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药害识别
农业标准-玉米田除草剂药害来袭,如何识别与解决

农业标准-玉米田除草剂药害来袭,如何识别与解决又到了玉米田打除草剂的高峰期,比起除草效果,除草剂药害更让人揪心:造成玉米减产,引发农民与经销商争执。
其实很多药害都可以自行恢复,或是喷雾一些促进生长的调节剂或液肥促进恢复,但也有很多人分不清除草剂的药害,不能及时挽救。
下面介绍玉米田常用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发生原因、解决方案,以便大家提前预防,减少药害发生几率。
1、烟嘧磺隆使用量大,或重喷芯叶,加上高温干旱天气最容易发生药害。
受害后首先玉米心叶变黄,然后扩展到整个叶片及其他叶片;玉米生长会受到抑制,植株矮化,也可能产生部分丛生、次生茎,轻者一周可恢复,重者严重抑制生长,难以恢复。
2、莠去津用量过大,或遇到高温天气下易产生药害。
叶子顶端失绿,出现发黄或淡绿现象,生长缓慢,一般发生药害不严重,7-10天可恢复。
3、硝磺草酮硝磺草酮因其安全性高,对地里大草防治效果略好,受到部分农户的喜爱。
但正因它安全性高可以全田喷雾,也造成了大家对除草剂安全意识防范的降低,大剂量的使用加上高温天气依旧会发生药害。
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白化(前期褪色但不干,区别于百草枯药害)影响光合作用,同时对玉米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用量越大药害越严重。
4、二甲四氯对玉米地莎草及较大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防效,也常复配烟嘧磺隆使用。
此类除草剂属激素型除草剂,主要是诱导作物畸形,根、茎、叶、花及穗均有明显的变形现象。
玉米炎热天喷洒,或使用量过大时,玉米叶片卷曲,叶片浓绿,心叶呈马鞭状或葱状,茎变扁而脆弱,易于折断,地上部产生短而粗的畸形支持根,主根短,生育受抑制;遇到阴雨高湿天气易倒伏,后期主要影响正在发育的气生根,根系缩小,影响玉米正常营养的吸收、对玉米穗也会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除草剂的药害发生主要是用药量和天气造成的,所以施药时需根据地里杂草情况合理用药:(1)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2)其次避开高温施药,最好是在下午气温相对凉爽时用药;(3)地不多时尽量定向喷雾避开芯叶;(4)如果天气过于干旱最好先浇遍水,营造田间小气候环境,再喷药;(5)可以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烟嘧、26%噻酮•异恶唑悬浮剂等,或加入安全剂喷雾;(6)已经发生药害的要及时解救,除草剂用量过大造成药害,应及时用清水喷淋,清除玉米叶面的残留药液,降低玉米体内除草剂浓度,减轻药害;(7)药害较轻时,对于叶片发黄、干枯,但心叶正常的玉米,可以喷施一些叶面肥或调节剂缓解药害,比如芸苔素内酯,后期加强玉米肥水管理,及时补救水肥,不至于造成大面积损失;(8)发现有玉米芯叶扭卷一起的,用手或坚硬物剖开。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摘要】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玉米除草剂药害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在我们将详细介绍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和常见的药害症状,同时提出预防药害的方法和处理药害的措施。
我们也将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来降低药害的发生概率。
在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如何有效识别玉米除草剂药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从而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关键词】玉米、除草剂、药害、症状识别、预防、处理、选择、措施、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重要性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除草剂在玉米种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玉米除草剂药害也是玉米种植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给玉米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玉米除草剂药害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对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除草剂药害不仅会导致玉米叶片枯黄、畸形等外部症状,还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降低玉米产量。
玉米除草剂残留也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及时识别和防治玉米除草剂药害,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保障玉米生产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广大玉米种植者对玉米除草剂药害的认识,减少药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损害,为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玉米除草剂药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药害症状的识别方法以及预防和处理药害的有效措施。
