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1. (14)
离散数学(第14讲)二元关系

13
Discrete Mathematics 2)反之,在非空集合A上给定一个划分π,则可将A 分割成若干个划分块。 根据以下条件定义A上的二元关系R,即对任何元 素x,y∈A,如果x和y在同一划分块中,则xRy。显 然,R是A上的等价关系,称为由划分π所诱导的 等价关系,并且该等价关系的商集就等于π 。 结论 的划分是一一对应的。 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集合crete Mathematics 在非空集合A上给定一个划分 在非空集合 上给定一个划分π={A1,A2,…,Am}, 上给定一个划分 , 找出由π所唯一确定的 所唯一确定的A上的等价关系的方法如 找出由 所唯一确定的 上的等价关系的方法如 下: 把划分π的每一块 都拿出来, 把划分 的每一块Ai都拿出来,并且作其笛卡 的每一块 尔积A 尔积 i× Ai(i=1,2,..,m) ,然后求这些笛卡尔积的 并集,即为所求, 并集,即为所求,即
1
Discrete Mathematics 例 设A={1,2,3,4,5,6,7,8}, , R={<x,y>|x,y∈A∧x =y(mod3)},其中 =y(mod3) ∈ ∧ ,其中x 的含义是x和 分别除以 后的余数相等, 分别除以3后的余数相等 的含义是 和y分别除以 后的余数相等,即x-y可以 整除。 上的等价关系, 被3整除。不难验证 为A上的等价关系,它的关系 整除 不难验证R为 上的等价关系 图如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 图如下图所示:
Discrete Mathematics
Discrete Mathematics 3、商集 、 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 定义 设R为非空集合 上的等价关系,以R的不相 为非空集合 上的等价关系 的不相 交的等价类为元素的集合叫做A在 下的商集, 下的商集 交的等价类为元素的集合叫做 在R下的商集,记 作A/R,即 , A/R={[a]R |a∈A} ∈ 显然, 显然,在例1中,A在R下的商集是 中 在 下的商集是 A/R ={{1,4,7},{2,5,8},{3,6}}。 。
离散数学第1章习题答案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malloc.h>#define MAX_STACK_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MAX_STACK_SIZE];int top;} Stack;void lnitStack(Stack *S){S->top=-1;}int Push(Stack *S,ElemType x){if(S->top==MAX_STACK_SIZE-1){printf("\n Stack is full!");return 0;}S->top++;S->data[S->top]=x;return 1;}int Empty(Stack *S){return (S->top==-1);}int Pop(Stack *S,ElemType *x){if(Empty(S)){printf("\n Stack is free!");return 0;}*x=S->data[S->top];S_>top__;return 1;}void conversion(int N){int e;Stack *S=(Stack*)malloc(sizeof(Stack));InitStack(S); while(N){Push(S,N%2);"}while(!Empty(S)){Pop(S, &e);printf("%d ",e);}}void main(){ int n;printf(" 请输入待转换的值n: \n");scanf ("%d",&n);conversion(n);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为什么?若是命题,判断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1)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离散数学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 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是无理数 1q: 3是无理数0r: 是无理数 1s:6能被2整除 1t: 6能被4整除0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 →(q→p)(5)(p∧r) (p∧q)(6)((p→q) ∧(q→r)) →(p→r)答:(4)p q p→q q p q→p (p→q)→(q→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1 0 