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合集下载

四 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

四 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

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
1按规定着装,挂牌上岗,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接班人员未到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洗手,换鞋,不得随意窜岗,不能大声喧哗,聊天。

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转运车固定放置,每天使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

门窗在不传递物品时,必须关闭。

4按要求进行交接班,做好记录。

查看各种登记本,督促收发人员及时收发。

5物品摆放有序,标识明显;每日彻底打扫卫生;检查所有无菌物品,到期物品必须按要求重新处理,及时补充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

6环境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时,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使用普通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不应超过7天。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30天。

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一次性纸塑袋,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180天。

7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

植入物及植入型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8认真执行无菌物品卸载,储存流程,无菌物品冷却30分钟后,方可移动和卸载。

9严禁一切未灭菌物品进入该区。

10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并记录结果。

11工作结束后做好登记,整理,查对,交班工作;下班前做好安全检查,离开此区应洗手,换鞋。

医院手术室无菌物品收送作业标准书

医院手术室无菌物品收送作业标准书
医疗美容医院无菌物品收送作业标准书
作业步骤
主要工作要求描述
注意事项
1.待消毒各类手术器械、敷料包交接
责任人:手术室副班护士、供应室工作人员;地点:手术室门口。
1.登记待消毒各类手术器械、敷料包的种类及数量。
2.由送出人与接收人共同签字。
1.核对无菌物品的种类,数量。
2.无菌物品是否捆扎紧,外面是否有3M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注明时间、种类、清洗打包姓名)。
1.取放无菌包严格遵照货架右进左取,确保无菌包先进先出。
2.供应室回收消毒
本步骤外包温州建国医院,依照建国医院的供应室操作标准执行。
3.灭菌后各类手术器械、敷料包接收
责任人:手术室副班护士、供应室工作人员;地点:手术室门外。
1、检查无菌物品。
2、确认无菌物品的种类及数量,并登记。
3、由回送人与回收人在双方的《无菌物品送收登记本》共同签字。
1.检查无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符合,3M指示胶带有无变黑色,包装完好无潮湿。
2.如有缺失,应另备注,并将Biblioteka 品及时补齐。4.无菌物品的摆放
责任人:手术室副班护士;地点:无菌敷料间。
1、无菌物品放置手术室限制区无菌包间(温度25度以下、相对湿度为40%-60%)。
2、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日检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3、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
4、物架应离地面>20cm,离墙壁>5cm,离顶>50cm。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无菌物品存放区就是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得区域,为清洁区域。

无菌物品存放区得温度要求低于24°C,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10次/H 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内部通风良好,无灰尘。

禁止将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存放区以外得地方,放置污染、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得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钱应洗手或手消毒;应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与数量。

按照“先进先出”得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

重复使用器械得储备不低于1:2,即一份备两份物品量、次性物品采购流程得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

急救物品得储备根据医院规模与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

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与化学属性不同得特点。

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得规划。

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

较小、不规则得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得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得原则发放; 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

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与损坏,周转使用率低与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得篮筐、车、架。

无菌物品放在不洁得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本章将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灭菌器得卸载、储存、无菌质量检测以及发放得标准作业程序。

第一节灭菌后物品卸载作业程序各种物品经过灭菌循环后,需将无菌物品从灭菌器中拉出,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压力蒸汽灭菌得灭菌物品应进行冷却,并设置“冷却”字样得标识牌,冷却时间应大于30min,待降至室温方可移动、卸载与搬运过程中避免无菌物品包装得损坏。

无菌室操作程序及要求

无菌室操作程序及要求

无菌室操作程序及要求
1、接种检样前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将台面、地面消毒(7 5%酒精),再清洁。

