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和植物药的科学,它在药物研究和开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以下是药用植物学发展的现状:1.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世界上有大量的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其中许多植物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提供药用物质,还可以作为新药开辟的重要来源。

2. 药用植物研究方法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用植物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药用植物研究主要依靠经验和试错,而现在则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如份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加快了药用植物的筛选和鉴定过程。

3. 药用植物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药用植物学再也不局限于传统医学领域,而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许多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份已经被提取和研究,并应用于药物的研发和治疗。

这种结合为新药的发现和开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药用植物学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研究药用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资源。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药用植物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药用植物学未来发展的趋势:1. 多学科交叉融合:药用植物学将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如化学、生物学、药学等。

这种多学科的融合将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辟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 绿色药物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重视,绿色药物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绿色药物是指通过天然植物提取的药物,它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环境污染风险。

未来,绿色药物的研究和开辟将成为药用植物学的重要方向。

3.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学中的应用将逐渐增多。

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汇报

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汇报

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汇报
药用植物是指用于医药目的的植物资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
各地都有种植药用植物的情况,下面将对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地域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
南方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药用植物的生长。

其中,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种植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产量较高。

其次,从种植规模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
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药用植物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许多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药用植物种植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药用植物。

因此,药用植物的种植规模逐年增加,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从种植品种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品种多样。

除了常见的人参、黄芪、当归等传统中药材外,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种植一些新兴的药用植物,如藏红花、灵芝、冬虫夏草等。

这些药用植物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还有着较大的出口潜力,为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最后,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我国药用植物种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对药用植物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因此,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加大对药用植物种植的扶持力度,推动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提高药用植物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全国药用植物种植情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
挑战。

希望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能够加大对药用植物种植的支持力度,推动药用植物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

本文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大概现状,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八大区域主要的一些药用植物,以及总结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的现状。

关键词:药用植物;植物资源;现状;热带药用植物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1]。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2],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毛茛科药用植物有420种,占全科种数的58%,其中乌头属可药用的有103种,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药用属,常用药有川乌、草乌等。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药理作用、药物活性成份及其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传统草药疗法的认可,药用植物学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1. 研究热点:目前,药用植物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药用植物资源的发掘与开辟: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寻觅具有药用潜力的植物,并进一步研究其药物活性成份和药理作用。

- 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对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采集、保存和研究,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提高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因子和栽培技术等进行研究,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 药用植物的活性成份提取和分离:通过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提取和分离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份,探索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2. 研究方法: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野外调查和采集: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药用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和采集,了解其分布、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等。

- 实验室分析和检测:通过化学分析、生物学检测和药理实验等手段,研究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份和药理作用。

- 份子生物学技术:利用份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研究药用植物的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和代谢途径等。

- 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通过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大规模生产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3. 应用领域: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药物研发:药用植物学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药物活性成份资源,为新药的发现和开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中药质量控制:通过对药用植物中活性成份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 中药现代化: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的研究水平和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药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培育和利用这些植物对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综述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探讨其对经济和生态的影响。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据统计,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约为5000种,其中有很多是独特的物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例如,中药材葛根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和抗炎作用的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此外,中药材川芎、陈皮等也都是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种植和繁育,推动药用植物的规模化生产。

中国对一些常用的中药材进行了大规模种植,并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了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通过研究和开发,提取和利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许多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植物碱、挥发油等,这些成分被提取出来用于制药和保健品生产。

最后,通过保护和研究,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种群的稳定和繁衍,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

药用植物是中药制剂的重要原料,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大规模种植和提取植物成分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其次,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量种植和采集植物可能导致植物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需要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对各类药用植物进行了分类和记录。

这有助于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成份和其药理作用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增长,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1.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地球上有大量的植物种类,其中许多具有药用价值。

药用植物资源的丰富性为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上。

通过分离和鉴定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份,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其药理作用和药效。

3. 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许多药用植物正面临灭绝的危(wei)险。

因此,药用植物学的发展也包括对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1. 高效筛选药用植物资源:传统的药用植物筛选方法耗时且效率低下。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通量筛选方法将会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学研究中,以加快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开辟。

2. 份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应用:随着份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药用植物的药效和产量,从而提高药用植物的利用价值。

3. 药用植物的化学组分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和鉴定药用植物中的化学组分。

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和药效。

4. 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药用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保护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可以实现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

5. 药用植物的多样化利用:除了传统的药物研发,药用植物还可以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未来,药用植物的多样化利用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

三、结语药用植物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药用植物的筛选效率,深入研究药用植物的化学组分和药理活性,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及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用价值以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1. 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药用植物学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研究方法如采集样品、提取活性成分等仍然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更加精确和高效。

2. 药用植物资源的广泛应用:药用植物资源是药用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数千种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民族药、现代药物等领域。