0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10 0 1 0 0 10 1 0 1 0 00 1 1 1 0 01 0 0 1 0 01 0 1 1 1 11 1 0 1 0 01 1 1 1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 ∧(p∧q)证明(2)(p→q)∧(p→r)(p∨q)∧(p∨r)p∨(q∧r))p→(q∧r)(4)(p∧q)∨(p∧q)(p∨(p∧q)) ∧(q∨(p∧q)(p∨p)∧(p∨q)∧(q∨p) ∧(q∨q)1∧(p∨q)∧(p∧q)∧1(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q)→(q p)(p q)(q p)(p q)(q p)(p q)(q p)(q p)(p q)(p q)(p q)(p q)(p q)∑(0,2,3)主合取范式:(p→q)→(q p)(p q)(q p)(p q)(q p)(p(q p))(q(q p))1(p q)(p q) M1∏(1)(2) 主合取范式为:(p→q)q r(p q)q r(p q)q r0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3)主合取范式为:(p(q r))→(p q r)(p(q r))→(p q r)(p(q r))(p q r)(p(p q r))((q r))(p q r))1 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 q,(q r),r结论:p(4)前提:q p,q s,s t,t r结论:p q证明:(2)①(q r) 前提引入②q r ①置换③q r ②蕴含等值式④r 前提引入⑤q ③④拒取式⑥p q 前提引入⑦¬p(3)⑤⑥拒取式证明(4):①t r 前提引入②t ①化简律③q s 前提引入④s t 前提引入⑤q t ③④等价三段论⑥(q t)(t q) ⑤置换⑦(q t)⑥化简⑧q ②⑥假言推理⑨q p 前提引入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 q ⑧⑩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 r),s p,q结论:s r证明①s 附加前提引入②s p 前提引入③p ①②假言推理④p(q r) 前提引入⑤q r ③④假言推理⑥q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 q,r q,r s结论:p证明: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 q 前提引入⑤¬r ④化简律⑥r¬s 前提引入⑦r ⑥化简律⑧r﹁r ⑤⑦合取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1) 对于任意x,均有2=(x+)(x).(2) 存在x,使得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解:F(x): 2=(x+)(x).G(x): 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离散数学自考第一章(课后习题和答案)

每当P和Q的真值相同时,则(P↔Q)的真值 为“T”,否则(P↔Q)的真值为“F”。
(3)举例:
▪ 春天来了当且仅当燕子飞回来了。 ▪平面上二直线平行,当且仅当这二直线不相交。 ▪2+2=4当且仅当雪是白色的。 (两者没有关系,但是确实命题)
举例: (a)P:王华的成绩很好 Q:王华的品德很好。 则PΛQ:王华的成绩很好并且品德很好。 (b P:我们去种树 Q:房间里有一台电视机 则PΛQ:我们去种树与房间里有一台电视机。 (c) P:今天下大雨 Q:3+3=6 则PΛQ:今天下大雨和3+3=6
3.析取词(或运算) (1)符号“∨” 设P、Q为二个命题,则 (P∨Q)称作P与Q的“析取”,读作: “P或Q”。
(a)P:我拿起一本书 Q: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P→Q:如果我拿起一本书,则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b)P:月亮出来了 Q:3×3=9 P→Q:如果月亮出来了,则 3×3=9。(善意推定)
5.双条件联结词(“等价”词、“同”联结词、 “等同”词) (1)符号“↔”设P、Q为二个命题,则P↔ Q读作:“P当且仅当Q”,“P等价 Q”,“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2)定义(见真值表):
(4)P,Q中,P、Q的地位是平等的,P、Q 交换位置不会改变真值表中的值。
6.命题联结词在使用中的优先级 (1)先括号内,后括号外 (2)运算时联结词的优先次序为: ¬ Λ → ↔ (由高到低) (3)联结词按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
∨
