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表现看古典主义

合集下载

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建筑风格,它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元素,并赋予其现代化的特色。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借鉴新古典主义建筑主要借鉴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包括柱式、几何美、壁龛、拱门等元素。

这些古代建筑的特点赋予了新古典主义建筑独特的魅力和气质。

1.2 对称性和比例感新古典主义建筑注重对称性和比例感,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都呈现出平衡且谐调的美感。

同时,新古典主义建筑也追求简洁的线条和明确的几何图形,使建筑物达到视觉上的和谐。

1.3 外立面的装饰新古典主义建筑外立面常采用石材、大理石等材料,通过雕塑、浮雕等装饰手法展现精致的艺术效果。

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也彰显了建筑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历史背景新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的艺术界开始厌倦巴洛克风格的复杂和华丽,开始追求简约和经典的美学。

同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人们开始模仿古代建筑来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欧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达到了顶峰,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富豪都纷纷建造了以古典元素为主的建筑物,如希腊神殿式的议会大厦、古罗马风格的博物馆等。

这些建筑既展示了当时国家的实力,也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

三、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当代影响虽然新古典主义建筑在19世纪末逐渐衰落,但在当代社会,它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3.1 文化遗产的保护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的古典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世界各地。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

3.2 城市建设的借鉴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简约和对称性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仍然有所借鉴。

特别是在政府办公建筑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元素常常被运用,以展示庄重和权威。

建筑风格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演变

建筑风格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演变

建筑风格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演变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建筑风格的演变,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从古典到现代,建筑风格经历了许多的变革,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概念。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建筑风格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演变。

1.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复兴。

这种风格强调对古代希腊与罗马建筑的模仿和借鉴,注重对称、比例和经典立面的运用。

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帕台农神庙和罗马竞技场,这些建筑体现了宏伟、庄严和对称的特点。

2.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再次复兴,具有更加独立、自由的特点。

该时期的建筑师通过对古代罗马建筑的研究,将对称与比例注入了更多的个性化元素。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独特的设计,比如在建筑立面中加入了许多雕塑和浮雕,使建筑更加生动和富有艺术感。

3.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欧洲17世纪,它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相比,更加华丽、复杂和戏剧性。

巴洛克建筑在立面设计中注重运用曲线和对称,通过大规模的装饰和繁杂的雕刻来表现富丽堂皇的气势。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凡尔赛宫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些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奢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4.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出现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它是对巴洛克风格的反思和回归。

新古典主义建筑强调对古典希腊与罗马建筑的再次模仿,追求简洁、对称和经典的理念。

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经常采用希腊神殿式的立面设计,注重使用大理石和白色的外墙装饰,体现了对古代建筑的尊重与把握。

5.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对传统建筑风格的一种革新和突破。

现代主义建筑摒弃了装饰与繁复的元素,追求简洁、功能性和材料的实用性。

建筑师们开始注重内在结构和布局的合理性,通过大量使用玻璃和钢等新型材料,使建筑呈现出轻盈、透明和开放的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威廉·勒·柯布西耶的“机器住宅”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法恩斯沃思小屋”,这些建筑标志着建筑风格的一次巨大变革。

浅谈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浅谈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浅谈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发布时间:2022-09-07T02:04:30.900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2月第3期作者:韩勇[导读] 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构筑物,各个时代有其不同的风格和特征韩勇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重庆 402560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构筑物,各个时代有其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如古罗马建筑、罗曼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其中的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区别和特点。

古典主义建筑,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是本着形式的规则,可以不受特定的限制而成立。

设计和解读古典主义建筑就像学习和理解一种语言,融入一个文化传统或社会结构。

它意味着形式规则和头脑中所接受的更广泛的结构相互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是每天观察着形式规则的各个层面和图解,起先只是简单地通过日常事务,通过表达和讨论来接触建筑,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社会化地和它们相接触,欣赏他们,观察它们,讨论它们。

尽管这些古典规则和图解从来没有被展示过,它们已经和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促使这些内涵的规则呼出水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古典主义规则的定义开始,当它们涉及到许多多细节的时候,便会有许多的版本和修改。

对于那些认为这些规则的冻结的、单一的观点,一直保持着晦涩难懂,属于抽象性的尝试。

在设计师和诵读着的心目中,尽管古典规则常常会依赖建筑材料的发展,它其中也有很多变化的部分。

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系统是一个边缘模糊的领域,正如社会法规一样,古典规则也一直被频繁地修改着。

