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孤独》写作指导及范文
遗失的孤独作文范文

遗失的孤独
人生中有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孤独。
可能是做错了什么,或者是出于某种原因丧失了自信。
有时我们感到孤独的起因是我们遗失了某些重要的东西。
这些东西不一定是指物品,也可以是我们某种信仰,或者是一个人的爱。
人们经常说,孤独是痛苦的。
当我离开我喜欢的东西时,我一度感到孤独。
当我失去一个人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痛苦。
我会感受到某种虚无,和一个缺口,这些都是内在的东西,无法轻易地弥补。
有时我们会觉得,我们失去了我们所要爱的东西,我们会感到愤怒或者绝望。
但是对于失去一个人的情况,我们可以想想他们带给我们的东西,而不是他们离开我们的痛苦。
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东西创造一段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我们不能全心全意地去争取我们失去的东西。
我们必须学会让它们回归自然的状态,让我们能够接受现实。
我们不能让这些遗失的东西成为我们人生的唯一重点,让它们占据我们所有的思维空间和情感。
孤独是一个多面的概念,它不仅仅代表着失去了一个人或者一个物品的痛苦。
它也代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聆听和处理我们的感受和情
感的空间。
在我们遗失了某些重要的东西时,我们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新的体验,一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的经历。
人生中的孤独或许会随时出现。
它也或许是我们人生中独一无二的体验。
无论何时我们会遗失东西,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它们,并让它们成为我们智慧成长的阶段。
这样,我们才能在内心真正成熟,真正接受所有来自环境的挑战和困难。
材料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孤独,细思下来,那是上帝赐予的一个人的安静时光。
享受这份清静,体味这一个人的好天气,原来这寂寞也是能打动人的。
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经历多了,这条道理才体味得越发深刻。
如今不再犹豫,也不再徘徊,拿出直面真相的勇气,奋力经营人生这座孤岛,终于下定决心,过好这一生。
”江南女子专栏作家沈三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著作《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的确,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一种待人处事的准则更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纵是人心难测,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尽管如此,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依然令我咋舌.不久前在复旦大学发生的一起事故,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位学生,因与其室友发生了一点矛盾,便在饮水机内投毒,最终导致室友死亡.且不论这一事件引发的后果如何,但这确实反映了如今一些学生的人性的残缺.这一事件发生后,更是有网友戏言:看来我得发一条短信给我曾经的室友,感谢他们当年的不杀之恩.这是玩笑吗?是,这俨然是一个笑话,一个严肃到不行的黑色幽默.于我看来,一室不处,何以处天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总是要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形形色色的事,因此,我们要学会的,并非逞一时之快,被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而是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在包容中成长,在包容中蜕变.青春年少的我们,好比一群激情大于理智的水手,在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们需要燃烧的激情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但请不要忘记,保留一份理智,否则便只会渐渐迷失自我.人与人的相处也一样,在矛盾来临时,按下冲动的火苗,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如此,孰是孰非便自有定论.正如前人所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众多的个体中,偏偏只遇到那些特别的人,我想,这便是缘分了.因为有缘,所以格外珍惜.与我本身,感情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一直都很享受和朋友一起手牵手在操场边散步,看运动场上同学们挥汗如雨,或是一起嬉笑怒骂,肆意喜忧.每当此时,心中总是被一股浓浓的满足填满,我想,这就是感动.当然,我不否认在我们的相处中,也会有摩擦,也会意见不合,发生争执.可是,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包容,因为在乎,所以允许彼此的一些小情绪,这也是一种相知吧!我一直坚信,无人分享、无人支持的个人奋斗无法长远,因为孤立的人生是难以自全的,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令人无法靠近.善待他人吧,从中,你也可以收获很多.既然无法“遗世而独立”,那便接纳他人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孤独的时候作文范文

