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
汉中市杜仲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汉中市杜仲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一、汉中市杜仲资源现状汉中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汉中市的自然资源当中,杜仲资源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
杜仲是一种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部地区,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
在汉中市,杜仲资源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深受人们的喜爱。
1. 产地广泛汉中市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杜仲的生长,在汉中市的山区,杜仲资源分布非常广泛,犹如一片片绿色的宝地。
尤其是在南郑县、城固县、洋县等地,杜仲资源尤为丰富,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2. 品质优良汉中市的杜仲资源品质优良,口感鲜美,被誉为“天然保健品”,深受市民的欢迎。
据专家介绍,汉中市的杜仲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如萜类化合物、生物碱、有机酸、多糖等,对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
3. 人们的开发利用意识不足尽管汉中市的杜仲资源很丰富,但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大部分杜仲资源都是散养式的管理,收益较低,利用率不高。
人们的开发意识较为薄弱,缺乏持续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1. 加强资源保护为了保护好汉中市的杜仲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杜仲资源的保护。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于野生杜仲的种植与保护。
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于杜仲资源进行人工栽培,培育出更多的优质品种。
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资源的数量,保护与开发相辅相成,进一步推动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强科技支持在推动汉中市杜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科技支持。
可以通过引进专家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开展高产、优质的杜仲种苗研究,提高杜仲的产量与质量。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杜仲资源进行全面的智能化管理,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建立品牌推广在汉中市杜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的地域特色,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推出市场。
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农民的合作,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将汉中市的杜仲资源打造成区域优势农产品,构建杜仲产业新链条。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一.《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它药材47种,共计2,668种。
药材资源分布:陜南秦巴山区:有高山密林,也有丘陵平原。
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植物垂直分布明显,药用种类达1,500种以上,素称”巴山药乡”,是本省药材主要生产基地。
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附子.金银花.党参.黄连.厚朴.黄柏.山茱萸.桔梗.玄参.云木香.白芍.白芷.延胡索;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连翘.柴胡.苍朮.何首乌.细辛.海金沙.淫羊藿.太白贝母等;动物药材有麝香.僵蚕等.水獭肝.蜈蚣.熊胆.全蝎等。
1.关中平原:渭河横贯中部,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
家种药材主要有黄嗥.地黄.沙苑子.山药.菊花.瓜蒌.牡丹皮.水飞蓟;野生药材主要有甘遂.远志.柴胡.茵陈.茜草.牛蒡子.罗布麻.酸枣仁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鹿茸等。
2.陕北黄土高原:家种药材主要有款冬花.枸杞子.黄嗥.大黄;野生药材主要有甘草.蕤仁.远志.酸枣仁.柴胡.杏仁.桃仁.麻黄.龙骨.地骨皮.连翘.黄芩等;动物药材有全蝎.鹿茸等。
二.《利用现状》栽培.养殖药材约70种。
其中传统品种20种;新引种发展12种;野生变家种15种。
年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450万公斤。
收购药材450种,年收购量2,000万公斤。
三.《主产品种》1.杜仲:主产岚皋.石泉.略阳.宁强.平利.镇巴.城固等县。
本有年收购量占中国20﹪以上。
居一.二位。
2.天麻:主产城固.宁强.勉县.南郑.西乡.洋县.汉阴等县。
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40﹪左右,为第一大产区。
3.党参:分布于秦巴山区,统称“西党参”。
产于凤县者称“凤党”,产品条粗肉厚.味甜渣细。
产于平利.岚皋等地者称“八仙党” ,产品条匀较长,皮粗茬黄白,多供出口。
4.附子:主产城固.勉县。
本省为中国第二大产区。
浅析秦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向

浅析秦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向5 宝鸡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处7210006 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 721000摘要: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秦岭野生植物种植资源现状和利用现状,提出利用野生植物种植资源的技术路线和利用方向,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关键词: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利用方向1.我市秦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现状我市地处关中西部,秦岭山脉横贯我市。
秦岭主峰太白山素有“世界植物园”之称,这里不仅是华北、华中、横断山脉等三个植物区系交汇地,且兼有东北、华东等植物成份。
从而造就了我市极为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
据调查,全区共有各类林业种质资源2200多种(未包括蕨类、真菌类、微生物等种质资源)。
其中乔木350多种,灌木460多种,草本1200多种。
