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凤阳花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音乐优质教案完整版——2

凤阳花鼓音乐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民乐华彩》中的凤阳花鼓音乐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学习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欣赏经典凤阳花鼓曲目,学唱凤阳花鼓歌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 通过学习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学唱凤阳花鼓歌曲,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凤阳花鼓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凤阳花鼓歌曲的学唱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凤阳花鼓视频。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凤阳花鼓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凤阳花鼓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
(2)分析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
3. 例题讲解:(1)播放经典凤阳花鼓曲目,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
(2)学唱凤阳花鼓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凤阳花鼓歌曲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2. 凤阳花鼓音乐特点旋律节奏演唱技巧3. 经典凤阳花鼓曲目4. 凤阳花鼓歌曲学唱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凤阳花鼓歌曲《郎骑竹马来》。
2. 答案:歌曲歌词及旋律:见教材附录。
演唱要求: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凤阳花鼓社团,深入体验民间音乐文化。
(2)鼓励学生创作以凤阳花鼓为素材的音乐作品,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结合凤阳花鼓音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凤阳花鼓教案(整理4篇)

凤阳花鼓教案(整理4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凤阳花鼓教案”4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凤阳花鼓》教案《凤阳花鼓》教案活动目标:1、欣赏认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歌《凤阳花鼓》的旋律,感受乐曲欢快、喜悦的情绪;2、愿意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敲花鼓、物红绸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3、尝试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乐曲;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1、幼儿有一定的节奏经验;2、教学音乐、安徽名歌的舞蹈DVD;3、红绸、花鼓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粉笔、黑板。
活动过程:1、欣赏、认识音乐《凤阳花鼓》,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乐曲欢快、喜悦的情感。
(1)、倾听乐曲,引导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2)、再次倾听乐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2、引导幼儿欣赏安徽名歌的舞蹈DVD,了解乐曲表演中经常用到的道具和乐曲(1)、引导幼儿欣赏舞蹈DVD;(2)、出示花鼓,引导幼儿随A段音乐(1―8小节)模仿敲花鼓;(3)、演员又是怎么舞红绸的?我们一起听着B段音乐(9―15小节)试一试。
3、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分红绸和花鼓合作表现乐曲《凤阳花鼓》。
教学反思:演唱的形式如果能多样些,给学生多一点表现和互相点评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更好的体现。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风格。
对于课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对于课堂形式还是有欠缺的。
在教唱环节中演唱的形式只有全班唱,师生轮唱两种,个别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篇2:《凤阳花鼓》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欣赏法、互动法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歌曲洋溢的欢乐气氛。
【知识与技能】准确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了解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凤阳花鼓》优秀教学教案

凤阳花鼓一、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地方的音乐和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用律动、学唱、感知等方式,完整的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变化。
3、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完整的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采用节奏游戏导入,带领学生念“锣鼓经”并进行声势节奏的练习,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1.初步感知①听《凤阳花鼓》选择,这首歌曲的前奏是有:A一种打击乐器;B两种打击乐器;②再次欣赏,提示学生注意听歌词③介绍歌词2学唱歌词(1)学唱前八小节歌词教师带领学生按演唱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所描写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介绍歌词:在古时候,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所以把很多住在江南的大户人家都搬到了安徽的凤阳府,所以凤阳府人口爆满,就导致灾荒不断,吃的喝的都差不多吃光了,所以很多江南的人就想搬回去,可是皇帝不准他们搬,所以他们就想出了假扮卖艺,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了凤阳府,于是就有了这几句歌词。
用“a”跟唱旋律教师清唱歌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逐步跟随将旋律带入歌词,随琴声跟唱前八小节将情感带入(2)学唱后八小结歌词介绍歌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凤阳人唱花鼓已经成了自娱自乐的方式,所以就有了改编的这几句歌词:如今凤阳变了样,好山好水好风光,鼓儿咚咚锣儿响,歌声里飞出金凤凰。
(3)完整的演唱该首歌曲(三)表现歌曲1打击乐器伴奏,将学生分为两组,锣队与鼓队2教师选出几位同学上台用实物进行伴奏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用声势动作参与(四)小结下课。
音乐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音乐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第一篇:音乐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延津县石婆固乡初级中学李妍妍一、教学内容1.回顾旧知: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组:鼓、锣;2.辨别民族五声调式、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3.学唱歌曲《凤阳花鼓》;4.用人声模仿鼓和锣的声音并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演唱的动态解读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2.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四、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
