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题
解剖复习题1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14、成熟红细胞胞质内充满,它具有结合与运输、的功能。
15、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是;在蠕虫感染时数量增加的白细胞是;能产生肝素和组织胺的白细胞是;参与体液免疫的白细胞是。
16、血小板是骨髓中胞质脱落的碎块,血小板在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7、肌组织可分为、和。
18、神经组织主要由和组成。
19、神经元形态各异,但都有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和两种。
20、皮肤分为和两层;临床上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入,皮下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
21、皮肤的附属器包括、、和。
三、选择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与核酸 C糖类和脂质D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E酶与维生素()3、不属于细胞器的结构是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分泌颗粒 E内质网()4、内含许多酶,可以促使物质氧化并释放能量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内质网()5、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溶酶体 E 内质网()6、染色质的主要化学成分A DNA和RNAB RNA和蛋白质C DNA和蛋白质D RNA和糖类E DNA和糖类()7、组织内无血管的是A上皮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骨组织 E 神经组织()8、内皮分布在A食管腔面B气管腔面 C阴道内面 D胃腔面 E心脏腔面()9、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A食管 B气管 C阴道 D胃 E尿道()10、关于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哪项错误() A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纤毛 B所有细胞都附着在基膜上C可归属为单层上皮D细胞形状不一 E细胞核均在同一水平线上()11、食管的上皮为A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 E变移上皮()12、微绒毛和纤毛共同的特点是A均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 B其内有微丝 C其内有微管D均有吸收功能 E均有分泌功能()13、不属于固有结缔组织的是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血液 D脂肪组织E网状组织()14、蜂窝组织的是A网状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血液 E致密结缔组织()15、能吞噬异物并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脂肪细胞 E成纤维细胞()16、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偏位,核内染色质排列成车轮状,该细胞是 A浆细胞 B肥大细胞 C脂肪细胞 D巨噬细胞 E成纤维细胞()17、白纤维是指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肌纤维 D网状纤维 E神经元纤维()18、嗜银纤维是指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肌纤维 D网状纤维 E神经元纤维()19、疏松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脂肪细胞()20、能够破坏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是A纤维蛋白酶 B胶原蛋白酶 C酸性磷酸酶 D透明质酸酶 E碱性磷酸酶()21、透明软骨中含有A大量胶原纤维束B大量胶原纤维 C大量网状纤维D大量弹性纤维E以上均有()22、下列属于纤维软骨的是A气管软骨 B支气管软骨 C椎间盘 D肋软骨 E关节软骨()23、骨单位是指A外环骨板和骨外膜B内环骨板和骨内膜C中央管和与其周围的圆筒形骨板D中央管和骨内膜 E穿通管和骨内膜()24、关于成熟红细胞,不正确的描述是A双凹圆盘状 B直径约7—8um C有一个核D胞质内含血红蛋白E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25、吞噬能力强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碱性粒细胞 E红细胞()26、离开血管可变成巨噬细胞的是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27、参与生理性止血、凝血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 B血小板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28、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肌丝 B肌节 C横小管 D三联体 E肌浆网()29、肌膜陷入肌纤维内形成A肌浆网 B横小管 C肌节D终池 E肌原纤维()30、骨骼肌纤维是A细胞间质 B肌原纤维 C肌丝 D骨骼肌细胞 E肌质网()31、两个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的结构是A Z线 B闰盘 C紧密连接 D中间连接 E M线()32、分布到内脏器官的肌组织主要是A骨骼肌 B心肌 C平滑肌 D平滑肌和心肌 E三种肌都有()33、神经组织的组成是A神经细胞和细胞间质B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C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D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 E神经间质和神经纤维()34、每个神经元的胞体上都有A一个轴突及一个或多个树突 B多个轴突 C多个轴突及一个树突D多个轴突及多个树突E以上都不对()35、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是A紧密连接 B中间连接 C桥粒 D半桥粒 E突触()36、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神经膜细胞 E室管膜细胞()37、形成周围神经纤维髓鞘的胶质细胞是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神经膜细胞 E卫星细胞()38、分布在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是A触觉小体 B环层小体 C肌梭 D游离神经末梢E运动终板()39、感受压觉的神经末梢是A触觉小体 B环层小体 C肌梭 D运动终板 E游离神经末梢()40、运动终板是指A游离神经末梢 B有被囊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心肌、平滑肌的运动神经末梢 D分布到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 E分布到腺体的运动神经末梢()41、表皮中有分裂能力的是A棘层 B角质层 C颗粒层 D透明层 E基底层()42、汗腺遍布全身,以何处最多A腋窝 B面部 C手掌和足底 D会阴 E背部()43、毛发的生长点是A毛干 B毛根 C毛囊 D毛球 E立毛肌四、简答题1、简述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

