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镇远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经验和启示
镇远旅游分析报告

镇远旅游分析报告1. 引言镇远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旨在对镇远旅游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旅游资源、旅游需求、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2. 旅游资源镇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民俗等。
首先,镇远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优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地质景观等,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其次,镇远还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拥有古城墙、古街巷、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
此外,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苗族寨子节、古法造纸等也成为镇远旅游的亮点。
3. 旅游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逐渐增加。
镇远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镇远旅游主要受众包括自由行游客、文化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
他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独特的文化体验、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舒适的旅游设施。
4. 旅游发展现状目前,镇远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旅游业已经成为镇远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镇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时,镇远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旅游发展潜力尽管镇远旅游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交通、酒店、餐饮等方面的设施需要提升。
其次,镇远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还需继续加强,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镇远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6. 结论综上所述,镇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镇远旅游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工作以及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
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作者:李嗣婷来源:《经营者》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探讨镇远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镇远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格局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一、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古城,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
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化古迹。
近年来,旅游文化在镇远得到快速发展跟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密切相关。
镇远集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现已形成五大国家级旅游品牌,既:舞阳河风景名胜区、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铁溪农业旅游示范点、高过河风景区,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在镇远得到长足的发展。
自2006年镇远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的战略以来,全县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优秀旅游名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规划以及保护条例,为镇远文化旅游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并规划和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污水处理、古建筑修复、古城墙修复、河道改造和城区灯光等进行了精心的建设和打造,使镇远的景观得到了全面丰富的展现。
这些公益性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
二、镇远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镇远的旅游文化产业逐步成为镇远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容忽视。
镇远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阻碍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建设相对滞后镇远目前的交通具有一定区域优势,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
古城镇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题目: 古城镇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指导老师:权哲男教授作者:赵超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2008级经济学二班古城镇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赵超斌(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级经济学系吉林延吉)摘要:镇远地处贵州省东部,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快速开发古城旅游业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有多不足,,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文章在对镇远古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用国外的SWOT 分析方法,对镇远古城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镇远古城旅游业发展战略.关键词:旅游业;SWOT 分析;镇远;战略选择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
镇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阳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
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另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镇远特色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镇远特色文化旅游调研报告镇远县位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多元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本次调研目的是了解镇远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潜力,为进一步推动镇远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镇远古镇文化镇远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古镇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
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调研数据显示,70%的游客选择来镇远感受古镇文化。
古镇内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尤其是明代古宅,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游客在古镇中可以体验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此外,古镇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剪纸、木雕等,吸引了许多手工艺爱好者前来学习和交流。
二、苗族文化镇远县是苗族聚居区,苗族文化是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拥有独特的服饰、歌舞、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
调研数据显示,30%的游客选择来镇远感受苗族文化。
苗族的服饰以手工绣花为主,呈现出鲜艳多彩的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购买和收藏。
苗族的歌舞表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激发了许多游客的好奇心。
在苗族文化体验中心,游客可以学习苗族手工艺品制作,参与苗族歌舞表演,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内涵。
三、自然景观镇远县的自然景观独特美丽,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90%的游客选择来镇远感受自然景观。
镇远的丹霞地貌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之一,以其红色的奇特山峰和丰富的景观类型而闻名。
游客可以进行徒步、攀岩等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此外,镇远还有许多自然风景名胜,如牛心山、百里杜鹃等,吸引了许多自然风景爱好者前来观赏。
四、旅游经济发展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镇远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占据了县内的重要部分,并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然而,镇远的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镇远县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便利度。
此外,加大对特色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镇远的独特魅力。
