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上的英祖简介

韩国历史上的英祖简介
韩国历史上的英祖简介

韩国历史上的英祖简介

朝鲜英祖名李昑,是朝鲜肃宗李焞的第四子,生母为淑嫔崔氏。1694年甲戌肃宗二

十年九月十三日生于昌德宫宝庆堂。1699年己卯封为延礽君。肃宗三十年与进士徐宗悌

之女成婚。

作为庶子的李昑原本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一是其母淑嫔崔氏出身

卑微,二是其父肃宗在世时对其也评价平平。时文人闵镇远的著作《丹岩漫录》中记载,肃宗在世时比较疼爱么子延龄君,延礽君则常遭肃宗斥责。淑嫔崔氏过世后,延礽君

在服丧期间与侍妾生子,被肃宗痛骂"无行",并数月不曾召见。

肃宗过世后,李昑长兄李昀即位,即朝鲜景宗。景宗身体自幼孱弱,成婚多年始终无

子嗣,所以李昑在朝臣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支持下,于1721年辛丑景宗元年被景宗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然而当时朝廷党争激烈,

反对者以宗庙继承为由建议景宗在宗室中择人过继,立为储君,因此李昑的储位并不稳固,幸好景宗个性仁厚,又与其弟李昑自幼感情深厚,再肃宗正妻仁元王后的庇护,李昑最终

保住继承之位。景宗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724年甲辰,景宗病逝,王世弟李昑于八月三十

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是为英宗大王后世改称其为英祖。

英祖四年1728年,少论派人李麟佐、郑希亮等起兵,以宗室密丰君昭显世子曾孙李

坦为君,但以失败告终,史称戊申政变。

英祖十五年1739年为中宗元配废妃慎氏复位,追尊为端敬王后。二十二年1746年复

金宗瑞、皇甫仁端宗朝大臣等人官职,二十三年1747年又恢复安平大君李瑢世宗嫡三子

的官职。

英祖三十三年王妃徐氏病逝,英祖在两年后册立大臣金汉耇之女为新任王妃,他和两

任妻子之间都没有任何子嗣,虽然他有两子十二女,不过都是由后宫所出。其中长子李緈

早夭,次子李愃虽然顺利长大成人,然而因为某些因素一说奸臣诬陷,另一说世子李愃患

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导致英祖被迫将李愃关进米柜饿死。王位后来则由世孙李算李愃之次

子继承。

英祖五十二年三月五日,英祖升遐于庆熙宫集庆堂,庙号英宗。

政治清明

英祖自幼便历经波折动荡,1721年,在少论派激进分子的威胁下,英祖连夜逃到仁元王后的寝宫。在仁元王后的帮助下,才得以保命。册封、即位前以延礽君、王世弟的身份

居于外邸,作为朝政的旁观者,深知派系倾轧对国政的害处,所以他一登基便着手荡平这

种争斗。为了恢复昙花一现的普遍兵役税,英祖甚至走出宫廷,征求官吏、文人学士、士

兵和农民的意见。为了减轻务农者的负担,英祖将向全国平摊征收的兵役税削减一半,减

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英祖还通过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

支的财政制度。他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的庆尚道用粮食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在山区允许缴纳棉花或现金来代替粮食。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英祖还热

心地推广用韩文印刷的重要书籍,包括《小学训义》、《小学指南》、《表义录》、《百

行录》、《警世问答》等等,并且推广象《农家集成》这类有关农业的书籍,表明他关心

改善农民的生活。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再次大量制造,分发给地方官署,同时广泛

地着手进行公共工程,在农村修筑堤堰,在汉城和其他城市广泛建设道路、桥梁,并修筑

了平壤中城。英祖提高了平民子女的地位,开辟了庶民社会地位上升的又一个可能性。

俭朴著称

英祖在朝鲜历史上是以俭朴著称的国王,即位之初,就关注清鲜贸易对朝鲜国内经济

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英祖三年1727,雍正五年,朝鲜冬至副使姚亨益向英祖进言:"……近来矿银之流入彼清朝中,太无限节。所谓矿银,即中国所采之银也。以我有用

之货,贸彼无益之物,尽归消融,以启奢侈,此甚可闷"。次年,承旨李重协上疏,"绫缎

纱罗,本非中国之产,年年使行,尚方御供所入,营门旗帜所入,及各司别请求贸易之外,若或违禁,施以潜商之律,一以革举国奢靡之风,一以防私商挟带之奸,一以补度支经用

之费,行一事而有三利焉",英祖批曰:"尔言是矣,然上之衮服,下之章服,俱此中出也,难施一切之法矣"。大臣徐命均的奏章则说"以十数万之银,贸得唐物,为费不赀。而奢风

渐盛,闾阎尤甚,衣服饮食,耻不若人。严禁此风则好矣。而此专在在上者之导率。圣上

服御之俭,无以加勉,而宫中服饰,恐不无奢靡之习,别为申饬,以为化下之本焉"。到

了英祖二十二年1746,乾隆十一,几经酝酿,英祖终于正式发布命令:"奢侈之风,莫若近日。噫!上有好者,下必从焉。岂有不躬行而先饬民者乎?自今年使行为始,上而衮服,下

而朝衣,军用外,绫罗贸来者,一切严禁",正式禁止从中国进口纹缎。与朝鲜使团贸易

的北京巨商闻讯大惊失色,"在彼国王诚盛德事,吾属自此无以聊生矣"。但是,在清、鲜

两国商人的联合抵制下,禁纹令很快失去效力。中国商人开始织造无纹绸缎出口朝鲜,到

了四十年后的正祖年间,禁纹令已经是名存实亡,正祖不得不重申这一命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韩国的名胜古迹介绍