一、选择题1.氮化硅(Si 3N 4)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新型陶瓷材料、LED 基质材料等。
已知:Si 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 的小,利用硅烷(SiH 4)制备氮化硅的反应为3SiH 4+4NH 3=Si 3N 4+12H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硅烷中Si 的化合价为-4价 B .NH 3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C .H 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D .转移1.2mol 电子时,生成0.6 mol H 2答案:C 【详解】A .硅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 的小,故硅烷中H 显-1价,Si 的化合价为+4价;故A 错误;B . NH 3中H 显+1价,在反应中被还原为氢气,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故B 错误;C . SiH 4中H 显-1价,NH 3中H 显+1价,H 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C 正确;D .按照方程式转移12mol 电子时,生成12 mol H 2,所以转移1.2mol 电子时,生成1.2 mol H 2,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3+3OH -=Fe(OH)3↓+3Cl -B .向Ca(HC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2H ++Ca(HCO 3)2=Ca 2++2H 2O+2CO 2↑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2-3CO +2CH 3COOH=2CH 3COOH+CO 2↑+H 2OD .向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SO 3溶液:2-3HSO +Ba 2++2OH -=BaSO 3↓+2-3SO +2H 2O 答案:C 【详解】A .FeCl 3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3OH -=Fe(OH)3↓,A 错误;B .Ca(HCO 3)2是可溶性物质,应该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H ++-3HCO =H 2O+CO 2↑,B 错误;C .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拆分原则,C 正确;D .反应要以不足量的NaHSO 3溶液为标准,假设其物质的量是1 mol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3HSO +Ba 2++OH -=BaSO 3↓+H 2O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判断题:1.对计算机RAM中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时,主机必须通电。
(√)2.ROM中存储的信息断电即消失。
(×)3.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是低级语言,因此用它们编制的程序,其运行效率肯定低于高级语言所编的语言。
(×)4.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其执行速度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要快。
(×)5.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都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执行。
(×)6.字长是衡量计算机精度和运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指标。
(√)7.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是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
(√)8.同一张软盘上不允许出现同名文件。
(×)9.点距是彩色显示器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点距越小,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就越高,画面就越清晰。
(√)10.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巨大,因此,多媒体信息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11.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区位码形式存储的。
(×)12.UNIX是一种多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13.CAD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系统。
(√)1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完全由CPU决定。
(×)15.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都不是按照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设计的。
(×)16.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58年试制成功。
(√)17.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制造成功。
(×)18.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是位。
(×)19.微型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20.计数制中使用的数码个数被称为基数。
(√)21.ALU是控制器中的一个主要部件。
(×)22.20根地址线的寻址范围是512K。
(×)23.将八进制数15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10110。
第一章复习题及答案

1451. 若把电路中的参考点由原来电位较低的点改选为电位较高的点,则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比原来(A) 升高(B) 降低(C) 升高或降低(D) 不变答:((B) 01456. 下列各图中, 图((B) 10)元件供出15 W功率。
01506. 图(N)所示线性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为图()。