通过研究和总结,旨在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减少玉米受到药害的风险,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研究也将为农业科研人员和从事农田管理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粮食安全的目标。
玉米药害识别

玉米除草剂药害症状、预防与缓解措施作者: NET 来源: NET 更新日期:2009-6-11 阅读次数:120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推广站冯国明王洪秋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杂草严重影响着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
人们对杂草的防治除利用相应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外,大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化防过程中操作者对所用药剂的性能、特点了解不够,用药品种、时间、方式、方法不当,剂量偏大偏小或操作失误等,都将对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一、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1、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玉米田常用的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为激素类选择性除草剂,具较强的内吸传导性。
低浓度(小于100微克/毫升)施用时对植株有剌激生长作用,当施用剂量大于100微克/毫升时即抑制植株生长。
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的阔叶类杂草。
适宜用药时期为玉米的4~6叶期。
两种除草剂用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21~36克和50~60克。
早春低温、使用时期过晚或过量、或用于某些敏感品种,常会形成药害。
早春低温使玉米对2,4-D丁酯的耐药性减弱。
春玉米4叶期低浓度(30~35克/667平方米)药剂处理,用药几星期后即可使玉米产生畸形;5~6叶期玉米耐药性增强,但浓度过大(120克以上/667平方米)更易引起植株器官变态。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扭曲,心部叶片形成葱叶状卷曲,并呈现不正常的拉长,非人工剥离雄穗不能抽出。
叶色浓绿,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果位上不能形成果穗,故常在植株下部节位上长出果穗;下部节间脆弱易断,根系不发达,根短量少,侧根生长不规则。
2、苯甲酸类除草剂药害该类除草剂具有显著的植株生长调节剂的特性,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能干扰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平衡,在形态上严重抑制植物的顶端生长和叶片形成;百草敌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杂草3~4叶前)可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
土壤处理时常与阿特拉津或甲草胺等混用,每667平方米用有效成份90~100克。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发生情况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发生情况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发生情况
1:玉米主要病害
1.1:灰斑病
症状描述:灰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灰色至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病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
1.2:锈病
症状描述: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棕色的锈斑,孢子堆呈橙黄色,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喷洒合适的杀菌剂,注意避免病菌的传播。
1.3:玉米花叶病
症状描述:叶片出现黄化、弯曲、畸形,穗部受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源的清除。
2:玉米主要虫害
2.1:玉米螟
特征描述: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可导致玉米叶片骨架化,玉米穗受损,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定期喷洒合适的杀虫剂,采用黄板诱捕玉米螟成虫。
2.2:玉米象
特征描述:玉米象是一种地下害虫,其幼虫主要以玉米根部为食,造成玉米根系受损,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避免产生虫害。
3:附件
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 图片:玉米主要病害和虫害的症状图片
- 表格:不同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对比表格
4:法律名词及注释
- 杀菌剂:一种用于抑制、杀灭病菌的化学药剂。