¬P∨(Q∨R)可省去括号,因为“V”运算是可结合的。 ( ¬P∨Q)∨R可省去括号,因为符合上述规定 而P→(Q→R)中的括号不能省去,因为“→”不满足结合律。
离散数学公式

基本等值式1.双重否定律 A Û┐┐A2.幂等律 A Û A∨A, A Û A∧A3.交换律A∨B Û B∨A,A∧B Û B∧A4.结合律(A∨B)∨C Û A∨(B∨C) (A∧B)∧C Û A∧(B∧C)5.分配律A∨(B∧C) Û (A∨B)∧(A∨C) (∨对∧的分配律)A∧(B∨C) Û (A∧B)∨(A∧C) (∧对∨的分配律)6.德·摩根律┐(A∨B) Û┐A∧┐B ┐(A∧B) Û┐A∨┐B7.吸收律A∨(A∧B) Û A,A∧(A∨B) Û A8.零律A∨1 Û 1,A∧0 Û 09.同一律A∨0 Û A,A∧1 Û A10.排中律A∨┐A Û 111.矛盾律A∧┐A Û 012.蕴涵等值式A→B Û┐A∨B13.等价等值式A«B Û (A→B)∧(B→A)14.假言易位A→B Û┐B→┐A15.等价否定等值式A«B Û┐A«┐B16.归谬论(A→B)∧(A→┐B) Û┐A求给定公式范式的步骤(1)消去联结词→、«(若存在)。
(2)否定号的消去(利用双重否定律)或内移(利用德摩根律)。
(3)利用分配律:利用∧对∨的分配律求析取范式,∨对∧的分配律求合取范式。
推理定律--重言蕴含式(1) A Þ (A∨B) 附加律(2) (A∧B) Þ A化简律(3) (A→B)∧A Þ B假言推理(4) (A→B)∧┐B Þ┐A 拒取式(5) (A∨B)∧┐B Þ A析取三段论(6) (A→B) ∧ (B→C) Þ (A→C) 假言三段论(7) (A«B) ∧ (B«C) Þ (A « C) 等价三段论(8) (A→B)∧(C→D)∧(A∨C) Þ(B∨D) 构造性二难(A→B)∧(┐A→B)∧(A∨┐A) Þ B 构造性二难(特殊形式)(9)(A→B)∧(C→D)∧(┐B∨┐D) Þ(┐A∨┐C) 破坏性二难设个体域为有限集D={a1,a2,…,an},则有(1)"xA(x) Û A(a1)∧A(a2)∧…∧A(an)(2)$xA(x) Û A(a1)∨A(a2)∨…∨A(an)设A(x)是任意的含自由出现个体变项x的公式,则(1)┐"xA(x) Û $x┐A(x)(2)┐$xA(x) Û "x┐A(x)设A(x)是任意的含自由出现个体变项x的公式,B中不含x的出现,则(1) "x(A(x)∨B) Û "xA(x)∨B"x(A(x)∧B) Û "xA(x)∧B"x(A(x)→B) Û $xA(x)→B"x(B→A(x)) Û B→"xA(x)(2) $x(A(x)∨B) Û $xA(x)∨B$x(A(x)∧B) Û $xA(x)∧B$x(A(x)→B) Û "xA(x)→B$x(B→A(x)) Û B→$xA(x)设A(x),B(x)是任意的含自由出现个体变项x的公式,则(1)"x(A(x)∧B(x)) Û "xA(x)∧"xB(x)(2)$x(A(x)∨B(x)) Û $xA(x)∨ $xB(x)全称量词“"”对“∨”无分配律。
离散数学参考答案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12.(单选题) 设:p:派小王去开会。
q:派小李去开会。
则命题:“派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去开会” 可符号化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问题解析:20.(单选题) 下面“”的等价说法中,不正确的为A.p是q的充分条件B.q是p的必要条件C.q仅当p D.只有q才p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答题: A. B. C. D.22.(单选题) 下列式子是合式公式的是( )A.(P Ú ® Q)B.Ø(P Ù(Q Ú R))C.(P Ø Q)D.Ù Q ® Ù R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3.(单选题) 公式Ø((p®q)Ù(q ® p))与的共同成真赋值为( ) A.01,10 B.10,01 C.11,00 D.01,11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4.(单选题) p,q都是命题,则p®q的真值为假当且仅当( )A.p为假,q为真B.p为假,q也为假C.p为真,q也为真D.p为真,q为假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5.(单选题) n个命题变元组成的命题公式,有( )种真值情况A.n B.C. D.2n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6.(单选题) 设A , B 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则德?摩根律为Ø(A Ù B)Û( )A.ØA Ù ØB B.ØA Ú ØBC.A Ù ØB D.AÚB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7.(单选题) 设P , Q 是命题公式,德?摩根律为:Ø(P Ú Q)Û( )A.ØP Ù ØQ B.ØP Ú ØQC.P Ù ØQ D.PÚQ答题: A. B. C. D. (已提交)问题解析:28.(单选题) 命题公式A与B是等值的,是指()。