有重要野生纤维植物28科79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糖类及淀粉植物29科119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油脂、芳香油植物61科225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鞣料植物33科90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观赏植物66科423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用于药物的种子植物76科47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68种;在植物志中以宝鸡地名命名的植物有40多种。
2.野生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我国农业文明已历经数千年,而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被人类归化的谷物、蔬菜、瓜果等栽培种也只是寥寥可数。
不论是选择、杂交等传统育种还是转基团、基因重组的现代遗传工程,都离不开基因资源即种质资源。
作为用材树种的油松、华山松、侧柏、云杉是我们林业工作者早期驯化野生植物成为栽培种的范例,原属野生的白皮松、七叶树、栾树、火棘等观赏树种在园林上已大量应用。
利用秦岭北坡分布的野生柳树培育的柳树新品种也广泛应用。
如水曲柳育苗、刺楸育苗、红桦育苗、漆树育苗、椴树育苗、栎类育苗及直播已经用于林业生产。
四照花、膀胱果、小花香槐、流苏树、白鹃梅、朱砂玉兰等一批秦岭野生植物的育苗试验已获得成功。
2023年陕西省中药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陕西省中药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陕西省中药材行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
陕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这个地区,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陕西省中药材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繁荣的行业。
首先,陕西省中药材行业的价格走势稳定。
陕西省的中药材供应充足,市场竞争不激烈。
这使得中药材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价格波动性较低。
与其他地区相比,陕西省的中药材价格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需求方的关注。
其次,陕西省中药材行业的质量水平较高。
陕西省的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这使得中药材的品质得到了保证,具有较高的药效。
同时,陕西省中药材行业还进行着不断的科研创新,引进和研发了许多新的中药材品种,提高了中药材的种植效益和药效。
再次,陕西省中药材行业在市场开拓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陕西省中药材作为具有优质品质和稳定价格的产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同时,陕西省还积极开展了中药材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了陕西省中药材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最后,陕西省中药材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材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
这限制了中药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产能。
其次,中药材行业还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其他地区的中药材企业也在积极开发和推广中药材,在某种程度上对陕西省的中药材行业构成了竞争威胁。
综上所述,陕西省中药材行业市场具有稳定的价格走势、高质量水平、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一些挑战。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陕西省中药材行业需要继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陕西省中药材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中药材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中药材行业的发展。
关于最优化开发利用陕西省中药资源几点建议

关于最优化开发利用陕西省中药资源几点建议摘要:陕西省是我国中药资源非常丰富的内陆省份,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地,自古以来就享有“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库”和“中药材之乡”等美称。
最近几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迅猛,为陕西自己的中药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如何在这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有以下看法。
关键词: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发展一:陕西省中药资源现状: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在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联南通北,气候特征复杂多变,境内的秦巴山区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地,被誉为“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库”和“中药材之乡”。
全省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等中药资源共计4700多种,其中植物药3291种,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
陕南现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000余种,其中《中国药典》收列的主要品种达580多种,常年收购经营的中药材40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多种。
二:陕西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优势:1.资源优势据最近普查,全省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等中药资源共计4700多种,其中植物药3291种,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
野生药材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蕴藏量较大的有商洛地区(26%)、延安地区(16%)、榆林地区(15%)和宝鸡市(10%)。
栽培药材以秦巴山区和渭河平原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汉中地区、安康地区、渭南地区和宝鸡市。
2.科技优势陕西具有雄厚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
已初步形成了中药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体系。
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几家培养医药人才和中医药研发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多年来,他们取得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为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陕西华县秦岭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 5 ) 活血止血类 : J I I 芎、 小蓟 、 大蓟、 三梭草 、 马 鞭
