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八年级整理知识点
七到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到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总结七到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本文将从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方面,总结七到八年级的重点知识点。
一、语文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文言文基础知识:要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了解典故、典型表达、修辞手法等。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要在阅读中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作文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作文结构:要掌握论点选择和论证、段落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2) 作文技巧:要掌握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
二、数学1. 方程和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几何几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几何定理和公式:要掌握几何中的基本定理和公式,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2) 基本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要了解不同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三、英语1. 语法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语言基础:要掌握英语的基本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等。
(2) 时态和语态:要掌握英语的各种时态和语态,如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被动语态等。
2. 阅读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阅读技巧:要掌握快速阅读、精读、细节理解等阅读技巧。
(2) 阅读素材: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素材,如新闻、评论、小说等。
综上所述,七到八年级的重点知识点有文言文阅读、作文、方程和不等式、几何、语法和阅读等方面,学生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加强学习,打好基础。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和辨析,如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别,词语的语义变化等。
2. 句子成分: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的分类和含义。
3. 修辞手法:了解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丰富文章表达的效果。
4. 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如基本语法规则、时态、语态、单复数等。
5. 阅读理解:学习阅读理解的技巧,如找准关键词、推理判断、概括归纳等。
6. 文学常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如诗歌、散文、小说的特点,名著作品的作者和内容等。
7. 写作技巧:学习写作技巧,如写作思路的拓展,段落结构的安排,逻辑推理的表达等。
8. 古文阅读: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了解诗经、楚辞、唐诗等的特点和内涵。
9. 文字修饰:学习文字的修饰,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字体的选择等。
10. 文化常识: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常识,如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等。
以上只是初二语文知识点的一部分,具体还要根据教材和学校的要求来确定。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全)

七年级上文学常识4、《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中篇小说:《三生石》。
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散文有燕园系列(石寻、桥寻、树寻、木寻、碑寻。
其中,《西湖漫笔》与《紫藤萝瀑布》为最。
5、《童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 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6、《理想》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8、《人生寓言》作者:周国平。
主要著作:《人与永恒》《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
9、《我的信念》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著作:《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10、《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事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解《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 3000人、贤士 72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步书,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1、《春》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
散文:《背影》《河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1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4、《秋天》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合集: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
散文:《画梦录》。
15、《古代诗歌五首》1.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歌:《步出夏门行》《篙里行》等。
初中语文7-8年级生词、解释大汇总,收藏能用一学期

初中语文7-8年级生词、解释大汇总,收藏能用一学期七年级上册1.《春》喉咙hóu lóng 风筝fēng zhēng朗润lǎng rùn 明亮滋润。
嗡嗡wēng wēng 形容昆虫飞动的声音。
酝酿yùn niàng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卖弄mài nò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应和yìng hè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圆润而响亮。
抖擞dǒu sǒu 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烘托hōng 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 mò人不说话,不出声音。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 招呼朋友,引来伙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花枝迎风摇摆;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2.《济南的冬天》镶xiāng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单单dān dān 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肌肤jīfū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
着落zhuó luò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cí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宽敞kuān chǎng 指宽大、开阔、宽阔。
秀气xiùqì 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器物]小巧灵便。
空灵kōng líng 灵活而无法捉摸。
澄清chéng qīng 1。
清亮。
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
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地毯dì tǎn 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要掌握的知识点也相对较多。
下面我就八年级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词语运用1. 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对于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识别和运用要熟练掌握。
2. 词的派生:识别和掌握词的派生形式,如前缀、后缀、词义的转化等。
3. 词的音、形、义的综合训练:掌握词的发音、形状、词义,并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二、名句名篇1. 《论语》、《孟子》等经典名篇:掌握经典名篇中的重点句子和名言警句。
2. 名人名言:掌握一些著名人物的名言,理解并运用其内涵。
3. 古诗文鉴赏:学习古代诗文的常用鉴赏方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古文阅读1. 古文赏析:学习古文的鉴赏方法,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2. 古文阅读: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古文中的文化内涵。
四、篇章阅读1. 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
2. 文章的主题: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主题。
3. 文章的人物描写: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和性格特点。
4. 文章的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中的环境描写,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写作技巧1. 对比与比较:掌握对比与比较的写作方法,正确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
2. 描写与叙述:学习描写和叙述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3. 议论文写作: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论述能力。
六、修辞手法1. 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表达和形象。
2. 排比、照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和运用排比、照应、反问等修辞手法,更好地进行写作。
七、语法知识1. 词语的分类:学习词语的分类,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语法成分的分析:学习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准确判断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
3. 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区别与运用: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正确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战争记忆1、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3、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中重点词语、语句的含义和用法。
爱的旋律1、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2、掌握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掌握每一个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背影》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并写出对重点语言的理解。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学习技巧一、题海拾贝法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特别是各地历年的中招试题、模拟试题,有一些试题设计比较精巧,可以从中选出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小题进行训练,比如:古诗词的理解性背诵、文学知识、口语交际、修辞方法、语病修改等。
利用课前几分钟采用竞答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学生有兴趣,精力集中,能起到较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查漏补缺,弥补了不足。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中招试题,可以明确中招试题的命题意向,撑握中招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中招考试作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
二、文林撷英法从课本中选取一些重点课文,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背诵的背诵,不要求背诵的要反复读,重新领悟、巩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以及学习重点;每周从课外至少选一篇精美的文章,在佳作欣赏课上彼此交流自己推荐的文章,从文章的语言、构思、立意、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理解、谈感受、谈启示,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分类训练法复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这应该作为复习的原则。
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的过程。
这里的“训练”是广义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背,狭义的训练理解为就是做习题,做习题是必要的,通过做习题来验证、反馈,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目的。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年级。
下面我对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主要包括:1.古代诗词的特点及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2.诗词鉴赏的方法:如押韵、平仄、意境等。
3.古代名篇鉴赏:如《登鹳雀楼》、《静夜思》、《鱼我所欲也》等。
