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膏的制备及检测
实验教案 软膏剂制备

(五)凝胶扩散法测定软膏中药物的释放性能
1.琼脂基质的制备
①林格氏溶液的配制取氯化钠0.85g、氯化钾0.03g、氯化钙0.05g,加水至100mL溶解,即得。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1)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石蜡置100ml烧杯中中,于水浴中加热熔化,再加入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80, ,于水浴上加热至完全熔化混匀后,保温于80℃。
(2)将同温的OP乳化剂和蒸馏水加入上述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地顺时针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即得W/O型乳剂基质。
(3)取水杨酸细粉(将水杨酸过100目筛即得)置乳钵中,采用等量递加法分次加入制得的O/ W型乳剂基质,研匀即得。
配方三:硬脂酸12份, 碳酸钠1.5份, 甘油12份, 水80份, 硼砂2份, 花露水适量。
配方三、四可入填充料, 如淀粉或氧化锌或铬白等, 既可降低成本, 又是增白剂;如果涂抹有刺激皮肤的感觉, 可能是碱性物质(碳酸钠或氢氧化钾没按比例, 或甘油不足)比例过高的缘故, 可调整配制比例。
2、生产过程:(1)先将硬脂酸、甘油和单硬脂酸甘油脂混合在96~98℃温度下熔化(配方三、四应在85℃以下将硬脂酸熔化);(2)再将氢氧化钾(或碳酸钠)与水加温溶解至90~96℃;(3)将碱液徐徐加入熔化的硬脂酸中进行乳化, 连续搅拌(配方三、四搅拌后才加入甘油并继续搅拌、加热10分钟), 使之完全中和才停止加热, 继续搅拌冷却至20℃室温时加入香料略加搅拌;(4)静置后装瓶、包装。
(三)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类型鉴别
1.加苏丹-Ⅲ油溶液1滴,置显微镜下观察,若连续相呈红色,则为W/O型乳剂。
软膏的制备及检测讲解

2、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白凡士林
2.4g
十八醇
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
1.4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4g
蒸馏水
加至20g
操作:
1)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油 相)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 溶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和计算量的蒸馏水(水相)置另一烧杯 中加热至70-80 ℃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 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 得。
• 它可以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滑润皮肤 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 疗作用。
• 基质为软膏的赋形剂,它使软膏剂具有一定的 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 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基质的要求:
1、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2、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3、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4、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
软膏的制备 及检测
1、软膏的制备 2、软膏的检测
目录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质量检测 6、思考题
目的要求
•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 2.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 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 定义: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 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思考题:
1.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3.制备乳剂型软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加
制备硫磺软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硫磺软膏的制备方法及步骤。
2. 了解硫磺软膏的成分及作用。
3. 掌握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硫磺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具有杀菌、止痒、消炎、收敛等作用。
其制备原理是将硫磺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均匀,制成具有一定稠度的膏状制剂。
三、实验材料1. 硫磺:纯度为99.5%以上。
2. 凡士林:作为基质。
3. 甘油:作为润滑剂和保湿剂。
4. 羊毛脂:作为基质,提高软膏的粘稠度和稳定性。
5. 红花油:作为香料,增加产品的香气。
6. 研钵、研杵、烧杯、玻璃棒、量筒、天平、电炉、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硫磺5g,置于研钵中。
2. 加入适量的甘油,研磨至硫磺完全溶解。
3. 加入凡士林和羊毛脂,继续研磨,使基质与药物充分混合。
4. 加入红花油,搅拌均匀。
5. 将混合好的药物与基质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6. 将烧杯置于电炉上,加热至60-70℃,使软膏剂均匀熔化。
7. 用温度计监测温度,保持温度在60-70℃。
8. 待软膏剂熔化后,离火冷却至室温。
9. 将冷却后的软膏剂倒入模具中,制成所需的形状。
10. 待软膏剂凝固后,取出即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软膏剂外观:制备的硫磺软膏呈淡黄色,均匀细腻,具有硫磺的特有气味。
2. 质量评定:对制备的硫磺软膏进行质量评定,包括以下指标:(1)外观:观察软膏剂的外观,应符合规定;(2)熔点:测定软膏剂的熔点,应在60-70℃之间;(3)酸碱度:测定软膏剂的酸碱度,应符合规定;(4)重量差异:测定软膏剂的重量差异,应符合规定。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硫磺软膏,其外观、熔点、酸碱度、重量差异等指标均符合规定。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了软膏剂的质量。
七、实验讨论1. 在制备硫磺软膏的过程中,硫磺的纯度对软膏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选用纯度较高的硫磺。
2. 在研磨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甘油有助于硫磺的溶解,提高软膏剂的均匀性。
软膏的制备和检测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旳比较
