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29例

要 】 目的:观察 中西 医结合疗 法治疗病毒性 角膜 炎的临床效果 。方 法:治疗组 2 9例 2 9眼采 用 中医辨证 用药配合 西药
治 疗 .对 照 组 2 0例 2 0眼 单 用 西 药 治 疗 。 结 果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结 论 : 中 西 医 结 合 疗 法 治 疗 病 毒 性 角膜 炎 效果 满 意 。 【 关键 词 】 病 毒 性 角膜 炎 : 中 西 医结 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0 4 . 0 3 5 1 资 料 与 方 法 根 据 患 者 的 临床 表 现 采 用 中 医 辨证 分 型 治 疗 : ① 风 热 上 犯
1 . 1临床资料 选取 2 0 0 9年 6月~2 0 1 1年 6月蚌埠市 中医 院病毒性角膜 炎患者 4 9例 ,其 中男性 2 9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2 0  ̄5 6岁 。
C J C M 中医临床研 究 2 0 1 3年第 5卷 第 4期
. . 5 7 .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病 毒 , 陡 角 膜 炎 2 9例
C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v e me d i c i n e o n t r e a t i n g v i r a l k e r a t i t i s
re t a t me n t ha d r ea s o na b l e e fe c t o n vi r a l k e r a t i t i s .
【 Ke y wo r d s ] Vi r a l k e r a t i t i s ;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v e me d i c i n e
病毒性角膜炎怎么用药

病毒性角膜炎怎么用药摘要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正确的用药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原则、药物种类、用药方法和常见的治疗方案。
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原则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应具有抗病毒活性、无细菌抑制作用、对眼表组织无刺激或副作用。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常见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种类常见的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种类有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眼药水和抗炎眼药水。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主要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 红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可抑制上皮细胞内的病毒复制,减少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2. 红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药水可以有效地抑制眼部感染的病毒,同时对细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美洛昔康:美洛昔康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广谱抗病毒活性强,对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抗生素眼药水抗生素眼药水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常用的抗生素眼药水有庆大霉素、氯霉素、新诺明、托伐新等。
抗炎眼药水抗炎眼药水可以缓解病情,减轻炎症反应。
常用的抗炎眼药水有氷片、盐酸舒昔明和氟轻松。
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方法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方法主要是眼部滴眼。
使用药物前需要先用温开水将双手洗净,然后使用无菌的滴眼器滴入眼睛,并保持眼睛闭合约1分钟,以便药物充分润湿眼表面。
滴眼时要避免触碰到眼睛和滴管口,以免感染。
每天使用药物的次数和滴眼的间隔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方案根据病毒的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1.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红霉素眼膏,每日3-4次,每次涂抹约0.5cm长。
–氯霉素眼膏,每日3次,每次涂抹约0.5cm长。
–美洛昔康滴眼液,每日5-6次,每次滴眼1-2滴。
2.疱疹性角膜炎:–红霉素眼膏,每日3-4次,每次涂抹约0.5cm长。
典必殊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钙 、磷代谢进行控制 ,使患者 的残 肾功能得以保护 。 综上所述 ,同血液透 析相 比来说 ,腹 膜透析 可更好 地控 制尿毒症患者 的钙 、磷 代谢 ,但 还是需要 根据 患者 的实际情 况来选择透析方式 ,以期达 到最佳 治疗 效果。
