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保护神经的药理作用综述
熊果酸的功效与作用

熊果酸的功效与作用熊果酸(Ursolic Acid)是一种天然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熊果(莓)属植物中,如苹果、蓟、柿子、山楂等食物中。
熊果酸被广泛研究,并被发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熊果酸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氧化熊果酸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能够清除自由基,预防细胞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熊果酸能够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
此外,熊果酸还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二、抗炎熊果酸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研究表明,熊果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熊果酸还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三、抗肿瘤熊果酸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研究表明,熊果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阻断肿瘤细胞的分裂。
此外,熊果酸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促使肿瘤细胞死亡。
四、抗菌熊果酸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熊果酸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抑制细菌的生物合成,进而杀死细菌。
此外,熊果酸还能够抑制细菌的黏附和生物膜形成,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五、抗病毒熊果酸具有抗病毒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研究表明,熊果酸能够阻断病毒入侵细胞,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
此外,熊果酸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六、其他作用除了上述作用,熊果酸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
例如,熊果酸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促进肌肉生长等作用。
研究表明,熊果酸能够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熊果酸还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熊果酸还能够保护肝脏免受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另外,熊果酸还能够促进肌肉生长,增加肌肉蛋白的合成,提高运动能力。
总结起来,熊果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相对分子量456科植物毛子草的地上部分熊果酸具有广泛的之对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多研究认为,熊果酸能通过化学预防、抗突变、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毒等作用来抑制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
癌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历始发突变、促癌和演变三阶段,干扰三个阶段即可达到延缓或阻止显增加,部分细胞在熊果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化学预防,保肝、抗肝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熊果酸药用开发景已被众多研究机构所重视,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多用途新药。
【参考文献】1 李开泉,陈武,熊筱娟,等.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成药,2002,2 4(9):709-711.2 Muto Y,Ninomiya M,Fujiki H.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ancer chemopre vention in Japan.Jpn J Clin Oncol,1990,20(3):219-221.3 黄镜,孙燕.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中国新药杂志,1997,6(2):101-104.4 Niikawa M,Hayashi H,Sato T,et al.Isolation of substances from glossy prive t(Ligustrum lucidum Ait)inhibiting the mutagenicity of benzo(α)preene in bacteri a.Mutat Res,1993,319(1):1-4.5 Young HS,Chung HY,Lee CK,et al.Ursolic acid inhibits aflatoxin B1-induced mutagenicity in a Salmonella assay system.Biol Pharm Bull,1994,17(7):990-99 3.6 Huang MT,Ho CT,Wang ZY,et al.Inhibition of skin tumorigenesis by rosema ry and its constituents carnosol and ursolic acid.Cancer Res,1994,54(3):701-70 5.7 Ohigashi H,Takamura H,Koshimizu K,et al.Search for possible an-titumor p romoters by inhibition of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induced Epstein-Barr v irus activation;ursolic acid and oleannolic acid from an anti-inflammatory Chinese m edicnal plant,Glechoma hederaceae L.Cancer Lett,1986,30(2):143-148.8 Ames BN.Dietary carcinogens and anticarcinogens.Science,1983,221:1256-12 58.9 Balanehru S,Nagarajan B.Protective effect of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against lipid peroxidation.Biochem Int,1991,24(5):981-984.10 黄镜,孙燕,陆士新,等.芦荟有效成分熊果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96-298.11 张秋萍,谢珞琨,邓涛,等.熊果酸促进K562细胞凋亡.基础医学与研究,2004,24(4):414-417.12 樊明文,王茜,边专,等.