草、 月季 花 、 王不 留行 、 石 榴花、 白芍、 仙 鹤草 、 艾蒿 、 瓦松、 玉簪 花、 地 榆、 地黄 、 竹茹 、 当归 、 刘寄奴 、 旱 莲 草、 茜草 、 芥菜 、 桃仁 、 益母草 、 侧柏 叶、 紫荆树 皮、 棕 榈、 鸡冠花 、 槐花、 薯蓣 、 红花等 3 ( ) 余 种 ( 6 ) 镇 咳祛 痰 类 : 天南星、 天 门冬 、 白 杨皮 、 白果 、
技 _
骨皮、 芦根 、 板蓝 根、 苦参 、 金银 花、 红姑 娘、 荸 荠、 射
干、 连翘 、 黄芩、 银柴胡等 2 ( ) 余 种 ( 3 ) 清热利湿类 : 木槿、 凤尾草 、 金 钱七 、 菌陈 、 香 椿、 马齿 苋 、 臭椿根皮、 三叶木通 、 枳壳等 1 0多 种 ( 4 ) 祛风湿类 : 木瓜、 五加皮 、 五角枫、 伸筋草 、 杜 仲、 羌活 、 独活、 骨碎补 、 桂 花根、 桑枝 、 透 骨草 、 苍耳 、 鹅掌楸等 1 5种
“ 六 山一 水 三 分 田 ” 的 半 山区 县 气 候 属 半 湿 润 大 陆 性季风气候 . 四季干 湿冷 暖分明 . 年平均 气温 1 3 . 4 ℃. 年平 均 降 雨 量 5 8 6 . 1 n n . 年 日照 2 2 1 9 . 8 h. 无 霜期 2 0 7 d 境 内南 部 山 区 系 秦 岭 山 脉 东 段 的华 山 山 地 . 海 拔 5 3 ( ) ~2 6 4 6 n 1 . 面积 6 7 5 . 0 7 k n 1 . 占 全 县 总 面 积 的 5 9 . 9 . 涉 及 9个 乡镇 、 5 6个 行 政 村 、 5 . 8万 人 . 是 全 县 经 济 相 对 落 后 和 贫 困 人 口聚 居 地 区 以 草 涟 岭( 海拔 2 6 4 6 n ) 、 老 牛 山( 2 5 4 0 n ) 、 小 敷 峪 脑 ( 2 4 9 1 n ) 、 笔尖山( 2 3 0 3 n ) 为 山 脊 线 形 成 西 高 东 低. 地貌 、 气候 相差较 大的岭南 、 岭 北 两 大 区 域 森 林 植 被 分 属 亚 热 带 常 绿 阔叶 林 ( 岭南 ) 和 暖 温 带 落 叶 阔叶林( 岭北 ) . 动植 物 种 类 繁 多 . 资 源 丰 富
陕西中药材种植情况

陕西中药材种植情况
陕西是中国主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种植情况较为丰富。
以下是陕西中药材种植情况的一些特点:
1.植物资源丰富:陕西地处中国的西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适合多种中药材的生长。
陕西拥有大片的山区和草原,生长着许多中草药,包括黄芪、丹参、白芨、当归等。
2.主要中药材种植区:陕西省内的安康市、商洛市、宝鸡市等地区是中药材种植的主要集中区。
安康市以种植当归、川芎等药材为主,商洛市以种植黄芪、丹参等药材为主,宝鸡市以种植人参、天麻等药材为主。
3.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陕西中药材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政府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提供土地、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投身中药材种植产业。
一些药企也积极与农民合作,建立了合作社和基地,推动了中药材的种植业发展。
4.标准化种植: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陕西省推动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
通过科学种植、无公害种植和有机种植等方式,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中药材的品质。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总的来说,陕西中药材种植情况良好,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以及
标准化种植的推动,为该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陕西省中药材市场分析报告

陕西省中药材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药材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陕西省作为中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中药材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陕西省中药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概况、主要品种和产地分布、供需情况、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和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报告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具体可以包括对各个章节的简要概述以及其在整篇报告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本部分还将介绍每个章节所涉及的内容和观点,并对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阐述。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整篇报告的脉络和思路,更好地把握报告的核心内容。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陕西省中药材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中药材主要品种和产地分布、市场供需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中药材市场的运行规律,挖掘潜在的发展机遇,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同时,通过报告的撰写,也能够增加对中药材市场的认识和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和信息交流提供参考资料。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陕西省中药材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调查。
通过对市场概况、主要品种和产地分布、供需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陕西省中药材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然而,我们也发现中药材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供应链不畅、品种质量不稳定、市场监管不到位等。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中药材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陕西省中药材市场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希望本报告的分析结论能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陕西省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陕西省中药材市场概况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和交易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材流通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五卷
第二期
! $%&’( )%’!