[ 参 考文献]
[ 1 ]林 明增 ,陈霄峰 ,范佳妮 ,等 .腹膜 透析和 血液透 析对尿 毒症 患者 钙磷 代 谢 影 响 的临 床 研究 [ J ].中国 血 液净 化 ,2 0 1 3 ,
眼液 +阿昔洛韦片进行 临床 治疗。 比较 两组治 疗效 果。结 果 试验 组治 疗 总有 效率 为 9 3 . 2 % ,高 于对 照 组 的 7 7 . 3 %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对 照组痊 愈 时 间、复发 率均 高 于试 验 组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两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在病毒性 角膜炎 患者 中应用典 必殊与 阿昔 洛韦滴 眼液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可 有效加速 患者痊 愈 ,降低复发率。 [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 炎 ;典必殊 ;阿昔洛韦 ;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 7 2 2 . 2 1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2—2 3 7 6( 2 0 1 7 )1 0— 0 l 1 9— 0 2 病毒性角膜炎是因病毒致病源感染所引起 的角膜炎性反
2 结 果
2 . 1 两组 钙 、磷代谢异 常情况 比较
两组 的低磷 、低钙 、高 钙的发生 率 比较 ,差异 均无统 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两组 的高磷 、高甲状旁腺 激素 、低 甲状 旁腺激素 的发 生率 比较 ,差 异均有 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 。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腺病毒性角膜炎原名流行性结膜角膜炎,现已证实由腺病毒Ⅷ型感染所致。
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眼睑肿胀,睑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滤泡形成,以下睑为多,有时可见假膜。
球结膜水肿,并见点状出血。
多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结膜炎持续7~10天后逐渐消退,此时有20%~90%的病例并发角膜损害。
当角膜受累时,常有混合性充血及羞明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
开始在角膜周边或其他部位发生散在的上皮性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
继则在角膜前弹性层下出现边缘模糊的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斑,直径0.2~0.4mm,数目不等,多集中在中央区域,不形成溃疡,亦无新生血管生长。
尚有少数患者于结膜炎消退后,角膜呈多发性糜烂或弥漫性上皮剥脱,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泪液分泌减少有关。
西医治疗除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外,可加用皮质激素。
为保护角膜、减轻混浊,亦可局部应用谷胱甘肽、硫酸软骨素、半胱氨酸等制剂。
中医学本病属于“天行赤眼暴翳”和“聚星障”范畴。
系因外感疫疠毒邪,内兼肺肝火旺,内外合邪,上攻于目所致。
治宜清肝泻火,退翳明目,并结合外治疗法。
治疗方剂1.泻肝汤【组成】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大黄6g,柴胡10g,前胡10g,荆芥6g,防风6g,当归10g,青皮10g,木贼10g,白蒺藜10g,石决明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肺泻肝,退翳明目。
【主治】腺病毒性角膜炎,证属肝肺热盛者,症见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浅层细点状混浊,羞明流泪,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柴胡泻肝胆实火;黄芩、大黄清肺泻热;前胡、防风、荆芥祛风散邪;青皮理肝气;当归养肝血;木贼、白蒺藜、石决明退翳明目。
2.石决明散(汤)【组成】石决明30g,草决明15g,赤芍10g,青葙子10g,麦冬10g,羌活6g,栀子10g,木贼10g,大黄10g,荆芥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6 . %,两组差别有显著性 ( 42 P<0 0 ) .5 。复发率 :随访 1 8~2 月 ,治疗 组有效 3 4个 0例 中,复发 1 ,复 发率 例
33%,对照组有效 2 例 中 , .3 5 复发 5 ,复发率 2 .% ,两组差别有显著 性 ( 00 ) 【 例 00 P< . 。 结论 】干扰 素治疗 5
liati d uai r es e i sete .【 e l 】O e 0c e i t etet r p 6c e a s n rr n bxl y fh m d r p i l Rs t f h ssn h t a n go ,2 s r eo a s l o t a s e e c v y a us t 3 a er m u as