熊果酸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SCCa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1):1-3,37.13 李杰,许良,许良中,等.熊果酸与齐墩果酸体外抗Jurkat淋巴细胞的研究.中国癌症杂志,1999,9(5-6):395-397.14 Lee KH,Lin YM,WuTS,et al.The cytotoxic principles of Prunnella vulgaris,psy otria serpens and Hyptis capitata:ursolic acid and related derivatives.Planta Me d,1998,54(4):308-310.15 Knighton DR,Silver IA,HuntTK.Regulation of woundhealing angio-genesis-eff ect of oxygen gradients and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Surgery,1981,90:261-2 64.16 熊斌,雷志勇,陈虹.熊果酸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3): 133-136.17 Lee I,Lee J,Lee YH,et al.Ursolic acid-induced changes in tumor growth,O2consumpition,and tumor 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Anti-cancer Res,2001,21(4A): 2827-2833.18 Li J,Guo WJ,Yang QY.Effects of ursolic acid and oleanolic acid o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 HCTI5.World J Gastroenterol,2002,8(3):493-495.19 Folkman J.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tumors are angiongenesis depen-dent? J Natl Cancer Inst,1990,82:4-6.20 Sohn KH,Lee HY,Chung HY,et al.anti-angiogenic activety oftriterpeneacids. Cancer Lett,1995,Augl:213-215.21 王杰军,王兵,郭静,等.熊果酸体外抑制血管形成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71-1073.22 王兵,王杰军,徐钧,等.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1-352.23 Lee HY,Chang HY,Kim KH,et al.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ultured F9teratocarcinoma stem cells by triterpene acids.Cancer Res Clin Nocol,1994,120(9):516-523.24 Saraswat B,Visen PKS,Dayal R,et al.Protective action of ursolic acid agai nst chemical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Indian J Pharma-col,1996,28:232-239.25 Martin-Aragon S,de las Heras B,Sanchez-Reus MI,et al.Phar- macological modification of endogenous antioxidant enzymes by ursolic acid on tetrachloride-ind 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 and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hepatocytes.Exp Toxicol Path ol,2001,53(2/3):199-206.26 熊筱娟,陈武,肖小华,等.乌索酸与齐墩果酸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16):540-543.27 Chattopadhyay D,Arunachalam G,Mandal AB,et al.Antimicrobial and anti-i nflammatory activity of folklore:Mallotus peltatus leaf ex-tract.J Ethnopharmacol,200 2,82(2/3):229-237.28 王茜,樊明文,边专,等.熊果酸的提取及其对牙周病原菌的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88-390.29 陈国宝,陈宝田.番石榴叶提取物体外抗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2,17(8):502-504.30 Kashiwada Y,Nagao T,Hashimoto A,et al.Anti-AIDS agents38. Anti-HIV act ivity of3-O-acyl ursolic acid derivatives.J Nat Prod,2000,63(12):1619-1622.31 夏国豪,章永红,王瑞平.熊果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2,29(6):420-422.32 You HJ,Choi CY,Kim JY,et al.Ursolic acid enhances nitic oxide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production via nuclear factor-kappa B activation in the resting macrophages.FEBS Lett,2001,509(2):156-160.33 李开泉,熊筱娟,陈武,等.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成药,2002,2 4(9):709-711.34 陈武,熊筱娟,李开泉,等.乌索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3.作者单位: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
熊果酸的功能主治

熊果酸的功能主治1. 熊果酸的简介熊果酸(ursolic acid),又称乌尔松酸,是一种天然的三萜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以熊果属植物中含量较高。
熊果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熊果酸的功能主治。
2. 抗氧化作用熊果酸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自由基的过度积累与多种疾病的产生密切相关,而熊果酸可以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
3. 抗炎作用熊果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熊果酸可以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疾病的症状和进展。
4. 抗肿瘤作用熊果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研究发现,熊果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熊果酸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5. 降血脂作用熊果酸对血脂有降低作用,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熊果酸的降血脂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6. 保护肝脏熊果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进程。