* +,(- , 随 纬 度 自 南 而 北 递 减 ,
/!1(’ , 后 者 占 %(1(’ 。 渭 河 为 黄
河最大支流,流经关中平原,至 潼关入黄河,陕西境内长约 (#$ 公 里,支流南北不对称。北岸支流 少,源远流长;南岸支流多而短 促。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发源 于陕西省宁强县,向东贯穿陕南。 流经汉中盆地,穿过黄金峡和凤 凰山与大巴山之间的基岩山地, 进入安康盆地,向东蜿蜒于丘陵 低山区,至白河县东流入湖北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中药资源研究与可持续利用
!"# 万亩。全省 $%& 家制药企业中, "#’都有中药制剂和产品,中药产
业的产值和利税均以每年 $(’ 的速 度 增 长 , 并 开 始 出 现 产 值 过 )# 亿 元的中药企业。 一、陕西省的自然环境状况
约 !##-(## 公 里 , 南 北 宽 )$#-)"# 公里,横贯于渭河和汉江之间, 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水岭, 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地理上的天然 分界线。山上有典型的第四纪冰 川地貌,有丰富、珍贵的野生动 物资源和多种药材,已被国家列 为重点自然保护区。大巴山绵延 于川、陕边境,东接武当山,位 于陕西最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 海拔约 )(##-$### 米。通常以任河 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称米仓 山,东称大巴山,是陕西和四川 的天然省界。山地山势较和缓, 多浑圆状或平梁山丘。秦岭、巴 山之间形成汉中、安康两个盆地,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为陕南 “ 粮仓”和陕西亚热带资 源宝库,是陕西的 “ 小江南” 。 ( $) 关 中 平 原 。 又 名 渭 河 平 源和关中盆地。东起潼关,西至 宝鸡,海拔约 %$(-"## 米,东西长
.%("*$ 万 亩 , 占 %#*%’ ; 牧 荒 地 )#!%)*! 万 亩 0 占 %%*"’ 。 三 项 合 计 $*(%亿亩,占陕西总面积的"$’。 $1 地貌状况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由西向 东呈倾斜,南北高、中间低,有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峡谷 等多种地形。以北山、秦岭为界, 形成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 陕南秦巴山地三个各具特点的地 貌单元。 ( )) 秦 巴 山 地 。 秦 岭 、 大 巴 山山地合称秦巴山地,又称陕南 山地。还包括介于两山之间的汉 江谷地。秦岭东西走向,北坡陆 峻,南坡平缓,多深切峡谷,海 拔约 )(##-%### 米,在省境东西长
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和完 善我省中药新药开发体系、产品 生产体系和药源种植体系,大力 推进中药研发国际化、中药种植 产业化、中药生产集团化的进程, 使现代化中药科技产业成为我省 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仅中 药材规范化种植体系方面,拟选 择丹参、酸枣仁、山茱萸、绞股 蓝、盾叶薯蓣、秦艽等 #"2#( 种用 量大、品种独特、产地地道、历 史悠久的中药材品种,根据国际 标准化的要求,制订出标准的有
沿线,从定边、靖边、横山、榆 林至神木一带,多风沙地貌,属 毛乌素沙地的一部分。该区的中 药材种类相对较少,但产量较大, 较为人熟知的有大黄、党参、九 节菖蒲及连翘等。
!" 水文及河流