韩国有什么名胜古迹呢?下面听听360教育集团的介绍吧! 景福宫(Gyongbokkung)位于韩国首都首尔(旧译“汉城”)钟路区,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于公元1394年开始修建的。中国古代《诗经》中曾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的诗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宫苑正殿为勤政殿,是景福宫的中心建筑,李朝的各代国王都曾在此处理国事。此外,还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宁殿、交泰殿等。宫苑还建有一个10层高的敬天夺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韩国的国宝之一。景福宫宫外建有围墙,围墙长3626米、高6。7米。王宫的南面有光化门,东边有建春门,西边有迎秋门,朝北的为神武门。光化门里有兴礼门,兴礼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运河,河上横跨一造型精巧的锦川桥。在宫苑莲池的中央有一石舫——庆会楼,曾是当年国王大宴宾客的楼阁。1553年由于火灾烧毁了宫北角的一部分,日军入侵时又将宫苑的大部建筑物破坏,到1865年重建时只有10个宫殿保持完整。 韩国国宝崇礼门:崇礼门(亦称南大门)建于1395年,是首尔历史最悠久的木制建筑,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古建筑。城门下端为石质门洞,上端为双层木制城楼。韩国政府于1962年将崇礼门定为一号国宝。2008年2月11日,崇礼门的整座木制城楼被大火烧毁。 济州岛(Chejudao)是韩国第一大岛,又名耽罗岛、蜜月之岛、浪漫之岛,位于朝鲜半岛的南端,隔济州海峡与半岛相望,北距韩南部海岸90多公里,地扼朝鲜海峡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济州岛总面积1826平方公里,包括牛岛、卧岛、兄弟岛、遮归岛、蚊岛、虎岛等34个属岛,东北距全罗南道100公里,是理想的旅游和垂钓胜地。在这里可以观赏名胜古迹、欣赏自然景观,岛上屹立着韩国最高山峰——海拔1950米的汉拿山。还可以登山、骑马、兜风、狩猎、冲浪和打高尔夫球等。这里人烟稀少,土地广阔,不是高山森林,就是农田村舍。农家种的主要是稻米、蔬菜、水果,最多最壮观要属油菜花,春天,遍地一片金黄,非常好看。济州岛是韩国主要的渔业基地,附近海域内既有温带海洋渔类,也有热带及亚热带渔类。

韩国历史与建国神话

韩国历史与建国神话 韩国历史(日本学术界) A.古代朝鲜 檀君朝鲜(檀君神话) 箕子朝鲜(?-前194年) 偉氏朝鲜(钱195年-前108年)·汉四郡·原三国时代(4世纪半-676年)高句丽(-668年) 百济(-660年) 新罗 伽耶诸国(-562年) 统一新罗·渤海·后三国时代 统一新罗(676-935年) 后三国时代(892-936年) B.中世朝鲜 高丽王朝(918-1392年) C.近世朝鲜 朝鲜王朝(李氏朝鲜,1392-1897年) 大韩帝国(1897-1910年)甲午战争后独立,并被日本吞并 1443年李成桂世宗大王制定《训民正音》(1446年发布),奠定今天韩国文字的基础

●韩国学者对韩国历史认知的一般态度 1、民族主义史观 【源于李氏朝鲜后期,中国文化没落,日本侵略,本民族文化该何去何从。】 朴殷植《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 《韩国痛史》(全编3部,记录1864年-1910年) 申采浩《朝鲜之上古史》 从历史开始反思中、日、韩的关系,反对事大主义(向大国学习),强调民族自觉,用檀君反对箕子,“我与非我”,树立民族英雄,如李舜臣。 崔南善“不咸文化论”(文化起源于不咸山,即长白山) 2、实证主义史观 【东洋史学从日本进入韩国。】 震檀学会(1934),《震檀学报》 李丙焘《朝鲜史》、孙晋泰、金库基等 京城帝国大学(1924-1945),现首尔大学 3、马克思主义史观(社会经济史观) 白南云《朝鲜社会经济史》 ●《三国史记》

金富轼(1075-1151),是韩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正史。仿《史记》。 新罗本纪 高句丽本纪 百济本纪 年表、杂志、列传 纪传体正史,共50卷 《三国遗事》 一然(1206-1289)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223933344.html,/view/877a5c4b852458fb770b56b1.html

韩国历史上的英祖简介

韩国历史上的英祖简介 朝鲜英祖名李昑,是朝鲜肃宗李焞的第四子,生母为淑嫔崔氏。1694年甲戌肃宗二 十年九月十三日生于昌德宫宝庆堂。1699年己卯封为延礽君。肃宗三十年与进士徐宗悌 之女成婚。 作为庶子的李昑原本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一是其母淑嫔崔氏出身 卑微,二是其父肃宗在世时对其也评价平平。时文人闵镇远的著作《丹岩漫录》中记载,肃宗在世时比较疼爱么子延龄君,延礽君则常遭肃宗斥责。淑嫔崔氏过世后,延礽君 在服丧期间与侍妾生子,被肃宗痛骂"无行",并数月不曾召见。 肃宗过世后,李昑长兄李昀即位,即朝鲜景宗。景宗身体自幼孱弱,成婚多年始终无 子嗣,所以李昑在朝臣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支持下,于1721年辛丑景宗元年被景宗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然而当时朝廷党争激烈, 反对者以宗庙继承为由建议景宗在宗室中择人过继,立为储君,因此李昑的储位并不稳固,幸好景宗个性仁厚,又与其弟李昑自幼感情深厚,再肃宗正妻仁元王后的庇护,李昑最终 保住继承之位。景宗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724年甲辰,景宗病逝,王世弟李昑于八月三十 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是为英宗大王后世改称其为英祖。 英祖四年1728年,少论派人李麟佐、郑希亮等起兵,以宗室密丰君昭显世子曾孙李 坦为君,但以失败告终,史称戊申政变。 英祖十五年1739年为中宗元配废妃慎氏复位,追尊为端敬王后。二十二年1746年复 金宗瑞、皇甫仁端宗朝大臣等人官职,二十三年1747年又恢复安平大君李瑢世宗嫡三子 的官职。 英祖三十三年王妃徐氏病逝,英祖在两年后册立大臣金汉耇之女为新任王妃,他和两 任妻子之间都没有任何子嗣,虽然他有两子十二女,不过都是由后宫所出。其中长子李緈 早夭,次子李愃虽然顺利长大成人,然而因为某些因素一说奸臣诬陷,另一说世子李愃患 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导致英祖被迫将李愃关进米柜饿死。王位后来则由世孙李算李愃之次 子继承。 英祖五十二年三月五日,英祖升遐于庆熙宫集庆堂,庙号英宗。 政治清明 英祖自幼便历经波折动荡,1721年,在少论派激进分子的威胁下,英祖连夜逃到仁元王后的寝宫。在仁元王后的帮助下,才得以保命。册封、即位前以延礽君、王世弟的身份 居于外邸,作为朝政的旁观者,深知派系倾轧对国政的害处,所以他一登基便着手荡平这 种争斗。为了恢复昙花一现的普遍兵役税,英祖甚至走出宫廷,征求官吏、文人学士、士 兵和农民的意见。为了减轻务农者的负担,英祖将向全国平摊征收的兵役税削减一半,减 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英祖还通过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