- 抗病品种:指对特定病害具有较高抵抗力的植物品种。
- 杀虫剂:一种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喷洒除草剂是常见的方法,但是有时候会出现药害的情况,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带来损失。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1. 叶片变黄玉米叶片变黄是玉米除草剂药害的最常见症状之一,通常出现在叶片的末梢或边缘,也可以在叶片的中部,叶片状况好的玉米可能是部分叶片或整个玉米叶片都变黄。
叶片变黄的同时还会出现叶片卷曲的情况。
2. 叶片倒伏除草剂药害会导致玉米的叶片变得虚弱,不能承受风雨天气,从而出现叶片倒伏的情况。
叶片倒伏不仅影响了玉米的外观,还会影响玉米的发育,育穗期出现的叶片倒伏会影响玉米的产量。
3. 植株生长异常玉米除草剂药害会影响植株的形态,使得玉米植株生长异常。
玉米可能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变小、根系发育不良等情况,甚至可能导致玉米的死亡。
1. 注意药剂浓度在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
过高的药剂浓度易导致玉米药害,并且浪费成本。
2. 注意施药时间玉米生长不同阶段的适宜施药时间不同,在玉米生长初期,适宜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这个时候玉米的叶片较小,较为脆弱需要特别注意。
在玉米生长后期,由于植株高度增加,药剂难以完整覆盖植株,容易造成部分植株的药害。
3. 细心观察在施药后,需要仔细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一旦出现药害症状需要及时调整药剂浓度和施药时间,同时也需要借助农药防治专家的意见。
同时,建议在药剂使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特别是在搅拌和喷洒药剂时要适当佩戴口罩和防护服。
总之,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需要农民们在日常的生产中加以重视,对于因施药不当导致的玉米药害情况,需要制定合理的药剂使用计划,细心观察实际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
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介绍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玉米病虫害的侵袭,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保护玉米作物的健康生长,农民需要及时识别并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并提供防治方法。
一、玉米病害的识别与防治1. 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病叶呈现出黄色或白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
防治方法包括:- 及时清除病叶和病苗,避免病害扩散。
- 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
- 喷洒有效的农药,如苯唑醇等。
2. 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病叶呈现出橙红色的霉状物,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 合理施肥,提高玉米的养分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 避免连作,控制病害的传播。
3. 玉米秆腐病玉米秆腐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病株呈现出枯死的状况,导致产量显著下降。
防治方法包括:-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 合理施肥,提高玉米植株的养分水平。
- 及时清除病株,避免病害扩散。
二、玉米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幼虫为害较大,会直接吃掉玉米的叶片和果穗。
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检查玉米田,发现虫害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 喷洒杀虫剂,如氧氟沙星等。
- 使用轮作和间种等措施来防止虫害的发生。
2. 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一种 sucking 类害虫,主要通过吸食玉米植株的汁液为害。
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检查玉米田,发现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如啶虫脒等。
- 使用黄板、黄肥、黄油等黄色物质进行诱捕灭虫。
3. 玉米象甲玉米象甲是一种贮藏害虫,会侵袭储存的玉米。
防治方法包括:- 在储存玉米时,保持仓库的清洁和通风良好。
- 使用甲苯等杀虫剂对储存的玉米进行处理。
- 定期检查储存玉米,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的玉米。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害虫和杂草的困扰,这就需要用到农药来进行防治。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会造成玉米除草剂药害,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介绍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1、叶片变黄:玉米除草剂在处理玉米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田间气温过高、气温变化过大等不良的天气情况,这样就会引起叶片变黄。
