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8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练习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2、河姆渡遗址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3、伏羲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
()4、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5、“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指从炎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6、唐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是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创举。
()7、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衡量和货币,修筑了秦长城和驰道、直道。
()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9、宋朝设行省制度统治全国。
()10、经历8年抗日战争1945年最终赢得胜利。
()11、汉字起源于书法是书法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
()12、汉隶的代表作有《毛公鼎》和《散氏盘》。
()13、三国时期吴国的张择端是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
()14、东晋顾恺之的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金》。
()1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散文成就最大。
()16、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
()17、李白被誉为“诗圣”。
()18、叙事长诗《西洲曲》、抒情长诗《木兰辞》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9、五代与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诗歌”。
()20、中国戏剧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21、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
()22、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起点。
()23、儒家的孟子提出“性善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4、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25、华佗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26、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27、2011年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8、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李杲四大医学流派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明清文学习题

明清文学习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着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明清短篇小说

之数,拈一小块,还了火钱,又将几钱银子,置 下镶鞋净袜,新褶了 一顶万字头巾。回到家中,
把衣服浆洗得乾乾净净,买几根安息香,薰了又 薰。拣个晴明好 日,侵早打扮起来。
三、凌濛初与“二拍”
• 1.凌濛初的生平 • 2.凌濛初的思想倾向 • 3.“二拍”的思想内容 • ①男女情爱 • ②对商人与商业的描写 • ③对社会问题的反映
• 靖康之乱,有官中女婢逃出民间,见了小 的每,误认做了柔福娘娘,口中厮唤。小 的每惊问,他便说小的每实与娘娘面貌一 般无二。因此小的每有了心,日逐将宫中 旧事问他,他日日衍说得心下习熟了,故 大胆冒名自陈,贪享这几时富贵,道是永 无对证的了。谁知太后回銮,也是小的每 福尽灾生,一死也不在了。”问成罪名。 高宗见了招伏,大骂:“欺君贼婢!”立 时押付市曹处决,抄没家私入官。
• ③入话,话本小说开头往往要加上一段 “入话”,这“入话”大多是一个或者几 个小故事这些故事与正话有某种关联,类 似一个引子。如《初刻拍案惊奇》之“姚 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
按《西湖志余》上面,宋时有一事,也
为面貌相象,骗了一时富贵,享用十余年, 后来事败了的。却是靖康年间,金人围困 汴梁,徽、钦二帝蒙尘北狩,一时后妃公 主被虏去的甚多。内中有一公主名曰柔福, 乃是钦宗之女,当时也被掳去。
真实、细腻的心理刻画
• 其日是单日,又值大雨,秦重不出去做买 卖,积了这一大包银子,心中也自喜欢: “趁 今日空闲,我把他上一上天平,见个
数目。”打个油伞,走到对门倾银铺里, 借天平兑银。那银匠好不轻薄,想著: “卖油的多少银子,要架天平?只把个五 两头等子与他,还怕用不著头纽哩。”秦 重把银包子解开,都是散碎银两。大凡成 锭的见少,“这些臊羯奴聚逐便 如牛马一般。今乘间脱逃,赤脚奔走,到此将有 万里。岂能尚保得一双纤足,如旧时模梓耶?” 高宗听得,甚是惨然。颁诏特加号福国长公主, 下降高世綮,做了附马都尉。其时江龙溪草制, 词曰: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讲义

清代文学--------------------------------------------------------------------------------【字号:大中小】【背景色】第九编清代文学章节名称:清代文学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目的和任务:对清代文学的整体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清代前期的两个重要思潮:重实与感伤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社会概况明代末年,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各种局限,给了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洲族政权入主中原的机会。