熊果酸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来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并促进肝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7. 抗菌作用熊果酸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熊果酸对某些致病菌尤其有效,可以作为药物或食品添加剂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8. 抗糖尿病作用熊果酸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熊果酸可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血糖水平的升高。
研究还表明,熊果酸可以抑制糖尿病相关的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
9. 促进骨骼健康熊果酸可以促进骨骼健康,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调血脂、抗肥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调血脂、抗肥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刘晓娟 孙福佳 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 辽宁阜新 123000宋艳玲 沈阳化工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刘海洋 阜新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阜新 123000摘 要:熊果酸及齐墩果酸相对于血脂的调节来说作用显著,可有效对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合成及代谢产生调节效果,已经成为抗代谢药物的重要类型。
药物应用过程中,可以依靠拟胰岛素样作用,对患者机体内的氧化物媒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表达产生促进效果,对脂肪细胞的分化及表达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对脂质进行有效调节,以此对脂肪细胞激素炎性反应及白色脂肪形成抵抗作用,促进骨骼肌及棕色脂肪的生长,促进机体能量消耗量的提升,以此对脂质、能量及葡萄糖等物质在体内的平衡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齐墩果酸 熊果酸 血脂 抗肥胖 药理作用齐墩果酸属于保肝类药物的一种,熊果酸属于其同分异构体的一种,二者拥有类似的立体结构,均属于五环三萜酸类化和物质,二者应用过程中存在相类似的药理作用,其属于水果、蔬菜及药物中所广泛含有的活性成分,药物应用无毒无害,所以已经被广泛作为抗代谢综合征病症的药物,可有效对糖分及脂质代谢情况进行改善,本文就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调血脂、抗肥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1调血脂药理作用1.1…齐墩果酸结构式为:经试验研究,每天为实验大鼠采用每千克体重50毫克药物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可对大鼠体内三酰甘油及血清胆固醇含量产生下降作用,也会对患者体内脂蛋白水平产生降低效果,但是若是降低药物应用剂量,则不会对大鼠体内脂蛋白水平产生影响。
齐墩果酸应用过程中,可有效对高脂饲养的大鼠体内的游离脂肪酸、β-脂蛋白及血清胆固醇水平产生降低效果,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产生上升效果[1]。
齐墩果酸可有效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病症进行改善,可对血脂水平的升高产生预防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人员研究中表明,齐墩果酸的应用,有利于对大鼠在高脂饲料喂养情况下的磷脂水平和血浆TG水平产生下降效果。
熊果酸的功效与作用

熊果酸是由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而来,具特殊的气味,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那么熊果酸具体有哪些的作用与功效呢?下边不妨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一、熊果酸的作用及功效据临床医学表示,熊果酸中有的有益分子,非常显著而迅速的可以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转氨酶等,对于消退小儿黄疽以及增进食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而对于抗纤维化和恢复肝功能症状,效果也非常的明显,而且还特别的稳定。
熊果酸还具备有非常明显的抗氧化功效,这也使得它成为医药及化妆品方面的常备原料,例如医药方面对于肝部的治疗非常有益,能够保护并稳定稳定肝细胞膜、细胞器,从而使输出、运输等功能相继慢慢的恢复,在化妆品方面,由于熊果酸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使肌肤具有抵抗力,与此同时还有效淡化皱纹、修肌肤等皮肤难题。
且熊果酸其实还是一味天然的保湿剂,大病可以调理,小病可以医治,又给人们带来不少的惊喜。
二、含量测定标准1、色谱条件:硅胶G薄层板;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展距12~18cm;5%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5min显色。
2、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粉碎样品20g (炒栀子按得率折合后称取),置索氏提取器内,加乙醚300ml回流提取至无色,回收溶剂至干,残留物加石油醚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min,倾去石油醚,用无水乙醇-乙醚(2:3)混合液微热使溶解并定容于5ml量瓶中,作为样品溶液。
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乙醇(3:2)的混合溶液制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测定:准确吸取样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2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
按上述色谱条件展开,显色。
照薄层扫描法扫描,λS=520nm,λR=700nm;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SX=3.0;狭缝:1.20mm×1.2mm;纸速:20mm/min。