孤独,是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时期。
有些人喜欢独处,享受孤独的自由自在;而有些人则有些困惑和恐惧,不知所措。
在我看来,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情感体验。
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是孤单的。
在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最终却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面对和承担。
孤独之所以让人感到不安,是因为它让我们对这种孤独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种认识有助于我们发掘出自己的内在世界,找到自身的目标和方向。
当我们处于孤独的状态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在理性清醒的情况下,能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并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自己,拓宽自己关于人生的认知边界,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孤独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生活能力。
在独自面对的生活中,我们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各种问题,独立解决各种困难。
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培养我们成为更成熟的人。
在孤独中,我们还可以自我管理,规划自己生活和时间,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和自我控制力。
当然,孤独不是可以一直久居的状态。
当我们逐渐习惯了独处时,也应该尝试融入社会,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路上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通过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安慰和指引。
人类是群居动物,必须和他人建立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共同体。
孤独不是生活中的敌人,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中的助力。
当我们走上成熟之路,我们需要经历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
孤独是这些挑战和考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正确看待、处理和利用它,将会让我们成长得更加坚强和智慧。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
是否可以说,李清照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 纯,才有了水一般的情思;漱玉泉正是借词人 的温婉柔情,才有了诗一般的灵动清澈? • 词人的少女时代便是在这潭清泉边度过的 。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能从如镜的水面上看 见那个端庄娴雅的女子对泉梳妆的幻影,似乎 还能从绿意初上的柳条间感受到那个才气横溢 的女子的气息。有了这泉的滋润,李清照才与 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就是那个曾经“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的无忧女子吗?她不就是那 个曾经“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俏皮 女子吗?她的确是被这水这泉陶醉了,醺染了 ,又有谁能说她不是这水中的仙子呢?
• 【材料作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 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 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在离峰项近在咫尺之处,克洛 普为什么转身而返?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 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 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而与 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峰顶 ,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不过他们都因错过了安 全返回的时间,葬身于暴风雪。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 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也许你并不聪明,但你足够的刻苦;也许 你需要时间保证睡眠,但你有十二分的效率; 也许你家庭不够富裕,但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 优异的学习成绩……我们的优势与劣势就像铜 钱的正反面,总是形影相伴, (比喻论证)只 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能“直挂 云帆济沧海”。 看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把握优势,发挥 它的效力;对于劣势,正视它的存在,以优补 劣。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最佳的人生航线,最 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重申论点, 发出号召,结束全文)
有关孤独的作文题目要求

有关孤独的作文题目要求英文回答:Loneliness is a universal feeling that everyone experiences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I remember a time when I moved to a new city for a job, and I didn't know anyone there. I felt incredibly lonely and isolated, especially during the weekends when I had no plans and nowhere to go. It was a tough period for me, and I found myself longing for the company of friends and family.During this time, I often found solace in going for long walks in the park or treating myself to a nice meal at a restaurant. These small activities helped to alleviate the loneliness, but they couldn't fully replace the warmth and companionship of human interaction.中文回答:孤独是一种普遍的感受,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
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工作搬到一个新的城市,那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
我感到非常孤独和孤立,特别是在周末,我没有任何计划,也没有地方可去。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很艰难,我发现自己渴望朋友和家人的陪伴。
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常在公园里长时间散步,或者去餐厅给自己好好吃一顿。
材料作文“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写作指导及范文

(2018·湖北荆门)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大陆。
(约翰·多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微妙,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智慧的人们总是由己及人,与人相处时或理解,或包容,或欣赏,或谦让……【整体解析】审题:这是一道“提示语+文题”式的半命题作文题。
根据提示语中约翰多恩的“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大陆”与鲁迅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都包含有世界或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道理。
这样就要求人们之间要相互理解与包容,学会与人共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二两段话与第三段话之间是有一种因果关系。
第四段材料对前三段进行了总结。
也具体提示了话题的角度,在审题时应该注意到“理解”“包容”“欣赏”“谦让”这些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填空时重点运用的词语。
选材:可以选择从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以小见大,选取事例时可以抓住具有矛盾冲突性的事例来写,通过矛盾对比来突出这种“理解”“包容”“欣赏”“谦让”的艺术对自己心灵的震撼,由此带来了人生的启迪。
立意:这篇文章的立意主要体现在横线上需要填写的内容上,如“理解”“包容”“欣赏”“谦让”等词语。
可以抒真情,表达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做法的赞美之情;也可以歌颂礼让精神,呼唤爱心与奉献的回归。
【写作思路】思路一:记得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没有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
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欧洲就少了一点,如同一座海岛少一些一样;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
”这句话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多么相似!正如材料所说,每个人都与“我”有关,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子。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以宁静心,赴喧嚣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例文:以宁静心,赴喧嚣流社会的喧嚣似乎自古便被无数文人诟病不已,古有竹林七贤长啸山林,今有周国平向往安静的日子。
但社会的群体性注定了它会像莫言说的那般喧嚣发展,那么如何使宁静与喧嚣的社会达成统一呢?我认为,应以宁静心,赴喧嚣流。
我相信,世上绝大多数人在灯红酒绿、信息爆炸的喧嚣时代都曾对浮躁的生活产生过厌倦,都曾向往过一种放空思想、不问世事的宁静生活。
“乡下的街道充满生活的琐碎和甜蜜。
”诚哉斯言,宁静所带给人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一刻喘息的机会,让人能感受到平日里未被发现的生活之美,让人有机会同自己对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若真如苏轼所言,莫听世间喧闹的穿林打叶声,坚定自己的脚步,取得内心升华,不失为生存于喧嚣之世的不二法门。
然而,在宁静的生活中人们固然能够轻易地升华内心,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新认知,可又该怎样去践行自己的价值呢?这便不可避免的要重返喧嚣之世里来。
人群居于社会中,必定担负着某些与生俱来的责任,若将个人生活与社会完全分割,即使自己无愧于心,但却失去了自己生而为人的社会价值,活得百年,也只是空来一遭。
庄子濮水垂钓,面对楚王提供的入世机会,轻蔑地用一句“宁曳尾于涂”打发走了楚王的使者。
凭今之见,我们从中可见的更多的是庄子对于平静生活的热爱,可若我们站在当时社会的角度看,这却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庄子与社会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方面使他超然世外,另一方面也使世人只有在无可救药时才选择他。
将平静与喧嚣社会分离,即使取得了内心超脱,代价却是抛弃了整个社会,终究不能为我们当代人所效仿。
因此,以我之见,应常存宁静之心,勇赴喧嚣的社会之河流。
大隐隐于市,大静静于喧。
白落梅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什么是孤独的小学生作文

