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体系

合集下载

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百科名片三大表演体系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体系、布莱希特(德国)体系以及以梅兰芳(中国)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1938)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

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

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

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

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

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梅兰芳表演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

浅议梅兰芳表演体系

浅议梅兰芳表演体系

作者: 陈其兴
作者机构: 梅兰芳纪念馆
出版物刊名: 戏曲艺术
页码: 43-49页
主题词: 表演体系 梅兰芳体系 梅兰芳先生 中国戏曲艺术 谭鑫培 基本功底 艺术表演 穆桂英 梅先生 民族文化艺术
摘要: 京剧,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国粹。

从其孕育——诞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经验,谁都不会忘记中国戏曲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

他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京剧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梅兰芳以自己天赋的艺术条件、坚实的基本功底和崇高的艺术追求,继承、创造和发展了京剧旦角艺术。

为京剧、为中国的戏曲艺术在国际艺坛上赢得了荣誉。

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演剧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上的一大表演体系。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介绍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去世,享年67岁。

人物生平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梅兰芳体系是什么_梅兰芳体系内容

梅兰芳体系是什么_梅兰芳体系内容

梅兰芳体系是什么_梅兰芳体系内容梅兰芳体系是什么?梅兰芳体系是世界著名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而梅兰芳也是世界戏曲的一代宗师。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梅兰芳体系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梅兰芳体系内容梅兰芳体系主要是主张间离和共鸣融合而产生的统一,也是将戏曲和舞蹈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的艺术。

其实把梅兰芳体系归为三大体系之一,主要依据的还是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并不是指他的理论和著述内容。

梅兰芳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就是梅兰芳体系中特别的虚拟写意手法,梅兰芳体系主要是突破了时间、空间等各种限制因素,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意境,将那种唯美的感觉体现出来。

梅兰芳体系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表演方式是呈现的是程序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将体验之后的人物通过象征性的方法表现出来,这一点梅兰芳体系和话剧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点,梅兰芳体系是以演员这个人物为中心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发挥,从而体现出更高的艺术水平。

梅兰芳体系在中国甚至世界的舞台上都影响很大,主要是这一种新的形式和总结,给戏曲舞台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让戏曲精神更容易渗透每一个观众的心中,在梅兰芳体系的影响之下,戏曲的形象、意义都有了独特的魅力。

而梅兰芳作为这个体系的代表人,他的一生品格出众,德艺双馨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同时梅兰芳的号召力也是非常大的,在他的带领下,戏曲的道路越来越宽广,而梅兰芳体系也越来越重要。

梅兰芳怎么死的关于梅兰芳的死还要从1960年说起,那个时候梅兰芳已经十分的著名,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每天梅兰芳都忙的抽不开身,可是这样的忙碌和充实的生活让梅兰芳感到非常的幸福,所有人也都不会想到,梅兰芳老师的死竟然会这样的匆忙就来到了。

当时梅兰芳总会觉得身体不舒服,胸口也会时不时的发闷,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胃病,只是随便吃了些药酒继续工作,谁都没想到,这竟然和梅兰芳的死有着直接关系。

梅兰芳的死亡是在第二年的夏天,那时他的病情其实已经十分严重了,他的胸口不但发闷还伴随着疼痛时常出现,后来到了北京的医院检查,这才知道是心绞痛。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一个是前苏联的,一个是德国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也就是我们中国的京剧。

能够被列入“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说明我们的京剧已经名扬世界了。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

梅兰芳的昆曲_梅兰芳有哪些著名昆曲

梅兰芳的昆曲_梅兰芳有哪些著名昆曲

梅兰芳的昆曲_梅兰芳有哪些著名昆曲梅兰芳的父亲曾经是在昆曲和京剧上都有所长的梅竹芬。

虽然梅竹芬去世的时候梅兰芳只有四岁,可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长辈们的影响,梅兰芳昆曲也是比较出色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梅兰芳有哪些著名昆曲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梅兰芳有哪些著名昆曲大家都知道梅兰芳京剧是非常著名的,那么梅兰芳昆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他从八岁开始学习戏曲,主要学习的就是青衣唱腔,后来才改为花旦,但是在十岁的时候,梅兰芳第一次登台,但是就是在这一次,梅兰芳唱的就是昆曲。

当时在七夕节那天,梅兰芳在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中首次开腔唱昆曲,演绎的则是织女这个角色,那时候梅兰芳年纪还比较小,说梅兰芳将昆曲演绎的如何出神入化、精彩绝伦也许有些夸张了,但是却也是非常出色的。

这是梅兰芳和昆曲在舞台上的第一次结合。

后来梅艳芳在喜连成戏班子里演出时,一边刻苦钻研花旦,一边又毫不放松对昆曲的练习,如果说这是为他以后京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从另一方面来说,梅兰芳对于昆曲也是比较执着的。

