按年龄大小发放,一美分也不会多发。

他家的零花钱是每周发放一次,洛克菲勒要求子女们把每笔开支用途都在“账本”上写清楚,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

对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分,反之则减。

这使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

洛克菲勒家族尽管富甲天下,门第显赫,却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这种做法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可取的。

他们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

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反而更加严格,并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以使家族财富及精神持守传承下去。

从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中,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个启示。

○ 不管是穷是富,让孩子自己去挣零花钱洛克菲勒家族无论是在贫穷还是在富贵的时候,都让孩子自己去挣零花钱。

从老洛克菲勒开始,他们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后代的。

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

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

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本,尔后与父亲结算。

这个家训也传到了洛克菲勒手里。

洛克菲勒的孩子们只能得到家里所给的少量的零花钱,但可以通过做家务事再得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

为此,洛克菲勒让妻子赛蒂做总管,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

例如打苍蝇可得2美分,削铅笔是10美分,练习乐器1小时是5美分,修好花瓶可以得到1美元。

洛克菲勒:小账本中走出的大富豪

洛克菲勒:小账本中走出的大富豪


鞣 § 搿
了 自己 的第 一 笔 工 资 :5 0 美 元 ,这 是他 三
个 月 的收 入 。根据 洛 克菲勒 的表 现 ,老 板决 定 再 交给 他一 件 困难 的差 事 :替 自己收取 房 租 。 洛克 菲勒拿 出 了 自己的 。 账本 精神 :
外表 彬彬 有礼 ,内心 却 十分顽 强 ,不 把房 租
洛克菲勒 :
账 本 中 走 出 的 大 富 豪
◎ 李 方 恩
起 大 名 鼎 鼎 的 洛 克 菲
成 中学学 业。
个老 板还回忆说 : “ 他真 是一个
们 马 上 会想 起著 名 的标
公 司 。 时 至 今 日, 漫步 头 ,人 们仍 然可 以感 受
看着 不 负 责 任 的 父 亲 ,再 看看 艰 难 度 日的 母 亲 ,洛克 菲 勒决 定 放 弃 学 业 ,投 身 商场 。 l 8 5 5 年 ,洛 克 菲勒 参 加 了一 个 教授 商 业 记 账 技 巧 的 速成 班 , 并 很快 掌握 了记 账 的 要领 。接
里 ,兢 兢 业 业 地 完 成 每 一 次记
家 的 农 场 打 工 。 洛 克菲
都 干 :喂草 、挤 奶 、送 后 他 都 用 笔记 录 下 来 自 : 过 哪 些 工 作 , 到 了 月
慎 、顽 强执着 ,只要他看 准了的
事 ,他 一定要做 到底 ,并把这些 好 习惯 运用在 了 自己的生 活中。 刚 上 班 时 ,洛 克 菲 勒 就 买
亲 会 根据 记 录 来 给 他 结

但 是 长 大 后 ,洛 克 菲

他 的 父亲 经常 在 外 面
了个 红色小本子 ,在上面详 细地
记 下 自己每一 笔收入和开 支。这 个小 本子 ,洛克菲勒珍藏 了一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克菲勒家族靠记帐本富过三代为何犹太家族可以致富百年?
犹太人的金钱观与财富教育,正是富裕病横行全球时代的防疫抗体。

美国股神巴菲特、量子基金创办人索罗斯、前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葛林斯班、微软公司共同创办人艾伦、华纳电影公司创办人华纳、路透创办人路透、《纽约时报》董事长奥克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何共同点?
答案是:他们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人口,只占全世界0.3%,但根据《财富》杂志统计,全世界的超级富翁中,犹太人占四到五分之一强。

《塔木德——犹太人的致富圣经》一书指出,犹太人之所以能有高人一等的经商和理财能力,都来自一代传给一代的独特信仰和金钱观。

犹太人的长期流亡,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是他们最方便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在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唯一不具异端色彩的东西。

犹太人在全世界寄居,钱更是他们在一个国家中买下生存权利的重要工具。

中古世纪欧洲的犹太人,必须缴纳林林总总的人头税和其他特别税,赚钱,是为了生命安全的需要。

至今在犹太人家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应该比自己继承的少,这代表着犹太人对后辈拥有平安幸福的祈愿。

因此,金钱拥有“准神圣性”地位,犹太人对金钱,也有一
套明确的态度。

他们对于财富的文化传承,靠的是《塔木德》经。

《塔木德》凝聚了十个世纪中两干多位学者对自己民族智慧的探索。

当中有许多这样的谚语:“身体依靠心而存活,心则依靠钱包而生存。

”、“残害人们的东西有三样:烦恼、争吵、空钱包。

其中空钱包害人最甚。

”、“金钱给人间光明,金钱给众生温暖。

”这本经典揭示了金钱的价值,也揭示钱是拿来做好事,不是用来炫耀身分的。

透过研读这本经典,犹太人从孩子小时候就教导他们如何管理钱包,与如何看待财富的价值。

其中,象征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犹太人活用《塔木德》教诲的最佳范例。

□花钱都要有理由:孩子每天睡前须记下当日开销
曾经独霸美国95%炼油市场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创办人约翰〃洛克菲勒,是全世界上第一位十亿万美元富翁。