答:((B) 01508. 按照下列各图中标出的U、I、R,可以应用公式IUR=的为图()?答:((B) 01514. 碳膜电阻有 2 W 、1 W 、12W 、14W 、18W各种规格,在阻值相同时,瓦数越大的,价格越高。
现需要用 4.7 kΩ电阻( 电流为10 mA ) ,选用哪种规格的电阻较适宜?º(A) 任选一种都可(B) 2 W (C) 12W(D)18W答:((C) 01569. 在下列各图中,与图( N ) 所示伏安特性相对应的电路是二端网络N的伏安关系如图 2 所示,则N可等效为答:((C) 01664. 图示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其KCL 方程为(A)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B)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C)-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D)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答:((D) 5. 图示为电路的一部分,已知U ab = 30 V,则受控源发出的功率为(A) 40 W (B) 60 W (C) -40 W (D) -60 W答:()01494. 两个有源二端网络用导线如图连接。
如果电压表及电流表(1) 均作正向偏转;(2) 均作反向偏转,试问哪个网络发出功率?网 络 网 络12(1) 网络1供出功率 5(2) 网络1供出功率 501532. 在图示两种情况下,求P点的电位及电阻R的电流I 。
《物理化学》第一章气体复习题.doc.docx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表明了气体的p、V、T、n、这几个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与气体种类无关。
该方程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气体定律,这三个气体定律是( C)A 、波义尔定律、盖一吕萨克定律和分压定律B、波义尔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分体积定律C、阿伏加德罗定律、盖一吕萨克定律和波义尔定律D、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和波义尔定律2、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和 B 两种理想气体,这时A的分A A。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问P A 和A 的变化为:,分体积是 V C,V 是 P(C)A、P A和V A都变人B、P A和V A都变小C P A不变,V A变小D、P A变小, V A不变3、在温度 T、容积 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 A 和 B 两种理想气体,它的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n A P A¥和1^ P B V B,容器中的总压为 P。
试判断&列公式屮哪个是正确的( A )A 、P A V= n A RTB、P A V= ( n A +n B)RT C、P A VA = n A RT D、P B V B= n B RT4、真实气体在如下哪个条件下,可以近似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C )A 、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5、真实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是( B )A 、压力大于P cB、温度低于T cC、体积等于v c D、同时升高温度和压力6. 在 273 K,101.325 kPa时,CC14(1)的蒸气可以近似看作为理想气体。
已知CC14(1)的摩尔质量为isig.mor1的,则在该条件下,CC14(1)气体的密度为(A )A 、6.87 g.dm-3B、dm-3C、6.42 g.dm'D、3.44 g dm-34.52 g.37、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 D ) A 、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屮B、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C、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D、分子间无作用力,分子本身无体积8、理想气体的液化行为是:( A ) 。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题

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与负数统称为有理数B 、带负号的数是负数C 、正数一定大于0D 、最大的负数是-12、关于“0”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1)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2)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不是整数,是有理数。
(4)是整数,不是自然数A 、4B 、3C 、2D 、13、在有理数中,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积是1B 、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之和为0C 、两个数的和为-1,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D 、两个数的积为1,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5、a 和b 是满足ab ≠0的有理数,现有四个命题: ①422+-b a 的相反数是422+-b a ; ②a-b 的相反数是a 的相反数与b 的相反数的差;③ab 的相反数是a 的相反数和b 的相反数的乘积;④ab 的倒数是a 的倒数和b 的倒数的乘积.其中真命题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7-a 的相反数是-2,那么a 是( )A 、5B 、-3C 、2D 、17、已知字母 a 、b 表示有理数,如果 a+b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中一定有一个是负数B 、a 、b 都为0C 、a 与 b 不可能相等D 、a 与b 的绝对值相等8、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A 、1B 、2C 、3D 、49、在数轴上和表示-3的点的距离等于5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 、-8B 、2C 、-8和2D 、110、不超过3)23( 的最大整数是( ) A 、–4 B –3 C 、3 D 、411、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A 、 7B 、 -7C 、 0D 、 512、若|a+b|=-(a+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0B 、a+b<0C 、a+b=0D 、a+b>013、如果a<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A 、aB 、0C 、-aD 、-2a14、若ab =|ab |,必有( )A 、ab<0B 、ab ≥0C 