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

合集下载

哲学概论课件

哲学概论课件

▪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 观映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 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 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 形式上是主观的。
▪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 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 反作用于物质。
▪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 ⑴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
▪ 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会成为哲学基本 问题?
▪ 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 题。
▪ 其次,研究和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 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动物听音乐
▪ 动物听音乐”: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作现成的知识去接 受和套用,虽然可以使用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 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这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 乐中的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 头脑。真正的音乐会引起心灵的震荡,真正的哲学会引起思维的撞击。 在哲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会激发我们的理论兴趣,拓宽我们的理论视 野,撞击我们的理论思维,提升我们的理论境界。
▪ II.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性(生物有机体对直接 的外界刺激作出回答; 生物体为适应环境、获 取维持生存的物质,保 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而发展起来的能力)
▪ III.一般动物的感觉、心理 (较复杂的感觉器官、神 经系统;以不同的感觉视 觉、听觉、嗅觉等,分别 反映外界对象的各种属性; 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 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 觉、表象和情绪。)
一、世界观与哲学
▪ 1、世界观

高中哲学概论

高中哲学概论

高中哲学概论哲学是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问题。

一、世界观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世界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世界观,它以社会存在为前提,是被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1)物质世界及其普遍联系是客观的、实在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具体来说,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世界是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因素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就是普遍联系,就是运动。

( 2)规律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必然联系。

客观事物的发展总要受到一定规律的制约,否则就要发生变化。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与人的意识不可分割,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

( 2)规律性和必然性是客观的、普遍的,物质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即都有不同于他事物的质的特点,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规律。

二者的关系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根本联系。

在规律面前,人的意识是渺小的,人们只能顺应自然,人的活动受规律的支配。

首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们能够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但是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

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其次是“意识第一”,重视精神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需要是认识产生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学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哲学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2)古代旳朴素形式,即世界旳基质是“原初物质”还是理念旳问题; (3)中世纪经院哲学形式,即神与世界旳关系问题; (4)近代旳完全形式,即世界旳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5)当代形式,即人及其活动与世界旳关系问题。 就中国老式哲学而言是: (1)先秦至两汉旳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2)魏晋至隋唐旳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 (3)宋元至明清旳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
第一章 哲学概论
【学习目旳】 1、一般了解哲学旳涵义、哲学旳功能; 2、了解哲学研究对象和领域、哲学旳基本问题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旳特殊性; 3、了解西方哲学旳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旳
主题。
第一节 哲学旳涵义和功能
一、哲学旳涵义
1、哲学是一种思想活动、精神活动。
思旳对象——人及其与世界旳关系; 思旳方式——抽象理智旳概念; 思旳风格——怀疑和批判; 思旳内容——人旳生活世界。
树立正确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人旳综合素质; 满足人旳终极关心。
2、昌明科学知识,为实证科学澄明价值基础——哲学旳科学功能 3、推动社会文明——哲学对人类文明旳功能;
●对精神文明旳作用:构建社会理想,人格境界,具有解放思想、批判现实、净 化社会风气之功能;
●哲学对政治文明旳作用:奠定了正义、民主、自由、法制旳观念基础; ●对物质文明旳作用:为人类经济活动旳目旳、动力和手段奠定思想基础。

邓小平
•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旳主要领 导人之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形成(19世纪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旳历史条件
社会历史背景:世界历史形成、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科学前提:对19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旳新成就旳概括和总结; 直接理论起源:德国古典哲学; 社会人格: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旳精神领袖。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哲学的起源和历史1.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思想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他们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思考方法,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2. 哲学的发展- 在古希腊之后,哲学在欧洲和世界各地有了不同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体系,印度的佛教和耆那教,都是哲学的重要发展。

3. 哲学的分支- 哲学分为多个分支,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

每个分支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第二部分:哲学的基本概念1.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大分支,主要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理。

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存在、存在的特点和存在的本质等。

2. 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的另一大分支,主要研究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主要问题包括知识的来源、知识的限制和真理的标准等。

3. 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哲学分支,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确的和人应该如何行为等。

4.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问题和社会组织原理的哲学分支,主要问题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府的正当性和公民的权利等。

第三部分:哲学的思考方法和逻辑学1. 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立场,分别强调理念和物质的决定作用。

唯理主义强调精神和观念的重要性,而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客观存在的决定作用。

2. 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种思考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面推动的,包括了矛盾的概念、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等。

3. 逻辑学- 逻辑学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推理的方法。

逻辑学包括了命题逻辑、谬误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内容。

第四部分:哲学的应用和意义1.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哲学可以应用在伦理道德、政治决策、社会发展等方面。