韩国饮食文化历史

韩国料理是指韩国的传统饮食。皇家饮食融合了地方的特色和现代式的材料和配方。因此,种类多样。韩国传统的料理是由米饭、泡菜和汤组成。在韩国的饮食中,通常以麻油、酱油、盐、大蒜、生姜和辣椒等作为调味品。另外,韩国的饮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韩国人也有在冬季的时候腌制和储存泡菜的风俗习惯。 韩国人根据气候和水土的不同,早在三国的时候就开始了农业的耕作。在此之后,韩国就开始种植水稻。因此,韩国也就以谷物为中心作为本国的饮食代表。从三国时代的后期开始韩国就以米饭和泡菜为主食。副食则以韩国固有的菜肴为主。像水稻、面条、饺子、糕等谷物饮食经过发酵,在把大豆用酱油蘸好之后,就会发酵成大酱。韩国有栽培蔬菜、山野菜等很多种类的蔬菜。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而做出不同种类的泡菜。自古以来韩国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因此,在食品烹饪的时候偶尔也会加入一些药材。这样,会起到养生的效果。 韩国历史上曾是农业国,自古就以大米为主食。现在的韩国料理包括各种蔬菜和肉类、海鲜类等,而泡菜(发酵辣白菜)、海鲜酱(腌鱼类)、大酱(发酵豆制品)等发酵食品则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韩国餐桌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齐。根据传统,小菜的数量依不同档次从较低的3碟到为皇帝准备的12碟不等。而餐桌的摆放、布置也随料理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因韩国人对形式的重视,餐桌摆设礼仪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外,同邻近的中国、日本相比,汤匙在韩国的使用频率更高,尤其当餐桌上出现汤的时候。 不论是烤肉、泡菜还是糕点,五颜六色的视觉享受,是韩国料理的最大特点。一方面保持食品原有的新鲜色彩,一方面有通过料理展现出美食的不同形态,不仅感觉好吃,而且感觉好看! 韩国料理别有风味,富于特色。辣是韩国料理的主要口味之一,但这种辣却与别的辣有所不同,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川菜的辣是麻辣,透着鲜美;湘菜的辣是火辣,直冲冲的,不加任何掩饰;而韩国菜的辣却入口醇香,后劲十足,会让你着着实实地把汗出透。 韩国自古以来礼仪食品种类繁多,生产、三七日、百日、周岁、婚礼、聘礼等的贺礼食品,巫俗食品,祭礼食品,寺庙礼仪食品等。其烹饪方法在各寺庙之间口传至今。此外,国人在饭前,接待客人,祭礼饮酒时,还常备鱼虾酱、咸菜、肉干、鱼干等下酒菜,由此开发的各类食品加工技术也丰富了其饮食文化。在紫霞门,烧烤主要以牛肉为主,牛里脊、牛排、牛舌、牛腰,还有海鲜、生鱼片等都是烧烤的美味,尤以烤牛里脊和烤牛排最有名。其肉质的鲜美爽嫩。 国上海成立的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前身即为日本占领之前的朝鲜。 在外交方面,自朝鲜战争后,韩国与美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而美军则一直驻扎在韩国境内。

韩国现代集团发展史

韩国现代集团发展史 摘要: 1. 自己专业与韩国现代企业的关系 2. 韩国现代企业简介 3. 韩国现代企业的发展历史 4. 结语关键字:韩国语现代企业发展历史经验 一.我的专业与韩国现代企业本人是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的本科生,学习标准韩国语,因为自己的专业是韩国语,所以自然要关心韩国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韩国语,为了很好的就业,就不得不关心韩国的企业,比如现代,三星,大宇等等。但是真正和机械工业有关系的还是现代集体,所以我选择要介绍韩国现代集团。 韩国现代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多元化综合性财团之一,创立于1967 年,创始人郑周荣先生。公司总部位于韩国汉城,在汽车、造船、数码电子、重工、机械、基建等领域都占重要地位。其下属造船业位居全球三 强,韩国现代汽车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厂 家。 韩国的企业在中国有很多,尤其是在山东,江苏,浙江沿海等地,但是在中国真正能够很有实力的就是韩国现代企业了,北京现代公 司在中国实力非常强大 为了能够就业好,所以便不得不注意韩国现代集团。