水杨酸浓度原则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水杨酸100mg置500ml量瓶中,用 蒸馏水溶解并定容,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2、 3、4和5ml置10ml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并摇匀, 分别精密量取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以蒸 馏水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为空白,于530nm 旳波优点测定吸收度,将吸收度对水杨酸
浓度回归得原则曲线回归方程。
思索题:
1.大量制备时怎样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旳加入措施有哪些? 3.制备乳剂型软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为何要加
温至70~80℃? 4. 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旳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
什么? 5.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旳原因有哪些?
注意: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配制过程中防止 接触金属器皿。
2、O/W乳剂型基质旳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白凡士林
2.4g
十八醇
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
1.4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4g
蒸馏水
加至20g
操作:
1)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油 相)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 溶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和计算量旳蒸馏水(水相)置另一烧杯 中加热至70-80 ℃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 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 得。
2)用此基质同上法制备水杨酸软膏。
质量检测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旳比较
• 操作:采用透皮吸收仪(Transdermal Tester)测定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
软膏剂的制备与检测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稳定性测定
• 离心法:3000 r/min,离心30min,观察 是否有分层、破乳等现象
• 加速实验法:55 ℃下放置6 h,观察是否有
油水分离现象。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比较不同基质的软膏的稳定性 2. 比较不同基质的软膏的释药速率.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3、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0g 石蜡 2.0g 白凡士林 1.0g 液体石蜡 10.0g 司盘-40 0.1g 乳化剂OP 0.1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2g 蒸馏水 5.0ml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操作: 1)将石蜡挫成细末,将石蜡、单硬脂酸甘 油酯、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40、 乳化剂OP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于蒸发皿 中,水浴加热溶化并保持80℃,细流加 入同温的水,边加边搅拌至冷凝。 2)软膏制备:取水杨酸置于钵体中,分次 加入制得的基质研匀,即得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 研和法
• 熔和法 • 乳化法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软膏剂的质量标准
•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 性,易于涂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 • 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腐败、异臭、 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一软膏的 制备及检测
1、软膏的制备 2、软膏的检测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 教学中心
目录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 教学中心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质量检测 6、思考题
《药剂学》软膏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软膏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等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并能根据基质类型及处方组成合理地选择制备方法。
2.掌握药物加入基质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了解糊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5.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概念软膏剂是指原料药、药材、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剂型。
配制环境要求:无菌软膏剂的配制、灌装(或灌封)需在C级环境下进行软膏基质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型剂,可使软膏具有一定的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基质本身还具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有以下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可根据主要的性质及临床治疗要求选用适宜的基质制成软膏剂。
软膏类型: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质量标准(1)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
(2)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或黏膜,涂布后能软化而不熔化。
(3)性质稳定,无酸败、异嗅、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4)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它不良反应。
(5)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6)必要时可向软膏剂中加入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等附加剂。