就水文条件而言,全省河流 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前者 流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 位置、面积及耕地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属内 陆省份之一,地跨黄河、长江两大 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 富 饶 , 介 于 北 纬 %)+ !$, -%.+ %(, , 东 经 )#(+$.,-)))+)(, 之 间 。 东 与 山西相望,东南与湖北、河南接 壤,南邻四川,西接甘肃,西北 毗连宁夏,北界内蒙古,是连接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天然纽带。 陕 西 面 积 $#*(/ 万 平 方 公 里 , 约 占 全 国 面 积 的 $*)!’ 。 农 耕 地 (($.*% 万亩 ( 其中水浇地 占 %%’ ) ,占土 地 面 积 的 )&*.’ , 人 均 $ 亩 ; 林 地
我省土壤侵蚀严重,陕北尤 甚,关中次之,陕南较轻。侵蚀 类型分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三 种,其中水蚀是形成陕西水土流 失最重要的原因
[ 0+(]
。
陕西是华北、华中和青藏高 原三大植物区系与古北界和东洋 界动物区系的交汇区,具有明显 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动植 物种类繁多,主要表现是资源种类 多,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明显。其 中植物约有 #"""+#("" 种,约占全 国,"5 , ! 4 # 分布在陕南秦巴山区, 仅太白山地已知有,*""多种,陕北 约,"""种左右。植被垂直结构随地 势高低而不同。野生经济植物丰 富,其中药材类 /"" 多种,多分布 于陕南秦巴山区,党参、川芎、连 翘、厚朴、杜仲等产量较高;陕北 则产麻黄、甘草、枸杞等。 二、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概况 陕西地理与气候优越,中药 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中药材主 产地之一,也是较早引进栽培外 国药用植物并进行中药研究开发 的省份之一,具有品种多、分布 广、产量大的特点,有药用植物
%/# 公里,南北宽度不一,约占陕 西土地总面积的 ).’ 。渭河自西向
东横贯平原中部,注入黄河,两岸 地势不对称,呈阶梯状增高,有明 显的阶地和黄土台塬。平原系黄土 堆积、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活, 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是陕西的 主要工农业生产基地。 ( %) 陕 北 黄 土 高 原 。 位 于 北 灵山、药王山和黄龙山一线以北, 海拔约 "##-)$## 米。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多数地区覆盖有深厚风 成黄土,厚约几十米至百余米, 经长期流水冲刷和其他外营力的 剥蚀作用,发育成塬、墚、峁、 沟壑等多种地貌。高原北部长城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属内 陆省份,地理环境优越,中草药 资源品种多、 分布广、 产量大, 是我 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也是较早 引进栽培国外药用植物并进行中 药研究开发的省份之一。全省有 药 用 植 物 #!+1 余 种 , 优 质 地 道 药 材 #+ 种 , 具 备 实 施 中 药 现 代 化 的 良好条件和潜在优势。 陕 西 省 在 !""+ 年 初 拟 订 了 “ 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 划” ,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通
-./
效药物成份含量图谱和种植、加 工 程 序 ; 采 用 公 司3农 户 的 模 式 , 建立 , 个国家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示范基地、 +" 个省级基地和 02, 个 中药材种植示范县,形成各地的特 色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并选择4"多 种稀缺、濒危药材,建立种质资源 保存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繁 育技术开展快速繁殖研究。 科 技 部 !""! 年 已 将 陕 西 省 列 为中药现代化 “ 陕西省中药材规 范化种植基地” 。目前全省有近百 个县区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收稿日期: !""!5+!5+*
