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教育心理学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01PART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THE HEADLINE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896-1934)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列昂节夫和鲁利亚等形成了文化历史学派,称为维列鲁学派。

THE HEADLINE(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技能(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THE HEADLINE(二)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四个方面:(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THE HEADLINE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承认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心里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01PART(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THE HEADLINE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而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是指在承认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维果茨基社会历史文化理论摘要

维果茨基社会历史文化理论摘要

维果茨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理论主要内容一.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前提1、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2、他认为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

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两种心理机能:低级机能&高级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进化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作为历史产物的进化结果,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系统。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2、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心理工具(各种符号系统)维果斯基认为最重要的心理工具是语言,他认为儿童使用语言不仅限于社会交往,而且也是以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计划、指导和监控自己的行为。

自我管理的语言被称为“内在言语”或“个人言语”。

3-7岁,儿童出现了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程的表现—自言自语。

3、心理机能的中介结构——历史文化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始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儿童的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的发展都和学习使用社会的创造发明有关。

如语言、数学体系和记忆方法,在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学习如何借助电脑进行计算;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用自己的手指或珠子计数。

三.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能转化的过程。

1、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发展的四个表现;⑴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⑵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⑶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⑷心理活动的个性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⑴心理机能的发展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⑵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⑶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完整版)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完整版)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Vygotsky’s Cultural-Historical TheoryMake a review on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Vygotsky’s Cultural-Historical Theory对维果斯基理论的误解涉及:(1)关于维果斯基进入心理学界的频繁重复的报道;(2)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其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概念;(3)在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忽视了教师和正规学校教学的作用,尤其是概念学习的作用。

一、基本假设(一)维果斯基构建的人类认知功能框架根据以下三点假设:(1)人类智力的性质;(2)认为心理发展的两条分界线是生物学的和文化——历史学的;(3)为动态心理过程的研究设计一种实验的方法。

(二)人类智力的性质1、维果斯基对智力性质的描述包括4个相关内容:(1)动物和人类的区别,(2)形成其理论的哲学基础,(3)把标示作为一种心理的工具,(4)文化对人类认知发展的影响。

2、维果斯基理论的哲学基础维果斯基主要采用了三个哲学观点作为他的理论的基础。

(1)斯宾诺莎提出的理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用头脑控制情感的信念。

(2)黑格尔的把变化描述为辩证的综合的观念。

维果斯基指出认知发展的过程都是连续的过程,及“伴随着飞跃和新特征的发展过程”和“复杂的辩证过程”。

(3)改变人类自身性质的必要因素是劳动工具。

①人类的出现是因为工具导致了劳动、合作与说话。

②通过使用工具,人类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自己。

③通过使用工具而产生的社会习惯决定了人类的心理生活。

3、“心理工具”的作用必须在工具的使用和认知发展的间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维果斯基称为心理的工具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性符号。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工具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使人类的意识发生了改变,而且它们使高级认知功能得以发展的重要工具。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三)、理论背景
1930年至1931年,维果斯基撰写了他的代表作《高级心理机能的发 展》,论述了他的文化-历史理论的观点,获得了一批年轻心理学家的 拥护,鲁利亚(Aleksandr Romanovich Luria,1902~1977)和列昂节夫 (Aleksev Nikolaevich Leontev,1903~1979)在上世纪20年代就追随维果 斯基,并和维果斯基一同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后来得到了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名称,形成了文化历史学 派(Culture-History School)。
(二)代表人物--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亦有 翻译为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 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 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 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的高 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 《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 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4 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果 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 仍有很大影响。
(四)、几个要点
1、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四)、几个要点
2、内化论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去的过 程。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由语言、标志和符号这样的心理工具 充当中介的。成年人将它们传给儿童,儿童对他们进行内化,之后这些 工具就在儿童更高级的心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了。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3、正确看待并积极利用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重视游戏的价值 (2)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发展 4、在幼儿园中广泛开展合作学习 (1)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 (2)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合作学习 (3)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学习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发展观,是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最近发展区考查较多。

考查方式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以全题型来备考。

以下就本部分的重点内容为大家做一个梳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维果斯基根据恩格斯提出的在生产劳动中人借助工具改造自然的思想详细论述了高级心理机能起源观点,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观、心里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物质工具是借助的实际事物,如铁锹、锤子、石头等,而精神工具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即形成了语言符号系统。

故而,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二)心理发展观在文化历史发展观的指导下,维果斯基提出了心里发展观:人的心理是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低级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而来。

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有四种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随意性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自觉引发的心理活动;(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的间接性以及概括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高级心理机能;(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儿童的心理机能越来越复杂,心理水平越来越高;(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其中,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内化学说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专题讲座(二)专题二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一、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维果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关注文化与智慧的传递,强调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阅读专栏2-1维果斯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斯基(1896-1934),白俄罗斯人,前苏联(俄国)着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出生于比罗卢西亚的一个小镇——奥沙,自幼聪颖好学,机敏过人。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曾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学校讲授心理学。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

维果斯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借助语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斯基为后世留下了186种计200万字的着作。

主要着作有:《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心理学讲义》、《思维与语言》。

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指出在社会交往中,发展出人类特有的心理机能(如随意注意、逻辑思维等),使具有低级机能的生物个体变为具有高级机能的人,同时个体的生物基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言语起着特殊的作用。

(二)高级心理机能维果斯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即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前者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如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等,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维果斯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化⼀历史发展理论和⼼理发展观1.⽂化⼀历史发展理论⽂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斯基⼼理发展观的核⼼。

