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云的观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6《云的观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云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在观测云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观测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观测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云的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工具观测云,并准确记录观测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践、合作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地观测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云的观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云的观测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让学生初步了解云。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望远镜等工具观测云,并记录观测结果。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心得,总结云的观测方法。
5.知识拓展:介绍更多关于云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测并记录一周内的云变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云的分类、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观测云过程中的态度、合作能力和观测技能;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云的分类、形成和观测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6云的观测》教材与学情分析

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6云的观测》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个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
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本课将引领学生通过观察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标准,同时也介绍了气象学家对云的分类问题。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云。
教材首先介绍了天气日历中对云量的观察与记录,然后通过问题“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如何区分的呢?”引入根据云的多少来确定天气的状况。
同时教材还利用“圆”来形象表示,并辅以不同天气情况下云量多少的照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展示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判断。
在这一环节还要让学生外出实际观察云,但教师要提出观察目的或任务,并强调要遵守纪律。
第二部分:对云进行分类。
教材首先阐述了云的分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接下来进一步分别描述了三类云的不同特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找出云的分类标准:云的高度和形状。
教材最后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的类型。
学情分析:学生对云并不陌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云。
同时学生也知道降雨和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云才可能有降雨。
同时学生也对晴天、多云和阴天等天气现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如何根据云的多少给天气分类,及云有哪些种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各种类型的云有什么特点等知识,学生没有注意过,也没有做过研究。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引领学生探究有关云的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持续观察,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仕保外入具元双天T中历中大丁云的观祭。
教学突破:通过用“圆”中的阴影来表示天空中云的多少,并据此对天气的阴晴情况进行分类。
在此基础上,到室外对云进行实际观测,从而巩固根据云的现象给天气的分类的知识。
在上一个实际观测云的过程中,对云的形状和高度已经进行了观察,所以在此基础上,直接介绍气象学家对云的分类情况,并鼓励学生课下对云进行持续观察,在巩固云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完善了天气日历的填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知道云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在观测云方面,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云的观测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知道云的形成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知道云的形成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2.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云的观测,并能够准确描述云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云的分类、形成过程以及观测方法。
2.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工具进行云的观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云的观测,共同完成观测任务。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云的特点,分享观测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云的图片、视频资料,观测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2.学生准备:观测云的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空中的云,激发学生对云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天空中有哪些类型的云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云的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同时,教师讲解云的分类,如积云、层云、卷云等,并简要介绍每种云的特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云进行观测。
教师提供观测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工具进行观测。
《云的观测》教案

《云的观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和分类,掌握观测云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云的形成:介绍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2. 云的分类:讲解常见的云类型及其特点。
3. 观测云的方法:学习如何观察云的形状、高度、厚度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云的形成过程、分类及观测方法。
2. 难点:云的分类及其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云的图片。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PPT。
3. 实践材料:观测云的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云的形成过程、分类及特点。
3. 实践:带领学生到观测场地,学习观测云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云的特征。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云的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云的观测图,并简要描述云的特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云知识掌握程度,包括云的形成、分类和观测方法。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 考察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象科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学习云的观测和气象数据收集。
3. 开展云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绘制出独特的云作品。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观测报告和云绘画作品,分析其在观测和记录过程中的表现。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3. 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2. 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风的形成和观测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以观测云为主题,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云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并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但在观测云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观测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2.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3.云与天气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天气案例,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测云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3.准备天气预报软件或设备。
4.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变化,激发学生对云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云?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云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如积云、层云、卷云等。
讲解云的形成原因,如水蒸气凝结、空气上升等。
教授观测云的方法,如观察云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云的观测实践。
每组选择一个观测点,用望远镜、相机等工具观察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山西省闻喜县东镇中心校三五三四学校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检测