二.现代企业的简介① 韩国现代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多元化综合性财团之一,创立于1967年,创始人郑周永先生。公司总部位于韩国汉城,在汽车、造船、数码电子、重工、机械、基建等领域都占重要地位。其下属造船业位居全球三强,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厂家。现代数码电子成立于八十年代初,在韩国是一家非常大且非常有影响的IT 着名企业,其产品线非常丰富,涵盖了硬件(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网络产品、数据存储、显示设备和数码娱乐产品) 、软件、在线游戏等系列产品。现代数码电子在韩国一直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OEM弋工业务,是世界众多国际品牌中高端数码产品的重要代工伙伴。现代内存目前在全球的销售量排名在世界第二。主要向全球OEM供应的厂商有IBM、HP DELL,国内主要客户是联想。其内存的生产地目前在美国和韩国本土。现弋数码电子的中国总部坐落于风景优美的上海市闵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1000余亩,是韩国现弋( Hyundai )集团在中国投资的子公司,规划投资6000万美金,用于建设现弋数码在中国的加工生产研发基地,2004年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韩国现弋品牌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2002年底对中国100个大中小城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韩国现弋的品牌知名度高达83。7%,韩国现弋在大陆投资的产品一直保持着高科技的高端产品形象。是韩国企业 在大陆的杰出代表。现代数码电子从事计算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家非常专业的硬件设备供应商。现代在全球建有5个研发基地,分别坐落于美国旧金山、日本东京、台湾新竹、韩国汉城、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1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韩国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重视发展制造业,九十年代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而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韩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震撼,经济开始下滑。韩国政府认识到单一产业的脆弱性,开始分析目前的国际市场,看到了文化产业发展给各发达国家带来的可观的利润,同时深入分析了文化产业的独特性以及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于是,政府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开始向文化产业进军。 1998年金大中上任之后,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将低消耗、无污染、利润核心在于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这一政策一经确立,韩国政府在政策、法规、组织、资金上立刻全盘启动。1998年韩国政府在文化观光部下面建立了文化产业局,同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5000万美元的资助。从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电影产业振兴综合计划》等法律保障政策。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建立国家级尖端文化产业基地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经营以及强化外向型产品等方面为文化产业提供法律政策支持。2000年为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产品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韩国的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根据2005年5月初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2003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按当时汇率,折合370亿美元),出口额为6.3亿美元,出口额虽然只占文化产业销售额的1.7%,但出口增长率极为迅速。在韩国贸易协会一份“韩流”的经济影响报告中称,2004年仅对中国大陆、日本、泰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与“韩流”相关产品的出口,就达9.18亿美元。韩国文化产业的主打输出产品为游戏、电视剧、电影。2003年,中国75%的网络游戏是从韩国引进的。2005年,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额达12349万美元,89%出口到亚洲国家和地区,其中台湾地区为11.4%、日本为60.1%、中国大陆为9.9%;2004年韩国电影出口额为5828万美元,出口到亚洲的有453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77.8%。韩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仅呈现在上面所列举的数据中。根据《朝鲜日报》发表的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的报告指出,2004年,由韩流产品的出口 对韩国其他制造业、服务业的产额、附加值、创造就业岗位的间接效果达4.5万亿韩元(约合41亿美元),其中由中国大陆市场产生的经济效果为3.3万亿韩元。 2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增长。2007年韩国文化产业产值65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6.5%。游戏、电影、出版、动漫、音乐等主要产业部门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增长率,构成了韩国的核心文化产业,其产值占整个文化产业的60%以上。 2.1动漫产业

韩语的起源历史

韩国的官方语言,而在朝鲜称为朝鲜语,二者本质相同。朝鲜王朝直至世宗时期之前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将中国的汉字作为自己民族的文字,世宗大王认为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会对以后朝鲜王朝的发展,甚至对其后代都会极大的影响,而我自己创造一种简单易学的语言。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在朝鲜称为朝鲜语。现在使用人数约7000万名,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中国的东北三省,美国,日本,前苏联的中亚各国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韩语(朝鲜语)的词汇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借词。 韩语的标记方法分为汉字和韩文,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韩文是音素文字,混用2种不同体系的文字。使用汉字的原因是长期和中国的语言接触缘故。在初期主要是单词的借用,后来中国的影响扩大,引入了整个汉字体系。一般认为是在公元4-6世纪左右韩语中开始大量使用汉字。由于长期和中国文化的接触,现代韩语中有60%左右的词汇来自汉语。从古代起,汉字就在韩国的文字生活中起到了支配地位,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训民正音》创建于1443年(世宗25年)12月,在韩国广泛发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标记韩语方面有着独创性和科学性。字母和音素上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如字母“?”表示舌头接触口腔上壁。字母“?"和字母”?“都是舌音,但发音更强,所以在”?“上面加画构成字母“?"。其他字母‘?·?’,‘?·?·?’,‘?·?’,‘?·?·?’ 也是根据这样的语音原理创制。虽然韩国创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但是在韩国的统治阶层两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汉字。训民正音的字母系统一直到20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 朝鲜语(也有称韩国语),在普通话中,其正式学名为“朝鲜语”,但在民间中,不正式场合下也可称韩语或韩国语。朝鲜语(韩国称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而在朝鲜继续称为朝鲜语,二者本质相同。 广义上,“朝鲜语”与“韩语”并无区别,是同一种语言;狭义上,“朝鲜语”指朝鲜官方语言,“韩国语”指韩国的官方语言。现代韩语是以首尔(即汉城)官方话为标准的“标准韩国语”,朝鲜使用的朝鲜语则为“标准朝鲜语”。 朝鲜语和韩国语是同一种语言,但由于长达半个多世纪南北交流的中断,特别是普通百姓之间的交流极少,加上两国发展情况不同,现代韩国语中某些新词,特别是西式外来词在现代朝鲜语中是没有的或写法不同,除了新词,韩国语和朝鲜语仅仅是语音上的微弱区别,不存在互相听不懂的现象。韩语、朝鲜语都使用音位文字朝鲜文书写。

