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世界的金庸小说研究——以宋伟杰的金庸小说民族观研究为例
金庸小说英译研究兼论中国文学走出去

金庸小说英译研究兼论中国文学走出去一、本文概述《金庸小说英译研究兼论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篇深入探讨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现象及其对中国文学国际化影响的学术文章。
本文旨在通过对金庸小说英译本的细致分析,揭示其翻译策略、传播路径以及读者接受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学如何借助翻译这一桥梁,实现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学对话的目标。
金庸,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金庸小说的英译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首先回顾了金庸小说英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译本的翻译特点和翻译策略,探讨了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本文关注金庸小说英译的传播路径和读者接受情况。
通过分析译本的传播途径、读者反馈以及市场反响,揭示了金庸小说英译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同时,本文还对比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读者的阅读偏好和接受度,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
通过分析金庸小说英译的成功案例,总结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认为,中国文学要真正实现走出去,需要在翻译质量、文化传播和市场需求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作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金庸小说英译研究兼论中国文学走出去》旨在通过对金庸小说英译现象的深入研究,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二、金庸小说英译的历史与现状金庸,原名查良镛,是2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的代表性作家,被誉为“新武侠小说”的鼻祖。
他的作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不仅在华人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也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喜爱。
随着金庸小说的广泛传播,其英译版本也逐渐出现,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一环。
金庸小说的英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一些海外华人学者和翻译家开始尝试将金庸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以满足海外读者的需求。
金庸英语作文

金庸英语作文Title: Jin Yong"s English Composition---In the vast sea of literature, Jin Yong"s works stand as towering giants, captivating readers with their intricate plots and profound characters.His writing not only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but also transcends linguistic boundaries, offering a unique blend of tradition and creativity.在文学的广阔海洋中,金庸的作品如参天巨人般耸立,以其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吸引着读者。
他的笔触不仅体现了中国武侠文化的精髓,更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将传统与创新独特地融合在一起。
---The protagonist in Jin Yong"s novels often undergoes 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entwined with the larger tapestry of martial arts and political intrigue.It"s a coming-of-age story that resonates with readers of all generations, where loyalty, bravery, and integrity are teste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 chaotic era.金庸小说中的主角常常经历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与武术及政治阴谋的宏大叙事交织在一起。
金庸武侠的英语ppt介绍

Martial (武侠)arts are not only entertaining us but also educating us. 1. Marshal novels can purify our soul
2. They can make us get rid of stress and we can enjoy ourselves 3. Marshal novels is a reflection and review on history; appreciate marshal novels is experiencing a real life .
The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倚天屠龙记)
The Smiling Proud Wonderer(笑傲江湖)
Now let’s enjoy some of his martial arts and recall the warmth they have ever b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11 Electric Automatization Zhanghui
金 庸 的 武 侠 世 界
Jin Yong, formerly known as Louis Cha(查良镛), born in 1924 in Zhejiang Haining, is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martial arts writer and Chinese richest writer. Jin Yong , Gu Long, and Liang Yu-Shen, are called the three major Chinese martial arts master. He is known as the peerless master (绝代宗师) and Mount Rushmore(泰山北斗) of martial arts 。
金庸英文介绍定稿

Suiting Both Elegant and Popular Tastes<雅俗共赏>
Jin Yong's novels, the integration of a variety of feelings
1 love
2 national feelings
3 friendship
Value, meaning and evalu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JinYong’s novels can not be denied,but their values need to be further analysis. ,Jin’s stories conveys the meaning of art and explains the liberate of beauty and justice of poetry.
Louis Cha, when he is 85 ,as a PhD
candidate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majoring in Chinese history. This is a picture when he studied
in Cambridge.
Louis Cha’s Works
Whether in fiction or in life,Jin yong has always been exploring the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of Chinese and the way to the nation.
英语介绍金庸及其作品..

Blade-dance of the Two Lovers
The Condor Trilogy
•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thank you !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Characters
Guo Jing HuangRong Yang Kang Mu Nianci
Seven Freaks of Jiangnan
Quanzhen Sect Ashes of South emperor North gai
84年梁朝伟版
98年陈小春版
00年张卫健版
08年黄晓明版
It is said that “Outstanding martial arts novelist to write the world faces ;and Astute readers read out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and attitudes of human”.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出人世的
Character description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As a Chivalrous man,he do everything should for the county and for the people.
天下为怀,苍生为念,是侠的最高理想 Put the world into heart,and put all the people into mind,is the Chivalrous man’s highest ideal.
英语世界的金庸小说研究——以宋伟杰的金庸小说民族观研究为例