什么是孤独的小学生作文
标题:《理解孤独,拥抱生活——以小学生视角探索孤独》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种情绪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一种常常被误解的情绪——孤独。
在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就曾经体验过孤独的感觉。
那是在一个普通的下午,我独自坐在教室的一角,看着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地玩耍,而我却无法融入他们。
那时候,我感到非常的孤单,仿佛自己是被世界遗忘的人。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孤独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是我们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反馈。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孤独的时候,这并不代表我们是被排斥或者不受欢迎,而是我们内心深处需要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并接纳自己的孤独感。
首先,我们要明白,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其次,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感到孤独时,可以尝试向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倾诉,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学会独立。
虽然我们还小,但是我们也要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总的来说,孤独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反而,它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只要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对待孤独,就能从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好地拥抱生活。
让我们一起,以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和理解孤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认为,“孤”意味着孤独、孤单,与“孤”相关的词也大多带着批评和劝诫的意味,如:“一意孤行”“孤芳自赏”“孤注一掷”……生活中,也许你会时常感叹自己太孤独,没有谈笑风生的朋友,缺少缺少志同道合的知音。
但人生旅途中,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孤身一人,直面风雨,勇敢上路,正如清代诗人袁枚在《独秀峰》中所云: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后,你对“孤独”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孤独”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经历,产生怎样的感想呢?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孤独
孤独,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
孤独是一条黑暗的铁轨,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毁灭抑或光明。
有人说:“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
”时代的先驱与社会的推进者是走得快的人。
他们都是孤独者。
为何?因为没有世俗繁琐的牵绊,没有与同伴内讧的机会,他们孤独向前,仅凭孤勇。
梵•高孤独,身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孤独感尤其明显,人们无法理解他的作品。
贫困、饥饿将他压迫得发疯,用手术刀为自己刻下最后一笔。
但是一亿七千万的《向日葵》却证明他的水平比同期作者前进几许,他不是疯子。
他只是一个孤独行前于其他画家的人。
孤独者往往不能得到当时世人的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高于现世,不能被固定的先入为主的民众所理解与支持。
孤独的先行者便会从内心感到一种难以驱散的阴霾,只能埋首于他们孤独的事业之中。
爱因斯坦性格孤僻,小时曾被老师责骂不可理喻,却提出了相对论这个伟大的观点;司马迁蒙受奇耻大辱,在众人不齿之下,含泪挥就一部坎坷壮阔的史诗;哥白尼坚持真理的火炬不会熄灭,提出的日心说不被世人理解,便用生命去推动真理的前行。
所以,疯子是孤独的,天才也是孤独的。
真正孤独者是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居里夫人
将奖牌当成给孩子的玩具,钱钟书谢绝记者采访,他们需要的是专心“坐冷凳”的孤独与安静。
哪怕“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数不胜数,但他在晚年浮躁,喜爱名利,也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
孤独者在引领技术走向,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民众的“同化”。
人的性格中隐约有群体意识,会理所当然地少数服从多数,孤独者要不有舌战群儒的本领,就要有充耳不闻的本事。
很多人本是一个人走,被呼喊几声,便成了芸芸众生的一员。
所以孤独者“高处不胜寒”,少而珍贵,受到世人的敬仰或是不解。
如果你想走得快,请一个人走吧。
成就大业的人总得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苦心孤诣,不迷失于众。
孤独者,自远方。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孤”持否定态度,阐述“孤”的缺点,如“孤独、孤单”“顽固、固执”“自命清高”等;第二部分对“孤”持肯定态度,“人生旅途中,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孤身一人,直面风雨,勇敢上路”“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此时的“孤”是指敢于直面风雨。
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人也往往是在孤独之中拼搏奋斗,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有欢乐,有泪水,有痛苦,有坚强。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保持旺盛的战斗情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试想,青山尚且不畏风雨雷电,地震灾难,孤绝而立,一柱冲天。
而我们又何必自叹自怜,为自身的些许不幸和孤独而伤感呢。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应该像独秀峰那样,傲然挺立,壮志凌云吗?在人生的路上永不言败,永不退缩,永远奋斗不息,向前,向前,再向前。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
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从材料来看,中心词是“孤”,从情感态度来看,编者侧重于后半部分,即敢于直面风雨,考生可以选择从这个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