闻喜县“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定位的实践研究”课题课堂检测设计四年级上册闻喜县东镇中心校三五三四学校2013年11月第一单元天气 1.1 我们关心天气一、我会正确填空1、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
2、能使影响天气的各种因素变得更加清晰的是(“网状图”)二、慎重选择1、俗话说,看( D )识天气。
A.风B.树C.大气D.云2、天气对农作物的作用( D )A.有利B.有害C.无影响D.有利也有害3、下列( BC)是刮风天的影响。
A.要穿雨衣B.国旗飘扬C.逆风走路困难D.室外不能上体育课三、火眼金睛辩一辩1、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没必要去关心天气。
(ⅹ)2、天气不能直接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ⅹ)3、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很多。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1、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答: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雨水能灌溉庄稼也能冲毁农田;雪能杀死土里的害虫,使农作物丰收,也能造成雪灾;风能给人送来凉爽,也能毁坏建筑物;雾会给交通带来不便,冰雹会给庄稼带来灾难等。
2、你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并画出各种天气现象的符号。
答:天气现象有:晴、多云、阴、阵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雾、雪、冰雹等。
(注:画天气现象的符号参照教参11页)3、请你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方面来描述今天的天气。
答:略1.2 天气日历一、我会正确填空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是(天气日历)。
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二、我会用心选择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ABC)A.日期和时间B.云量和降水C.风速和风向D. 天气现象三、我会细心判断1、我们制作天气日历与天气预报不一致,所以没有制作价值。
(ⅹ)2、天气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3、天气是随时随地在不断变化的,坚持观察天气时,培养科学的观察习惯非常重要。
科学实验通知单

科学实验通知单
科学实验通知单
科学实验通知单
科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实验通知单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6云的观测-教科版(16页PPT)

请同学们观察近一周天空中的云量、 解现释在: ,棉你花能云说指说絮气状象高学积家云是,根出据现什这么种对云表进明行中分层类大的气吗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 高空才能形成。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现在,你能说说 气象学家是看云识天气
1、棉花云,雨快临。 到表示天空的圆片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来进行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看云识天气
3、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解释: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 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 ,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户外活动:
请同学们观察近一周天空中的云量、 云的高度、云的形状,并将你观察到的天 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
云的观测
猜一猜
(云)
云的形成
晴天
多云
阴天
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呢?
小组合作:4人一组,把观测到的云量填充 到表示天空的圆片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 的多少来进行区分“晴天”、“多云”、“ 阴天”。
根据云量判断天气
晴天
多云
阴天
不超过1/4
不超过3/4
请同学们观察近一周天空中的云量、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 到表示天空的圆片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来进行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呢? 解释: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3、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 解释: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小组合作:4人一组,把观测到的云量填充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 到表示天空的圆片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来进行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云的高度、云的形状,并将你观察到的天 请同学们观察近一周天空中的云量、 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云:在高空像羽毛像绫纱
卷积云:在高空像粼波
积云:像棉花团
高积云:像羊群
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
卷层云: 仿佛白色调幕 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像毛玻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高大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
有关“云”的谚语
云知识气泡图
云
1、什么是云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 冰晶组成的的可见聚合体。 2、云的观测有什么意义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 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 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 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观察云
晴天:无云或云量少(太阳总能看见)
天气
多云: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
阴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把天空当做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
晴天
多云
阴天
观察云
晴 天
观察云
多 云
观察云
阴 天
观察云
多 云
观察云
多 云
观察云
晴 天
云一般分为三类:层云、积云、卷云
层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 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的。
分类依据: 云的高度和形状。
云的分类 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种类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形状
像羽毛像绫纱 像粼波 像棉花团 仿佛白色调幕 像毛玻璃 布满天空
位置
最高 很高 2000米左右 高 低 更低 更低
天气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 面,天气晴朗
它不会带来雨雪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雪就开始下降 马上就会下暴雨
有关“云”的谚语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1.制作“天气日历”(包括气温,风向, 风速)。 2.继续记录“日期-气温柱状图”。 3.记录每天的降水量。
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 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 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 经验编成谚语。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有关“云”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