23
中 国 文 学 海 外 影 响 研 究 · 当 代 文 坛 ·2014 . 5
“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复杂的民族国家话语以及个人身份、 历 史记忆之间的内在矛盾” 。 在对金庸小说的民族观展开研究之前, 宋伟杰对其选 用的西方文论术语在金庸小说研究方面的适用性进行了论 证分析。他指出, 我们不能贸然借用西方术语研究金庸小 说, 因为金庸武侠小说背景的设置跨度是从北宋延伸到清 “民族国 初, 而当时人们的意识与古代汉语中显然没有形成 ( Nation - state )、 “个人主义 ” ( individualism) 、 “身份认 家” ( identity) 这类西式现代化概念, 同” 并进一步阐明说, 虽然 具体化的概念没有成型, 但这些概念确实在历史境遇中对 人的意识起着无形的支配作用, 从而为现代术语提供了一 , “讲述故事的年代 ” 定的适用性;从另一方面来讲 远比“故 事被讲述的年代” 重要, 金庸小说创作于现代时期, 这些新 词显然已经进入了现代汉语并影响了现代人的历史观念, 因此这些术语可以用于金庸小说批评实践。 宋伟杰沿着两 条论证线索进一步推进具有西学特色的金庸研究, 并导出 : “民族 - 国家 ” 了极具个人研究特色的金庸小说研究脉络 主题。宋伟杰先点明国家历史演化进程中“民族 - 国家 ” “历史意识 ” 在现代社会 成型方面所起的主导性作用, 然后 指出, 对于作为作者的金庸及作为读者的中国人的社会 - 文化经历来讲, 朝代变迁、 民族国家的建立、 个体身份认同、 历史记忆以及中西文化冲突等问题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感 受真切的一页, 进而论断, 金庸对小说背景的设置意在借古 代历史境况为语境, 对汉族人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个人身份 的两难处境与历史记忆的结构之问题进行具有历史穿透力 的描写。金庸小说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偏见, 超越了某 些传统武侠小说的局限性, 因此从宏观上讲作为文学文本 “令作者和读者双 金庸小说在整个叙述、 传播和接受过程中 方都反思了殖民地社会与孱弱的民族国家中复杂的民族历 史、 个人阅历和历史境遇 ” 。 据此而言, 宋伟杰有力地令 我们可以循其所示, 以“民族 - 国家 ” 的争端、 个体身份与 认同的困境及历史记忆的建构为线索, 发掘金庸小说如何 “透过亦真亦幻的古代形象与人们当下的常识系统 ” ,颠覆
英语演讲金庸与他的小说PPT课件

穆旦,原名查良铮。
徐志摩,金 庸的表哥。
蒋英,金庸 钱学森,金 的表姐。 庸的表姐夫
张文顺,原名 査良燮,金庸 的亲叔伯兄弟。
Affair
林
婚外情
乐 怡
Hale Waihona Puke 杜治芬朱玫飞狐外传 :Other Tales of the Flying Fox
雪山飞狐 :Flying Fox of Snowy Mountain
天下为怀,苍生为念,是侠的最高理想
Put the world into heart,and put all the people into mind,is the Chivalrous man’s highest ideal.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笑傲江湖 :The Smiling, Proud Wanderer
书剑恩仇录 :The Book and the Sword
神雕侠侣 :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侠客行:Ode to Gallantry
逍遥二仙
倚天屠龙记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re
碧血剑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高中阅读

