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手抄报全部内容(一)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手抄报全部内容(一)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手抄报全部内容一、数的认识•数的读法和书写•数的分类•数的比较大小•数的四则运算二、数的应用1. 时间和日期•时钟的读法•日期的表示方法2. 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单位和面值•人民币的读法和书写•人民币的兑换和应用三、长度与图形1.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厘米与米的换算•标尺的使用方法2. 直线、线段和射线•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和特点•直线的分类•绘制直线、线段和射线3. 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与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四、数据统计1. 图表的读取和分析•柱状图的认识与分析•折线图的认识与分析2. 一般的统计问题•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五、两位数的加减法1. 两位数的加法•组合数与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2. 两位数的减法•减数与被减数的意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六、时间的计算•分钟与小时的换算•分钟的加减法运算七、图形与位置关系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点、线、面的分类•整圆、半圆和扇形的认识2. 图形的位置关系•图形的内外与重叠•图形的上下、前后和左右关系八、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1. 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认识•判定三角形的方法2. 四边形和五边形的性质•正方形、长方形和菱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上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手抄报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数字和图形的转换1. 数字的图形表示•数字在十字纸上的绘制•数字的线段表示2. 图形的数字读法•填数字的图形•读出图形代表的数字十、质数、合数和倍数1. 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2. 倍数和倍数的应用•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倍数的应用十一、分数的认识和计算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法•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分数的表示方式2. 分数的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简便计算法十二、长度单位的换算•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的换算•零点几厘米、零点几分米的认识和运用十三、平方和立方的认识•平方和立方的定义和性质•平方和立方数的应用十四、盈亏问题的解答•盈亏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利润的计算十五、平行线和垂直线1. 平行线的认识和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平行线与平行四边形2. 垂直线的认识和性质•垂直线的定义和判定•垂直线与矩形十六、小数的认识和运算1.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法•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小数的读法和书写2. 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小数的乘除法运算这些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手抄报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小报四年级内容

数学小报四年级内容
【实用版】
目录
1.概述
2.四年级数学小报的主要内容
3.四年级数学小报的编写方法
4.总结
正文
1.概述
数学小报是学生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用文字和图片等形式来展示自己所学数学知识的一种方式。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小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四年级数学小报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数学小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小数、整数、几何图形等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数学故事: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数学应用: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四年级数学小报的编写方法
(1) 确定主题:首先要确定数学小报的主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选择
一个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作为主题。
(2) 收集资料:根据主题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资料,可以参考课本、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
(3) 设计版面:设计数学小报的版面,确定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包括标题、正文、图片、游戏等。
(4) 编写文章:根据设计好的版面,编写数学小报的文章,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同时注意排版和美观度。
(5) 审核修改:完成初稿后,要对数学小报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和质量。
4.总结
数学小报是帮助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通过编写数学小报,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5篇)

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5篇)【#四年级# 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数学考试技巧一、填空题1、认真完整读题目2、回想有关概念、性质、定律、公式、进率、方法3、认真仔细计算(画图)4、是否有特殊方法5、结果是否最简(最简分数、最简比)6、单位统一:带上单位二、选择题1、认真完整读题目2、回想有关概念、性质、定律、公式、进率、方法3、从选项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排除法)4、计算对照(推理),可将结果代入题目中检验是否合理三、判断题1、认真完整读题目2、回想有关概念、性质、定律、公式、进率、方法3、把问题特殊化(把问题具体化)4、能否拿出数据、举例*给定的结论5、考虑是否超越限制条件四、图形操作1、认真读题、弄清要求2、回忆有关作图要求3、按作法要求认真作图4、标上相关数据、名称2.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的资料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的资料1、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2、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克莱因3、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
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
——笛卡儿4、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5、数学之所以比一切其它科学受到尊重,一个理由是因为他的命题是绝对可靠和无可争辩的,而其它的科学经常处于被新发现的事实推翻的危险。
——爱因斯坦6、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另一个理由就是数学使得自然科学实现定理化,给予自然科学某种程度的可靠性。
——爱因斯坦7、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高斯8、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高斯9、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
——傅立叶10、数支配着宇宙。
——毕达哥拉斯图一图二图三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手抄报短句