、a<0,b<0D 、a,b 同号15、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绝对值,这样的数共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最大的负有理数是-1B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大于零C 、任何有理数都有它的相反数D 、绝对值相等的2个有理数一定相等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数之和为正,则两数均为正B 、两数之和为负则两数均为负C 、两数之和为0,则两数互为相反数D 、两数之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18、如果减数为正数,那么差与被减数的大小关系是( )A 、差比被减数大B 、差比被减数小C 、差可能等于被减数D 、无法比较19、若a<b<0<c<d ,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b+c+d 一定是正数B 、d+c-a-b 可能是负数.C 、d-c-b-a 一定是正数.D 、c-d-b-a 一定是正数.20、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为零,则这两个数( )A 互为倒数B 互为相反数C 互为相反数且都不等于零D 互为倒数且都不等于零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22、如果ab<0且a>b ,那么一定有 ( )A 、a>0,b>0B 、a>0,b<0C 、a<0,b>0D 、a<0,b<023、如果a 2=(-3)2,那么a 等于 ( )A 、3B 、-3C 、9D 、±324、若a 2>0,则a 3为( )A 、正数B 、负数C 、正数或负数D 、奇数25、近似数4.50所表示的真值a 的取值范围是 ( )A 、4.495≤a <4.505B 、4040≤a <4.60C 、4.495≤a ≤4.505D 、4.500≤a <4.505626、下面用数学语言叙述代数式a 1-b ,其中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 、比a 的倒数小b 的数 B 、1除以a 的商与b 的相反数的差C 、1除以a 的商与b 的相反数的和D 、b 与a 的倒数的差的相反数27、l 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止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6次后剩下的小棒长为( )A 、121B 、321C 、641D 、128128、一家商店一月份把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60%出售,到三月份再声称以8折(80%)大拍卖,那么该商品三月份的价格比进货价( )A 、高12.8%B 、低12.8%C 、高40%D 、高28%二、填空题1、(1)比-π大的负整数有_________ ____。
(完整版)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题

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C.湖畔派 D.“自然派”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
A.耶拿派 B.湖畔派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其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C.诺瓦利斯 D.蒂克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5.海涅早期代表作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c.《论浪漫派》D.《罗曼采罗》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C.骚塞 D.司各特二、多项选择题1.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是( )。
A.英国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C.思想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D.18世纪文学传统E.对古典主义的反抗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
A.强烈的主观色彩B.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C.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D.注重艺术效果E.注意细节描写3.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cheng员有( )。
A.施莱格尔兄弟 B.诺瓦利斯C.蒂克 D.海涅E.席勒4.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三诗人。
他们是( )。
A.华兹华斯 B.拜伦C.柯勒律治 D.骚塞E.雪莱三、名词解释:耶拿派、海德尔堡派、柏林团体、湖畔派、《抒情歌谣集》、《抒情歌谣集》序言。
四、简答: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夏多布里昂创作的文学价值与美学意义。
五、分析解答:加西莫多形象分析冉阿让形象分析。
如何理解《九三年》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复习题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选择题1. 某温度下1mol · L -1糖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p 1,1 mol · L -1的盐水的饱和蒸气压为p 2,则( )A p 2 > p 1B p 2 < p 1C p 2 = p 1D 无法判断2.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 )A 水向溶液渗透,并建立渗透平衡B 溶液向水渗透,建立渗透平衡C 水向溶液渗透,不能建立渗透平衡D (A )、(C)都有可能,决定于溶液的浓度、盛水的量及使用的装置的大小3. 质量分数为5.8%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M (葡萄糖):180g·mol -1,M (蔗糖):342 g·mol -1,M (NaCl ):58.5 g·mol -1) ( )A 5.8%(g/g)蔗糖溶液B 5.8%(g/g)葡萄糖溶液C 2.0mol·L -1的蔗糖溶液D 1.0mol·L -1葡萄糖溶液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液体与其蒸气处于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B 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各纯组分液体的蒸气压之和C 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某一液体组分的蒸气压等于它的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之积D 蒸气压的大小与容器体积的大小有关5. 将0.45g 非电解质溶于30g 水中,使水的凝固点降低0.15℃,已知H 2O 的K f = 1.86 K · Kg · mol -1,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1)是 ( )A 100B 83.2C 186D 2046. 