古典主义建筑正是对不断变化的规范的体现,它们是古典规范的产品同时也是创造者。

古典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一是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冲上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罗马的古典规范。

二是总体布局、建筑平面和里面造型强调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究对称。

常用穹顶统帅整幢建筑物,使之成为全局之中心,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性的横3段式和竖3段式的立面构图手法(当然须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卢浮宫东立面的横3段比例自上而下1:3:2)。

中国新建筑中古典主义本质之剖析

中国新建筑中古典主义本质之剖析

中国新建筑中古典主义本质之剖析1、中国风建筑与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2、复兴中国古典建筑意识之萌芽3、中国古典样式新建筑中的新古典主义及本质4、中国古典样式新建筑的民族意识形态及后现代本质建筑的形成与建筑师的思想及当时社会背景和政治意识形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形式及造型之建筑构成术(architectonics)中国古典建筑架构基础上的全面复古,以古典建筑为典范,照单全收的以新材料及新营建技术重新构筑而转作其他用途,或遵守中国古典建筑的比例权衡、构造原则及装饰系统。

折中:自由的借取各种建筑元素,加以整合而成新作品,中国古典建筑之构成术仍然大体上被遵守,各种形式的古典屋顶仍然是主导的元素。

抽象:“神似”以现代材料及营建技术抽象的表达中国古典建筑之意向,不再采用繁复的古典装饰元素。

装饰:局部采用古典建筑之某件构件。

及元素,其作用只是视觉上的。

中国新建筑中古典主义本质之剖析“琉璃闪烁,画栋雕梁”中国风建筑与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西方建筑之入侵中国中国古典建筑是渐进的发展,在程序上是进化的(evolutionary),结构系统、空间构架及造型语汇一脉相承;西方建筑是革命的(revolutionary)。

中国古典建筑特征:刘敦桢、梁思成、王镇华1.认识论(Epistemology)——中国人天道观与西方人之观念不一样。

西方建筑是神庙与教堂的发展史,在建筑材质上均采用砖石以求其永久性。

中国,天地人三项互动因子,使得中国建筑格外考量与自然界大环境的关系。

2.结构——木结构建筑有了控制比例及模具标准3.空间配置——单栋建筑构成院落式组合4.形式造型——1、台基2、墙柱架构3、屋顶5.象征意义——平面空间反应中国国家庭社会之伦常尊卑装饰上多以吉祥寓意,避灾驱邪。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西方人被允许再中国租地建屋后,才有大量的西方样式出现。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期间以西方式样营建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西方建筑主要类型

西方建筑主要类型

西方建筑主要类型一、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是西方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之一,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它强调对称、比例和对立,并借鉴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元素,如柱廊、拱门和圆顶。

古典主义建筑注重建筑的整体和谐,追求永恒和稳定的美感。

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兴起于12世纪至16世纪。

它以高耸的尖顶、尖拱形窗户和复杂的石雕装饰为特征。

哥特式建筑注重垂直线条和空间的感觉,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三、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16世纪意大利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后来传播到欧洲各地。

它恢复了古典主义建筑的元素,如希腊柱式、拱门和圆顶,并加入了新的创新和装饰。

文艺复兴建筑注重对称、比例和人文主义的思想,追求经典和优雅的美感。

四、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奢华、装饰和戏剧性为特点。

巴洛克建筑采用了弯曲的线条、复杂的装饰和壮观的建筑细节,以创造出极富表现力的效果。

巴洛克建筑追求豪华和震撼的视觉效果,代表了当时宗教和政治权力的繁荣。

五、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兴和再创造。

新古典主义建筑借鉴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元素,如柱廊、拱门和浮雕,并加入了现代的功能和材料。

新古典主义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追求经典和庄重的美感。

六、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强调功能、简约和现代科技的应用。

现代主义建筑摒弃了传统的装饰和装饰,追求简洁、纯粹和实用的设计。

现代主义建筑采用了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为建筑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以上是西方建筑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每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背景,代表了不同时期和文化的精神。

通过了解这些建筑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西方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在雕刻上的表现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