公元1644年,已称帝建国的清朝统治者在明朝降将吴三桂引导下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王朝建立后,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为巩固政权,采取了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
到了康熙20年(公元1681年)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到乾隆年间,耕地面积比顺治年间增加了一倍,农业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提高。
当时华北和江南最为繁华,两湖、两广、四川也得到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比明代更为发达,苏州、杭州、扬州、江宁、广州、汉口、北京已成为规模很大的工商业城市。
这一时期社会繁荣,被称为“康乾盛世。
从康熙末年开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统治阶级也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也加速进行。
特别是乾隆后期,官僚、贵族、富商、地主豪绅掠夺了大量土地,积聚了巨额财富,朝政日趋腐败,贪污成风,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相继发生,清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文学史上沿用了历史学的分期,习惯于将此前的称为古代文学,此后的称为近代文学。
第二节文化与学术概况从清初到鸦片战争的近二百年间,文化领域内的斗争也很尖锐。
清王朝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竭力推崇程朱理学,定都伊始便尊孔崇儒。
清代文学第3、8章清代白话小说

[参考书目] 1. 《水浒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4年版。 2. 黄肃秋校注:《醒世姻缘传》,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年版。 3. 秦瘦鸥校点:《镜花缘》,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0年版。 5.苗壮:《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辽宁教育 出版社,1993年版。
三、李渔的短篇小说
《无声戏》(《连城璧》)、 《十二楼》
四、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 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清初蔚 为大宗。它的情节多为固定模式: 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 及第团圆。总的倾向是存情去欲。 这种倾向一方面是对明末主情思潮 的修正,另一方面又对《红楼梦》 的创作提供了正反两方的经验。著 名作品有《玉娇梨》、《平山冷 燕》、《定情人》。
第三、八章
清代的白话小说
第三章 清初的白话小说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
清初的白话小说(假借,仿造): 一、《水浒》续书: 1.陈忱《水浒后传》 2.俞万春《荡寇志》(《结水浒传》) 3.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 二、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恶姻缘》) 晁源—珍哥—仙狐—计氏; 狄希陈-珍珠-薛素姐-童寄姐
《平山冷燕》:《平山冷燕》主要
描写“先朝”隆盛时的才子才女 (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 颔),书名即由四人的姓氏连缀而 成,他们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 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
清中叶的长篇小说 李汝珍《镜花缘》: 李百川《绿野仙踪》:
[复习思考题] 1. 试论《水浒后传》对《水浒传》在思想上、 艺术上的继承和发展。 2. 简论《镜花缘》的多重创作旨趣。 3. 名词解释:才子佳人小说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王言锋内容提要发端于话本的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在体制上基本继承了话本的体制,但是到了明末清初,这种较稳定的体制被逐渐打破,为数不少的作品或淡化、取消头回和篇尾诗,或形成议论说教性的开头和结尾形式,或减少说话套语、叙述者隐退,或向中长篇体制发展等,越来越远离了话本体制的影响,也越来越书面化、文人化。
关键词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小说体制演变明清短篇白话小说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承袭了话本的体制,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和日渐成熟,尤其是书面化的加强和文人的积极参与,它在体制上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远离了话本体制的影响。
关于话本的体制,胡士莹先生认为由六部分组成: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即一篇体制完整的话本是在题目之后以诗词起篇,为篇首;诗词之后稍加说明或议论,这段文字称为入话;其后往往叙述一个或几个与后面主要故事相类或相反的小故事,称为头回;然后进入主要故事,即正话;故事结束后缀以诗词或题目终结全篇,此为篇尾。
[1]此外,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还有一套说书套语,并多杂以诗词等,也是话本体制上的特点。
兴起于明中叶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编撰,在体制上基本上承袭了话本的这套体制。
不过,在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早期的短篇白话小说的编撰中,也并不是每一篇都完全符合话本体制,如《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和《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入话的内容,也无头回,甚至冯梦龙的《三言》在120回中也有半数左右或缺少入话或缺少头回。
不过这种体制上的缺漏和变化并不能说明它们在体制上已发生了变化,而是刊刻者的疏漏、省工或编撰者概念上的不明确。