后来在梅兰芳事业日渐成熟鼎盛时期,虽然时间很紧张,梅兰芳出演昆曲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但是到了晚年时期,因为各种原因促使之下,梅兰芳再次在舞台上演绎起昆曲来,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牡丹亭》了,在梅兰芳晚年,昆曲占据了大部分演出时间,所以说,梅兰芳和昆曲也是紧紧联系了一辈子。

梅兰芳的师傅说起梅兰芳的师傅,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吴菱仙了,他可以说是梅兰芳的启蒙师傅。

在1902年的时候,梅兰芳八岁了,他的伯父梅雨田知道他喜欢京剧,于是请来了吴菱仙作为梅兰芳的第一个师傅。

当时吴菱仙已经五十几岁了,是非常著名的京剧演员。

吴菱仙曾经还和梅兰芳祖父交情很深,于是成为梅兰芳的师傅后,教导起来非常的认真。

吴菱仙作为梅兰芳的启蒙师傅,对他是十分关爱的,每天都会和梅兰芳一起练嗓子、讲剧情、练功夫。

就算是梅兰芳困了累了,吴菱仙也只是用戒尺象征性的拍一下。

思念中,吴菱仙教会了梅兰芳几十出的戏,在梅兰芳十一岁的时候,吴菱仙就让他出演了《鹊桥密誓》,在其中扮演了织女这一角色。

京剧大师梅兰芳全解

京剧大师梅兰芳全解

思考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演的 是哪一个行当角色?
四 大 名 旦
梅兰芳:1894—1961 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
程砚秋: 1904—1958
世称“程派”。
1899—1968 : 世称”荀派“。
1899—1976
世称“尚派”。
欣 赏 京 剧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海岛冰轮初转腾》
梅派唱腔特点
梅派:在演唱上具有音色明朗圆润、
咬字吐字清晰,唱腔婉转妩媚、流 利甜美,在句尾常用下滑音等特点。
欣赏《苏三起解》


剧梅
大兰 芳谢


欣 赏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成为京剧,是中国
最大戏曲剧种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
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
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
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的戏曲现种有三百多种。京剧乃是其中的佼
三庆班
四 四喜班 大 徽 和春班 班
春台班


四 大




南梆子,又名卜鱼、广东板。南梆子 的艺术特色高亢、激越、慷慨,悲忍 是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起 来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说的是与非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说的是与非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说的是与非作者:郑传寅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年第04期摘要:“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说的提出一直可以追溯到1935年春梅兰芳第一次访苏时苏联人关于梅兰芳“创造了自己的戏剧体系”的赞词之上。

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斯坦尼体系”的膜拜激发了学界将中国戏剧也称作“体系”并与世界上其他戏剧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冲动。

20世纪60年代初,黄佐临“三个不同戏剧观”的命题中已暗含斯坦尼、布莱希特、梅兰芳“三个体系”的提法。

1988年,黄佐临在一次学术讲演中对此作了确认。

1981年,我国报刊上已有“梅兰芳体系”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提法,但1982年孙惠柱提出的“三大戏剧体系”说影响最大。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说有缺乏世界性和逻辑前提不一致的缺陷,有学者提出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才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此说亦存在三者“不可比并”的问题。

将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称作“体系”则具有合理性,这个“体系”由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实践及蕴涵其中的美学观念、梅兰芳自己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学人对梅兰芳的研究等所构成。

“体系”之建构除梅兰芳的杰出贡献之外,还有赖多方助力。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承载了戏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戏曲体系”的代表。

关键词: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三个不同戏剧观;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中图分类号:J8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0)04-0001-19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ysb.2020.04.001Abstract:The theory of“MEI Lanfang’s performing art system”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oviets’ praise for his“creating his own drama system”when MEI Lanfang first visited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spring of 1935. Later Chinese worship of“Stanislavski’s system”in the 1950s inspire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view Chinese drama as a“system”and compare it with o ther drama systems in the world. In the early 1960s,HUANG Zuolin’s proposal of“three different views ondrama”implied“three systems”of Stanislavski, Brecht and MEI Lanfang, 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him in a lecture in1988. As early as 1981, there we re references of“MEI Lanfang’s system”as one of the“three drama systems in the world”in academic journals yet SUN Huizhu’s theory of“three Drama systems”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1982. The theory of“three major drama systems in the world”has the defects of lacking cosmopolitan attributes and is inconsistent in logical premise. Some scholars referred the ancient Greek drama, Indian Sanskrit drama and Chinese drama as“three major drama systems in the world”which also has the defect of“incomparability and no n-juxtaposition”. It is reasonable to call MEI Lanfang’s performing art a“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MEI Lanfang’s performing art practice and aesthetic concept, his own theoretical summary and the studies on MEI Lanfang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Bes ides MEI Lanfang’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system”also relies on many multiple supports.“MEI Lanfang’s performing art system”carries the great opera tradition and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Chinese opera system”.Key words:M EI Lanfang’s performing art system; three different views on drama; three major drama systems in the world詩歌史上的“李杜”,散文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书法史上的“二王”,绘画史上的“六朝三杰”,元代戏曲史上的“元曲四大家”“元人四大传奇”,清传奇史上的“南洪北孔”,京剧史上的“前三杰”“后三杰”“四大名旦”等都是中国文学或艺术史上的“并称”,这类众口相传的“并称”凸显了一个时代文学、艺术的代表或高峰,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经典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体系"是其名,"昆曲体系"是其实作者:jyl讨论中国戏曲当然是指本体,其他某些偏离本体的戏剧形式及内容是局部的,不影响整体、主流的,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不能把少数不符合昆曲规律的戏剧形式,一股脑归在梅兰芳名下,梅兰芳自己也不会同意。