民族古镇旅游资源发展调查与评价--以贵州镇远为例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民族古镇旅游资源发展调查与评价--以贵州镇远为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院部名称专业班级完成时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民族古镇旅游发展调查与评价--以贵州镇远古镇为例学生姓名:院部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日期:二O一XX年XX月XX日摘要民族古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地,发展迅速。
从而加剧了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对民族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通过分析贵州省镇远古镇的旅游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得出保护和开发策略。
加强对民族名镇的保护和管理,树立全民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
正确合理利用镇远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的眼球,让镇远旅游得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同时,使镇远旅游资源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族古镇旅游;旅游资源;开发评价;镇远民族古镇就是在于历史久远,人文建筑保存好,能够与周边环境形成和谐共处且有与众不同特点。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和意识自然因素,也可以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者其他任何因素。
镇远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论文-镇远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经验和启示

引言镇远古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160余处,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典雅的古城布局闻名全国,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氵舞阳河自西向东,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的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由于地处西南重镇,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为中原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交通孔道,明代中叶已是“西南一大都会”,成为黔东一带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镇远旅游产业萌发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发展一直非常缓慢,直到1999年,当地旅游产业所占比重仍不足5%,旅游综合收入不足千万元。
但是近十几年来,镇远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2006年至2014年,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了20%,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对当地经济贡献超过30%。
2015年仅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75.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35.78%。
镇远旅游产业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当地的相关主体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1 镇远旅游产业的萌芽期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不久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地搞”的号召。
旅游业的兴起给历史文化悠久和拥有丰富资源的镇远古城很大的启示。
那些原先就被当地保护得很好的文化建筑便形成了资源优势,为镇远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1986年,镇远成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号,激活了镇远县旅游业,更引起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1987年,为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该县成立了旅游局,统一对当地旅游产业规划进行指导。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营销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营销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第一章镇远县基本情况简介 (2)1.1 镇远县概况 (2)1.2 自然条件 (2)1.3 经济发展概况 (2)1.4 行政划分 (3)1.5 历史沿革 (3)第二章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以历史文化为品牌的城区人文景观文化旅游板块 (4)2.1.1 青龙洞古建筑群 (4)2.1.2 和平村 (5)2.1.3 周达文故居 (5)2.1.4 天后宫 (5)2.2 以舞阳河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板块 (5)2.3 以铁溪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板块 (6)2.4 以高过河为核心的漂流休闲旅游板块 (6)第三章旅游业对镇远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7)3.1 经济效益 (7)3.2 社会效益 (7)3.3 生态效益 (8)第四章镇远县旅游业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4.1 缺乏整体规划,呈现“小”而“散”格局 (9)4.2 各景区价格管理乏力、高低相差较大 (9)4.3 销售渠道上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9)4.4 缺乏较好的宣传促销方式 (10)4.4.1 促销方式比较单一 (10)4.4.2 节庆促销太多形式主义 (10)4.4.3 服务人员变动较大、没有特色 (10)4.5 镇远县旅游业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4.5.1 各自为阵 (11)4.5.2 建设资源投入大 (11)4.5.3 营销渠道不畅 (11)4.5.4 人员素质不高 (11)第5章促进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的营销对策 (13)5.1 从市场、顾客方面提升旅游业发展 (13)5.1.1 强化全县各镇的整体规划 (13)5.1.2 市场定位 (13)5.1.3 目标顾客的确定 (14)5.2 在产品、价格、渠道、服务营销中的提升策略 (15)5.2.1 提升旅游产品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得益彰 (15)5.2.2 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 (17)5.2.3 从宣传、产品说明会提升镇远县旅游知名度 (18)5.2.4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全力推进景区诚信旅游建设 (19)总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论文附件 (24)一、英文原文 (24)二、英文翻译 (30)前言五年风雨历程,五年辉煌成就。
镇远旅游调研报告

镇远旅游调研报告摘要镇远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镇远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简介镇远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距离贵阳市约300公里。
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镇远成为了越来越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2. 旅游资源镇远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城墙、古街、古建筑、古庙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镇远的万家寨,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3. 旅游现状近年来,镇远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环境脏乱等。
4. 旅游市场分析镇远的旅游市场主要以国内游为主,尤其是来自贵州省内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推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也开始涌入镇远。
5. 问题和挑战镇远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旅游产品单一等。
此外,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6. 建议为了促进镇远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加大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力度,推进文物修复和保护;- 多样化旅游产品,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提高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镇远的知名度。
7. 结论镇远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仍需要克服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持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资源保护和提升服务质量,镇远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镇远古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160余处,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典雅的古城布局闻名全国,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氵舞阳河自西向东,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的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由于地处西南重镇,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为中原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交通孔道,明代中叶已是“西南一大都会”,成为黔东一带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镇远旅游产业萌发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发展一直非常缓慢,直到1999年,当地旅游产业所占比重仍不足5%,旅游综合收入不足千万元。