关于前者,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认为,《清平山堂话本》原来都有入话,大概编集者(或刊印者)主观上认为入话只适合“说话”伎艺表现方式而不太适合于阅读,或者认为繁冗累赘,为节省工料起见,只在篇首标“入话”二字,把入话原文都刊落了。
关于后者,是因为编撰者将头回当作了入话,如《醒世恒言》卷35《徐老仆义愤成家》中在讲完头回萧颖士的故事之后,叙述者说道:“适才小子道这段故事,原是入话,还未曾说道正传。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三 荒诞的因果结构与真实的人生实况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全书依佛教的阴阳 果报观念,先后叙写了两世恶劣的婚姻。
然而,在作者建构的这样一个大框架中,装入的是世 间家庭夫妻关系恶劣的人生实况。
小说开头一段缘起中说明,作者是有憾于世间家庭 “阴阳颠倒,刚柔失调”——丈夫受妻子的欺凌而作 此小说的。但小说叙写出的人生实况,却冲破了作者 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前世”纵妾虐妻的晁源,还是 “后世”受妻辖制、凌辱的狄希陈,都不是钟情、尊 重妻子的好丈夫。
陈忱的《水浒后传》
1、思想内容
《水浒后传》依据原书的结局,叙写梁山英雄李俊、燕青 等32人再度起义,由反抗贪官污吏,转为反抗金兵,惩治 祸国通敌的奸臣、叛将,燕青在金兵占领的地区救助被掳 的民众,去金营探视宋徽宗,全伙救出被金兵围困的宋高 宗,保护他奠都临安亡国之恨和关心国事李俊起义于太湖, 继而开拓海岛,最后全伙聚集海上,建基立业,明显由郑 成功、张煌言拥兵海上抗清生发成小说情节,也反映遗民 们寄恢复希望于海上和坚决不臣服新王朝的普遍心态。
第三节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
一 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在明末已由整理、改编旧篇转向了作家个人创 作,简称拟话本,作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多叙写现实世 态人情,话本体制失去了约束力,
圣水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 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十五篇 酌玄(元)亭主人的《照世杯》四篇
二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
李渔的小说集有《无声戏》和《十二楼》,《无声戏小 说》12篇,《无声戏二集》6篇; 《连城璧》是二者的合 刊,只抽换了关于张缙彦的一篇。《十二楼》有十二篇 小说,每篇写一楼以楼命题。
小说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诙谐幽默 的情趣。
二 全新的长篇世情小说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清朝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时期。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白话文学。
在此之前,建文年间燕王朱棣篡位称帝,确立明朝的王朝。
明代的文学传统被广为人知,其中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著作最为流传。
随着清朝的建立,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清代的文言文清朝的文学发展主要是以文言文为主的。
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学语言,曾经是文学的主流。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也发生了变化。
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使得文化传承和交流受到了阻碍。
尽管如此,文言文对于中国文学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清代,仍有很多作家和学者坚持使用文言文来表达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清代的文言文著作数量颇为丰富。
清初的文言文文学主要以诗词和小说为主,其中代表作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价值观念,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它们的语言处理、情节设置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此外,在清代还有一些历史文献、学术专著等文言文著作,这些作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清代的白话文学与文言文相比,清代的白话文学相对较少。
但是,这一时期的白话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清代的白话文学主要是以散文、小说为主的。
散文的发展得益于学术著作的推广和普及化。
普及教育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更加具有实用性。
因此,清代的散文多以实用性为出发点,而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
清代的小说是白话文学的主要形式。
与前一时期相比,清代小说更加注重描写现实生活,内容更加注重人性和情感的呈现。
这一时期的小说更加注重描写社会生活以及描绘人性方面。
这些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具备历史、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想意义。
总结清代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传统。
作为古代传统语言的代表,文言文成为了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
而白话文的出现改变了古代文学语言的单一性,使文学作品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二、李渔的生平和创作
(1611-1680),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别署觉世稗 官、新亭樵客、随庵主人、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兰溪 (今属浙江)人。
屡试不第,终身未仕,以文字糊口。 除拟话本小说二种外,另著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