1.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通向宇宙之美的关键。
2.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3.加减乘除,点线面体,数学周精妙绝伦;眼耳手脑,算画折拼,同学们大显身手。
4.数学数学大家爱学,小小数学,人人爱学。
5.数学世界各显神通,快乐数学多姿多彩。
6.数学真奇妙,奇妙在数学。
7.数学数学,知识无穷;数学数学,趣味无限。
8.数学伴我们成长,智慧伴我们创新。
9.加减乘除乐无限,数学天地任我闯。
10.加减乘除,奥妙无穷;平行垂直,乐在其中。
11.学数学,做数学,想数学,记数学,用数学,数学知识多多多。
12.在数学中收获智慧,在数学中收获快乐。
13.数学是智慧的翅膀,智慧在快乐中翱翔。
14.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收益终身。
15.加减乘除乐其中,学好数学争领先。
16.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数学为生活而升华。
四年级数学与生活手抄报内容

四年级数学与生活手抄报内容1、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华罗庚2、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柏拉图3、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4、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L克隆内克5、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
——CG达尔文8、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史密斯9、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华罗庚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
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
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
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数学,数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数学呢?因为数学它有魅力,我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
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
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5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
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
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抄报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抄报内容一、数学名言。
1.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培根。
2.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高斯。
二、知识点整理。
1. 四则运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7 - 18 = 32 - 18=14;12×5÷6 = 60÷6 = 10。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比如:15+3×4 = 15 + 12=27。
-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12 + 8)÷5=20÷5 = 4。
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例如,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米。
-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3.20 = 3.2。
-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反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例如,3.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为325,325是3.25的100倍;56.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变为5.67,5.67是56.7的(1)/(10)。
3. 三角形。
-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 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数学小报内容摘抄4年级下册

数学小报内容摘抄4年级下册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下册学生的数学小报内容摘抄:
1.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1/2表示一个物体的一半。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 小数的性质: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小数部分永远是一个有限或无限循环小数。
小数的性质和分数一样,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3.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它的内角之和为180度。
三
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4. 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宽)。
周长是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5. 乘法的分配律:乘法的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律,它表示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的和。
6.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也就是说如果将这个图形沿这条直线折叠,两侧的部分可以完全重合。
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7.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指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例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8. 平面几何中的单位:几何学中常用的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这些单位是长度单位,也可以用来计算面积和体积等。
9. 角的度量:角度是指两条射线、线段或平面之间的夹角。
常用的角度单位有度、分、秒等,例如一个完整的圆等于360度。
10.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数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
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九九歌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
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
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
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
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
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
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
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
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
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奇妙的圆形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圆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
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
以后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
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
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缍或陶纺缍。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
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盘。
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
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
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
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
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圆周率,也就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数。
《周髀算经》上说"径一周三",把圆周率看成3,这只是一个近似值。
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
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
他发现"径一周三"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
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
刘徽已经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
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
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一千万以上了。
从一加到一百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
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
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
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
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
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
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
)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
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在中国又称为"商高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为什么一个定理有这么多名称呢?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
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是奴隶社会时期。
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战国时期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
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
"什么是"勾、股"呢?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
商高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
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
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作"商高定理"。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古希腊数学家,他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人,比商高晚出生五百多年。
希腊另一位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人)在编著《几何原本》时,认为这个定理是毕达哥达斯最早发现的,所以他就把这个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以后就流传开了。
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周髀算经》上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
""此数"指的是"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勾三股四弦五这种关系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
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国战国时期另一部古籍《路史后记十二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使注东海,无漫溺之患,此勾股之所系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使不决流江河,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水流走向,因势利导,使洪水注入海中,不再有大水漫溺的灾害,是应用勾股定理的结果。
无声胜有声在数学上也不乏无声胜有声这种意境。
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报告会上,数学家科乐上了讲台,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数的演算结果,一个是2的67次方-1,另一个是193707721×761838257287,两个算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科乐解决了两百年来一直没弄清的问题,即2是67次方-1是不是质数?现在既然它等于两个数的乘积,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因此证明了2是67次方-1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科尔只做了一个简短的无声的报告,可这是他花了3年中全部星期天的时间,才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