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成——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伟杰毕业于北京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 分别获得比较文 中国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曾任美国普度大学 学博士学位、 外国语言文学系的助理教授, 现为美国罗格斯大学( 即新泽 西州立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迄今为止, 宋伟杰 :《金庸小说的叙 在金庸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 ( 发表于 《艺术广角》 1997 年第 5 期 )、 《身份认同的 事张力》 “混杂” — —管窥金庸的小说世界 》 (发 与文化记忆缺失症— 1998 年第 2 期 )、 《从娱乐行为到乌托 《天津社会科学》 表于 — —金庸小说再解读》 ( “Chinese of From Entertain邦冲动— ment Activity to Utopian Impulse: Rereading Jin Yong's Martial Arts Fiction” , )、 《民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 1999 年 9 月出版 族 - 国家, 个体身份及历史记忆:金庸小说中汉人和非汉人 》 ( “Nation - State,Individual Identity,and Histori间的冲突 cal Memory: Conflicts between Han and Non - Han Peoples in Jin Yong’ s Novels ” , 收 录 于 何 素 楠 ( Ann Huss ) 与 刘 剑 梅 ( Jianmei Liu) 合编的 《金庸现象:中国武侠小说与中国当代 ( The Jin Yong Phenomenon: Chinese Martial Arts 文学 史 》 Fiction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 一书, 由美国凯 )、 《空间、 博利亚出版社( Cambria Press 于 2007 年出版 剑客 ( “Space,Swordsmen, 与乌托邦:金庸叙事中的二元想象》 and Utopia: The Dualistic Imagination in Jin Yong ’ s Narratives” , 收录情况同上, 此二文均为其中文与书稿两章的英 )、 《 “包括在外” , — — 文简写 排除在内, 华语语系叙事策略— 《东吴学术》 2013 年第 6 期, ( 发表于 重绘金庸侠义地形图》 《测绘现代北京》 ( Mapping Modern Beijing ) 是为其英文书稿 最后一章一个小节的扩写, 以及 2012 年为托马斯 · 莫兰 ( Thomas Moran ) 与 徐 叶 合 编 的《中 国 小 说 作 家: 1950 -
⑦ “任何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偏见。 ” ⑥ ⑤
国家” 主题的第一层涵义。显然, 陈家洛作为一名优柔寡断 “侠之大者” 的文人侠士, 发展成 的历程要蜿蜒、 纠结些。他 “红花会” 作为 总舵主, 起初率领红花会群雄对抗满清朝廷 是由于临危受命, 明显带有消极被动与力难胜任的色彩, 且 屡屡陷入与香香公主和霍青桐这两名回族少女的三角恋中 无法自拔, 以致家国大事在心头被个人的儿女情长所盖过。 在小说行将收尾之时, 陈家洛才由于在黄沙废城中碰巧读 到羊皮卷上所刻的古老传说后认识到了“光复汉室 ” 的重 大使命, 因感佩玛米尔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洁和爱情去残酷 的国王手中拯救自己的部落才使“小我 ” 得到了“有限的升 , 华” 从而暂时克服了爱情纠葛的阻碍, 从民族 - 国家的视 角来重新定义自我。 接下来, 宋伟杰以民族主义意识倾向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 较为明显的 和 为例, 进一步发掘 民族 - 国家主题的第一层涵义。 他指出, 郭靖的思想境界 “纠缠于局部不公 ” “路见不平, 之所以超越了 的 拔刀相助 ” 之个人义举, 升华为捍卫祖国与人民利益、 充满忧患意识的 “侠之大者” , “民族 - 国家 ” 就是 主题矛盾中对个人得失与 集体利益间的取舍衡量。 郭靖之所以成为汉族的民族英 雄, 是因为他能在成吉思汗“雄起北方,蓄意南侵 ” 时毫不 犹豫地放弃了蒙古这个母子二人曾经的避难家园与“金刀 驸马” 的权贵荣誉, 断绝了与成吉思汗王室间的密切关系。 宋伟杰引用小说中丘处机道长的言语说明了民族 - 国家主 : “眼见天下事已不可为, 题下爱国主义应有的态度 然我辈 ” 的确, 男儿,明知其不可亦当为之。 忧国忧民、 保家卫国 “爱国主义 ” 式的 是儒家“忠君爱国 ” 思想传统理念的典型 “侠之大者” “国” , “民 产物, 而 所爱这个 就是现代意义上的 。宋伟杰亦指出, 族 - 国家” 即使是不屑于世俗人情、 孤独 “独行侠 ” 独立的 杨过, 最终也被郭靖夫妇情爱事小、 国家 为重的广阔胸襟所深深打动, 瞬间顿悟了“杀身成仁, 舍身 取义” 的真正含义, 不仅放弃了以郭靖夫妇项上人头换取情 花解药的初衷, 否定并超越了与恋人小龙女长相厮守的个 人爱欲情怀, 在郭靖凛然正气的感召下加入到了抗击蒙古 , “民族 - 国家 ” 入侵的国家大业中。 