将所有要用的灭菌玻璃器皿、灭菌培养基等摆放好。

要备好酒精灯、酒精棉球(75%、95%)等。

准备完毕打开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

2、带检样进入无菌室,换鞋、更衣、戴帽。

进入后不可随便进出。

手用75%酒精消毒后再进行样品的称量、均质、操作等操作。

接种时要用吸耳球吸样,不可用口直接吸。

若无均质器则用灭菌剪刀(擦拭95%酒精后通过灼烧消毒)最大可能的将样品剪碎。

做样时在旁边要放有一条沾有消毒水的毛巾,当样液不当心溅出时可以即时擦拭。

做样时要把标识清楚:测样的编号、稀释倍数,以免发生化验室事故。

工作完毕后对台面、地面进行消毒(7 5%酒精消毒),再清洁。

打扫完毕后打开紫外线灯灭菌30分钟。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无菌物品存放区是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要求低于24°C,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10次/H 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内部通风良好,无灰尘。

禁止将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存放区以外的地方,放置污染。

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钱应洗手或手消毒;应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

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

重复使用器械的储备不低于1:2,即一份备两份物品量。

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

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

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

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

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

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

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

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

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和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车、架。

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

本章将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灭菌器的卸载、储存、无菌质量检测以及发放的标准作业程序。

第一节灭菌后物品卸载作业程序各种物品经过灭菌循环后,需将无菌物品从灭菌器中拉出,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

无菌盘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盘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盘标准操作规程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环境准备:清洁、宽敞、布局合理。

3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包、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无菌溶液。

4治疗盘清洁干燥置宽敞处。

5按标准操作规程,打开无菌治疗巾包,用无菌持物钳取一治疗巾放治疗盘内。

6两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或双手捏住治疗巾长边中点拉开,治疗巾呈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层扇型折叠,边缘向外,保持内面无菌。

7放入无菌物品后,展开扇型折叠层,盖住物品。

上、下层边缘对齐盖好,开口处向上反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备用。

8记录铺盘日期及时间,保持无菌盘清洁干燥,有效时限不超过4h。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无菌物品存放区是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要求低于24°C,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10次/H 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内部通风良好,无灰尘。

禁止将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存放区以外的地方,放置污染。

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钱应洗手或手消毒;应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

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

重复使用器械的储备不低于1:2,即一份备两份物品量。

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

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

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

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

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

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

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

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

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和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车、架。

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

本章将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灭菌器的卸载、储存、无菌质量检测以及发放的标准作业程序。

第一节灭菌后物品卸载作业程序各种物品经过灭菌循环后,需将无菌物品从灭菌器中拉出,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

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操作流程
4、双手捏无菌巾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面一层扇行折叠,开口边向外。
5、将小包内物品全部取出时,包括在手上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区域。
6、无菌容器使用
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向上,平放于桌上,夹出无菌物品后在盖严。
7、取用无菌溶液
仔细查对溶液,揭盖,手掌紧贴瓶签先倒少许液冲瓶口,再由原处倒出适量溶液于容器内,套上瓶塞,消毒瓶塞,注明开瓶时间。
无 菌 技 术的操作规程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查看无菌物品名称,灭菌日期
2、看指示胶带是否变色
二、计划
1、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大小方盒各一,持物钳浸于消毒容器内,敷料缸,无菌布包大小一,无菌溶液、消毒剂、棉签、启瓶器、弯盘、无菌手套、笔
3、环境准备:选择清洁宽敞的环境
8、铺盘
盖严无菌巾,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二次,两边向下翻折一次。
二、戴无菌手套
1、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小部分,露出无菌面。
2、拿手套对号码、查消毒指示胶带、对日期,取出滑石粉抹在手上持手套翻折部分,两手套按指想对。
3、一手伸入戴好再以戴好之手伸入另一手套之返折部分,依法戴好,将返折部分翻转,调整手套使其贴合,揭开无菌盘操作。
4、脱手套:洗净血迹或污物,从手套口翻转脱下。
四、评价1、无菌观念强2 Nhomakorabea操作熟练
3、完成时间8分钟
评 估
计 划
实 施
无菌包的使用
无菌持物钳
无菌容器使用
无菌溶液
铺 盘
戴无菌手套
评价
三、实施
一、铺无菌盘:先用抹布或无菌敷料抹盘
1、无菌包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无菌物品存放区是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要求低于24°C,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10次/H 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内部通风良好,无灰尘。