韩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介绍

韩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介绍 【泡菜】 韩国各种各样的泡菜,太多了,各种材料做的泡菜,应有尽有:白菜泡菜,萝卜泡菜,植物叶子泡菜,树叶泡菜等等,反正我弄不清楚那些五花八门的泡菜名字。只是家家户户,早餐,午餐,晚餐都会摆上的一道菜,就是泡菜。去各种韩式餐厅,各种小菜,泡菜绝对 是其中之一。感觉,韩国人离开了泡菜,就想鱼离开了水,那种感觉很无语,没有泡菜, 就咽不下饭。我倒是还没有发现,我们中国人,每餐餐桌上少了一样菜,就食之无味的 呢… 【辣椒】 我真是佩服韩国人吃辣椒,一大清早起来,就吃米饭,而且很多汤,小菜都是辣的要命,青辣椒,红辣椒,辣椒粉… 或许人家肠胃功能以及被辣椒同化了,总之,我觉得适 应不了这点,我的早餐,要不在睡梦中省略,要不就是法式面包+牛奶/果汁/水果。 【烧酒】 真露烧酒,韩国人的最爱 韩国人,有不喝酒的吗-有,上了天堂的,下了地狱的。除此之外,男男女女,老老 少少小孩除外,三天一大喝,一天一小喝,而且很多中年男人天天喝酒,大部分韩国已婚 女人都反映,老公天天醉酒到凌晨才回家,这是韩国男人的通病,同事聚餐喝,朋友聚会喝,反正天天几乎也能找到理由喝上几瓶烧酒…大韩民国的经济,烧酒的贡献可真不少啊。如果可以我真的有这种想法:上帝,请带走烧酒吧,因为这个玩意,女人们太痛苦了… 这就是韩国人的老三样,这也代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这更是韩国人所谓的的生活享受:一帮朋友围着,吃着泡菜,喝着烧酒… 韩国人的乐趣所在。 韩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简介 韩国料理是指韩国的传统饮食。皇家饮食融合了地方的特色和现代式的材料和配方。 因此,种类多样。韩国传统的料理是由米饭、泡菜和汤组成。在韩国的饮食中,通常以麻油、酱油、盐、大蒜、生姜和辣椒等作为调味品。另外,韩国的饮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 变化的。韩国人也有在冬季的时候腌制和储存泡菜的风俗习惯。 韩国人根据气候和水土的不同,早在三国的时候就开始了农业的耕作。在此之后,韩 国就开始种植水稻。因此,韩国也就以谷物为中心作为本国的饮食代表。从三国时代的后 期开始韩国就以米饭和泡菜为主食。副食则以韩国固有的菜肴为主。像水稻、面条、饺子、糕等谷物饮食经过发酵,在把大豆用酱油蘸好之后,就会发酵成大酱。韩国有栽培蔬菜、 山野菜等很多种类的蔬菜。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而做出不同种类的泡菜。自古以来韩国就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一、朝鲜半岛大事记: 1945年8月15日,朝鲜人民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南半部。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1948年9月9日,半岛北半部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为界继续处于分裂状态。 1971年8月6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表示,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包括南方的民主共和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别人士进行接触。8月20日,朝鲜和韩国红十字会人员在板门店举行了首次会晤,商讨离散家属团聚问题。 1972年7月4日,朝韩双方发表《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 1980年1月12日,朝鲜总理李钟玉致函韩国总理申铉石高,建议举行北南总理会谈。24日,申铉石高复信同意举行双方总理会谈。其后,双方就总理会谈举行了多次预备会谈,但未达成协议。 1984年9月29日-10月4日,朝鲜红十字会通过板门店、仁川港和北平港向韩国红十字会运送了救济物资。 1984年11月15日,朝韩双方举行了首次经济会谈。 1990年9月5-7日,朝鲜总理延亨默与韩国总理姜英勋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谈。 1991年12月11日—13日,第5次总理会谈在汉城举行,朝鲜总理延享默和韩国总理郑元植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1991年12月31日,朝韩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草签《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4年6月28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韩国总统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 1994年7月8日,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逝世,朝韩首脑会晤因此未能举行。 1998年2月2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宣誓就职。金大中建议南北方互派特使和举行南北首脑会晤。 2000年4月10日,朝韩双方同时宣布,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6月12日至14日在平壤会晤。后因技术原因,会晤推迟一天举行。 2006年6月15日,朝鲜、韩国以及海外民间代表团在平壤举行朝韩首脑会晤5周年的纪念活动,宣布将6月15日定为“民族之日”,并呼吁开展广泛的统一爱国运动,消除战争危险。 2007年8月8日,朝鲜和韩国同时宣布,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后因朝鲜遭受严重洪灾,首脑会晤推迟至10月2日至4日举行。 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将朝鲜弃核和实行改革开放作为韩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南北关系的前提,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从而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朝鲜方面不仅停止了双方红十字会的联系和离散家属会面,还从2008年12月1日起采取包括驱逐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的部分韩方人士、中

中韩贸易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中韩贸易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引言 时代在不断进步,中国的发展脚步也跟着时代不断迈进。韩国作为与中国发展息息相关的国家,又与中国是邻国,两国互相之间的利益联系也极其紧密,缺一不可,两国之间的贸易更是事关两国的经贸发展。所以,能否看清两国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发现两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决定未来相互贸易是否占有主动权,能否获得在双边贸易的更大利益的关键。本文基于21世纪新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向,以及中韩两国多年来的贸易历史,通过本人的一些分析和总结,从韩国的历史进程,韩国的经济贸易与政治现状,以及中过对韩国的对外投资和韩国对中国的投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中韩两国现今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总结出结论以供评价参考。本文从各方面文献再加上自己的的总结,得出了属于自己的结论。

1 中韩关系简要回顾 1.1中韩的政治关系回顾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鸡犬相闻,交往历史渊远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政治上,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并在国际多边活动中会晤,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经济上,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成果。两国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也在进一步加强。双方认为,扩大和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同意成立联合小组研究双边经贸合作规划。 双方同意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国贸易的健康、顺利发展,坚持在发展中求平衡的原则,共同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双方同意,按照互利互惠、友好协商的精神,预防并妥善解决贸易中发生的问题。商定尽快建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磋商机制。[1]双方同意修改中韩投资保护协定,共同为扩大双方的投资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双方同意,努力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探讨面向未来的经济合作关系。双方积极评价并同意继续加强两国在整车生产、金融、CDMA等领域的合作。同意在此基础上,加强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共同研究与产业化合作,扩大在流通、资源开发以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同意扩大两国航空合作,逐步推进航空自由化,以适应两国间人员往来迅速增长的需求。双方同意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区域合作进程。支持以东盟与中韩日为渠道不断扩大和深化东亚合作,为地区和平与共同繁荣作出贡献。双方认为,加强中韩日合作有利于促进东亚合作的发展,期待三国经济研究机构对建立中韩日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进行的联合研究取得积极成果。双方同意继续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首脑会议等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与合作。

