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之法”与宋朝制度34页PPT
祖宗之法”与宋朝制度

的
司马光之结衔
分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
权
谏议大夫、充集贤院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 台、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原 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
则
“祖宗之法”与宋朝“防弊”之制
对宗室、外戚权力的制约
陈邦瞻:宋三百年间,其家法严,故吕武之变不 生于肘腋。
宋朝处理宗室问题的原则: “赋以重禄,别无职业” ;“优之以爵禄而不责以事 权”
原
——《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
则
“祖宗之法”与宋朝“防弊”之制
制
宋朝军事制度
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度
设
“以文制武”
计
枢 枢密使
中 的
密 枢密副使
分
院
权
殿前都指挥使司
原
三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
则
挥使司
衙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
挥使司
文臣 武将
“祖宗之法”与宋朝“防弊”之制
〔宋〕真宗欲择臣僚中善弓矢、 美仪彩,伴虏使射弓。时双备者 惟陈康肃公尧咨可焉,陈方以词 职进用。……陈某若可换武,当 授予节钺。……时康肃母燕国冯 太夫人尚在,门范严毅。陈曰: “当白老母,不敢自辄” 。既白 之,燕国命仗挞之,曰:“汝策 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 汝欲叼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 乎? ”因而无报。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局九 统 面七 一 终九 策 告年 略 结灭 : 束北 先 。汉 易
,后 五难 代, 十先 国南 的后 分北 裂
北宋的建立
太祖
960-976
神宗
中国古代史宋祖宗家法(45页)

o
J
f 0-
f
?
o望
o 0s
0
0
3
0n
0o
0c
0
^s
0
0X
,
葉
J
'
o
C
Q ?
0 0
o
■望 c
U0
C
X L
' S
1 CO
u o o c
J c
3 Co
Q C
r l
nc
C 0
^0
O
oC $ O
CC O
Q
0C 0Q
o
J
C
oc
o
! Oc O O O O 後 殿
<
< <
( <
>
载武
要
o0
0
o
4K 0 C
0- 磙
真宗朝是北宋许多制度的定型期.此时正当北宋王朝 自开 创向守成转型的时期,皇帝和参与决策的士大夫们 都感受到沉 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遵循“祖宗法度’ (“祖宗典 故”),提供着一条被共同接受的出路,希 望以此防范过失, 对国家政治体制行使有效制约.
在仁宗初年,出现了效行“祖宗之法”的正式提法.
、“祖宗家法”的核心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控御禁军兵权,二府制衡 地方:收藩镇行政、财政、军政权
稍夺其权:置文臣知州、通判;罢支郡
制其钱谷: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 财物 留使、留州之现象;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 外一律上 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收其精兵:全 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 取"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的策略,二十余万禁 军之中,京师附近驻 扎十余万,地方分驻十余万。
第九章“祖宗之法”与宋朝制度_

位
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奉密旨伺帝起居,守殷阴谓帝曰:“德 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公可谓振主矣,宜自图
之,无与祸会。”
——《旧五代史》卷三五《唐书 ·明宗纪第一》
(三)陈桥兵变
宋
太
祖
赵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
匡 胤
节度使赵匡胤
960年,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
——《新五代史》卷二四《安重诲传论》
(一)兵制和藩镇的整顿
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 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范香溪先生文集》卷四《五代论》
〔安〕重荣起于军伍,暴得富贵,复睹累朝自 节镇遽升大位,每谓人曰:天子,兵强马壮者 为之,宁有种耶!
——《旧五代史》卷九八《晋书 ·安重荣传》
创建者 杨隆演
李昪 王建 孟知祥 钱镠 王鏻 刘龑 马殷 高季兴 刘崇
都城 广陵 金陵 成都 成都 杭州 福州 广州 长沙 江陵 太原
灭于 南唐 北宋 后唐 北宋 北宋 南唐 北宋 南唐 北宋 北宋
五代十国与北宋的建立
中国西北文物骤衰,实为唐中叶以后一极要之转 变。……黄河流域之气运,不仅关中以西不复兴, 即中部洛阳一带亦不够再做文化、政治的中心点。 中国社会的力量,渐渐退缩到东边来。……自此以 后,南方社会,遂渐渐跨驾到北方社会的上面去。
——李剑农
(一)兵制和藩镇的整顿
中书门下
显德四年(957)五月二十四日,中书门下奏:……候 集编毕日,委御史台、尚书省四品已上官,及两省五品 已上官参详可否,送中书门下议定,奏取进止。
——《五代会要》卷八《定格令》
枢密院
梁之崇政使,乃唐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唐常以宦 者为之,至梁戒其祸,始更用士人,其备顾问、参谋议 于中则有之,未始专行事于外也。至〔郭〕崇韬、〔安〕 重诲为之,始复唐枢密之名,然权侔于宰相矣。后世因 之,遂分为二,文事任宰相,武事任枢密。
宋朝的祖宗之法