禁止将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存放区以外的地方,放置污染。

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钱应洗手或手消毒;应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

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

重复使用器械的储备不低于1:2,即一份备两份物品量。

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

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

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

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

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

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

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

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

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和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车、架。

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

本章将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灭菌器的卸载、储存、无菌质量检测以及发放的标准作业程序。

第一节灭菌后物品卸载作业程序各种物品经过灭菌循环后,需将无菌物品从灭菌器中拉出,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

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物品应进行冷却,并设置“冷却”字样的标识牌,冷却时间应大于30min,待降至室温方可移动。

卸载和搬运过程中避免无菌物品包装的损坏。

从灭菌架上取已冷却物品时,应进行灭菌质量确认。

一、汽灭菌后物品卸载1.操作目的(1)检查灭菌程序的完整性,确认灭菌质量。

(2)通过合理规范的卸载操作,避免湿包及灭菌包的二次污染。

2.操作步骤(1)环境准备:观察环境是否赶紧整洁。

(2)用物准备:防烫手套、高压蒸汽灭菌卸载车。

(3)高压蒸汽灭菌器蜂鸣提示灭菌循环结束。

(4)消毒员检查打印记录纸各项参数是否合格、灭菌循环是否完整。

(5)发放人员再次检查打印记录,确认合格并将打印记录粘贴于批量监测登记本上。

(6)将车拉出,放置于人流少、避开空调出风口位置冷却30min以上,以接近室温为宜。

(7)检查该批次批量监测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合格。

(8)将化学指示卡粘贴于批量监测登记本上并登记。

若有生物监测,应及时完成该批次生物监测。

(9)检查灭菌包外指示胶带变色是否合格及有无湿包、破包、污渍等。

3.注意事项(1)卸载前清洁洗手并做好职业防护。

(2)卸载前需确认灭菌器工艺监测合格。

(3)卸载时适当让灭菌物品在灭菌器内停留一段时间。

(4)出锅后保证灭菌物品避开空调出风口并冷却30min以上,接近室温后在发放。

(5)卸载时灭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视为被污染,应重新处理。

(6)灭菌物品冷却后在使用防尘罩或无菌保护罩封闭转运。

第二节无菌物品储存作业程序储存包含储存和保管。

储存是有物品以备待用的含义。

保管是储存继续是保护物品不受损害的过程。

储存是影响无菌质量的重要环节。

灭菌后的储·存有效期与无菌储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规定①环境‘温度、湿度达到WS 310.1—2009的规定时,使用纺织材料类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标准,有效期宜为7天;②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③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④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⑤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无菌物储存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无可见的灰尘。

每日定时清洁整理地面、台面和专用无菌电梯;定时清洁天仡板、墙面等;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价。

清沽、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降低无菌物品储存中微生物等污染的率。

消毒供应巾心人员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手卫生措施,从而保证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无菌物品发放储存必须严格按照监测质量标准确认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储存的无菌物品质量。

各类无菌物品的储备量应充足,并及时补充用量,以保障临床诊疗、手术、急救、突发公共事件等工作的利开展。

,加强无菌物品他用量和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和减少过期物品以及积压、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的。

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特殊的管理要求,即更严格的质;一安全和控制污染的措施。

二、无菌物品的储存1.操作目的(1)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及有效性,.(2)保证临床科室无菌物品使用。