测得样品及对照品的吸收度积分值,计算熊果酸含量。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对胰脂肪酶活性及构象的影响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对胰脂肪酶活性及构象的影响胰脂肪酶简介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酶,可以在小肠内分解和水解脂肪酯,使其变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它是脂肪消化过程中最主要的酶之一,也是胰腺尖端细胞的特异性产品。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简介熊果酸(Ursolic acid,UA)和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是一种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蔬菜和草药中,并被证明具有众多的药理学作用和生物活性。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是重要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成分,在现代医学和食品保健领域得到广泛研究。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对胰脂肪酶活性及构象的影响,探究它们是否能够作为潜在的胰脂肪酶抑制剂。
实验方法材料•胰脂肪酶•熊果酸•齐墩果酸•甲醇•DMSO实验步骤1.将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以不同浓度(0.5,1,2,4,8 mmol/L)分别溶解在甲醇中,并加入适量的DMSO作为辅助溶剂。
将所有样品混合均匀。
2.制备不同浓度的胰脂肪酶溶液(1.25 U/mL,2.5 U/mL,5 U/mL),并将样品分别注入。
3.在37℃恒温振荡器上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5分钟后立即记录各样品递减曲线的斜率。
4.制备胰脂肪酶-熊果酸/齐墩果酸复合物,采用圆二色光谱(CD)和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复合物构象变化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胰脂肪酶活性实验发现,随着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加,胰脂肪酶活性逐渐降低,并且两者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当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浓度达到4 mmol/L时,胰脂肪酶活性下降了约50%。
胰脂肪酶-熊果酸/齐墩果酸复合物构象利用CD和荧光光谱分析法,发现胰脂肪酶-熊果酸/齐墩果酸复合物构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肽环、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上。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与胰脂肪酶分子发生了氢键作用,并影响了胰脂肪酶分子的三维结构。
结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在一定浓度下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影响,且两者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齐墩果酸的化学及药理研究

其不良反应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和对齐墩果酸研究的深入,有望为临床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内容
摘要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是两种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保肝 作用。本次演示将综述这两种化合物在保肝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影 响因素及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齐墩果酸,熊果酸,保肝,药理作用, 肝病治疗
3、α,β-不饱和酮结构:齐墩果酸的D环与E环构成不饱和酮结构,为其抗 肿瘤、抗炎等生物活性提供了基础。
二、齐墩果酸的结构修饰
为了提高齐墩果酸的生物活性及药效,对其进行结构修饰至关重要。以下是 几种常见的齐墩果酸结构修饰方法:
1、改变侧链:通过改变齐墩果酸的侧链,可以增加其水溶性、稳定性及口 服吸收。例如,将齐墩果酸的侧链进行酯化、酰胺化、糖基化等修饰,可以显著 提高其生物活性及药效。
引言
齐墩果酸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熊果科植物中,如熊果、狭叶熊 果等。因其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而被广泛。本次演示 旨在总结齐墩果酸的化学及药理研究现状,为其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化学研究
1、结构与性质
齐墩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个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其结构可 由甲醇经硫酸酯化反应生成硫酸酯,再经氢化反应还原得到。齐墩果酸在植物中 多以酯的形式存在,如熊果素等。
3、抗纤维化作用:齐墩果酸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防止肝纤维化的 发生和发展。
参考内容二
齐墩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 抗肿瘤等。然而,其在水溶性、稳定性及口服吸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 此,对齐墩果酸进行结构修饰,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及药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 示将就齐墩果酸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进行综述。
齐墩果酸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齐墩果酸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说到果酸,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医院皮肤科的果酸换肤吧。
不过我们今天要谈的果酸可不是那个果酸哦,而是齐墩果酸。
相信大家对齐墩果酸可能不是那么熟悉,那我们今天就带大家走入齐墩果酸的世界,了解齐墩果酸有什么作用。
齐墩果酸有什么作用?
其实,齐墩果酸是一种用来治疗肝病的药物,它可以用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能够起到很好的退黄和改善病毒的作用,能让我们的肝炎患者更快的康复。
当然,如果医学用语用多了的话,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有些枯燥,不想继续了解齐墩果酸,那我们接下来就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聊聊齐墩果酸。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身边有人因为某种肝病而住进了医院,那么医生很有可能会使用齐墩果酸来进行治疗。
所以说,齐墩果酸是一种很好的药物。
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相对比较频繁。
而且齐墩果酸还是一种原料药,它并非制剂,而是一种原始的化学药品。
除了治疗肝性疾病以外,还可用于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等一系列的疾病。
总的来说,齐墩果酸在临床上是一种很广泛的药物。