但是近十几年来,镇远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2006年至2014年,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了20%,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对当地经济贡献超过30%。
2015年仅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75.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35.78%。
镇远旅游产业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当地的相关主体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1 镇远旅游产业的萌芽期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不久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地搞”的号召。
旅游业的兴起给历史文化悠久和拥有丰富资源的镇远古城很大的启示。
那些原先就被当地保护得很好的文化建筑便形成了资源优势,为镇远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1986年,镇远成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号,激活了镇远县旅游业,更引起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1987年,为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该县成立了旅游局,统一对当地旅游产业规划进行指导。
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加强文化遗迹的保护,重新认识旅游产业,通过多方努力,达成了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意识,镇远的旅游产业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
2 镇远旅游产业的成长期
在2005年,镇远被同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周庄、平遥等古城远远的抛在了后面,连2001年才被评为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凤凰也是后来居上。
如何在困境中重整旗鼓,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镇远当局作出了诸多的努力。
2.1 科学规划,进行战略定位
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自身的旅游资源一点也不逊色,旅游发展却如此缓慢,于是镇远县开始邀请专家、学者、策划大师对该县进行品牌包装来寻求新出口。
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对镇远的形象定位,镇远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有旖旎的
自然风光,还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何用一个准确的定位概括全县的旅游共性,当时的确是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经过重重讨论,最终在“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镇带县”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旅游兴县”战略。
为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大力发展镇远文化旅游产业,2006年3月,镇远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
快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县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旅游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超过20%以上,到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亿元。
同时,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以得到价值最大化。
2.2 加大财政投入,保护资源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文化资源需要不断的保护与改进开发措施,财政的投入能够保障当地民俗、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的科学利用。
2003年到2006年,镇远累计投入资金3704万元完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和配
套服务设施;共投入景区景点建设及文物保护修复资金1200万元,实施了青龙洞、炎帝宫、四官殿、邹公祠和部分古民居的修缮工作。
2009年镇远县以古城文化
旅游为核心,投入4000多万元,加大了对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和古城区及沿河风貌的整治力度,实施了河滨步道的改造、杨柳湾河滨道的绿化、府卫两城临河立面的改造以及青龙洞、古城街区河滨灯饰亮化工程,为有效地保护古城。
镇远县还提出跳出古城建新城,腾出空间修古城,实施“腾笼换鸟”,逐步将古城区的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出古城区,完整保持古城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
2.3 改善环境,完善旅游产业链
旅游开发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在此期间,镇远大力扶持和引进一批旅游产业开发企业,开发具有当地特色
和纪念意义的苗侗刺绣、银饰品、陈年道菜、霉豆腐、天印贡茶、民族工艺品
等旅游商品。
位于镇远县青溪的贵州青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借助青酒之名气、
洞藏之特色大力开发了青酒系列旅游商品,完成青酒“洞藏”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并投放。
通过不断完善镇远旅游产业链,镇远古城在发展过程中扩大产业范围甚至延伸形成区域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经济,给居民带来最直
观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水平的变化。
3 旅游业的成熟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镇远旅游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镇远当局对于旅游产业发
展的把握更加得心应手,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更加成熟。
3.1 加强宣传、创
新宣传方式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当地在对运用当地资源和现有的环境对镇远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广方面花费了极大的力气。
为加大镇远旅游宣传营销力度,镇远县引进专业旅游营销公司百龙公司委托营销,利用其全新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全方
位、多渠道宣传推介镇远,不断提高镇远的知名度,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分别在贵阳、长沙等一级客源市场召开了旅游宣传促销座谈会。
还借助“报京三月三”、“端阳龙舟节”和“尚寨八月八”等节庆活动对外宣传推介镇远旅游资源。
镇远县利用水上资源优势在城区内把旅游和龙舟竞技相结合,如今龙舟挑战赛已成为镇远古城的特色旅游活动,不仅增加了游客之间的互动,游客还能充分感受镇远的龙舟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
通过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以及微电影《我在镇远等你》、《心居何处?自在镇远》,“旅游信使”镇远走秀、新媒体推介历史名城这些宣传方式,在旅游卫视、优酷、搜狐等媒体上播出,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的合作,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发展新模式,启动镇远旅游六大要素网上预订、支付等网络平台建设,提升镇远旅游宣传力度和旅游市场吸引力。
3.2 升级景区,改善旅游质量
近年,镇远当地先后完成古城区道路改造、羊尚旅游公路改造等项目,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升级高过河景区、启动实施石屏山旅游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引进高端旅游企业,打造镇远古城精品旅游集散中心。
2012年11月,镇远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
还有“加强旅游市场运营监管,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的指导方针。
制定《镇远县旅行社管理办法》,督促落实国家旅行社接团合同范本;结合“整脏治乱”、“旅游市场检查周”等专项行动,定期开展旅游市场巡查、旅游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三黑”、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旅游市场的有序运行。
随着每年游客数量的增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已跟现在的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有利于镇远古城发展的意见或看法会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4 启示与思考
镇远县能够在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如此之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而镇远古城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相关主体对本身的资源运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镇远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了贵州旅游产业的一个典范,同时许多相关的发展方式方法也可成为其他类似发展中的古城作为参考。
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区域的方方面面,基础设施、人文素养、居民文化等等都会影响到旅游者的相关体验。
旅游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种可持续、可循环的模式方可长久,然而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矛盾也需要引起其他古城的重视。
只有促进资源与经济产生良性互动,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完善文化保护措施,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