2.操作步骤(1)环境准备:存放架或搁物柜保持清洁、十燥,无杂物,半小时前停止清扫。

作人员应换鞋、戴帽、着专朋服装,洗手。

,(2)朋物准备:根据无菌包的数量准备相旺配的卸载车、篮筐、存放架或搁物柜,消毒用速干洗手液、防烫手套等片J具。

(3)操作人员标准着装并进行手消毒。

(4)灭菌物品冷却:从灭菌器中拉出灭菌架,放于无菌储存区进行冷却并悬挂“冷却”字样的标识牌,冷却时间应大于30 min。

(5)确认灭菌质量:从灭菌架上取下已冷却物品时,须进行灭菌质量确认。

检查灭菌器的物理参数;检查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情况;检查包外标识(图4—30);检查有无湿包;检查包装及闭合完好性。

(6)物品储存放置:按照无菌物品名称、编号分类放置,灭菌日期应按先后顺序摆放。

(7)依据灭菌物品记录清点储存品名的名称、数量并记录。

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

(8)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暴走储备充足。

急救物品储备更具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额定。

3.注意事项(1)无菌物品应设专架存放,并设置标识,标识应醒目清楚..(2)无菌物品储存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无可见灰尘…每日定时清洁整理地面、龠面和々川无菌电梯;定时清沽天化板、墙面等;无菌物品放区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应小于70%;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环境”世乍舱川和评价。

其环境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相关条款。

(3)注意手卫生,取放无菌物品前后均应洗手,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防止训做物品外包装。

(4)保证足够的冷却时问,防止产生湿包。

无菌包潮湿、包装破损、字迹不清、误放于不洁处或掉落地面,均应视为污染,须重新处理和灭菌,.(5)手术器械、敷料包的搬运应使用器械车,器械篮筐或手术器械箱搬运中应平移,防止器械碰撞和磨损。

(6)物品分类放置。

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物品摆放位置应同定,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

(7)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

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可降低灰尘的污染,易于清洁整理。

与墙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无菌物品接触墙被污染,因墙面材料宜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易产生霉菌。

与天花板应保持50cm距离,使用中可覆盖防尘罩防止无菌物品的污染。

防尘罩的厚度应大于2~3mm;使用封闭的柜子或容器,易于储存使用周转较慢的无菌物品。

(8)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摆放,发放时遵循先进先m的原则: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

(9)发现存在的灭菌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灭菌相关人员个相关负责人。

(10)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三、一次性无菌物品储存1.操作目的(1)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及有效性。

(2)保证临床科室元菌物品的使用。

2.操作步骤(1)环境准备:存放架或搁物柜保持清洁、干燥,无杂物,半小小时前停止清扫。

(2)用物准备:一次性无菌物品、卸载车、存放架或搁物柜、快速手消毒液等。

(3)操作人员:规范着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一次性无菌物品人库前,首先检查产品验证是否具备省级以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H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进口产品还要有卫生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机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有热原和细菌监测报告,妥善保留资料以备查证。

(5)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人库前,检查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灭菌标识、产品标识和失效期,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外包装应包装严密、清洁,无破损、变形、污渍、霉变、潮湿等质量问题。

(6)按照类别、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分类、分架存放在固定位置。

(7)一次性无菌物品进人元菌储存区时,由专人负责拆除大包装。

以中包装形式传送到无菌物品储存区。

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不同种类不同型号分类放置。

(8)登记每批物品到货时间、批号、失效期、数量、品名、规格、厂家及送货人签名等。

(9)整理环境。

1注意事项(1)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定时核查掌握各类、各型号用品基数和有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超量储存或过期,造成浪费。

(2)专职人员负责→次性物品的验收人库。

(3)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 -25em。

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可降低灰尘的污染离,易于清洁整理。

与墙保持5-lOem的距离,避免元菌物品接触墙被污染,因墙面材料宜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易产生霉菌。

与天花板应保持50em距离。

(4)储存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无可见的灰尘。

每日定时清洁整理地面、台面和无菌专用电梯;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次;定时清洁天花敏、墙面。

(5)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

第三节灭菌效果监测作业程序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灭菌效果监测价其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方法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监测人员需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灭菌知识,熟悉灭菌设备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择合理的采样时间;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卫生部2009年版本的WS310.3 却09对灭菌质量有如下要求"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