而且,叶片上的黄斑形态各异,有的为不规则状,有的为长条形、圆形等等。
2、生长缓慢:遭受到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玉米,生长迟缓,几乎停滞,根系缩短,导致根系不健康,进一步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
3、死亡:如果处理玉米时使用了过量的玉米除草剂,那么就会导致玉米的死亡。
1、合理控制用药量:在使用除草剂时,必须按照标准用量进行使用,过量使用会引起玉米除草剂药害。
2、合理控制用药时机: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玉米处于不同的生长期,需要在合适的生长期进行药剂用药,才能更好地发挥除草剂的功效。
3、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不同的玉米品种和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除草剂来进行防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
4、注意药剂的喷洒方式:在玉米除草剂的喷洒过程中,要注意喷洒的方式,喷洒的药剂不能直接飘向非目标植物,那样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态产生损害。
总之,玉米除草剂的药害对玉米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农民来说,应该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确保玉米的健康茁壮生长。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对玉米进行防治,减少农药的药害,对环境的保护和健康农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玉米药害种类、症状识别及预防与缓解

玉米药害种类、症状识别及预防与缓解近几年,随着除草剂应用比例的增加,玉米除草剂药害发生非常普遍。
除草剂药害对玉米生产造成较严重危害,轻则影响玉米正常生长,重则造成严重减产。
除草剂药害种类玉米除草剂药害有三类:除草剂残留药害、当年使用化学除草剂药害、除草剂飘移药害。
1除草剂残留药害前茬用过咪唑乙烟酸、氯磺隆、甲磺隆和过量使用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的地块,第二年种玉米会产生严重药害,特别是白浆土、有机质低于4%的砂质土和壤质土药害更加严重。
以上药剂药害症状多表现为茎基部膨大,叶片和心叶萎蔫,玉米播种到苗后早期低温高湿.药害症状尤为明显。
所以在以上土壤类型地区前茬用过上述除草剂的地块,不能种植玉米。
有机质4%以上黑土地区前茬每公顷用25%氟磺胺草醚超过1.5升对玉米就会产生药害;每公顷超过1.0升原则上不能再种植玉米。
氟磺胺草醚残留药害的症状为在玉米出苗后生长缓慢.茎叶扭曲、卷縮,叶片失绿,变黄褐色,严重的造成死苗。
前茬异噁草松用量较大的地块,种植玉米也会出现药害。
症状为玉米苗白化。
药害轻的可以恢复,但药害严重会造成死苗。
2当年使用除草剂药害(1)近几年常用玉米除草剂药害发生较普遍的品类有: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乙草胺类、嗪草酮类、2,4~滴丁酯类。
乙草胺一是在玉米播种较浅、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上使用.如在使用后至药效持效期内持续低温、多雨易产生药害。
二是不同玉米品类对乙草胺的抗药性差异较大,如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对乙草胺较普通玉米敏感,易产生药害。
三是药剂使用量过高易产生药害。
乙草胺药害较典型症状为:根与幼芽生长受到抑制,造成幼苗矮化与畸形,叶鞘不能正常抱茎等。
嗪草酮类在有机质低于2%的砂质土或在用药至出苗后早期多雨、土壤水分过大或用药量过高易发生药害。
药害典型症状为玉米出苗见光后叶片失绿、枯黄而逐渐死亡。
2,4~滴丁酯使用量过高,在土壤有机质2%以下的砂质土,壤质土易出现药害。
苗前使用2,4~滴丁酯典型药害症状为:茎基部膨大,次生根短而粗,茎叶褪色、变黄、干枯,茎基部组织腐烂,最后枯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除草剂药害症状、预防与缓解措施作者: NET 来源: NET 更新日期:2009-6-11 阅读次数:120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推广站冯国明王洪秋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杂草严重影响着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
人们对杂草的防治除利用相应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外,大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化防过程中操作者对所用药剂的性能、特点了解不够,用药品种、时间、方式、方法不当,剂量偏大偏小或操作失误等,都将对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一、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1、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玉米田常用的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为激素类选择性除草剂,具较强的内吸传导性。
低浓度(小于100微克/毫升)施用时对植株有剌激生长作用,当施用剂量大于100微克/毫升时即抑制植株生长。