与当时蓬勃兴旺的白话小说和再度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 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其中也不乏可资玩味的文人逸 事,而且使《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也借此得以延续。
六、“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 “虞初”这位跟随汉武帝的方士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们称 呼“小说”的代名词。张衡《西京赋》说:“小说九百, 本自虞初。”
三、“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 《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尽管这些仿制品 不能与《聊斋志异》同日而语,但其中优秀者也不乏特色。
这个系列在《聊斋》问世后不久的乾隆年间形成了一个小 的高潮,出现了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等;嘉庆、道光时期有梓华生《昔柳 摭谈》、管世灏《影谈》等;同治、光绪年间再次掀起高 潮,出现了宣鼎《夜雨秋灯录》、吴芗厈《客窗闲话》、 王韬《遁窟谰言》、《淞隐漫录》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 录》。
由于纪昀《四库全书》总纂的特殊身份和《阅微草堂笔记》 的实际成就,使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引起了 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这类作品主要有梁恭辰《池上草堂 笔记》、许仲元《三异笔谈》、许奉恩《里乘》。
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志怪、传奇手 法并用,如王椷《秋灯丛话》、乐钧《耳食录》、许秋垞 《闻见异辞》、汤用中《翼駉稗编》等。
明代吴仲虚就曾经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 志》。
入清以后,先有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 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又有很多人追随张潮,如黄承 增《广虞初新志》、郑澍若《虞初续志》、胡怀琛《虞初 近志》和王葆心《虞初支志》等。
这些小说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 念的反映,但由此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 念倒退的表现。
《聊斋志异》一书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 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
(三)对唐传奇艺术手法的超越 首先,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
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其次,加强、发展了唐传奇中较少见的环境描写,并使之 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田七郎》中主人公外貌“末几,一人出,年二十余,貙 目蜂腰,着腻帢,衣皂犊鼻,多白补缀”,住处“见破屋 数椽,木歧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楹间,更无 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第三,普遍的心理描写。 《青凤》青凤初见耿生时,“辄俯其首”,再见时又“骇 而却退,遽合双扉”。当她与耿生私会被叔父撞见时,则 羞惧无地自容,“俯首倚床,拈带不语”。被叔父斥诟后, 又“低头急去”,“嘤嘤啜泣”。后来遇难被耿生所救, 又“依依哀啼,阘耳戢首”。篇末写青凤之叔遭难,其子 向耿生求教,耿佯装不允,“女笑曰:‘忍哉!’”
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二)清代尚实思潮下对生活真实的描摹 首先,在生活的基本道理上,蒲松龄反对对生活有害的不
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 著名的寓言小说《崂山道士》 《黄英》:马子才爱菊、陶氏姐弟贩菊,“自食其力不为
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 也。” ” 其次,揭露科举考试的弊端 《司文郎》:王平子、余杭生 《贾奉雉》、《三生》 第三,求实思想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名篇《促织》 、《席方平》
第二节 明清系列文言小说
我国文言小说经六朝志怪和志人的准备。到唐代传奇形成 了第一个高潮。此后逐渐趋于平稳,宋元之际优秀作品不 多。到了明清两代才重放异彩,再次呈现兴旺之势,形成 了几个大的小说系列。
一、“剪灯系列”
洪武十一年(1378),瞿佑编创了《剪灯新话》四卷二十篇。 嗣后,李桢于永乐年间又写成《剪灯馀话》四卷二十篇
五、“世说系列”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 的世说体志人小说在明清两代也得到较大发展。
其中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如明代何良俊《何氏语 林》、林茂桂《南北朝新语》、赵瑜《儿世说》,清代李 清《女世说》等;
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如明代李绍文《明世说新语》、 焦竑《玉堂丛语》,清代梁维枢《玉剑尊闻》、吴肃公 《明语林》、王晫《今世说》等。
第三节 李渔与短篇白话小说 一、清代拟话本创作概况
入清以后,拟话本小说在明末《三言》、《二拍》 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发展。主要特点是从前人书 中取材并改制的作品相对减少,而取材现实、作 家自己创作的小说却愈来愈多。
现存清代拟话本小说约有三十多种,影响较大的 有:薇园主人《清夜钟》十六回(现存十回)、艾 衲居士《豆棚闲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二、“艳情系列”
受《剪灯新话》和话本小说的影响,明代后期出 现了一批编选前代爱情故事的文言小说集。
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当时的拟话本小说有着 密切联系。其中大部分是男女爱情故事,文字上 也比较通俗,中间又往往穿插诗词。学者们普遍 认为这些小说集是研究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之间 关系的重要材料。
这些小说主要有陶辅《花影集》、邱浚《钟情丽 集》、卢文表《怀春雅集》、王世贞《艳异编》、 吴敬所《国色天香》、吴大震《广艳异编》等。