韩国简介

韩国简介 韩国国旗 大韩民国(韩语:????),简称韩国。位于东北亚,是一个新兴的发达国家。宪法领土范围为整个朝鲜半岛及附属岛屿,实际领土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9。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南部,东、南、西三面环海,面积9.96万平方公里,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万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推动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里,由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缔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 中文名称: 大韩民国 英文名称: R epublic of Korea 简称: 韩国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首尔(旧名汉城) 主要城市: 首尔、釜山 国庆日: 8月15日 国歌: 《爱国歌》 国家代码: K OR 官方语言: 韩语(朝鲜语) 货币: 韩元 时区: UTC+9 政治体制: 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李明博,总理金滉植 人口数量: 5,051.5万(2011年) 人口密度: 493人/平方公里(2011年) 主要民族: 韩民族(朝鲜族) 主要宗教: 佛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国土面积: 99,646平方公里 水域率: 30% GDP 总计: 1,163万亿韩元(2010年) 人均GDP : 22778美元(2011年) 国际电话区号: 82 国际域名缩写: .kr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顶尖企业: 三星,LG ,现代,起亚,大 宇 国花: 木槿花 大韩民国一级行政区划 特别市 ? 首尔特别市 特别自治市 ? 世宗特别自治市 广域市 ? 釜山广域市 ? 大邱广域市 ? 仁川广域市 ? 光州广域市 ? 大田广域市 ? 蔚山广域市

韩语的起源历史

韩国语(???,Korean) 韩国的官方语言,而在朝鲜称为朝鲜语,二者本质相同。朝鲜王朝直至世宗时期之前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将中国的汉字作为自己民族的文字,世宗大王认为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会对以后朝鲜王朝的发展,甚至对其后代都会极大的影响,而我自己创造一种简单易学的语言。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在朝鲜称为朝鲜语。现在使用人数约7000万名,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中国的东北三省,美国,日本,前苏联的中亚各国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韩语(朝鲜语)的词汇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借词。 韩语的标记方法分为汉字和韩文,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韩文是音素文字,混用2种不同体系的文字。使用汉字的原因是长期和中国的语言接触缘故。在初期主要是单词的借用,后来中国的影响扩大,引入了整个汉字体系。一般认为是在公元4-6世纪左右韩语中开始大量使用汉字。由于长期和中国文化的接触,现代韩语中有60%左右的词汇来自汉语。从古代起,汉字就在韩国的文字生活中起到了支配地位,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训民正音》创建于1443年(世宗25年)12月,在韩国广泛发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标记韩语方面有着独创性和科学性。字母和音素上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如字母“?”表示舌头接触口腔上壁。字母“?"和字母”?“都是舌音,但发音更强,所以在”?“上面加画构成字母“?"。其他字母…?·??,…?·?·??,…?·??,…?·?·?? 也是根据这样的语音原理创制。虽然韩国创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但是在韩国的统治阶层两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汉字。训民正音的字母系统一直到20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 朝鲜语(也有称韩国语),在普通话中,其正式学名为“朝鲜语”,但在民间中,不正式场合下也可称韩语或韩国语。朝鲜语(韩国称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而在朝鲜继续称为朝鲜语,二者本质相同。 广义上,“朝鲜语”与“韩语”并无区别,是同一种语言;狭义上,“朝鲜语”指朝鲜官方语言,“韩国语”指韩国的官方语言。现代韩语是以首尔(即汉城)官方话为标准的“标准韩国语”,朝鲜使用的朝鲜语则为“标准朝鲜语”。 朝鲜语和韩国语是同一种语言,但由于长达半个多世纪南北交流的中断,特别是普通百姓之间的交流极少,加上两国发展情况不同,现代韩国语中某些新词,特别是西式外来词在现代朝鲜语中是没有的或写法不同,除了新词,韩国语和朝鲜语仅仅是语音上的微弱区别,不存在互相听不懂的现象。韩语、朝鲜语都使用音位文字朝鲜文书写。 中国官方定义其正式名称为“朝鲜语”而非“韩国语”或“韩语”,如中国最著名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其课程专业名称即为“朝鲜语”。但实际所学的语法、习惯词汇等,则多以首尔标准语〔标准韩国语〕为准。 (以上因为原来中韩两国为敌对国家,处于冷战状态,所以,中国的朝鲜语教学为北朝鲜语言,而近年来,特别是中韩92年8月14日建交以后,中韩关系日益密切,所以,中国的“朝鲜语”教学大多都改为韩国语教学。而名称也相应改为韩国语而非朝鲜语,另类似北大等专业可能由于时间长久,有其历史原因,所以未加更改。特此注明所谓官方定义名称。) 也有其他方式查询表示,无论在内地、港台、还是海外,“韩语”称呼的实际使用频率要超过“朝鲜语”称呼。

分析韩国文化

分析韩国文化"韩流"为何会在中国发展 1、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历史上的相同之处,两国都在东亚文化圈内,有着儒家的文化传统,这也是韩国文化相比欧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原因。但是因为韩国文化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也限制住韩流文化的繁荣局限于东亚圈范围之内。 2、韩国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文化的兴起之后,在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 3、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剧中的情景,使我们看到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的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一些年轻人所向往的追求。 4、韩国的歌曲中,和大陆,港台的歌曲中许多单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许多强调青年人个性发展,以及对未来向往的有益内容。 一,韩国的文化特点 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这是接触了中国的文化才逐渐开化而有今日的。特别是韩剧的发展,更是赢得了国际的声誉,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立足本土,坚守着东方的文化传统和美学标准。另外还和现代的时尚相结合。传统的元素能够使人们对传统产生追忆,而现代时尚又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这符合现实的社会特征。另一方面,韩剧综合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底蕴,日本的故事情节,再加上众多的俊男美女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制定了“环环相扣,互为引擎”的国际市场定位策略。这就给韩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例如《大长今》中就渗透着“孝悌仁爱”,“乐善好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伦理规范,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随着韩剧的流行,“韩流”风开始盛行,中国各大城市的韩国料理店,服饰店等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甚至许多青少年都想着去韩国旅行,这都给韩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可见韩国的