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的阔叶类杂草。
适宜用药时期为玉米的4~6叶期。
两种除草剂用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21~36克和50~60克。
早春低温、使用时期过晚或过量、或用于某些敏感品种,常会形成药害。
早春低温使玉米对2,4-D丁酯的耐药性减弱。
春玉米4叶期低浓度(30~35克/667平方米)药剂处理,用药几星期后即可使玉米产生畸形;5~6叶期玉米耐药性增强,但浓度过大(120克以上/667平方米)更易引起植株器官变态。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扭曲,心部叶片形成葱叶状卷曲,并呈现不正常的拉长,非人工剥离雄穗不能抽出。
叶色浓绿,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果位上不能形成果穗,故常在植株下部节位上长出果穗;下部节间脆弱易断,根系不发达,根短量少,侧根生长不规则。
2、苯甲酸类除草剂药害该类除草剂具有显著的植株生长调节剂的特性,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能干扰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平衡,在形态上严重抑制植物的顶端生长和叶片形成;百草敌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杂草3~4叶前)可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
土壤处理时常与阿特拉津或甲草胺等混用,每667平方米用有效成份90~100克。
玉米苗前使用过量时,初生根增多,生长受抑制,向上生长减弱;苗期使用过量则主根扁化,叶片变窄且部分皱缩,心叶呈葱状叶,茎秆脆弱,易倒伏折断;施用过晚,地上部产生短而粗的畸形支持根,主根短,生长受抑制,易于倒伏。
3、酰胺类除草剂药害酰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阔叶类杂草防效较差。
此类除草剂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抑制蛋白质与RNA的生物合成,使植物不能制造生命所需的物质而死亡;该类除草剂只能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幼芽,而不能防治成株杂草。
甲草胺、异丙甲草胺、都尔、乙草胺的田间用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120~144克、72~144克和25~50克;用量过大时将引起玉米植株矮化;有的种子不能出土,生长受抑制,叶片变形,心叶卷曲不能伸展,有时呈鞭状,其余叶片皱缩,根茎节肿大。
土壤粘重、冷湿地块则能促使药害形成。
4、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药害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从而达到干扰抑制光合作用的目的,使杂草幼苗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难以补充必需的有机营养而饥饿死亡;此类除草剂可有效防治田间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在玉米田使用比较安全。
主要应用品种有莠去津(阿特拉津)、草净津、氰草津等;田间用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67~100克和120~160克。
但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低于2.0%)的沙质土壤或苗前施药后遇到大雨则可造成淋溶性药害。
玉米苗后5叶期使用,在低温多雨条件下对玉米也会产生药害。
表现为玉米叶片发黄。
一般10~15天后叶色方可转绿,恢复正常生长。
5、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害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除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除草。
用于麦田除草时杀草活性高,杀草谱广,单位面积用量极小,因此称为超高效除草剂。
其主要品种有苯磺隆、甲磺隆、绿磺隆、巨星等。
苯磺隆、巨星在使用方式方法得当情况下,一般对下茬的玉米生长影响不大;而甲磺隆与绿磺隆的残效期过长(2~3年),在华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对下茬玉米危害较大。
目前已被明令禁止使用。
苯磺隆和巨星的田间使用剂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1.0~1.2克;使用时期为下茬玉米播种前70天以上。
如增大使用量或缩短与玉米播种时期的天数,均会给玉米造成药害;其中尤以麦垅套种玉米田为重。
该类除草剂对下茬玉米造成的药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出苗不受影响;出苗后三叶期开始出现叶色变黄或黄绿相间现象。
叶脉深绿或呈褐色,叶片变小变薄,色泽变紫或半透明;植株矮化,幼茎细瘦,茎脆易折,根系不发达,次生根少或不生次生根。
受害严重时4~5叶期植株死亡。
如受害较轻,5叶后可逐渐缓解恢复正常;但穗子变小,籽粒变少,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6、联吡啶类除草剂药害该类除草剂为非选择性的触杀性除草剂,可杀灭一切植物的绿色组织;药剂接触土壤后很快钝化,失去其活性,无土壤残留。
一般用作玉米田的苗前除草或苗后定向除草。
在除草过程中,一旦药液喷溅到玉米植株上,着药部位光合作用立即停止,2~3小时后变色失绿,逐渐枯死。
该类药剂不具传导能力,因此仅着药部位受害。