单疱病 毒性角膜炎具有 治愈率 高和复发 率低 的优 点。 关键词 :干扰素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治愈率 ;复发率
【 文章编号】 10.0 120)500- 【 08 4 (080. 0 2 5 4 0 中图分类号】 R 7 .1 【 7 22 文献标识码】 A
I t r e o n r a n e p s sm p e i u e a ii n e f r n i te t g h r e i lx v r sk r tts i
we ec r d u e r t s 6. r u e ,c r a e Wa 8 6% a d i h 8 c s s o o to r u n n t e 2 a e f c n r lg o p, 1 a e r u e , c r ae Wa 4. % , 8 c s s wee c r d u e r t s 6 2
洪亮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经验

洪师 认为 , 本病 的发病 与 热关 系密切 , 中 以风 其 热 、 热 与邪热 熏蒸 多见 。正如 《 问玄 机 原病 式 》 湿 素 指出: “目昧不 明 , 目赤 肿 痛 , 膜 眦疡 , 为 热也 。 翳 皆 ” 热 邪或 由外感 风热 或风寒 之邪 外侵 , 犯于 目; 外 上 或 邪入 里化 热 , 经伏 火 , 肝 复受 风邪 , 风火相 搏 , 上攻 黑 睛 ; 过食 五辛 , 或 致脾 胃蕴 积 湿热 , 熏蒸黑 睛 ; 或肝 肾 阴虚 , 热病 后 阴津 亏耗 , 火上 炎导 致 。 虚
2 分期 论治
பைடு நூலகம்
复, 常伴 口干咽燥 , 舌红 , 脉细数。病机主要为久病 伤阴, 复感风邪。治当益气养阴, 退翳明 目。方用玉 屏风散加减 , 药用 : 黄芪 l , 5g 白术 1 , 0g 防风 l , Og
生地 l , 冬 1 , 明子 l , 5g麦 5g决 5g 木贼草 1 , Og蝉蜕
芍 1 , 0g荆芥 1 , 0 防风 1 , g 0g青葙子 1 , 明子 1 5g决 5 g 木贼草 1 , , 0g刺蒺藜 l g蒲公英 2 。 5 , 0g 22 缓解期 缓 解期 多为热 邪未 清 , 气未 虚 。症 . 正
见 : 眼 涩痛 , 明 , 轮 红赤 , 睛混 浊减 轻 , 口 患 羞 抱 黑 伴
洪亮是 江西 中医学 院教授 、 主任 医师 、 硕士研 究 生 导师 , 事眼科 临床 、 从 科研 2 年 , 0余 积累 了丰 富 的 临床经 验 , 长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眼病 , 擅 对单 纯疱疹 病 毒 性角 膜炎 有独 到 的见 解 , 效 显 著 。笔 者 随 师 以 疗 来 , 益 匪浅 , 受 现将其 治疗 单纯疱 疹 病毒性 角膜 炎经 验简单 介 绍如下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n i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0 . 0 5 ) .1 1 1 e p r o g n o s i s f o i n t e ra g t e d ro g u p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P<
l f a mma t o y r o r a l l i q u i d .T h e d u r a t i o n wa s a mo n t h .Re s u l t s: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r a t e a n d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 ro g u p Wa s s i g -
世界 中医药
2 0 1 3 年 8月第 8卷第 8期
蒲 地 蓝 消 炎 口服 液 治 疗 病 毒 性 角膜 炎 临床 观 察
刘 新英 杨 柳 西玉立
(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 , 牡丹江 , 1 5 7 0 1 1 )
摘要 目的 : 蒲地蓝 消炎 口服 液治疗病毒性 角膜 炎的临床 治疗效果 。方 法: 将 收集的于 2 0 0 9年 1月至 2 0 1 2年 8月 来我 院就治 的病毒性 角膜 炎患者 随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其 中对照组 2 6例 ( 3 0只眼) , 采用西药治疗 ; 治疗组 2 8例 ( 3 0只眼 ) , 在采 用西
医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加 用 蒲地 蓝 消 炎 口服 液 治 疗 。2组 患 者 均 以 1个 月 为 1个 疗程 , 1个 月 治 疗 结 束 后 。 结 果 : 治 疗 组 临 床 治愈 率
病毒性角膜炎86例治疗及观察

是 十二 指 肠 溃疡 的发 病 因素 。H p促 发 十二 指 肠 溃
疡 , 能 与 以 下 因 素 有 关 : 1 胃酸 分 泌 过 多 , 激 可 () 刺 破坏 胃黏膜 ,为 H 胃窦黏 膜 移居 于 十二 指 肠球 p从
部创 造 条 件 , p在 球部 繁 殖 诱 发 慢性 炎 症 。 ( ) H 2 可
作 者 单 位 :4 0 1湖 北 省 襄 樊 职 业技 术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4 12
者 . 机 分 为治 疗 组 和对 照 组 。 治疗 组 4 随 8例 5 2只 眼, 眼4 单 2例 , 眼 6例 。其 中男性 2 双 1例 , 女性 2 7 例 , 龄最小 l 年 3岁 , 大 6 最 O岁 , 均 年 龄 4 平 3岁 ; 对
3 Gr o k D .e t le n c i rnMe i a i s iJ P pi ucri hl e . d Cl No h Am, b c d n
1 9917 89 ;5: 9.