韩国古代历史王朝概述

Just as a famous English saying interprets:”histories mske man wise .“Not only does history make people profound and sensible, but also people could earn lectures form errors of history. Many historians conduct a precise analysis for history and resort a unique opinion to history.Today, I’d like to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South Korean with an aflame mood in student light. The history of South korean could approxinately devide into seven periods:Ji Zi period, Wei Man period, four prefrctures of Han Dynasty period, three kingdoms period, After the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Korean period and Joseon Dynasty. Ji Zi power was the first regime appeared in South Korean which was founded by Ji Zi who was the adherent of Shang dynasty and he brought etiquetle and polipital system of Shang dynasty to Korean peninsula. It is Ji Zi was not fond by Shang Dynasty that Ji Zi decided to go far and high. Unfortunately, this regime was defeated by Wei Man, a general came from Han dynasty. After that, Wei Man founded his own regime in Korean peninsula and literaily he was not controlled by the emperor Wu which made the emperor Wu very angry. So that the emperor Wu decided positively to Wei Man in BC109 the Wei Man Korean was at an end consequently. Then the Korean was entering the third period——four prefcures of Han dynasty period. Meanwhile the regime in the north such as Goguiyeo and Baekje were constantly

韩国历史总结

韩国历史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韩国的历史,从西元918年高丽时代到现在的李明博政府,有古至今在这块朝鲜半岛上所经历的各种战争,时代的交替,王国的变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让我们已全新的面貌认识到了这一国家的发展与建立是多么的不易。 我们了解并学习到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檀君神话。在神话中讲到:古时,天神桓因的庶子桓雄率领三千之徒下凡,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于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个女人;但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大王就与熊女结婚,生下了王俭,即檀君。这个檀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他在尧帝五十年郧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为都城,创立古“朝鲜国”。 这一神话作为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它就象汉族神话里的炎黄一样,在朝鲜民族中作为偶像而受到崇拜。 后来,朝鲜行程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时期,进入三国时代,但最后,新罗先后灭百济与高句丽。904年,新罗僧人弓裔称王,建立了“后高句丽”,但没多久,在918年,弓裔王的不讲王建便推翻了弓裔,定都于开京,定国号为“高丽”,定都于开京。935年,高丽灭新罗,936年,高丽灭后百济,建立了高丽王朝。由此,进入了开天辟地的高丽时代。 为了高丽王朝的发展与兴盛,在高丽时代光宗9年(958年),为了通过开始来选拨官吏,高丽效仿唐朝开始实施科举制度,这一制度是融汇了唐,五代,宋,元等诸朝的科举制度而成,也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很长,最为完备的科举制度。 在文化方面,高丽时代有两本代表性著作。一是在1145年,由高丽历史学家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以汉文所著成的正史——【三国史记】,这本史记全50卷,由新罗本纪,高句丽本纪,百济本纪等6个部分所构成,为纪传体的正史。二是在1285年由僧侣一然著成的【三国遗事】,全书记5卷,共9个部分,可以说是一部以反映朝鲜半岛三国时代历史为主的断代史。该书侧重反映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历史,而且还反映了朝鲜半岛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高丽时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外贸易也发展的很迅速,高丽王朝虽然与辽,金,元有过冲突和战争,但更长时间里是经行着贸易的往来。高丽王朝还与中国北宋有着密切的友好关系,通过使臣,商人等人士的往来促进着相互的了解与发展。 高丽王朝崇尚佛教,把佛教定为“国教”,加以提倡,并广建寺塔,建立佛教制度,雕刻了大量佛经。从公元1236年起,用16年时间将佛门觉悟的真理雕刻在木板上,没刻一个字,边跪拜3次,这样雕刻了5千多万字,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木刻板大藏经中,历史最悠久,内容最准确的“高丽大藏经”。高丽虽崇尚佛教,但对儒学也相当重视,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内容便是诗,赋,颂等入学经典。 高丽时期的文化艺术十分发达,其中以印刷,陶瓷最为著名,高丽瓷器享誉海内外,其中以青瓷最为著名。在宣光7年,印制的金属印制品“直指”被列为世界记录文化遗产。此外,高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独有的特色。 在高丽时期,文化与经济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但是也无法避免战争的侵临。 在993年,高丽在与契丹的第一次战争中战败,之后每年朝贡,并中断与宋朝的联系。高丽担心契丹再次来犯,于是在清川江与鸭绿江之间修筑了6座城堡,并恢复了宋朝的关系,契丹对此不满,于是与1010年,再次攻打高丽,高丽再次战败。于1033年到1044年间,