2. 哲学的意义- 哲学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有深远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第一章:哲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理性等分析这些问题对人类思想和生活的影响1.3 哲学的主要分支介绍哲学的主要分支,如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简述各分支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形而上学2.1 形而上学概述解释形而上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2 存在论介绍存在论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分析主要存在论理论,如本体论、唯心论、唯物论等2.3 本质论解释本质论的概念和方法探讨主要本质论理论,如属性论、实体论、关系论等第三章:认识论3.1 认识论概述解释认识论的定义和起源探讨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2 知识的本质和起源分析知识的本质,如真理、信念、经验等探讨知识的起源和获取方式,如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等3.3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探讨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如认识的可能性、认识的限制、认识的真实性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四章:伦理学4.1 伦理学概述解释伦理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2 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分析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主要道德理论,如功利主义、义务论、德性伦理学等4.3 伦理学的应用探讨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商业伦理、政治伦理、环境伦理等分析伦理学的挑战和困境第五章:政治哲学5.1 政治哲学概述解释政治哲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5.2 国家、政府和政治权力分析国家、政府和政治权力的概念和本质探讨主要政治理论,如民主主义、专制主义、社会契约论等5.3 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探讨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如正义、自由、平等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六章:逻辑学6.1 逻辑学概述解释逻辑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6.2 命题逻辑介绍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如命题、推理、逻辑运算等分析主要命题逻辑推理形式,如与、或、非、蕴含等6.3 谓词逻辑解释谓词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探讨主要谓词逻辑推理形式,如量词、谓词、谓词逻辑推理等第七章:美学7.1 美学概述解释美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美学的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s7.2 美的本质和标准分析美的本质,如审美经验、艺术作品、美的形式等探讨美的标准,如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历史相对主义等7.3 美学应用探讨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艺术批评、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等分析美学的挑战和困境第八章:宗教哲学8.1 宗教哲学概述解释宗教哲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宗教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8.2 宗教信仰和神学分析宗教信仰的本质和形式,如神的存在、神秘经验、宗教教义等探讨神学的基本问题,如神的属性、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等8.3 宗教哲学的主要问题探讨宗教哲学的主要问题,如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多元主义、宗教与理性的关系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九章:科学哲学9.1 科学哲学概述解释科学哲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9.2 科学理论及其解释分析科学理论的本质和结构,如定律、理论、模型等探讨科学解释的基本方法,如简约主义、因果解释、历史解释等9.3 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探讨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如科学真实性的标准、科学进步的性质、科学方法论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十章:当代哲学趋势10.1 分析当代哲学的主要趋势和流派探讨当代哲学的主要趋势,如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等分析这些趋势的特点和影响10.2 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和争论探讨当代哲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争论,如全球化与地方化、科技伦理、性别与种族问题等分析这些问题和争论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影响10.3 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任务探讨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任务,如批判思维训练、社会道德引导、文化认同建构等分析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挑战和机遇第十一章:哲学与日常生活11.1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探讨哲学如何影响和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分析哲学对个人决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1.2 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道德判断、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等探讨哲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11.3 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分析哲学如何应对当代社会问题,如环境危机、人权、社会不平等等探讨哲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和限制第十二章:哲学与科学研究12.1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探讨哲学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哲学对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12.2 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科学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科学真实性的标准、科学理论的验证等分析这些问题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2.3 哲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假设提出、理论建构、科学解释等探讨哲学对科学创新的推动作用第十三章:哲学与人文学科13.1 哲学与人文学科的关系探讨哲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哲学对人文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影响13.2 人文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人文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人的本质、文化认同、道德价值等分析这些问题对人文学科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3.3 哲学在人文学科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人文学科中的应用,如文学批评、历史解释、艺术欣赏等探讨哲学对人文学科发展的贡献第十四章:哲学与跨文化交流14.1 哲学与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探讨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哲学对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贡献14.2 跨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跨文化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普遍主义等分析这些问题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挑战14.3 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如跨文化对话、文化比较、文化交流等探讨哲学在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和谐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哲学的未来展望15.1 哲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变革探讨哲学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5.2 哲学与当代科技的关系探讨哲学与当代科技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哲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反思15.3 哲学的未来任务和挑战探讨哲学在未来社会中的任务和挑战分析哲学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的变革和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哲学概述重点:哲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哲学概论全套课件讲稿180页PPT