7、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药害咪草烟是大豆田除草剂,常见的药害有飘移和残留造成敏感作物药害。
玉米较敏感,飘移可使玉米受害;受害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化,雄花不孕,果穗小,籽粒少,减产50%以上。
8、除草剂残留药害由于某些残效期长的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速度慢,残留量大,如长期使用,会使土壤中积累残毒过多,由此可引起玉米的多种药害病状。
二、玉米药害的预防措施1、前茬作物慎选除草剂小麦田除草禁用甲磺隆、绿磺隆。
在使用苯磺隆,巨星等除草剂时,要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用量。
十字花科作物田尽可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对下茬玉米无毒副作用的除草剂。
2、正确选用玉米田除草剂在春玉米种植区,要在充分了解各除草剂品种的性能与使用方式方法后,针对田间杂草种类选用对玉米安全的除草剂品种。
在华北夏玉米种植区,苗前苗后封闭除草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毒副作用、杀草谱广的玉米田专用除草剂—乙莠水悬浮乳剂、50%禾宝乳油或50%都阿合剂等混合药剂。
苗后除草在使用触杀性除草剂时,应在喷雾器喷头上加设防护罩,并在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下进行,防止喷溅到玉米植株上伤及玉米。
同时,禁止在不完全了解各农药性能情况下自行配制混合药剂进行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各类除草剂严禁与杀虫剂或杀菌剂混合使用。
3、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剂量各种除草剂之间性能与杀草范围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玉米造成伤害。
因此,在用药时,必须根据各种药剂的性能特点、有效成份等认真把握用药的准确时期及用量,使用过早与用量太小均难以起到灭草的应有效果,使用过晚与用量偏大则可能对玉米造成伤害。
例如前茬小麦田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就不得有半点差错。
同时在用药时还应根据土壤质地、水分含量、玉米苗大小、杂草大小等酌情增减剂量,避免伤苗。
4、相邻地块慎用除草剂与玉米田相邻的地块在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根据作物的类别、地理位置、风向、所用的除草剂品种与性能等谨慎用药。
非同科作物更应提高警惕性,并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防止药剂微粒随风扩散到玉米田伤及玉米。
5、清洗药具施药用具在用前用后要认真严格清洗,用前清洗可防止前次残留药剂对此次用药的影响,用后清洗能消除下次用药的隐患。
特别是在前次用药防治其它类型病虫害或作物田杂草情况下,更应严格清洗,否则易对玉米造成药害,必要时可用2%~3%的苏打水反复浸泡冲洗喷雾器的各个部件后再行使用。
三、玉米除草剂缓解措施田间施药一周内要加强田间检查,一旦发现药害,应立即根据不同用药品种与用量及预测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立即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补救,以缓解药害程度。
1、对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因使用剂量过大形成的药害,可采用中耕,连续灌水泡田排水,反复冲洗的办法缓解药害;并可在浇水时施入一定量的石灰粉用来中和酸性除草剂,由此将残留药剂洗净排出,减少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含量。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抗性。
2、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快长。
触杀型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在危害较轻时,一般均能自行恢复;可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速效肥并浇水,叶面喷洒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以缓和病情,促进生长,提高植株抗药害能力。
如受害过重,则应考虑补种、补栽或毁种,以免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
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长。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在玉米受到激素类除草剂2,4-D丁酯,百草敌等造成的药害或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的药害以及前茬作物除草剂残留药害时,可对玉米幼苗喷洒激素或叶面肥(如喷洒10~20微克/毫升的“920”;也可喷洒植物动力2003、绿风95、惠满丰、草木灰、1%石灰水等)进行激活刺激生长;喷药后要立即浇水,以稀释土壤中的残留药液浓度,缓解药害程度,予以补救。
另外,如预测出前茬作物的土壤残留药剂将危及玉米,也可用活性炭包衣种子,防止药害。
4、除草剂解毒剂的应用。
除草剂的解毒剂,可以减轻或抵消除草剂对作物的毒害。
例如萘酐、R-28725是选择性拌种保护剂,能被种子吸收,并在根和叶内抑制除草剂对作物的伤害,此类药物可使玉米免受乙草胺、丁草胺、都尔等除草剂的伤害。
特别说明:如玉米田药害过重,以上各项措施仍不能缓解受害程度时,则只能采取毁种或改种其他作物,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