五、教学方法视唱法、演示法、讲述讲解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上课问好(二)新课导入聆听歌曲《凤阳花鼓》旋律片段。
师:听听看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打击乐器;鼓和锣。
师,这是双条鼓。
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
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花鼓,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学习,创设音乐情境。
通过对歌曲旋律的设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辨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新课学习 1.学生齐读教学目标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你知道它是哪种曲艺表演形式吗?)3.再听歌曲,学唱并分析歌曲a.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你发现歌曲中缺少哪两个基本音符吗?(缺少“4”和“7”两个音符);b.《凤阳花鼓》仅使用了do、re、mi、sol、la五个音,这五个音在我国古代分别被称为宫、商、角、徵、羽。
这就构成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c.念一念、唱一唱,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三处有什么共同之处?(切分节奏;特点是:中间长,两边短)d.学唱歌曲前半部分,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并随伴奏演唱,e.你认为歌曲在感情、声音的表现上应该注意什么?4.分小组配合表演歌曲。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优秀教学精品教案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优秀教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民间歌曲》中的《凤阳花鼓》。
该曲以安徽凤阳地区的民间歌舞为素材,以花鼓为载体,融合了民间音乐的元素,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及音乐特点。
2. 学会演唱《凤阳花鼓》,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旋律等基本音乐要素。
3.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凤阳花鼓》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节奏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花鼓道具。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起源、表演形式及民间风俗。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凤阳花鼓》,注意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旋律等基本音乐要素。
(1)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2)分句教唱,重点讲解装饰音、切分节奏。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实践情景引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名同学扮演花鼓姑娘,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共同表演凤阳花鼓。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音高、旋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唱《凤阳花鼓》,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凤阳花鼓》2. 内容:(1)歌曲背景及表演形式(2)旋律、节奏、音高、歌词(3)装饰音、切分节奏的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习《凤阳花鼓》,并尝试创作一段以凤阳花鼓为素材的旋律。
答案示例:(1)歌曲背景及表演形式:略(2)旋律、节奏、音高、歌词:略(3)装饰音、切分节奏的演唱技巧:略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如山东快书、广东粤曲等,对比分析其音乐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最新凤阳花鼓七年级音乐教案(4篇)

最新凤阳花鼓七年级音乐教案(4篇)凤阳花鼓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一〕教材选择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13册中的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之春》。
〔二〕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1节课1、知识与技能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之学段目的中7—9年级的要求: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进步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才能。
初步感受理解“倚音和切分音”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②熟记《之春》的第二段主旋律,并理解单三部曲式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2、过程与方法①针对其音乐情绪、构造、曲式等各不一样的特点,将其划归于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以音乐文化为背景,按照发现、探究、理论的教法线索惯于一体,通过导思、导学,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学会唱法,开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②通过欣赏感受音乐文化的创作特点,并应用其为歌曲编配伴奏和舞蹈,从而促进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开展表现音乐的才能、丰富和进步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才能。
1、欣赏并感受《之春》,理解音乐的特点。
2、应用音乐的特点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
1、感受并理解音乐的典型节奏“倚音、切分音”。
2、应用其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发现、探究、理论等多媒体设备钢琴通过导思、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潜力。
师:下面我们欣赏几幅风景图,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生:。
师:好,今天教师就带你们去玩耍一圈,去看看的春天。
〔点课题《之春》〕。
但旅游的时间很短,路途又很遥远,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代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生:……师:我们走的是陆地旅行,所以要用---“汽车”。
如今我们就乘座大客车出行。
〔点课件一辆车缓缓开来,教师做按笛的动作〕。
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没有笛声〕1·节奏律动:师:车的笛声坏了,需要同学们帮助鸣笛〔教师手势示意,学生用“迪迪”鸣笛-----引入“倚音”〕教师开车进入校园〔第一次鸣笛〕有的同学看躲开了,可有的同学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没躲开,于是教师再一次鸣笛〔第二次鸣笛〕师:教师先后鸣笛了两次,前后有什么区别?生:〔节奏宽松,节奏紧凑〕师: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生:〔情绪紧张了〕师:节奏从宽松到紧凑反映了音乐情绪的变化。
初中音乐《凤阳花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一、教育理念本课教唱的歌曲是《凤阳花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