#
联系人:肖娅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及植物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67& 8 "!15(#"40(+ , 9:;<&8 =;><?@
A<;%B=;C%%’ D%:。
77
〔 !"#$ %&’()&( *)$ +(&,)"#"-. / 0"$(1)’2*3’") "4 +1*$’3’")*# 5,’)(6( 0($’&’)( *)$ 0*3(1’* 0($’&*〕
!1 气候条件
陕西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中 纬地带,幅员狭长,地形复杂, 从北到南跨越三个气候带,即温 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属大陆 性季风气候。其气候资源的变化 和分布大体如下: ( )) 太 阳 辐 射 与 日 照 时 数 。 光资源丰富,每平方厘米的太阳 年辐射总量为.#-)!#千卡,日照时 数为 )!##-$.## 小时。其域分布上 是北多南少,西部略低于东部,在 季节分布上,夏多冬少。日射最 强,日照最长的月份,陕北和关中 在 / 月,陕南在 &、 " 月间;日射最 弱、日照最短的月份均在)$月。 ( $) 气 温 。 全 省 年 平 均 气 温
!""#
第五卷
第二期
! $%&’( )%’!
陕西药用植物资源 现状与开发利用
"肖娅萍#
(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自然环境、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陕西省中药
材资源的开发应着力于: +’ 加强中草药资源的保护,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 加强重点药材 -./ 建 设,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药材产业化; #’ 运用生物技术,增加中药材的科技含量; 0’ 加 强中药材深加工,重视综合开发利用。 关键词:药用植物 中药现代化
随海拔由低向高递减,而东部略 高 于 西 部 , 陕 南 ,# +,(- , 关 中
说,较好的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
党参、当归、地黄、黄芪、贝母、 茯苓、黄连、杜仲、天麻、白芍、 菊花、牛膝,山茱萸、枸杞子、 大黄、药用大黄、红毛五加及九 节菖蒲等。民间草药种类丰富, 多为本区的代表种和特有种,仅 以 “ 七”命名的就有 ,00 种,如桃 儿七,红毛七,长春七等;稀有 药用植物有太白贝母、太白米、 凤凰草、枇杷芋、延龄草、祖师 麻、黄瑞香、太白美花草、独叶 草、手掌参、太白乌头、太白黄 连和朱砂莲等。菌类药材主要有 马勃、雷丸、猪苓、茯苓、地星、 侧 耳 、 多 孔 菌 和 灵 芝 .! 种 等 ; 地 衣类药材包含老龙皮、金腰带、 金 刷 子 、 太 白 茶 、 松 萝 等 ,# 种 ; 蕨类药材有贯众、木贼、海金沙、 骨碎补、石韦等;裸子植物药材 包括:三尖杉、白果 ( 银杏) 、侧 柏叶、麻黄等;被子植物有鱼腥 草、秦艽、细辛、何首乌、商陆、 板兰根、祖师麻等。就高等植物 而言,药用全草的主要有白细辛、 鱼腥草、荨麻、麻黄、蜂子七、 霍 香 、 碎 米 荠 及 薄 荷 等 */ 种 ; 种 子入药的有柏子仁、芡实、莱菔 子 、 桃 仁 、 苦 杏 仁 等 0* 种 ; 果 实 类入药的有山茱萸、火棘、连翘、 黄 荆 子 等 *, 种 ; 花 类 入 药 的 有 辛 夷、红花、锦葵、夏枯草等 #/ 种; 叶类入药的有大青叶、艾叶、枇 杷 叶 、 青 荚 叶 等 #* 种 ; 皮 类 入 药 的有黄柏、杜仲、合欢皮、五加 皮 、 厚 朴 等 (* 种 ; 药 用 茎 藤 及 树 脂类有竹茹、松香、桑寄生、常 青 藤 、 文 冠 果 等 #2 种 ; 根 茎 类 入 药的有贯众、白术、川芎、土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