布氏、斯氏体系中也不是非常纯正的。

中国戏曲自成体系,无庸置疑。

体系的存在是固有的,是千百年演化形成的,由不得西方某些权威人士及国内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信口否定。

大家看过《刮痧》否?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的是事实!至今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死不承认中国的中医以及中药等相关学科,他们强硬地认为包括中医、中药在内的传统医疗技术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野蛮的。

我国国内每年销售大量的美国药,可至今没有一个中国药品种在美国合法销售!他们根本不承认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就像指责我们的戏曲一样,说我们根本没有理论,我们能将他们的话奉为神明吗?中国戏曲在长期发展中的确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昆曲以外的戏曲声腔剧种上,而昆曲则历来重视唱、念、表、美、文、律、评等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并为后人留下大量戏曲论著,供后起之各剧种共享。

昆曲之所以称为百戏之祖,并不是从声腔角度上的传承关系,而正是指包括戏曲理论在内的这个体系,否则无法理解清代文献上描述的"四方歌者皆宗吴门"。

京剧继承了这个体系,因此称昆曲为其"forefather"。

后来的戏曲剧种反而不如昆曲重视理论,这不奇怪。

我国近代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是走下坡路,大幅度地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至于被人家瞧不起。

而在此之前,我国的音律、记谱方法(包括板眼节拍)、戏曲表演均先于并先进于西方,这些成就也都与昆曲密切有关。

昆曲的衰落与整体国力的衰退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内在相关性。

我们目前要继承发扬光荣传统,潜心研究我们自己的戏曲理论,用我们的一套体系学说令世人心悦诚服。

当然,西方国家不承认我们,除了宣传不够以外,恐怕也与我们内部纷争有关。

举例,长久以来,西方对中国的气功并不推崇,而是言必称"瑜珈"。

莫非印度的气功明显高于中国,显然不是,原因何在?请数一下号称中国气功正宗的门派吧,不下数百种,各种新创功法千余种不止!山头太众,大师多如繁星,无从追随。

而印度就推出"瑜珈"一种。

戏曲也是,剧种并非多多益善,只能适可而止。

在这方面,我们的确在大跃进等时期做过头了。

体系的由来一般认为世界上有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简称:布氏体系)和中国的梅兰芳体系。

将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两位国外戏剧大师相提并论,最早是由黄佐临先生在1962年提出的。

“文革”后的1981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黄先生题为《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的文章,之后“三大戏剧表演体系”逐渐被人们认可。

浅谈“梅兰芳表演体系”自《梅兰芳》电影公映以来,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关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热潮,包括对梅兰芳的家世背景、梅兰芳的艺术道路、梅兰芳的情感生活,甚至对梅兰芳尽一生心血从事的京剧艺术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这倒是始料不及的。

以梅兰芳为切入点,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爱京剧,成为新的京剧观众群体,对于京剧的振兴,确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人们在深入研究梅兰芳的时候,因为各自关注的内容不同,角度不同,即会产生各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见解。

比如:有人对“梅兰芳表演体系”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本不存在“梅兰芳表演体系”。

那么到底有没有“梅兰芳表演体系”,笔者想谈一下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关于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由来一般认为世界上有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简称:布氏体系)和中国的梅兰芳体系。

将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两位国外戏剧大师相提并论,最早是由黄佐临先生在1962年提出的。

“文革”后的1981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黄先生题为《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的文章,之后“三大戏剧表演体系”逐渐被人们认可。

一度盛行的“知识问答”活动也常常把这个题目作为戏剧的基本常识,被提问者也会不加思索地照这个答案回答。

至于这“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理论、内容、特点、差异,则没有多少人可以比较准确地说出来,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当然,作为不以戏剧研究为业的人士,弄明白或不弄明白也不重要。