(7)所用包装材料,特别是直接与软膏接触的内包装材料不应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8)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置避光容器中密闭保存。
糊剂(Pastes)概念糊剂系指用适宜基质与大量粉状药物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其含粉量通常为25%~50%,多为具有吸湿、收敛性亲水性药物,如淀粉、氧化锌、碳酸钙、白陶土、碳酸镁等。
糊剂类型(1)油脂性糊剂用油脂性基质和多量粉末药物制成。
(2)水溶性凝胶糊剂以蒸馏水加甘油,淀粉或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为基质,所含固体粉末长较油脂性糊剂为少。
质量要求全质均匀、细腻,有较高的硬度、较低的油腻性和较强的吸收水分能力,适用于分泌液较多的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干燥、收敛和保护作用。
中药软膏制备实验报告

中药软膏制备实验报告1. 掌握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2. 通过实验验证制备出的中药软膏的质量;3. 探讨中药软膏的应用领域。
实验原理:中药软膏是将中药药材与基质(如植物油或润肤油)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中药软膏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药材选择:根据需要制备的中药软膏的功效,选用适合的中药药材;2. 药材处理:将选用的药材进行研磨、过筛等处理,以便获得细粉;3. 药材与基质的混合:将细粉与基质混合,通过热力作用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于基质中;4. 软膏的保存:将制得的软膏存放于密封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实验材料与设备:1. 中药材:根据实验需要选用适当的中药材;2. 基质:植物油或润肤油;3. 研钵、研杵:用于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4. 温度控制设备:如电加热器、恒温水浴器等;5. 化学试剂瓶:用于保存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或制得的软膏;6. 密封容器:保存制得的中药软膏。
实验步骤:1. 将选用的中药材进行洗净处理;2. 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成细粉;3. 选取适量的基质(如植物油),加热至适当温度;4. 将细粉加入加热后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5. 将制得的中药软膏倒入化学试剂瓶或密封容器中;6. 将保存容器密封好,存放于避光、低温的地方。
实验结果:制得的中药软膏应具有以下特点:1. 良好的质地:软膏应该具有适宜的粘度和伸展性,便于涂抹;2. 均匀的颜色和质地:软膏的颜色应该均匀一致,不应有明显的颗粒状物质;3. 无异味或异味较轻:药材的气味应该被基质的香味所遮盖或减轻;4. 质量稳定:软膏在密封容器中存放一定时间后,应保持其质量稳定,不分层、变色或出现异物。
实验讨论:中药软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形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中,我们掌握了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制得的中药软膏的质量进行了验证。
中药软膏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如疮疖、湿疹、烫伤等。
软膏的研制实验报告

软膏的研制实验报告引言软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剂形式,由于其方便使用和渗透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研制一种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和稳定性的软膏,并验证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性能。
材料与方法1. 材料:- 载体油相:白凡士林- 水相:甘油、聚山梨酯20- 药物:抗菌药物(以灰霉素为代表)2. 方法:- 准备药物负载软膏:将适量的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按一定比例(如3:1)加热混合,制备油相基质。
将甘油和药物溶解在水中,制备水相溶液。
将油相基质以小滴加入水相溶液中,同时边搅拌边加热至软膏完全均匀。
-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在离心管中取一定量的药物负载软膏,放入透析膜袋中,并将透析膜袋封口。
将透析膜袋浸入含有模拟皮肤温度和体液条件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透析膜袋中的药物负载软膏样品,测定释放的药物量。
结果与讨论1. 软膏制备: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的混合比例对软膏的稳定性和渗透性有一定影响。
当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的比例为3:1时,软膏的质地较为均匀,易于应用在皮肤表面,且在体温下不易变色。
2. 药物释放性能:通过药物释放性能测试,我们发现药物负载软膏样品在模拟皮肤温度和体液条件下释放药物的速率较为稳定。
初期释放速率较快,后期逐渐趋于平稳。
这是由于软膏中的药物通过透析膜袋逐渐被扩散出来。
结论本实验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和稳定性的软膏,并验证了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性能。
研制的软膏可应用于外用药物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张颖, 李明, 陶元红. 软膏剂及其临床应用[J]. 医药导报, 1999, 12(9):16-18.致谢感谢实验中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感谢提供药物和材料的厂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9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的比较
水杨酸浓度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水杨酸100mg置500ml量瓶中,用 蒸馏水溶解并定容,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2、 3、4和5ml置10ml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并摇匀, 分别精密量取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以蒸 馏水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为空白,于53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吸收度对水杨酸
注意: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配制过程中避免 接触金属器皿。
ppt课件
11
2、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白凡士林
2.4g
十八醇
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