他将⼈的⼼理机能区分为低级⼼理机能和⾼级⼼理机能两类。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化⼀历史所制约。

⾼级⼼理机能具有问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结构即为⼯具。

在⼈的⼯具⽣产中凝结着⼈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化知识经验,这就使⼈类的⼼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物进化规律所制约,⽽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间接的“物质⽣产⼯具”导致在⼈类的⼼理上出现了精神⽣产⼯具,即符号、语⾔。

⼈类特有的符号、语⾔的出现,使⼈的⼼理发⽣质的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

因此,⼼理的实质就是社会⽂化历史通过语⾔符号的中介⽽不断内化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理发展观所谓⼼理发展就是指:⼀个⼈的⼼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他论述了⼉童⼼理机能从低级向⾼级发展的原因和指标。

就其原因⽽⾔:社会⽂化历史也是⼉童⼼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童⼼理的发展;运⽤符号这⼀中介环节使⼼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理结构。

低级⼼理机能转化到⾼级⼼理机能有4个标志:(1)⼼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2)⼼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指概括性、问接性的⾼级意识系统;(3)形成新质的⼼理结构,⼉童⼼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减缩,其⼼理发展⽔平越⾼;(4)⼼理活动的个性化。

3.⼼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童借助成⼈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与在独⽴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是潜⼒的开发。

⼉童的这两个发展⽔平的动⼒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在发展的前⾯:环境和教育教学对⼉童⼼理发展具有促进作⽤,也决定着智⼒的发展,其决定作⽤表现在智⼒发展的内容、⽔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特征。

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主要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4、心理活动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内化学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最初的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

维果斯基给内化概念赋予新的含义,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

内化的过程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而且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重要假设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都是被中介的。

在此基础上,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和“意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心理适用于动物和人,而意识只适用于人。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时必须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二、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怎样来评价问题是否设计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
公式:H=(W-P)/W (H:难度,P:能够回答问题的人数,W:应该参加
回答的人数)
22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学习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每一年龄段都具有各自特殊的、不 同的可能性,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总有一个最 佳年龄期。
维果斯基认为,“对一切教育和教养过程而言, 最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在成熟阶段但还未成熟 到教学时机的过程。”
低级心理机能 环境与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两种心理机能
7
高级心理机能与低级心理机能的对照
类别 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心理 机能特点
自主性 不随意的、被动 有意的、主动的 的
反应水平 具体的、形象的 抽象的、概括的
实现过程 直接的、无中介 间接地、以符号或

词为中介
起源 种系变化
社会历史、受社会 规律制约
12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工具理论
文化工具:供一定社会的人们交流、思考、解 决问题和创造知识使用的物质工具及符号工具。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性: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社会文化的产物— —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
13
物质工具 符号工具
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
活动
内化
语言
个体 内部心理结构
符 号 工 具
高级智力过程
14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 思想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最佳年龄期
社会环境的作用 教学的交往本质
15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1)
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几种认识:
皮亚杰— 发展不依赖教学
詹姆斯—教学即发展
考夫卡—发展与教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维果斯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蠢”、“好笑”等; 教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
变的,那是什么?
20
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 地回答:“看风使舵”。
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 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 个形象?
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最 终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很快就 能掌握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
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 化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 劳动等来实现。
10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 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父亲又问了许多问题—在不在房
间?外面?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没有.” 当父亲问道:“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是在那里。”就
17
D1=儿童现有发展水平 D2=儿童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D2-D1
18
4岁的汤姆和他的母亲一起玩拼图:
汤姆:这个我放不进去。
(试着将一块拼图放在一个错误的地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母亲:哪一块可以放在这儿?
(指着拼图)
汤姆:他的鞋子。
(寻找与小丑鞋子相似的一块,但是尝试错误)
母亲:好,哪一块看起来像这个形状?
他主要探讨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 全面论述思维与言语,儿童的学 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心理学中的莫扎特"
3
维果斯基的主要著作
《教育心理学》(1926) 《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7) 《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1928)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1931) 《思维和语言》(1934)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 《艺术心理学》(1965)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1981) 《缺陷学原理》(1983)
16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2)
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 潜在发展水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 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与儿童在独立活动中 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的差异。
个体发展 依靠遗传、生理 依靠人际、借助群 成熟或个人经验 体经验
8
维果斯基将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的标志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三、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9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内化说
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 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也就是个体将社会环 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再一次指向拼图)
汤姆:棕色的那块。
(试一下,正好,然后试另一块,并看着他的母亲)
母亲:试着稍稍转动一下。
(给他做手势)
汤姆:我知道了,在那儿。
(放入更多块拼图,母亲看着)
19
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的 教学设计——《变色龙》
教师: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学生——“善变”(较容易回答出来); 教师: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 学生热情高涨:“变得快”、“反复无常”、
跑去取玩具了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 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从中 把这些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 就可以用上了。
1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 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文化活动: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 文明表现在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愈是高 级,人的活动就愈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 发展理论
主讲人:刘小芬
1
维果斯基生平简介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2
维果斯基生平简介
前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Lev S.Vygotsky , 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4
维果斯基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内化说 活动说
文化工具理论
5
基本观点是,必须运用社会文化环 境等因素,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考察 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发展过程,
特别是心理结构的质变过程。
6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心理发展的两种过程
种系发展过程 —— 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文化-历史发展过程 ——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