离散数学(一)知识梳理

离散数学(一)知识梳理•逻辑和证明部分o命题逻辑题型▪命题符号化问题将自然语言转为符号化逻辑命题▪用命题变量来表示原子命题▪用命题联结词来表示连词▪命题公式的类型判断判断命题公式是否是永真式、矛盾式、可能式▪利用真值表判断▪利用已知的公式进行推理判断▪利用主析取和合取范式判断▪定理:A为含有n个命题变元的命题公式,若A的主析取范式含有2^n个极小项,则A为重言式,若极小项在0到2^n之间,则为可满足式,若含有0个极小项,则A为矛盾式;若A的主合取范式含有2^n个极大项,则A为矛盾式,若极小项在0到2^n之间,则为可满足式,若含有0个极小项,则A为重言式▪翻译:一个命题公式化成主范式后,若所有项都分布在主析取范式中(主合取范式为1)则为重言式;若所有项都分布在主合取范式中(主析取范式为0)则为矛盾式;若均有分布,则为可满足式。
【思想来源:真值表法求主范式】▪一个质析取式是重言式的充要条件是其同时含有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式;一个质合取式是矛盾式的充要条件是其同时含有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式▪一个析取范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每项都是矛盾式;一个合取范式是重言式当且仅当它的每项都是重言式▪求(主)析取或合取范式▪等值演算法▪ 1. 利用条件恒等式消除条件(蕴含和双条件)联结词,化简得到一个范式▪ 2. 在缺项的质项中不改变真值地添加所缺项,化简得到一个主范式▪ 3. 找出包含所有命题变元排列中剩余项,凑出另一个主范式(思想上类似于真值表法)▪真值表法▪ 1. 画出命题公式真值表▪ 2. 根据真值表结果求出主范式▪主析取范式:真值为1的所有项,每一项按对应01构成极小项▪主合取范式:真值为0的所有项,每一项按对应01构成极大项▪形式证明与命题推理利用推理规则构造一个命题公式的序列,证明结论▪形式证明:命题逻辑的论证是一个命题公式的序列,其中每个公式或者是前提,或者是由它之前的公式作为前提推得的结论,序列的最后一个是待证的结论,这样的论证也称为形式证明。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1.1 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
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
(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
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
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
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
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 (1)p: 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
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
由于p与q都是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
由于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
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10)p:小李在宿舍里. p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完全图Kn(n≥1)都是哈密顿图吗? .完全图 都是哈密顿图吗? 都是哈密顿图吗
K2
X
�
(1) × , (2)√ , (3) √ √
2.在k的 个长度大于或等于 全为无向的或全为有向的)之间至 圈(全为无向的或全为有向的 之间至 全为无向的或全为有向的 少加多少条新边(有向的加有向边 有向的加有向边)才 少加多少条新边 有向的加有向边 才 能使所得图为欧拉图? 能使所得图为欧拉图?
习
题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1)完全图 完全图Kn(n≥3)都是欧拉图. 都是欧拉图. 完全图 都是欧拉图 (2)n(n≥2)阶有向完全图都是欧拉图. 阶有向完全图都是欧拉图. 阶有向完全图都是欧拉图 (3)完全二部图 完全二部图Kr,s(r,s均为非 正偶数 都 均为非0正偶数 完全二部图 均为非 正偶数)都 是欧拉图. 是欧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