宋朝的祖宗之法宋朝的祖宗之法是宋朝立国之初,太祖、太宗所制定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这些原则和精神,对于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祖宗之法强调君臣共治。
太祖曾说:“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金钱购直言”。
太宗也强调:“君子小人,进退皆系于朕之一心。
”这些言论都表明了宋朝统治者对于君臣共治的重视。
在实践中,宋朝的皇帝们也往往与士大夫们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君臣共治的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祖宗之法强调尊重文化、崇尚儒学。
太祖曾说:“夫教化者,帝王之先务。
”太宗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他曾说:“夫教化者,国家之大经。
”这些言论都表明了宋朝统治者对于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在实践中,宋朝的统治者们也积极推行儒学教育,推崇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
这种尊重文化和崇尚儒学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后世的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祖宗之法强调维护社会稳定。
太祖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太宗也十分注重维护社会稳定,他曾说:“内安外和,方能昌运。
”这些言论都表明了宋朝统治者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视。
在实践中,宋朝的统治者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社会稳定,如加强地方治理、推行保甲制度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后世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宋朝的祖宗之法是宋朝立国之初所制定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这些原则和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法律制度pptx

审判程序
审判监督
原告起诉,被告答辩,证人作证,法官根据 事实和证据作出判决。
宋朝设立监察御史和登闻鼓院等机构,对审 判过程进行监督和申诉。
04
宋朝民事法律制度
宋朝土地制度与土地法
土地私有制
宋朝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 配置。
土地登记制度
宋朝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以确保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性 。
宋朝法律制度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重视法律文化和法治信仰
宋朝的法律制度中强调了法律文化和法治信仰的重要性,这为 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强调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
宋朝的司法制度强调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这为现代司法改革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
重视证据和事实认定
宋朝的司法制度中重视证据和事实认定,这为现代司法实践中证 据采集和事实认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THANKS
感谢观看
2
宋朝法律制度另一个特点是重视维护封建秩序 和儒家道德,对于违反封建秩序和儒家道德的 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3
宋朝法律制度还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对于盗窃 、抢劫、诈骗等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给予严 厉的惩罚。
宋朝法律制度的影响
宋朝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 发展、推动文化进步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宋朝法律制度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宋朝法律制度概述 • 宋朝行政法律制度 • 宋朝刑事法律制度 • 宋朝民事法律制度 • 宋朝法律制度的影响及现代意义
01
宋朝法律制度概述
宋朝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宋朝法律制度是在唐律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和完善而来的。宋初,太祖建 隆四年(963年),令狐祟德、窦仪 等人奉命制定《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即《宋刑统》,“模印颁行”天下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 法典。
宋代的祖宗之法

宋代的祖宗之法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指宋朝历代君主,特别是宋太祖、宋太宗所创立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精神、具体措施等。
这些原则和精神被后世君臣所遵行,形成了宋代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
“祖宗之法”的核心内容是“防弊之政”,即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来防止政治弊端和乱象的出现,确保政治格局和统治秩序的稳定。
其中包括注重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防范武将等方面的原则。
在宋代,“祖宗之法”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政治遗产和政治原则,被广泛遵行和维护。
同时,宋代君臣也不断对“祖宗之法”进行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政治的需要。
以上是关于宋代“祖宗之法”的一些基本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史课件宋朝祖宗家法

二、效率与制衡
1、中枢机构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
皇帝
御前会议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御史台
三司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制衡: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 —《宋史·范镇
宋神宗:“祖宗不以兵柄归 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 维制,何可废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二)地方层级设置
二、效率与制衡
2、地方层级
亦宋 反朝 映地 出方 「制 分度 权的 」设 「计 制, 衡 」 的 原 则 。
宋代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
中央 路
安抚使司(“帅”)
转运使司(“漕”) 监
提点刑狱司(“宪”) 司
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史·职官志(总序)》
三、开放与严密: 科举制度的完善
(一)宋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新型士人政治主体意识的形成
三、科举制度的完善
1、主要特点
开放与严密
《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 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系。……此近古之 制,以繩天下,使貴有常尊、賤有等威者也。所 以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自五季以來, 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 學不傳。
宋代政治史中诸多事端的纽结正在于此。离开对于“祖宗 之法”的深切认识,则难以真正透过表层问题,揭开宋代 政治史之奥秘;同时也难以真正把握宋代制度史之精髓。
一、防弊之政:赵宋“祖宗家 法”的核心内容
(一)“祖宗之法”的形成:从太祖到真宗 (二)对于“祖宗之法”的理解与诠释
中国古代史课件 19祖宗之法与北宋政治

宋
陈桥兵变
太 祖
赵
匡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 胤
节度使赵匡胤
960年,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
五代十国与北宋的建立
979年灭 960年建立
965年灭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国九南统 的七后一 分九北策 裂年 略 局灭 : 面北 先 终汉 易 告, 后 结五 难 束代 , 。十 先
权
下,原属六部的中央行政事务多归三司及审
官院等,三省六部机构虽存,但具体职掌很
原
少。九寺中除大理寺外,也不同程度的成为
则
闲散机构。
“祖宗之法”与“防弊”之制
制 宋朝地方机构——“虚”三级制
度
设
路…州
县
计
中 1. 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
的 分
2. 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 3. 州可以不通过路,直接向中央奏事。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三从学校科举看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三从学校科举看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与士大夫治天下与士大夫治天下宋代科举的种类主要宋代科举的种类主要童子举等其中最重童子举等其中最重宋科举考试图宋科举考试图从学校科举看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从学校科举看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取士范围扩大取士范围扩大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通志通志卷二五卷二五氏族略第一氏族略第一从学校科举看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从学校科举看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发展二曾犯刑责
宋代的“家法”与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流俗之言不足恤
北宋中期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