韩国语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入门

韩国语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入门 朝鲜语(???、???),或称韩国语(???)),简称“朝语”或“韩语”,是一种流行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及其附近区域的语言。 朝鲜语和韩国语 在李承晚于首尔建立大韩民国以前,该语言一直都称做“朝鲜语”。韩国建立以后,韩国国内学术界和民众根据国名以及同朝鲜对峙等政治原因,将该语言的名称改做了“韩国语”。但是朝鲜、中国的朝鲜人以及日本亲朝鲜的朝鲜人则一直保留著“朝鲜语”这个名称。而学术界依照历史习惯,一般以“朝鲜语”作为这种语言的名称。 在汉字文化圈内,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越南都跟随朝鲜,将该语言称呼做“朝鲜语”,而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南洋的华人圈则跟随韩国,将该语言称做“韩国语”。随著中韩建交以及双方交流的扩大,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朝鲜语的定义开始改变,即“韩国语”一般特指使用在韩国的语言,而朝鲜语则通常特指使用在朝鲜以及中国朝鲜族社区内的语言。而这也是日本人在对待这两个名称的所采用的方式。 地理分布与方言 朝鲜语的使用者绝大多数聚集在东亚的韩国与朝鲜。朝鲜语在这两个国家不仅是国语,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朝鲜语使用者占了全球朝鲜语使用者的90%以上。在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大约居住著两百万的朝鲜人(朝鲜族),现在朝鲜语是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外一种是中文)。在中国黑龙江省也有中国唯一的一个省级朝鲜语广播电台。在日本,由于历史的原因,居住著大约七十万的朝鲜人。朝鲜语虽然在这里不是官方语言,但是很多朝鲜人后代都会说朝鲜语。此外在美洲,还有大约有一百六十六万来自韩国的移民。 朝鲜语的方言根据行政区域可以分做六种。除了济州方言以外,邻近的方言大都能够通话。但是跨区之间的方言通话就有些困难(比如南方庆尚方言跟北方咸镜方言)。 1. 西部方言,今天标准朝鲜语(朝鲜)就建立在该方言的平壤话之上。通行区域在朝鲜的平壤市、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以及慈江道大部。也称平安道方言。 2. 东部方言,通行区域在朝鲜的两江道、咸镜北道、咸镜南道大部以及慈江道东面的一小部分地区。也称咸镜道方言。 3. 中部方言,通行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今天标准韩国语(韩国)就建立在该方言的汉城话之上。在朝鲜,通行区域包括开城市、黄海北道、黄海南道、江原道、咸镜南道南面的部分地区;在韩国,通行区域包括首尔市、仁川市、京畿道、忠清南道、忠清北道、江原道以及全罗北道西北面的一小部分地区。 4. 西南方言,通行区域包括光州市、全罗南道以及全罗北道大部。也称全罗道方言。 5. 东南方言,通行区域包括釜山市、大邱市、庆尚南道以及庆尚北道。是朝鲜语六种方言中唯一仍存留声调的方言。也称庆尚道方言。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韩国建国之初,经济十分混乱落后。这一时期经济趋于保守,主要实施的是进口替代的政策。而到了60年代以后,韩国才正式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贸易政策,随后经历的各种贸易政策的改变主要都是以出口为导向为基本路线而做的部分调整。 本文主要介绍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并探究各个阶段实施各项贸易政策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希望能够给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些许借鉴。 1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综述 1.150年代的进口替代内向型战略 这一时期,韩国的贸易基本上是对美国的双边贸易,主要实行的是以高关税壁垒和严格的进口限额而实现非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策略。该策略在当时具有明显的保护性色彩。这样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内向型的进口替代策略虽然使得国内一些企业获得了保护,但这些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等严重依赖外国企业,国内购买力低下,出口不振最终导致进口大量增加,赤字扩大。因此,进口替代内向型的经济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造成了很多经济问题。为了改善当时的经济状况,60年代初特别是朴正熙军人政府上台始,韩国经济政策经历了进口替代内向型经济到出口导向外向型经济政策的转变。 1.260年代至今的出口导向外向型政策 1.2.1朴正熙时期的贸易政策(1961~1979年):出口增长第一的理念 朴正熙时期,制订了四个五年计划。针对韩国60年代初的经济现状,确立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方针。以下根据韩国加入关贸总协定为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描述:①1961 ̄1967年入关前的贸易政策。这一时期主要是韩国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阶段,韩国正式确立了“贸易立国”、“经济增长第一”、“输出立国”的策略,其实质就是发展“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策略。②1967年入关至1979年的贸易政策。入关之前,韩国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致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关之后,在坚持贸易立国的基础上,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策略,也预示着韩国要经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1.2.2全斗焕时期的贸易政策(1980~1988年):大力改善出口结构 由于韩国一味的追求出口高增长,经济的发展已经趋于畸形。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薄弱,资本、技术、原材料及中间产品严重依赖国外;侧重于发展出口加工区、重化工业导致国内经济比例失调,国内市场萎缩等等。政局的不稳、经济的恶化是的韩国急于寻求经济发展的转机。全斗焕总统时期,注重改善出口结构,不再一味追求出口贸易额的单一增长,逐步转变为以民间为主导、鼓励市场竞争机制,力争实现经济的稳定化、效率化和开放化。这一时期,逐步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实现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这一阶段,出口贸易额继续增长,1981年出口贸易额为212.5亿美元,进口为261.3亿美元;而到了1986年出口贸易增长到了347.1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15.8亿,并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 1.2.3卢泰愚时期及以后的贸易政策(1989年至今):政府主导性相对弱化 90年代初,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惨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本利率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存在,韩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下滑。表现在贸易上是连续出现贸易黑字。为改变这种状况,韩国主要是继续强调出口贸易,但是重点转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口自由化范围,改善国际收支。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商品逐步由资本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品。2008年韩国出口额达422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3.6%,进口为4533亿美元,是世界第11大贸易国。2韩国贸易政策演变特点及原因探析 综上所述,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概括为进口替代时期,出口增长立国时期,进口自由化时期和出口创汇时期四个阶段。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国家制定并实施贸易政策的目的是能够极大的获得贸易利,增加本国经济福利,改善贸易收支。事实证明,韩国在各个阶段所实行的贸易政策效果是明显的,在一定时期是有效的。韩国每一阶段贸易政策的演变的背后都隐藏着理论的和现实的根据和原由。 2.1出口立国阶段—— —出口贸易额增长 朴正熙总统上任之后,韩国确定了出口导向经济模式。50年代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对国内劳动密集型进口市场是开放的,并且这一时期美国采取的是牺牲部分经济利益的政策。韩国主要利用西方国家不断转移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增强的机遇,主动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说,“汉江奇迹”的成功与美国这一时期倡导的贸易秩序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此时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市场。因此,特定的国际经济关系和韩国适时抓住机遇造就了韩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的成功。 另外,在出口导向发展初期,韩国经济基础薄弱,进口仍然受到严格限制。 (下转第256页)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章传利,何森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韩国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的演变,创造了“汉江奇迹”。简要回顾了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政策的演变,并试图用相关理论分析其各个阶段所实施的贸易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贸易政策;贸易依存度;政府主导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2.04.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