( 收稿 日期 : 0 8 2 0 2 0 —1 — 9)
中 国农 村 医学 杂 志 2 0 年 1 第 7卷 第 1 09 月 期 C i s o ra o u a hn e Ju n l f R rl dcn a u I 2 o 0. N . e Me i e Jn aV 0 9V 1 . o i " 7 1
将8 6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对 照组 ,
治 疗组 4 8例 用 复 方 西 咪替 丁 ( 中 含 西 咪 替 丁 1 , 环 鸟 苷 01 地 塞 米 松 00 1 ) 药 水 滴 眼 , 时 在 球 结 膜 下 其 % 无 .%、 . % 眼 0 同 注射 西 咪替 丁 注 射 液 03 , 照 组 3 . 对 ml 8例 用 01 环 鸟 苷 眼药 水 滴 眼 , 2小 时 1次 , 时 应 用 疱 疹 净 眼 药 水 滴 眼 , . %无 每 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治疗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起病急,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较大,是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其复发率与致盲率均居角膜病之首位。
临床上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为常见。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角膜感染,其发病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首位。
此病多为HSV-I型感染,但HSV-II型亦可引起本病。
(一)临床表现
1.患者多为复发性感染病例。
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常在幼儿阶段,多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2.过劳、饮酒、目光暴晒、紫外线照射、角膜创伤、发热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为常见的复发诱因。
3.患眼有刺激症状及视力障碍。
4.角膜病变可表现为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灶,或盘状基质炎病灶。
前房一般无渗出物,重症病例可出现灰白色稀淡积脓。
角膜病灶区知觉减退。
如无合并细菌感染,溃疡面一般较洁净而无分泌物粘附。
反复发作的病例,常有新、旧病灶并存。
旧病灶呈不同程度的瘢痕性浑浊,常有新生血管。
新病灶可为浸润灶,亦可与溃疡灶并存。
(二)诊断
1.有复发感染病史,可有感冒发热、过劳、饮酒等诱因。
2.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做出诊断。
3.如有条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病原学诊断,如角膜上皮刮皮发现多核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或活化性淋巴细胞;角膜病灶分离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酶联免疫法发现病毒抗原;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查到病毒核酸等。
(三)治疗
1.治疗方案及原则为抑制病毒复制,防止复发,减少瘢痕形成。
2.抗病毒药物治疗选用对DNA病毒敏感的药物,如0.1%无环鸟苷、0.05%环孢苷、0.1%碘苷、1%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等眼药水,白天频滴患眼,1〜2小时滴眼1次,睡时涂抗病毒眼膏。
必要时口服无环鸟苷片剂。
3.非溃疡性盘状角膜炎病例,应联合滴用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
4.如出现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时,应适当使用散瞳剂。
5.可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
6.注意防治细菌或真菌的合并感染。
对可疑者应做细菌学检查,并加用广谱抗生素眼药水进行预防性治疗。
7.角膜中央区病灶反复发作、视力降至0.1以下,或药物疗效不好而面临溃疡穿孔者,可考虑行治疗性角膜移植。
二、带状疱疹角膜炎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变。
(一)临床表现
1.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有一定的复发率。
2.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发病,多在眼部出现沿二叉神经分布的皮肤带状疱疹以后或同时发病。
3.起病初为上皮性点状角膜炎,部分病例发展为分枝短、末端不膨胀的树枝状角膜炎,1〜6个月后可出现上皮下浸润或局限性角膜基质炎。
4.进一步发展形成盘状角膜炎或富于血管的角膜基质炎。
角膜知觉降低。
(二)诊断
根据患者眼部带状疱疹皮肤损害后出现的上皮性点状、树枝状角膜炎或角膜基质炎等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三)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选用对DNA病毒敏感的药物。
2.发生角膜深层病变时,可滴用糖皮质激素。
3.角膜基质炎合并葡萄膜炎时,可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及1%可托品眼药水或眼膏散瞳。
口服无环鸟苷片剂,每日 5 次,
每次600mg
4.辅以止痛、镇静等治疗。
5.支持疗法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肌苷等药物,以促进神经营养的恢复。
三、钱币状角膜炎
钱币状角膜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角膜上皮下浸润,曾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近年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为角膜浅表基质盘状浸润浑浊的慢性感染性角膜病变。
又称为Dimmer钱币状角膜炎或“稻田角膜炎”。
(一)临床表现
1.多见于热带种稻地区青壮年农民,夏秋季节好发。
2.一般单眼起病,无结膜炎期。
3.角膜中央区上皮下浅基质层内有散在或密集的圆形钱币状浸
润,一般大小为0.2 ~2mm少数也可侵犯角膜边缘部。
4.起初角膜上皮浑浊隆起,荧光素着染。
后期逐渐吸收形成凹陷的光滑小面。
(二)诊断
根据角膜中央区上皮下浅基质层内有散在或密集的网形钱币状浸润,以及后期形成凹陷的光滑小面等体征,可以诊断。
(三)治疗
1.钱币状角膜炎日前尚无特效疗法。
2.角膜炎期可试用抗病毒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角膜浸润,缩短
病程。
3.谷胱甘肽、1流酸软骨素、半胱氨酸等药物有改善角膜代谢、
减轻角膜病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密.眼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77.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994-995.
[3]陈祖基.实用眼科药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