所以,现在你知道齐墩果酸有什么作用了吗?如果还是不知道也没关系,毕竟咱们不是专业的医学人员,有些东西,稍微了解一下就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保护神经的药理作用综述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是通过抗氧化、抗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和熊果酸(ursolicacid)同属五环三萜酸类化合物,它们又是同分异构体,因此药理作用几乎相同。
现已证实齐墩果酸和熊果酸都具有抗炎、降糖、调脂、抗肥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作用[1-4],有望成为抗代谢综合征新药。
代谢综合征可诱发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如脑中风、疼痛、糖尿病脑病、痴呆等。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尤其是很多大城市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性神经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发病率快速增长,而目前又缺乏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的防治老年性神经精神疾病药物。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除了通过抗代谢综合征阻滞神经系统并发症外,已有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本文综述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保护神经细胞、镇痛、抗精神失常、改善学习记忆等神经精神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齐墩果酸和熊果酸防治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的研发提供依据。
1、对离体神经细胞的保护β淀粉样肽、过氧化氢、谷氨酸、6-羟基多巴胺等都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能直接损伤神经细胞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功能障碍。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对这些神经毒素引起的离体神经细胞损伤都有保护作用。
1.1对抗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PC12细胞源自大鼠髓质嗜铬细胞瘤,为神经源性细胞,具有多巴胺能神经特性,被广泛用作神经细胞体外模型,常被用来筛选神经保护药物。
齐墩果酸(20、40、80mg/L)预处理PC12细胞,可浓度相关地对抗β淀粉样肽诱导乳酸脱氢酶渗漏,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
这种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齐墩果酸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有关[5].Hong等[6]报道熊果酸0.5~125μmol/L浓度相关的抑制β淀粉样肽诱导PC12细胞产生活性氧,从而减少DNA断裂和细胞凋亡。
也可通过抑制上游激酶ERK1/2、p38和JNK磷酸化,阻滞核因子-κB(NF-κB)的p65亚单位核易位,抑制β淀粉样肽诱导PC12细胞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化酶-2,阻止神经炎症反应发生[7].Wilkinson等[8]报道熊果酸阻滞β淀粉样肽与小神经胶质细胞结合并抑制活性氧生成。
用表达人CD36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实验,发现熊果酸浓度相关地阻滞β淀粉样肽与其受体CD36结合,浓度增至20μmol/L时作用达到峰值,最大抑制率为64%,认为熊果酸通过阻滞β淀粉样肽与CD36结合,抑制前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毒活性氧产生,从而阻断神经变性发生。
1.2对抗过氧化氢的神经毒性Yu等[9]报道熊果酸0.05~2mg/L通过诱生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抗过氧化氢损伤HEI-OC1听觉细胞。
Rong等[10]报道齐墩果酸1、10μmol/L可对抗过氧化氢损伤PC12细胞,表现为显着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逆转低下的线粒体膜电位、琥珀酸脱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从而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
Cho等[11]报道齐墩果酸通过对抗过氧化氢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活性氧生成,抑制过氧化氢诱导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
1.3对抗谷氨酸、6-羟基多巴胺的神经毒性当熊果酸在低浓度(5~15μmol/L)时对抗谷氨酸受体激动剂红藻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自由基形成、线粒体膜电位下降[12].熊果酸在0.5、1mmol/L高浓度时还显着对抗去极化试剂KCl 升高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谷氨酸大量释放,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兴奋性神经毒物的伤害[13-14].宋小丹等[15]报道齐墩果酸1、10、100μmol/L都能对抗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钙离子超载性损伤。
Ndlovu等[16]报道低浓度6-羟基多巴胺预处理过的PC12细胞具有预适应的保护作用,能对抗高浓度6-羟基多巴胺的神经毒性。
齐墩果酸能增强这种预适应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凋亡率。
上述离体实验显示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是通过抗氧化、抗炎,阻滞β淀粉样肽、过氧化氢或谷氨酸等对神经细胞的伤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
2、对整体动物脑损伤的保护整体动物实验显示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对缺血性、出血性、化学性(D-半乳糖、氟化钠、氯化钴等)以及免疫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1对缺血性或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预先ig齐墩果酸25、50mg/kg可显着延长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小鼠的存活时间。
也能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的神经症状、脑梗死面积、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的丙二醛水平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10].Li等[17]报道由于熊果酸能诱导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的神经症状、减少脑梗死体积、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缺血性脑组织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把关受体4(TLR4)、NF-κB表达,而熊果酸对敲除基因的Nrf2-/-小鼠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缺血没有保护作用,认为熊果酸是通过激活Nrf2和抑制TLR4通路产生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脑神经免遭缺血性伤害。