其家族至今仍是美国十大超级富豪之一,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美国副总统,而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通银行创办人。

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一书中,洛克菲勒有句名言:“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他的父亲从他四、五岁的时候,就让他帮妈妈提水、拿咖啡杯,然后给他一些零用钱。

等洛克菲勒再大一点的时候,父亲就不给他零用钱了,于是他到了父亲的农场打工。

帮父亲挤一头奶牛、
出去送货……,统统都记在帐本上,到了月底,就和父亲结算。

洛克菲勒虽然靠石油致富,但维持家风于不坠的,却是“小帐本”。

洛克菲勒十六岁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助理簿记员。

他上班后,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在上面详细的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

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这本帐簿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保险箱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

而洛克菲勒也用“小帐本”做为子女财富教育的基石。

他让孩子们学着记帐,在每天睡觉前记文下天的每笔开销,无论是买玩具,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的一一记录。

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这些东西,让孩子们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此外,他拒绝儿女们进入自己的公司,即使是他的妻子,他也极少让她进入,除非有什么急事。

他要让子女们知道,一切必须靠自己的奋斗去获得,而绝不要因为父亲是富翁,而有任何的依靠。

□靠自己力量赚钱:鼓励孩子做家事来获得报酬
继承洛克菲勒的独子——小约翰,有一个女儿、五个儿子。

朋友曾警告他,“任何人若有你这样多的钱财和五个儿子,就有权利指望家里至少有四只黑羊(败家子)。

”小约翰却运用老洛克菲勒“小帐本”的财富教育,破了这一魔咒。

小约翰〃洛克菲勒从父亲手里接过家产以后,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

在入学以前,约翰从不给孩子零用
钱,孩子上学以后,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调整,七、八岁时,每周三角;十一、十二岁时,每周一元;十三岁以上,每周两元。

大卫〃洛克菲勒是美国杰出的银行家,洛氏家族第三代的幺儿,晚年出版《洛克菲勒回忆录》,提到他七岁那年,父亲小约翰把他叫到自己房间,对他说:“我打算每周给你三角的零用钱,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准备一个小本子,在上面记下每笔钱的用途。


每周六早餐之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帐本,排队走进父亲的办公室,接着就严格核对帐目和发放下周津贴。

如同当年老洛克菲勒对待子女一样,凡是帐目清楚,开支正当或有节余者,下次递增五分;反之,则递减五分。

小约翰同时暗示他们,每周最好花用一角,储蓄一角,捐献给教堂或慈善机构一角。

此外,奉行老洛克菲勒的训诲“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还积极的鼓励孩子们做家事,来获得额外的津贴。

例如: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一百只可领取一角;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五分。

当时九岁的二儿子纳尔逊(后来的美国副总统)和七岁的三儿子劳伦斯(后来的天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及美国风险资本领域的开创人物)就承包了全家的擦皮鞋活儿:皮鞋每双五分,长统靴每双一角。

不仅要在乎每分钱的来源、去处,洛克菲勒还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

□过平民的生活:管制每周用糖量、学缝补衣服
他在厨房里摆放了六个杯子,杯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里面装的是孩子们一周用的方糖。

如果哪个孩子贪吃了杯子里的糖,那么,等到别人喝咖啡放方糖的时候,他只有喝苦咖啡了。

经过这样的几次训练,孩子们都知道了有节制的生活是有好处的,而随便浪费自己的东西,用完了,就只有等着尝苦味了。

小约翰甚至曾亲自教儿子缝补衣服。

后来儿子纳尔逊〃洛克菲勒竞选副总统,在飞机上裤子后缝突然裂开了,于是这位家财亿万、身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的大人物,在众目睽睽之下,怡然自得的从随身携带的一个针线包里找出针线,自己动手缝补了起来。

省钱,并不是为了当守财奴。

帐本显示,老洛克菲勒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

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

他二十岁时,捐献的比率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他还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密西根湖湖岸的一家学校,将它建设成为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

洛克菲勒家族的捐献至今已超过十亿美元。

而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与文盲。

许多犹太人和洛克菲勒家族一样重视财富教育,由于“富裕病”已成为美国年轻人大患,犹太裔投资大师巴菲特最近将化身为一个卡通影集的主角,由他本人配音,向八到十二岁的儿童传授理财观念与投资窍门。

这个全长十三集的影集将在今年秋天播出,还将在全球发行光碟版。

看来犹太人的财富教育智慧,在“世界是平的”年代,还将深入影响到非犹太人社会。

点评:为什么中国人富不过三代,犹太人可以富两三百年?
对于遗产的处理,中国人没有好的机制,只要出了败家子,
好不容易积累出来的财富就被败光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犹太人除了致力于子女的财富教育,还充分运用他们最擅长的“契约”,用信托来管理遗产。

通过信托详尽的规范,犹太人子弟是越优秀的,可以得到越多的资源。

例如家族后代进入大学,可以领到若干资金;娶妻生子、创业,又可以领到若干资金。

反之,败家子就拿不到钱,因此一份庞大的家产,不容易被一个不肖子孙散尽,可以留给以后更有出息的子孙使用。

以信托方式照顾自己的亲人、族人,就是犹太人的“大算盘”。

也难怪人口很少的犹太人,却能控制全世界的金融、思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