在此基础上,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氛围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凤阳花鼓的知识。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把握衬词,并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三、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感受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四、教学难点歌曲中《凤阳花鼓》衬词的演唱及节奏性五、教学用具钢琴、课件、乐器(锣、铃鼓、木鱼、三角铁)等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学生边听边唱参与《青春舞曲》的音乐表演,配以手鼓伴奏、身体律动融入音乐课堂,聆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激发学生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比如民族、服饰等,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下面就跟随老师的脚步融入今天的音乐课堂。
(二)学习歌曲1、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及表现形式,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ft鼓,一人口唱小调。
2、聆听旧《凤阳花鼓》,并通过读歌词的方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音节凄婉、令人神醉),了解当时凤阳的生活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3、聆听歌曲范唱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学生回答:欢快的4、对比体会两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内容新《凤阳花鼓》旧《凤阳花鼓》情绪5、再次聆听,体会歌曲的生活化、口语化,以及独特的衬词。
6、师生合作互动,教师唱旋律学生填歌词。
歌曲《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歌曲《凤阳花鼓》教学设计第一篇:歌曲《凤阳花鼓》教学设计歌曲《凤阳花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边唱二声部边为歌曲伴奏,初步建立学生的二声部概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并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
2).能准确地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风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4/4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并配有锣鼓的“咚锵”声势为二声部演唱,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以及节奏乐器的伴奏,整首歌曲欢快、风趣,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有了初步的音高概念和识谱能力,基本掌握了常用的节奏型,并能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而且,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多彩的乡音”,对《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些民歌朗朗上口的音调记忆犹新,非常喜爱,因此,尽管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
但是这些孩子应该对这首歌曲比较感兴趣。
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 1.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
2.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和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
2.能用正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阶段1.看一看:播放多媒体,提问:什么是凤阳花鼓?2.播放视频:播放《凤阳花鼓》表演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
本课教唱的歌曲是《凤阳花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
在此基础上,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
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
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
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
《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
氛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凤阳花鼓的知识。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
今天的幸福生活。
3、把握衬词,并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
三、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感受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凤阳花鼓》衬词的演唱及节奏性
五、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乐器(锣、铃鼓、木鱼、三角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边听边唱参与《青春舞曲》的音乐表演,配以手鼓伴奏、身体律动融入音乐课堂,聆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激发学生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比如民族、服饰等,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下面就跟随老师的脚步融入今天的音乐
课堂。
(二)学习歌曲
1、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及表现形式,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ft鼓,一人口唱小调。
2、聆听旧《凤阳花鼓》,并通过读歌词的方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音节凄婉、令人神醉),了解当时凤阳的生活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3、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学生回答:欢快的
4、对比体会两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内容新《凤阳花鼓》旧《凤阳花鼓》
情绪
5、再次聆听,体会歌曲的生活化、口语化,以及独特的衬词。
6、师生合作互动,教师唱旋律学生填歌词。
7、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衬词的演唱,“打舌”,嘴角上扬表现出欢快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
(2)重点节奏型
切分节奏
X X X
↗↖↗↘
手拿着
二分音符:X —︱X—︱一字多音: 1 2 3 5 ︱
锣鼓歌
8、师生合作,跟随老师的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9、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
现力,增强了感染力。
)
(三)表演歌曲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用部分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合唱打响指、并加入身体的律动,完整的表达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随后老师对
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
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ft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
(四)拓展延伸
1、凤阳花鼓仅使用了do re mi sol la 五个音,这五个音在中国古代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
中国民族音乐中许多作品只用这五个音,或者以这五个音为主,这些音乐都属于五声调式。
1 2 3 5 6
宫商角徵羽
2、运用民族调式的歌曲还有哪些?(小组讨论)
《茉莉花》江苏民歌《北京欢迎你》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共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