代表艺术家:巴利(Barry)、卡诺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瓦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年11月1日-1822年10月13日)是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他的作品标志着雕塑从戏剧化的巴洛克时期进入到以复兴古典风格为追求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美惠三女神 -- 卡诺瓦抹大拉的玛利亚 -- 卡诺瓦因邱比特的吻而复活的普塞克 -- 卡诺瓦在建筑上的表现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由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以及后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典特征的副产物。

其纯粹的形式,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

在建筑方面,杰斐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和法国的苏弗洛所建的“巴黎万神庙”(先贤祠)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弗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

美国的白宫,由詹姆斯·霍本和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设计,也属于此风格。

弗吉尼亚大学圆顶大礼堂 -- 杰斐逊白宫北面白宫南面←先贤祠↓英格兰巴斯的帕特尼桥 -- 罗伯特·亚当在美术上的表现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

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和装饰风格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和装饰风格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和装饰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法国重视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开始建造许多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和装饰风格非常吸引人,下面就来谈谈它们的特点和风格。

一、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对称性、比例和装饰的强烈追求。

在建筑的立面和平面布局上,这种追求表现得非常明显。

因此,许多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都采用了对称形式,并使用大量的石雕和石柱来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和对称感。

此外,这些建筑在整个建筑和立面上都使用了相似的风格和元素,以达到整体效果的协调和统一感。

比如,它们通常采用拱形和柱子,并且使用大量的浮雕和装饰性雕塑来饰面。

二、古典主义建筑的装饰风格在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中,建筑师和艺术家倾向于使用体积感强的雕塑和浮雕装饰来补充建筑物的立面,以强调其建筑特点。

这些装饰包括柱子、锦缎、水果和花朵,同时还包括字母、数字和其他各种图案。

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倾向于使用对称和重复的元素来创造视觉亲和力和统一感。

因此,建筑师常常配对柱子、窗户和门,并使用重复的线形、形状和模式来创造整体感。

此外,装饰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表达了统治阶级的财富和权力,以及广泛的文化知识。

三、古典主义建筑的建筑和设计成就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卓越的建筑技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建筑遗产。

这种建筑风格曾经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建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在后来许多时期的建筑风格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还拥有许多杰出的建筑和设计成就,代表了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例如,凡尔赛宫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典主义建筑之一,是皇家和统治者权利的象征。

国家歌剧院也是一座具有古典主义精神的建筑,代表了法国文化和艺术的高峰。

总之,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和装饰风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巨大发展和创造力。

无论是理性、对称、比例还是高度装饰性的视觉效果,都是今天世界上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借鉴并发扬光大的地方。

阿根廷的建筑风格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

阿根廷的建筑风格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

阿根廷的建筑风格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阿根廷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国家。

其中,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两种建筑风格在阿根廷的建筑景观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为您介绍阿根廷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及其在阿根廷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巴洛克风格建筑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并在17世纪时传入了阿根廷。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充满了装饰和细节,并借助曲线、雕塑等方式表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在阿根廷,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堂、宫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中。

阿根廷最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筑之一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依纳爵教堂。

该教堂建于17世纪,结合了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风格,外立面上的装饰非常华丽,雕塑和壁画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庄严而宏伟的感觉。

此外,拉普拉塔大教堂也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

该教堂建于19世纪初,其外立面精美绝伦,拥有许多巴洛克式的装饰元素,如曲线线条、雕塑和壁画等。

二、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的建筑风格,它回归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理念,追求简约、对称和比例之美。

在阿根廷的建筑史上,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建筑、银行和大型商业建筑等。

阿根廷国会大厦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

该建筑建于20世纪初,其外观高大、庄重,采用了对称和比例的设计原则,整体雄伟大气。

此外,阿根廷广场上的科隆剧院也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该剧院建于19世纪,建筑师在设计上注重了对称和比例的运用,同时将古典元素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三、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地位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两种建筑风格在阿根廷的建筑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们不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精神,也为阿根廷的建筑景观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巴洛克建筑以其丰富的装饰和细节成为阿根廷建筑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示了阿根廷建筑师的雄厚造诣,更为后世的建筑师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新古典主义建筑则展现了阿根廷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的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建筑表现看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摘要:各时期建筑都会传递给人以精神图像,不仅是传递的具体内容不同,而且传递的方式不同,古典主义建筑的集中与现代主义的发散是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古典主义建筑,现代主义,精神图像,集中,发散
引言:随着上中外城市建设外史这门课与了解了外国古代建筑史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思想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停下来整理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是建筑影响了我的思想,因此开始总结古典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突然发现了他们所传递的精神图像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本文采取把以三维形式表达的图像综合成为一种精神图像的方式,通过对古典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举例分析,来说明传。