1.4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4g
蒸馏水
加至20g
ppt课件
12
操作:
1)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油 相)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 溶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和计算量的蒸馏水(水相)置另一烧杯 中加热至70-80 ℃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 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 得。
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ppt课件
20
思考题:
1.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3.制备乳剂型软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加
温至70~80℃? 4. 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的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
什么? 5.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2)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分次加入制得的O/W
乳剂型基质研匀。
ppt课件
13
3、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0g
石蜡
2.0g
白凡士林
1.0g
液体石蜡
10.0g
司盘-40
0.1g
乳化剂OP
0.1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2g
蒸馏水
5.0ml
ppt课件
14
操作:
1)将石蜡挫成细末,将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40、乳化剂OP(密 度2.2)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于蒸发皿中,水浴 加热溶化并保持80℃,细流加入同温的水,边 加边搅拌至冷凝。
浓度。
ppt课件
18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的比较
操作:
取制备得到的4种水杨酸软膏添装于4只内径约 2cm的玻管内,装添量约高1.5cm,管口用浸泡过蒸 馏水的玻璃纸包扎,使管口的玻璃纸无皱折且于软 膏紧贴无气泡。取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加入磁 力搅拌棒,置于32 ℃恒温水浴中,插入装有软膏的 玻管。玻璃纸端向下,软膏的上表面与水面平,开 启磁力搅拌器,定时取出5ml释放溶液,同时补加同
2)软膏制备:取水杨酸置于钵体中,分次加入 制得的基质研匀,即得
ppt课件
15
4、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处方: 水杨酸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甘油 苯甲酸钠 蒸馏水
1.0g 1.2g 2.0g 0.1g 16.8g
ppt课件
16
操作:
1)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钵体中,加入甘油 研匀,然后边研边加入溶有苯甲酸钠的 水溶液,待溶涨后研匀,即得水溶性基 质。
ppt课件
21
2)用此基质同上法制备水杨酸软膏。
ppt课件
17
质量检测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的比较
• 操作:采用透皮吸收仪(Transdermal Tester)测定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
• 取小鼠,剪掉腹部毛,并取完整皮肤置于透皮 吸收仪上夹套中,涂抹一定量软膏后,设定条
件(调温、调速)后开始测定。定时(0.5h, 1.0h,1.5h,2.0h,2.5h)取出1ml释放溶液, 同时补加同量蒸馏水,测定释放溶液中水杨酸
软膏的制备 及检测
1、软膏的制备 2、软膏的检测
ppt课件
1
目录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质量检测 6、思考题
ppt课件
2
目的要求
•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 2.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 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ppt课件
3
实验原理
4
基质的要求: 1、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2、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3、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4、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
药性能; 5、易洗除,不污染衣服。
ppt课件
5
软膏剂基质的分类:
油脂型 乳剂型 (乳膏剂) 水溶性基质 (霜剂)
ppt课件
6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研和法 熔和法 乳化法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7软膏剂的质量标准
•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 于涂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
• 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腐败、异臭、变色、 变硬、 油水分离 等变质现象。
ppt课件
8
试剂及器材
1.试剂:
水杨酸、白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 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 基苯甲酸乙酯、固体石蜡、液体石蜡、 司盘-40 、乳化剂OP
• 定义: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 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 它可以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滑润皮肤 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 疗作用。
• 基质为软膏的赋形剂,它使软膏剂具有一定的 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 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ppt课件
2.器材:
研钵、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玻璃棒、
玻璃纸
ppt课件
9
操作方法
1、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g
液体石蜡
适量
凡士林
加至20g
ppt课件
10
操作: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液体石蜡 (LiquidParaffin[Density(20℃)0.8250.850g/mol]约1ml)研成糊状,再分次加入凡 士林混合研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