那么现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我们共同做更深入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二、关于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戏剧表演体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不断精雕细琢而形成的有法则、有规律、相对完善的艺术整体。

它包括剧目、导演、演员、舞美、音乐、化妆、剧团管理、基础训练、理论教育等诸多方面,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阶段才能逐渐形成,由一个人或一代人来完成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是被世界戏剧界公认的了,以斯氏为例,他的艺术生命比较长,达50年之久,他一生导演了上百部戏、饰演了上百个角色,并且著书立传,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后人对他的评价中写道:“他所创立的演剧体系,继承并发展了俄罗斯和欧洲体验派的艺术传统。

”可见他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布氏的艺术生命比起斯氏要短得多,但他所倡导的“表现艺术学派”与斯氏所创立的“体验艺术学派”在表演理念上有较大的不同,所以成为当时西方戏剧的两个主要派别,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两个戏剧表演体系。

三、关于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命名梅兰芳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京剧艺术趋于成熟期的阶段,前辈艺术家如谭鑫培、王瑶卿等都处于艺术的黄金时期,梅兰芳在这种非常适合京剧发展的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经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和前辈艺人的热心提携,年轻的梅兰芳崭露头角,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

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最早把中国京剧艺术完整地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并获得国际的盛誉。

1919年、1924年和1956年,梅兰芳三次赴日本访问演出。

1929年底梅兰芳应邀赴美国访问演出。

1935年和1952年梅兰芳两次到前苏联访问演出,特别是1935年访苏期间,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两位世界戏剧大师相遇。

当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京剧的时候,真的惊讶了,他们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备加推崇,认为给了他们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斯氏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曾这样评价:“具有充满诗意的、样式化了的现实主义。

”梅兰芳手势的示范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此,俄罗斯戏剧艺术家梅耶荷德说到:“看了梅兰芳运用手的方式,俄国演员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他们应该把自己的手砍掉。

”由此可见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已使西方戏剧艺术家叹服,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也得到世界的肯定。

梅兰芳在中国京剧领域内论艺术造诣、历史贡献、师承地位并不能说是首屈一指,但他一生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勤勉好学,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会到他的艺术中去。

他创立了端庄、秀美的“梅派”旦角艺术,把人物的个性特征融化在美的形象之中,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细腻自然、妩媚俏丽,他的全部舞台技巧无不在平易中蕴藏着深邃的内涵,被誉为“美的化身”。

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艺术也成为中国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兰芳是一位受人尊重的爱国主义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蓄须明志,拒绝为日伪演出,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

由于梅兰芳多次把京剧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同时也提高了他的世界知名度,作为“世界名人”和中国京剧的杰出艺术家,出任中国京剧的形象代言人是当之无愧的。

“梅兰芳”体系只是一个命名,它和斯氏体系、布氏体系一样,体系并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孕育它们的那个民族。

四、关于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内容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乐舞谐戏,这该是中国戏剧的雏形吧。

到13世纪元杂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尽管后来因为戏曲中心南移的影响,元杂剧逐渐衰微,但它的剧目、演技以及创作经验却被后人继承下来,融于各地方戏曲中。

京剧在形成的过程中就是吸取了昆曲、徽调、汉调、高腔、秦腔等众多地方戏曲元素,逐渐提炼演变成我们熟悉的京剧。

京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了,围绕着舞台演戏这个中心形态,凡是与这一形态有关的一切都是这个体系包含的内容——从戏校招收新生的选材、基本功训练、传统素质教育、表演技巧传授,到运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来完成每一个角色,舞台上的美术设计、人物造型、化妆、音乐、舞蹈,剧团的体制管理、剧目的编创、导演,以及戏曲理论研究,等等。

这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曲文化,这个被称为“梅兰芳表演体系”的体系,实际上也可以称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但一定不能称为“中国戏剧表演体系”,因为中国戏剧有它的特殊性:中国戏剧是由戏曲、话剧和歌剧三个部分组成。

这个体系显然不适用其他两个艺术门类。

五、关于戏剧表演体系的认定因为戏剧表演体系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积累而获得众望所归的社会承认的,且不需要任何机构宣布它的诞生,这一点似乎有些和我们京剧流派的形成相似。

这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对与它相对应的艺术形式的规范化的约束。

任何艺术形式的传承过程都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指导约束它的所谓“体系”也必然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仅就戏剧而言,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戏剧艺术。

影响较大的如法国、英国、意大利、希腊、印度、日本等国,它们的戏剧艺术都是相当成熟的。

那么它们属于哪个“体系”呢?斯氏?布氏?还是梅氏?都不是。

它们只能属于自己的那个“体系”。

仅仅三个戏剧表演体系不可能把如此众多的世界戏剧种类完全包括。

由此可见,“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提法并不是很科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