正文:古典建筑用集中的方式传递而现代主义则是用发散的方式来传递精神图像的。

首先以“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来看古典主义具有权威性,历史性,装饰性。

而现代主义则具有普遍性和功能性。

1.权威性:宫廷建筑,足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较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2.历史性:西方建筑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3.装饰性;西方建筑装饰性体现在屋顶,而中国的建筑装饰性体现在飞檐。

4.普遍性: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着城市,钢筋水泥建筑为主。

5.功能性:“少即多”原则使建筑更加单一化,机械化。

古典主义建筑以法国为中心,向欧洲其他国家传播,后来又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在宫廷建筑、纪念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更多。

而且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又出现古典复兴建筑的潮流。

世界各地许多古典主义建筑作品至今仍然受到赞美。

但古典主义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永恒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建筑自身的发展,作为完整的建筑体系的古典主义终于逐渐为其他的建筑潮流所替代。

但是古典主义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建筑师们仍然在汲取其中有用的因素,用于现代主义建筑之中。

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起源于建筑师们对建筑现实进行救正的冲动,到后来才变为一种文化策略,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思潮的产生也说明,古典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永远是后代人一笔宝贵的财富,那种视传统为包袱,动不动就要与传统决裂的所谓革命行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一种有害无益的行为;同时也说明,如同一切传统文化一样,古典建筑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结构中的一种历史情结,一种埋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型图式。

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温煦的阳光,这颗文化与艺术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
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

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 或“正统”字样。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

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下面先从古埃及建筑开始分析。

古埃及人的宗教观以及强大的中央集权对建筑艺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是不死的,因此他们的建筑艺术很大程度表现在陵墓建筑上,从最早的玛斯塔巴到巨大的金字塔,从劳民伤财的金字塔到大型台阶式丧葬神庙和凿壁式的石窟墓葬建筑。

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并非只是一种具有使用功能的艺术形式。

在古埃及他是法老手中的一种工具,首先是引起惊奇感,从而证明法老的神性,而我们知道人类原始的宗教就起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惊奇感,这便是法老们借助建筑给人传递的精神图像,以巩固其现实与思想的统治地位。

古埃及人对建筑的最大贡献在于石造建筑,埃及盛产石材,但最重要的是这种建筑材料的坚固本质就已经传递给人以永恒,这与法老们要传递的精神图像亦是不谋而合。

这种传递方式不仅仅存在于中央集权的制度中,希腊各城邦之间相互攻占,但是把他们捏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共同文化的认同感,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一文化在建筑上的标志就是古典柱式。

希腊人创立了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三种基本柱式,并赋予它以人体比例以及人性化的寓意。

另一方面柱式的功能与装饰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这种人体比例以及人性化寓意本身就渗透着古典人本主义精神,这种和谐与平衡亦显示出一种单纯而恬静的美。

因此古典建筑传递给人以单一集中的精神图像,而现代主义建筑却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大都是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

体现了现代生活节奏,简约和使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多位现代主义大师无疑引领了现代主义这一历史潮流,是他们将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面将对现代主义精神图像的发散延伸进行分析。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执行的教学方针与方法中有一点“强调各们艺术之间的交流融洽,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

”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有一种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给人以思想无限延伸的感觉。

柯布西耶也强调建筑师不是工程,而是一个艺术家,他讥笑“今天的建筑师不再创造那种简单的几何形体了,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他需要有造型艺术家。

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一个纯粹是他精神创造的程式。

而柯布西耶的萨伏依别墅做出了最好的解释,它所给人的精神图像便是不确定的是发散延伸的:对于一个困倦的人来说它的造型是一张舒适的床,里面一定是舒适的休息空间;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看来像一张课桌,里面一定是安静的学习环境;夸张点说对于一个正在淋雨的人来说那只是一个挡风避雨的遮蔽物。

总的来说古典主义建筑就像是☼,所有人都说是太阳;而现代主义建筑就像○,它对数字家来说是一个圆、对于哲学家来说是无穷无尽甚至也可以是硬币的平面因此古典建筑传递给人以单一集中的精神图像,而现代主义建筑则给人以发散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
2.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3.肯特《建筑心理学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