《张鸿渐》:张鸿渐、施舜华
《晚霞》:阿瑞、晚霞
《公孙九娘》:故事人物为与于七起义有关的遇难人物, 公孙九娘、莱阳生
第一节 五、《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一)志怪题材的继承和超越
注重运用志怪题材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 上惨淡经营,使作品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艺术表现的摇 曳多姿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今存最早刻本为乾隆二十保留了该书所有重要篇章,文字上也有 部分更定,以适合阅读,后来的通行本均据此本翻印。
除刊本外,《聊斋志异》还有很多注解本和评点本。其中 吕湛恩、何垠的注本和王士禛、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 的评本较为知名。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将这些评注本汇 为一帙,辑为《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 本”),共十二卷,491篇。虽然个别篇目尚有争议,但仍 不失为目前宏富完备的本子。
李渔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 创新。他主张将戏曲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于小说 创作,因此将其小说取名为“无声戏”。其中突 出的表现有两点:
一是用戏曲创作上“脱窠臼”的观点进行小说创 作,尽量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吸引读者,故 而其小说故事情节显得新奇异常,引人入胜。
二是本着戏曲创作“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 的原则,将小说情节结构编织得简洁清晰、细密 严谨。
第一节 四、《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一)明末主情浪漫思潮影响下对男女“真情”的 强调
《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 这种心态的形象反映,强调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 “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婴宁》 :王子服、婴宁 《阿宝》 :孙子楚、阿宝,因情离魂化为鹦鹉 《连城》:史孝廉、连城、乔生、盐商子,因情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三章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一节 重振雄风的《聊斋志异》 第二节 明清系列文言小说 第三节 李渔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一节 重振雄风的《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先生,淄川(今山东 淄博)人。
一生贫困潦倒,科场蹭蹬 三十一岁时应同乡友人、江苏宝应知县孙蕙之请,
大多已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 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另外,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著作权也 可能归属到他的名下。
第一节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作者手稿本现仅存上半部,四卷,237篇。该书在作者生 前就以抄本流传。
现存较完整的抄本有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十二 卷,存目488篇,实存474篇。还有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 《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存474篇。
(三)浪漫情思与平实之想的交融并汇
“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
《娇娜》:狐女娇娜与青年孔生将爱情升华为纯真的友谊
《素秋》:择偶原则 “不愿入侯门,寒士而可”
(四)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的感伤情调
从全书的总体风格和氛围主调上看,阴森森的鬼蜮世界和 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显然是与清代总体文化思 潮中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感伤 故事的背后,作者还有意无意地将与造成清代政治黑暗相 关的事件编织到故事背景当中。
去做幕僚,次年辞幕回乡。 从四十岁起去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七十一
岁才撤帐回家 这样的经历对他的创作十分有利。 把满腔孤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中
第一节 二、蒲松龄的创作
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他还著有诗 一千余首、词百余首、文四百五十余篇、俚曲十 四首、戏曲三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 实用性杂著。
《席方平》:“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
《于去非》:“盖阴之有诸神,犹阳之有守令也。”
作品对阴司官吏、鬼神的抨击,矛头显然是针对现实的,是作者发泄 内心“孤愤”的有效途径,而非六朝志怪同类题材之面貌。
(二)唐传奇手法的使用
唐传奇不仅篇幅比六朝志怪普遍加长,更重要的是写法上的变化和进 步,所谓“传奇手法”即有意为小说,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完 成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
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 向。
四、“阅微系列”
尽管《聊斋志异》问世后在社会影响很大,但有些人还是 心怀不满。
乾隆年间袁枚的《新齐谐》便是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撰写 鬼怪故事,其小说观念已经与蒲松龄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