这些药用植物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3. 药用植物学的国际合作: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间的重要合作领域。

各国学者通过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共同推动了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还有助于促进药用植物学研究的国际化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融合: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将与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进行深入的交叉融合。

这种交叉融合将为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紧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药用植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未来,研究者将更加注重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合理采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新药开发与创新: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新药开发与创新。

通过对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发现新的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关注不断增加,药用植物学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药用植物学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医药的进步,药用植物学逐渐从传统经验走向科学研究。

目前,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用植物资源的广泛应用:药用植物资源是药用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各国都在积极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工作。

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已被提取和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如中药材的提取物和精华油等。

2. 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药用植物中含有众多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如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

3.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药理作用是药用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探索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4. 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研究: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用植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通过化学分析、生物学检测等手段对药用植物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估,从而确保药用植物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学科交叉融合:药用植物学的研究需要借助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未来,药用植物学将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地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

2. 系统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药用植物学的研究需要采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如系统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将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
药用植物,是指具预防,治疗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总称。

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

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

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野生资源,人参、杜仲、银杏等植物为我国所独有的植物。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近30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5]。

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

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

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
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重视天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也是充分利用天然资源的最好体现之一。

开发“老化合物的新用途”也是新药研制的热门之一,如喜树碱、鬼臼毒素等。

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研究,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成分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是发展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6],通过对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和仿生合成开发出商品化产品,在杀菌剂领域已经开始应用。

在保健方面,增强身体活力、提高思维敏锐性、改善免疫系统以及帮助缓解精神压力,应成为我们对热带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方向。

二、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
1、药用植物栽培规模和种类
2、研究、加工与经营
3、当前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药用植物研究、加工与经营
(1)目前全国中药材的加工多以粗加工为主。

(2)绝大多数药材企业没有深加工能力,提取有效成分物质的种类较少。

(3)对药用植物的药理、药化得到深入研究。

(4)开始重视对药用植物的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开发。

当前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水平较低,药用植物综合利用率不高。

(2)全国药材生产区域化尚未形成。

(3)零星种植,不成规模。

(4)不适当引种使许多药材不具备地道性。

(5)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6)追求产量第一,忽视药材质量。

(7)栽培管理和采收技术科技含量低,生产管理缺乏规范化。

(8)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消耗速度过快。

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滞后,造成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中药材栽培、加工技术不规范化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
1、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2、加强野生或国外引进药用植物的种植驯化和栽培研究,充分发挥中药材主产地
3、整理和推广民族药、民间草药,丰富新药源。

4、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途径。

5、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开发利用,提高药材资源利用率。

全面实施GAP标准,实现中药材和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6、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从古代本草中挖掘失落品种。

7、应用生物技术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

8、综合开发药用植物系列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目前应用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生物技术(1)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2)毛状根培养和增殖技术(3)快速繁殖技术(4)DNA分子标记技术(5)药用植物基因工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数量的研究2、药用植物资源开发质量的研究3、药用植物资源充分利用的研究
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的途径和方法:
○1开发药物新品种;○2开发药品原料的中间体;○3开发保健药品、保健食品;○4开
发天然化妆品;○5开发其它天然产品。

三、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战略
1、资源开发势头良好
2、产业发展机遇难得
3、研究领域扩大
4、产业发展任务艰巨
合理开发利用,必须注意保持药用植物资源增长量与开发利用量相一致。

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其再生过程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开发利用时必须注意保持一定的资源储量,维持其再生能力,才能达到开发与更新的平衡。

要坚决杜绝“竭泽而渔”、“乱采滥伐”等掠夺式开发利用方式。

我国曾一度对甘草、麻黄等疗效好、用量大的药用植物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其野生资源难以有效更新,资源濒危的教训,应受到足够重视。

合理开发利用,就是要争取资源最大效益。

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应争取获得最大的效益。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在开发利用中,对原材料、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的深加工水平不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剧了资源的破坏程度。

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资源的压力,提高资源效益。

例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三七绒根和茎叶生产“三七冠心片”、“七叶安神片”,利用药材加工的废弃物、药渣等生产家禽家畜等的饲料,加强药用植物除药用之外用途的开发利用等,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保护了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是指保护药用植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物种。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均资源拥有量降低、需求加大、无序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意识和协调管理不足、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拯救力度亟待加大。

因而提高全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植物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濒危物种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制定统一、可行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规划和措施,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是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对策和有效措施。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性生产等)、迁地保护(建立药用植物园、野生变家种等)以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离体保护。

总之,特色和优势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而特色和优
势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不可偏废的事情。

进行保护是为了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意义,可以寻求更好的保护方法。

特色和
优势植物资源的保护是自然界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