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 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4、知道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溶质、()温度或()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剂或()温度预习检查4、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5、以横坐标表示以纵坐标表示画出物质的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6、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一定时溶解在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7、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20 。
8、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9、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课内探究学习任务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合作探究:1、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各是多少?2、请你根据P36表1中KNO3的溶解度,绘制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精讲点拨:1、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的第2课时,主要学习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以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应用,并为以后学习溶液的浓度、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作了铺垫。
溶解度的教学主要涉及概念教学、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物质分离方法教学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需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知道一些简单的转化方法,但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导致学生定量分析溶液的能力的是有欠缺的。
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不能很好的联系化学知识,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
他们对化学实验现象、未知领域以及与前认知相冲突的情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分离混合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活动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而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描绘溶解度曲线,提升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分析出物质提纯的方法。
3、通过对溶解度的学习,感知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实际生活、生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2、通过溶解度表格和曲线的形式定量分析物质的溶解度,诊断并发展学生定量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九章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第2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9.(2021·南岗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
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 至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一定会析出25g晶体
D.若t1为20℃,则甲、乙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D.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掉等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0.30℃时,100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g,则该物质属
于
(D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11.在t1℃时,20g水中最多溶解15gX物质,t2℃时,45gY 物质完全溶于60g水中达到饱和,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
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D )
A.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
B.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
C.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D.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
解的质量
3.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 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魔水”会自动喷 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 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难
微
可
易
4.溶解度曲线:
微
可
易
易
(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查询某物质在__某__温__度___下的溶解度。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__相__同__温__度___时溶 解度的大小。 (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__温__度___ 影响的大小。
课题2溶解度(2)

2.溶液饱和与否的判断及证明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①加溶剂 ②一般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一般降温
4.结晶: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二、溶解度
1.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饱和 12
2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在20℃ 时,将20g食盐投入到50g水中,所得食盐 溶液的质量是( B) A.70g B.68g C.36g D.86g
3 . 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 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 (1)所得溶液时该物质在20℃时的 饱和 _________ 溶液;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其中,溶 质的质量为______g,溶剂的质量为_____g; (3)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g水, 所得溶液时该物质的_______溶液。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0.15 0.10/g/ Nhomakorabeag
0.05
硝 酸 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温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温度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难溶物质 微溶物质
可溶物质
易溶物质
20℃
0.01克
1克
课题2 溶解度2

本课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知道溶解度曲线的点、线、交点的含义 4,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课题2
一、溶解性
溶解度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影响因素: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例:食盐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
应用:
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P35
制取明矾晶体P40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适用 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的结晶; 或应用于溶解度较大的物质的分离提纯。如从 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提纯KNO3。 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 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的结晶;或应 用于溶解度较小的物质的分离提纯。如从含 有少量KNO3 的NaCl溶液中、C三种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M点的含义是 在t2 º C时A、C的溶解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温度为t 1º C,三种物质溶 B、A、C 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 当为t3º C时,溶解度最大的 是________。 A
4、在20º 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 36.5克,则氯 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
200 溶 解 190 度 180 克 170 NH4NO3 160 150 140 找 130 一 120 NaNO3 找 110 5 100 0 90 度 80 KNO3 各 70
1: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不同(点)
巩固练习
1、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图, (1) 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A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C时A和B的溶解 (2) M点表示在__º 相同 >tº C 度______,在_____时A物质的溶解 <tº 度 >B物质的溶解度。在____C时A 物质的 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 度。
初中化学_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初步解释溶解度。
(2)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会解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或者溶解度表格,解释一些常规的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2.溶解度曲线。
难点:1.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2.溶解度曲线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式【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授课教案】学生先进行自行思考,再进行小作业布置:导学案上的课后作业学情分析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的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本课题学习中所需要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等数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1、对运用溶解度概念时忽视条件,如温度或是溶剂的量不确定时运用溶解度概念。
2、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
3、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例如,认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忽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例。
4、对列表法和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理解很浅,造成从表和图中正确提取信息困难。
例如,从溶解度曲线图读取的溶解度数据不正确。
效果分析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总结出溶解度的四要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课题二溶解度课件第2课时

(1)
等量的植物油
(2)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10ml水
10ml汽油
10ml水
10ml水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 关。且受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物质的溶解性 (2) (1)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 等量的植物油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力叫做溶解性。
10ml水
10ml汽油
练习: 0.01g
.
.
.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90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 度
. .
硝 酸 钾
140
/
℃ 溶 解 度 /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30 12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90 100
.
70 80
硼酸
温度/℃
60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0
/
小结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 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 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 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 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 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 一定量的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的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的A点 横坐标60,纵坐标110 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什么意义? 60℃ 表示在 60℃ 时 , 硝酸钾的溶 解度为110 110g 解度为110g。 2.横坐标68,纵坐标135的交 2.横坐标68,纵坐标135的交 横坐标68,纵坐标135 点表示什么意义? 点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在68℃ 表示在 68℃ 时 , 硝酸钠与硝 68 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温度(t℃)
练习: 练习: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滤纸上: 适量水 KNO3固体 过滤 降温 KNO3 热 混合物 结晶 加热 饱和溶液 滤液中:大部 滤液中 : 大部 分 NaCl少量 少量 KNO3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物 质 的 溶 解 度
60
50 40 30 20 10
0
温度( ℃ 温度(t℃)
溶 解 200 度
190
g
硝 酸 铵
练习: 练习: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钠
/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温度/℃
/ g
0.05
0
10
20
30
40
50
60
பைடு நூலகம்70
80
90
100
温度/℃
硼酸
溶 解 度
溶 解 度 (克 )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固体溶解度曲线
硝酸钾 1.冷却热饱和溶 冷却热饱和溶 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较大的 物质如:KNO3 物质如 2.蒸发溶剂法 蒸发溶剂法 氯化钠 适用于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较小的 物质如:NaCl 物质如
3.在___℃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 在 28℃ 相同,都约为______。 相同,都约为 38g 。
小于 填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在 ℃ 硝酸钾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 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硝 酸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 在 ℃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 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单元
课题2 课题2
溶 液
溶解度
讨论: 在上节课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 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结论: ①在室温时,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与氯化钠 的质量相近。 ②升高温度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比氯 化钠大得多。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
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一定温度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 克溶剂 饱和状态 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表示意义 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表示 意义是: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 化钠。 3.影响因素 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 温度影响。 温度
.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A.
硝 酸
硼酸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 解 200 度
190
g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练习
硝 酸 钠
/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讨论: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例如 硝酸钾等。 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钾等。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 例如食盐。 大,例如食盐。 例如食盐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例如熟石灰。 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溶 解
200 190 (克 180 170 ) 160 150 找 140 130 一 120 找 110 100 50℃ 90 ℃ 各 80 70
固体溶解度曲线
硝酸铵 硝酸钾
度
1:同种物质在不 同种物质在不 同温度下的溶解 度不同。 度不同。 2:曲线的交点表 曲线的交点表 示这两种物质在 该温度下的溶解 度相同。 度相同。 3:曲线越陡 该物 曲线越陡,该物 曲线越陡 质的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 度影响越大。
三.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1.定义: 定义 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 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 KPa和一定温度时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 , 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①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 小而减小。 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 低而增大。 低而增大。
氯化铵 氯化钾
B.
硼酸
20 30 40 50
氯化钠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解 200 度 溶
19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解 0.20 度
0.15 0.10
/ g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