饮水中残余Cl 2可以允许的浓度是2×10-6 g·mL -1, 与此相当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Cl 2):71 g·mol -1) ( )A 3×10-6 mol·kg -1B 3×10-5 mol·kg -1C 3×10-3 mol·kg -1D 3 mol·kg -17. 若氨水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kg -1,则其中NH 3的摩尔分数为(M(NH 3):71 g·mol -1)( )A 18/1000m B m m m +-]18/)171000[( C mm +)18/1000( D 不确定 8.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100.400℃,则其凝固点为(已知H 2O 的K f = 1.86 K · Kg · mol -1,K b = 0.52 K · Kg · mol -1) ( )A -0.110℃B -0.400℃C -0.746℃D -1.45℃9. 60℃时,180 g 水中溶有180 g 葡萄糖,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 6H 12O 6的分子量为180,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A 1.81 kPaB 9.95 kPaC 15.9 kPaD 18.1 kPa10. 室温时,下列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 )A 0.01 mol·kg -1 Na 2SO 4B 0.02 mol·kg -1 NaAcC 0.02 mol·kg -1 HAcD 0.03 mol·kg -1CO(NH 2)211. 20℃时水的蒸气压为2.34 kPa ,若将62.0 g 乙二醇[M(C 2H 4(OH)2)=62 g·mol -1]溶于72.0 g 水中,则此时水溶液的蒸气压为 ( )A 1.87 kPaB 2.34 kPaC 2.93 kPaD 9.36 kPa12. 当1mol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4mol 溶剂中,溶液的蒸气压与纯溶剂的蒸气压之比为( )A 1 : 5B 1 : 4C 4 : 5D 5 : 413. 1L 含甘油(分子量92.0)46.0 g 的水溶液,在27℃时的渗透压为: ( )A 112 kPaB 1.13 × 103 kPaC 1.25 × 103 kPaD 2.49 × 103 kPa14. 将0.900 g 某物质溶于60.0 g 水中,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150℃,这物质的分子量是(水的 K f = 1.86 K·Kg·mol -1) ( )A 204B 186C 83.2D 51.215. 将10.4 g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250 g 水中,该溶液的沸点为100.78℃,已知水的K b = 0.512 K·kg·mol -1,则该溶质的分子量约为 ( )A 27B 35C 41D 5516.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 )A 1 L 溶液B 1000 g 溶液C 1 L 溶剂D 1000 g 溶剂17.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 4B K 2SO 4C Al 2(SO 4)3D KAl(SO 4)218.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B 溶液的沸点升高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D 溶液具有渗透压19. 2.5 g 某聚合物溶于100 mL 水中,20℃时的渗透压为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 )A 6.1 × 102B 4.1 × 104C 6.1 × 105D 2.2 × 10620. 5.0 g 某聚合物溶于400 mL 水中,20℃时的渗透压为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 )A 4.0 × 106B 3.0 × 105C 2.1 × 104D 3.0 × 10221. 将7.8 g 非电解质固体溶于100 g 水中,溶液的凝固点为 -2.5℃,已知水的K f = 1.86 K · Kg · mol -1,则该固体的摩尔质量应为 ( )A100.05.286.18.7⨯⨯ g·mol -1 B 86.18.7100.05.2⨯⨯ g·mol -1 C 0.105.286.18.7⨯⨯ g·mol -1 D 5.2100.086.18.7⨯⨯ g·mol -1 22.有关道尔顿分压定律表示错误的是(P i 和V i 分别表示分压和分体积) ( )A P 总=∑P iB P i V i =n i RTC P i V 总=n i RTD P i / P 总=n i / n 总23.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 )A C 6H 12O 6BC 12H 22O 11 C CO(NH 2)2D C 2H 5OH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B 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C 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D 固体分散在气体中不能形成溶胶25. 下列哪种试剂对As 2S 3溶胶有最大的聚沉值 ( )A NaClB CaCl 2C AlCl 3D CsCl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高分子溶液对溶胶既可起到保护也可起到敏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做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物质、能量、信息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A)普遍性
(B)科学性
(C)依附性
(D)共享性
3、判断信息的价值可以从信息的 ( ) 进行判断。
(A)多样性、时效性
(B)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适用性
(C)时效性、公开性
(D)共享性、权威性
4、小红同学在做一份电子报刊时,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这是()过程。
A.信息的存储B.信息的收集C.信息的传递D.信息的处理
5、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传感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不同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以()数据存储的。
A.十六进制
B.十进制
C.八进制
D.二进制
6、十进制数110与二进制数11111哪个大?()
A.不是同一进制的数,无法比较
B.十进制数110大
C.二进制数11111大
D.一样大
7、下列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是( )
A、只有文字
B、只有符号和语言
C、只有信号、指令和代码
D、语言、文字、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