二、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主要包括:1.文言文的特点:如句式、虚词、修辞手法等。
2.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如辨析句义、猜测上下文等。
3.古代散文、诗文的阅读:如《岳阳楼记》、《观沧海》等。
三、现代文阅读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主要包括:1.课外阅读的主题:如成长、友情、亲情等。
2.现代散文、小说的阅读:如《草房子》、《阿甘正传》等。
3.阅读策略:如文内修辞、观点分析、描写技巧等。
四、语言知识八年级语文语言知识点主要包括:1.词语辨析、短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
2.句法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3.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五、作文写作八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知识点主要包括:1.作文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写作技巧:如段落结构、语言表达等。
3.主题思考与素材收集的方法。
六、阅读理解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主要包括:1.主旨理解、细节理解、词义猜测等。
2.作者意图分析、观点辨析等。
3.文段衔接、语法填空等。
七、修辞手法八年级语文修辞手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联系与功能的分析。
八、古代文化八年级语文古代文化知识点主要包括:1.古代文化知识:如古代礼仪、古代科技、古代文学等。
2.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九、阅读方法八年级语文阅读方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如精读、泛读、速读等。
2.阅读策略与技巧:如快速定位、略读、反复阅读等。
总结起来,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主要包括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作文写作、阅读理解、修辞手法、古代文化、阅读方法等内容。
初中语文各年级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各年级知识点总结一、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1. 词语运用学习词的用法和搭配,掌握词的词性和意义,能正确运用词语。
2. 语法知识学习基本的句型,了解主谓一致、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
3. 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文章的重点。
4. 作文写作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5. 古诗文赏析学习古诗文的鉴赏方法,了解古代文学名篇,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
6.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水平。
7. 古代文学知识学习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1. 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2.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古代文学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名著和名家,培养文学修养。
4. 现代文学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提高鉴赏水平。
5. 作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 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7.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了解古代诗词名篇,培养审美情操。
8. 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掌握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则,能够正确使用语言。
三、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阅读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阅读文言文原文,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2. 现代文学鉴赏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高鉴赏能力。
3. 作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古代文学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培养文学修养。
6. 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特点和结构,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7. 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记叙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训练一、解答记叙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
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
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
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
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
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
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二、考点解析之具体知识点大纲中有一条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词句的考查历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是记叙文阅读中逢考必出的热点也是难点。
(一)、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实际上对于词语含义的考查,重点考查的是语境义。
对于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
这是对中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考察。
而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字典义,是大家几乎都知道的,如果考察了一个常见词语,那么就是要求我们结合文章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换句话说,语境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由作者自己创造的意思,是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分析语境义就是分析出关键词写了什么内容,因此要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必须从语句所在的环境出发。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句出现的段落,一是文章的整体意思。
过程一:我们的具体解题步骤如下:(1)解释词的本义。
本义就是最常见的意义。
视情况而定,灵活添加。
(2)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这是答题的关键。
(3)联系中心。
一般都需要回答对中心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饱含作者的情感,是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
因此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最后要落到这个词表达了什么,说出该词语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过程二:下面结合具体事例来进一步说明。
【例1】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解析】“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小孩子用独属于孩童的心灵体会到老师并非要真的打他,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例2】《老北京的小胡同》(2005年北京题)(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
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
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
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
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
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
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结合上下文,解释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解析】这道题目就属于关键词理解题。
由文章的整体意思我们可以发现,正因为那时作者是一个穷孩子,所以他的自尊心格外强,不管做什么,他都不能让自己显得比别人差。
所以看到不花什么钱的屁股帘儿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一点也不比阔孩子花钱买的精致的沙雁风筝差,心里自然十分满足,大摇大摆的本义是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
形容走路神气的样子。
在文中指的是风筝在空中的样子,作者用这个词来形容风筝,含有自己的情感。
因此答案应为: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过程三:下面我们就来概括一下题型。
(别管怎么问,无非就是以下几种问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变不离其宗,记住本义、语境义、作用。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义,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分析词语的作用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主语)________的特点。
3.把句子中的“××”词改成“××”词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4.联系全文(或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把它换成另外一个词好不好?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过程四:再来分析两道小题:(1)只需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容颜”原来指的是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
(2)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隐身”原来是指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这里指读书时不需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可以随意翻阅。
从两题答案来看,在答题格式或者方法上有什么发现?格式相似:“××”一词原指……,这里用来指……,起到了……的作用。
方法相同:分析本义,看语境,推因语境产生的临时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答案中,写出了本义和语境中临时义后,最好答上起什么作用,而写出语境义的方法:看位置,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才往后找。
自己概括。
)过程五:我们从试题中得出方法,方法还要运用到习题中才能加以巩固。
下面请同学们看文章《幸福的坡度》,完成后面的两题作业。
幸福的坡度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
其实,这在许多进修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几年领导一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
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
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家长也熟悉起来,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
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着轮椅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
我说,他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男孩儿欲言又止,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
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
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
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您一件事可以吗?”我说:“您尽管说。
”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送给他吗?你知道,家长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 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我有些疑惑了。
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
这一推就是三年。
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
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
”我的心里一酸,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小男孩儿笑起来,“叔叔你开玩笑?”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色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的加点词语“自豪”的表达效果。
(3分)2.体悟文中画曲线语句的内涵,想想“泪流满面”和“幸福极了”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二)、赏析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题样式:方法(修辞手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 +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1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2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xx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读、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