Zhang等[18-19]也报道熊果酸通过抑制TLR4介导的炎症通路,即抑制TLR4、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p65、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上调脑皮质抗氧化水平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实验性蛛网膜下出血大鼠的早期脑损伤(脑水肿、血脑屏障受损、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症状)。
提示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有防治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
2.2对化学性脑损伤的保护D-半乳糖可诱生活性氧,产生氧化应激、糖基化和炎症反应,可导致神经变性。
给小鼠喂70d含0.05%、0.1%、0.2%齐墩果酸的饲料,能剂量相关地对抗D-半乳糖抑制小鼠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表达及活性,对抗脑内活性氧和蛋白碳酰水平升高,也能对抗D-半乳糖提高脑内醛糖还原酶表达及活性、以及丙酮醛、戊糖素(pentosidine)、羧甲基赖氨酸水平,也能抑制D-半乳糖上调NF-κBp65、Bax、活化的半胱天冬酶(caspase)-3表达和活性,下调Bcl-2表达,产生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20].Lu等[21]报道熊果酸也阻止D-半乳糖诱导小鼠脑损伤,降低D-半乳糖升高的小鼠前额皮质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活性氧和蛋白碳酰水平及抑制AGE受体表达和NF-κBp65核易位,对抗D-半乳糖上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化酶-2表达,降低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减少星形细胞和活化的小神经胶质细胞数,抑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CD11b表达,从而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行为障碍。
作者认为熊果酸是通过抑制AGEs/AGE受体/NF-κB通路激活,对抗D-半乳糖引起的脑炎症反应,产生脑保护作用的。
Sarkar等[22]报道给大鼠连续ig齐墩果酸5mg/kg可对抗氟化钠引起的氧化应激性脑损伤,改善氟化物引起的脑代谢功能改变,阻滞氟化物中毒引起的大脑、桥脑、小脑、延脑4个脑区的酸性、碱性、中性蛋白和DNA、RNA含量以及蛋白水解酶(内转酶、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活性下降,阻滞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升高以及丙二醛、游离氨基酸氮、一氧化氮水平升高和羟自由基产生,并提高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
齐墩果酸也能预防脑内直接注射氯化钴引起的大鼠局灶性脑缺氧,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活性,改善脑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提高神经细胞存活能力[23].2.3对免疫性脑损伤的保护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炎性去髓磷脂性疾病,系免疫反应失控引起的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和中枢神经组织破坏的结果,可作为人类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1].Martin等[24]报道齐墩果酸是通过防止血脑屏障被破坏,阻滞炎性细胞浸润至中枢神经系统,改善EAE 病程。
齐墩果酸可减少EAE小鼠的瘦蛋白分泌,上调血清和脊髓中Th2细胞因子表达,降低Th1和Th17细胞因子水平。
齐墩果酸也抑制抗髓磷脂抗体生成而影响体液免疫。
体外实验还发现齐墩果酸通过阻滞ERK和rS6磷酸化,抑制小胶质细胞增殖、吞噬能力和前炎症介质合成。
Xu等[25]认为熊果酸是通过选择性抑制RORrt蛋白功能,极大减少发育中的和已分化的Th17细胞的IL-17表达,改善EAE病程。
Liu等[26]报道给坐骨神经损伤小鼠模型ip熊果酸2.5、5、10mg/kg,可剂量相关地促进受损坐骨神经的S100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高有髓神经纤维数和平均直径,促进神经再生。
Li等[27]报道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增强神经生长因子刺激PC12D细胞的轴突快速生长。
提示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有望成为防治氧化应激性、炎性和免疫性神经变性疾病。
3、镇痛和镇静3.1镇痛Park等[28]、Vasconcelos等[29]证实齐墩果酸具有镇痛作用。
给小鼠ig齐墩果酸1、5、10mg/kg可剂量相关地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镇痛时程至少1h.齐墩果酸也能缩短鞘内注射P物质、谷氨酸或足底注射甲醛的第2相疼痛反应时间。
啊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美西麦角可削弱齐墩果酸的镇痛作用,但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不影响其镇痛作用,推测齐墩果酸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啊片受体、5-羟色胺受体介导的。
Maia等[30]给小鼠ig齐墩果酸10、30、100mg/kg显着抑制辣椒素引起的舔足反应,抑制率分别为53%、68.5%、36.6%.该镇痛作用可被纳洛酮(啊片受体拮抗剂)、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底物)或格列本脲(KATP通道阻滞剂)预处理所对抗,但不被育亨宾(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对抗,提示齐墩果酸可能通过内源性啊片样物质抑制一氧化氮生物合成和开放KATP通道之机制产生镇痛作用。
Nam等[31]还认为齐墩果酸是通过阻滞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V1)而产生镇痛作用,因为其在90μmol/L时对此通道活性的抑制达到(61.4±8.0)%.熊果酸同样有镇痛作用[29,32-37].Kosuge等[32]给小鼠ig熊果酸100mg/kg或sc50mg/kg都能显着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抑制率分别为31%、34%.熊果酸也能减少甲醛引起的第2相的舔足次数[29].Taviano等[34]报道ig 熊果酸2.3mg/kg可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但热板试验无镇痛作用,剂量为20mg/kg时显着延长热板试验的疼痛反应潜伏期,纳洛酮可逆转熊果酸的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