宋伟杰进一步论证道 不仅是男性侠客冲破个人主义樊篱、 成为侠之大者的必由 之路, 同时也是女性侠客发生心灵升华的重要主题, 只是金 庸武侠小说中能实现升华的女侠寥寥无几。 他以黄蓉为 例, 剖析了民族 - 国家在女侠思想境界提升中所起的作用。 指出, 黄蓉最初只是沉迷于个人情感、 家庭生活, 且鄙夷儒 家伦理观, 她之所以能够发生转变, 根本原因在于爱上了一 。“我和靖哥哥做了三十年夫妻,大 个心系国家大事的人 半心血都花在这襄阳城上。咱俩共抗强敌,便是两人一齐 ” 的确, 一如宋伟杰所 血截城头,这一生也真不是枉了。 , “爱夫及国” 述 是黄蓉成为一名英雄女侠最重要的推动原 因。宋伟杰还发现, 之前的中国古代历史传奇小说中其实 出现过类似的主题, 有名的穆桂英率十二寡妇西征一例就 是女侠通过爱夫及国、 代夫事国这一民族 - 国家政治实体 实现思想提升的典范。 在宋伟杰划分的民族 - 国家主题的第二层涵义中, 外 影 响 研 究 · 当 代 文 坛 ·2014 . 5
“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复杂的民族国家话语以及个人身份、 历 史记忆之间的内在矛盾” 。 在对金庸小说的民族观展开研究之前, 宋伟杰对其选 用的西方文论术语在金庸小说研究方面的适用性进行了论 证分析。他指出, 我们不能贸然借用西方术语研究金庸小 说, 因为金庸武侠小说背景的设置跨度是从北宋延伸到清 “民族国 初, 而当时人们的意识与古代汉语中显然没有形成 ( Nation - state )、 “个人主义 ” ( individualism) 、 “身份认 家” ( identity) 这类西式现代化概念, 同” 并进一步阐明说, 虽然 具体化的概念没有成型, 但这些概念确实在历史境遇中对 人的意识起着无形的支配作用, 从而为现代术语提供了一 , “讲述故事的年代 ” 定的适用性;从另一方面来讲 远比“故 事被讲述的年代” 重要, 金庸小说创作于现代时期, 这些新 词显然已经进入了现代汉语并影响了现代人的历史观念, 因此这些术语可以用于金庸小说批评实践。 宋伟杰沿着两 条论证线索进一步推进具有西学特色的金庸研究, 并导出 : “民族 - 国家 ” 了极具个人研究特色的金庸小说研究脉络 主题。宋伟杰先点明国家历史演化进程中“民族 - 国家 ” “历史意识 ” 在现代社会 成型方面所起的主导性作用, 然后 指出, 对于作为作者的金庸及作为读者的中国人的社会 - 文化经历来讲, 朝代变迁、 民族国家的建立、 个体身份认同、 历史记忆以及中西文化冲突等问题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感 受真切的一页, 进而论断, 金庸对小说背景的设置意在借古 代历史境况为语境, 对汉族人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个人身份 的两难处境与历史记忆的结构之问题进行具有历史穿透力 的描写。金庸小说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偏见, 超越了某 些传统武侠小说的局限性, 因此从宏观上讲作为文学文本 “令作者和读者双 金庸小说在整个叙述、 传播和接受过程中 方都反思了殖民地社会与孱弱的民族国家中复杂的民族历 史、 个人阅历和历史境遇 ” 。 据此而言, 宋伟杰有力地令 我们可以循其所示, 以“民族 - 国家 ” 的争端、 个体身份与 认同的困境及历史记忆的建构为线索, 发掘金庸小说如何 “透过亦真亦幻的古代形象与人们当下的常识系统 ” ,颠覆
下的开明政治观与民族本位思想批判为主线, 对宋伟杰的 金庸小说民族观研究进行了总体上的梳理和评述, 从而通 过借鉴美籍华裔学者中西兼通的二元文化分析视角来对金 庸小说民族观进行再审视, 进而从中西比较诗学的学术高 度深化、 推进对金庸民族史学思想的认识。
一
引
论
宋伟杰敏锐地发现, 金庸武侠小说中汉族常被描述成 一个文弱的民族, 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下的历史境遇 到中期作品 中, 同时以例为证:从开山之作《书剑恩仇录 》 《碧血剑》 , , 再到封笔之作《鹿鼎记 》 部部描摹满汉复杂纠 , 《射雕英雄传 》 、 《神雕侠侣 》 、 《倚天屠龙记 》 “射雕三 葛 这 , 部曲” 部部聚焦于蒙汉矛盾冲突。 的确, 金庸在被视为其 《天龙八部 》 巅峰之作的 中, 更是以宋辽两国的战事沧桑为 行文线索着墨勾画了汉人与契丹人的战时生活。 对此, 宋 “特意从朝代、 伟杰认为, 金庸 民族和种族层面描述各民族 间存在的复杂冲突 ” 。 正如他在《金庸小说的叙事张力 》 一文中所述, 金庸武侠将汉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和 契丹人共同置于同一地界, 形成多民族共存的格局, 甚至将 诸如罗刹人( 俄罗斯人) 、 葡萄牙人等来自西方异域的“他 “金庸小说有意面对的一 者” 也引入作品的地缘政治中, 是 种情境” 。对此, 一针 宋伟杰还提出了更为敏锐的洞见, 见血地指出, 金庸小说对汉人与少数民族间矛盾冲突的描 “出于娱乐目的进行异域情调的展示 / 消费 ” , 写既非 亦非 “将人们引向潜在的大汉沙文主义的歧途 ” , 而是有意突出
英语世界的金庸小说研究
英语世界的金庸小说研究
— — —以宋伟杰的金庸小说民族观研究为例 李泉
摘
曹漪那
要:宋伟杰( Weijie Song) 是英语世界研究金庸小说水平较高的学者 , 他立足于中西兼通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