8、信息技术是指( )
A、信息的获取和存储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
B、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
C、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
D、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
8.[ ]关于计算机病毒,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计算机病毒可以烧毁计算机的电子元件
(B)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生物细菌
(C)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D)计算机病毒一旦产生,便无法清除
9.[ ]防止计算机中信息被窃取的手段不包括
______。
(A)用户识别
(B)权限控制
(C)数据加密
(D)病毒控制
10.[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症状可能有______。
(A)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
(B)文件长度变长
(C)不能执行某些文件
(D)以上都对
11.[ ]防止软磁盘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方法是______。
(A)保持计算机机房清洁
(B)在软磁盘表面擦上酒精
(C)使软磁盘处于写保护状态
(D)软磁盘贴上标签,写好使用日期
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______。
(A)传播性、潜伏性和破坏性
(B)传播性、潜伏性和易读性
(C)潜伏性、破坏性和易读性
(D)传播性、潜伏性和安全性
13.[ ]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应采取的正确步骤之一是______。
(A)每天都要对硬盘和软盘进行格式化
(B)决不玩任何计算机游戏
(C)不同任何人交流
(D)不用盗版软件和来历不明的磁盘
14.[ ]计算机病毒会造成计算机______的损坏。
(A)硬件、程序和数据
(B)硬件和程序
(C)程序和数据
(D)硬件和数据
15.[ ]以下叙述______是正确的。
(A)计算机病毒可能会破坏计算机软件和硬件
(B)学习使用计算机就应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
(C)使用计算机时,用鼠标器比用键盘更有效
(D)Windows的“记事本”能查看MicrosoftPowerPoint 格式的文件内容
16.[ ]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会感染,但不会致病
(B)会感染致病,但无严重危害
(C)不会感染
(D)产生的作用尚不清楚
17.[ ]计算机病毒会造成______。
(A)CPU的烧毁
(B)磁盘驱动器的损坏
(C)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D)磁盘的物理损坏
18.[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______的损坏。
(A)磁盘
(B)磁盘驱动器
(C)磁盘和其中的程序和数据
(D)程序和数据
19.[ ]杀毒软件能够______。
(A)消除已感染的所有病毒
(B)发现并阻止任何病毒的入侵
(C)杜绝对计算机的侵害
(D)发现病毒入侵的某些迹象并及时清除或提醒操作者
20.[ ]网上“黑客”是指______的人。
(A)匿名上网
(B)总在晚上上网
(C)在网上私闯他人计算机系统
(D)不花钱上网
21.[ ]计算机病毒传染的必要条件是______。
(A)在计算机内存中运行病毒程序
(B)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C)(A)和(B)不是必要条件
(D)(A)和(B)均要满足
22.[ ]以下对计算机病毒的描述,______是不正确的。
(A)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段恶意程序
(B)计算机病毒不会破坏计算机硬件系统
(C)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数据存储介质的交换以及网络的链路
(D)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23.[ ]______是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可能途径。
(A)从键盘输入统计数据
(B)运行外来程序
(C)软盘表面不清洁
(D)机房电源不稳定
24.[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四条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_______。
(A)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标记或一个命令
(B)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程序
(C)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通过磁盘、网络等媒介传播、扩散并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
(D)计算机病毒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并借助一定的媒体存储,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
判断题:对T错F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
一个应用。
(2).[ ]计算机病毒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之后,才开始起干扰破坏作用。
(3).[ ]对重要程序或数据要经常备份,以便感染上病毒后能够得到恢复。
(4).[ ]当发现病毒时,它们往往已经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清除了病毒,受到破坏的内容有时也很难恢复。
因此,对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
(5).[ ]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软盘上的数据和文件。
(6).[ ]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能在某些条件下激活并起干扰破坏作用。
(7).[ ]计算机只要安装了防毒、杀毒软件,上网浏览就不会感染病毒。
(8).[ ]若一台微机感染了病毒,只要删除所有带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
(9).[ ]若一张软盘上没有可执行文件,则不会感染病毒。
(10).[ ]1991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1).[ ]计算机职业道德包括不应该复制或利用没有购买的软件,不应该在未经他人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12).[ ]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协同工作等是信息应用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