哲学概论全套课件讲稿180页PPT

、哲学本质的不同理解 ■自哲学产生提来,对哲学本质有不同理解,归 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有十二种代表性的哲学 观 哲学可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是,简 略的说,哲学就是爱好认识宇宙万物和自我 思考要知其究竞,为其究竟,以便让人建立知 识和评价的系统。 哲学的本质在于如何有机地使理论艺术和实践 艺术通过逻辑与感悟的结合来表达真值诉求和 善值诉求的统一,以期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自由 放
谢谢!
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态 的关系 哲学是各类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时代精神的 精华。哲学是如此形成的吗?哲学如何发生要 复杂得多。 ■哲学是人类文明高度发畏的产物: 物质文明发畏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发畏 到一定程度,就使得人类的抽象思维能 力逐渐升华为哲学思维,随着人类的实 践需要与发長,哲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哲学概论》教材 ■1.唐君毅:《哲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唐君毅为当代中国哲学 巨匠,其代表作之一的《哲学概论》,为当代中国学者所撰写的规模最宏大的哲学介 绍书。本书内容广泛,且具世界性视野,讨论领域横跨古今中国晢学、西方哲学和印 度哲学的传统,其视角之阔,关怀之广,兼思考之精,可说前无古人。本书虽成书于 上世纪中期,今天仍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是最优秀的哲学作品之一,而且在理论架构 上都深刻体现出当代儒者的情怀和对现实人类社会的道徳忧虑 2.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书是建国后国内学撰写的 部论析哲学本身而非某一种哲学的有一定分量的著作。通读了全书而且能够形成 个比较完整、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关于哲学的观念,学会了一点哲学思维的 方法。 ■3.张天飞,童世骏:《哲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8年) 4.刘永富:《哲学概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国内同类其它著作:张世英的《哲学导论》、王德峰的《晢学导论》、童鹰的 《晢学概论》等 6.国外同类著作:索菲的故事、哲学大问题等 哲学概论,其全部内容都围绕讲哲学是什么展开,都在为哲学作辩护

哲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哲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哲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定义与特征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种探讨客观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普遍原理与根本意义的学科。

它致力于探究存在、知识、价值等问题,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探求真理。

2. 哲学的特征a. 普遍性:哲学关注的是一般性原则与普遍规律,而不是特定的事物或事件。

b. 基础性:哲学探究的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因与根本意义,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根本。

c. 系统性:哲学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备的思想系统,对世界和人生进行全面而统一的认识。

d. 批判性:哲学强调对一切观念和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质疑,以求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判断。

二、哲学的学科范畴1. 本体论:探讨存在的本质、起源、发展、结构和规律性,包括实在论、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等思潮。

2. 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特点、方法、原理和意义,探究真理、知识、理性和经验等问题,包括唯理主义、经验主义、认识论关系等学说。

3. 价值论:探讨价值的本质、来源、判断、体现和实现,包括伦理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分支。

4. 社会哲学:研究社会的本质、发展、制度和规律,包括政治哲学、人文主义和社会批判等领域。

5.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的规律、意义和发展趋势,包括唯物史观、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规律等方面。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 存在的问题:研究存在的本质、形式和发展规律,包括实在与虚构、物质与意识、唯物与唯心等问题。

2. 认识的问题:研究认识的来源、限度、方法和价值,包括理性与经验、直观与概念、绝对与相对等问题。

3. 价值的问题:研究价值的种类、本质、基础和实现,包括道德与美德、真善美等问题。

4. 社会的问题:研究社会的结构、制度、发展和变革,包括政治权力、社会关系、社会变革等问题。

5. 历史的问题:研究历史的规律、意义、前途和影响,包括历史发展、历史趋势和历史人物等问题。

四、哲学史1. 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古印度哲学和古中国哲学等。

2. 中世纪哲学:基督教哲学、伊斯兰哲学和犹太哲学等。

哲学概论》第一章

哲学概论》第一章
事,即什 么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 I know nothing.”)
• 柏拉图的哲学之爱(Eros):“柏拉图式的 爱情”
• 从肉体之爱升华到哲学之爱:从追求一个 美的身体出发,为着美本身不断向上攀登: 从一个美体延伸到两个美体,由两个美体 延伸到所有美体。从美的身体走向美的生 活,从美的生活走向美的认识,从所有认 知最终到达那个惟一指向美本身的知识。
• 唐君毅说,“在上述各种学问之外,人必 须有一种学问,去了解此各种学问间可能 有的关系;把各种学问,以种种方式之思 维,加以关联起来,融贯起来,统整起来; 或将期间可能有之冲突矛盾,加以消解。 这种学问,可以说在各种学问之间,亦可 说在各种学问之上,或各种问之下。总之, 这是人不能少的。这种学问,我们即名为 哲学。”
• 在中国,原本无“哲学”一词,“哲”与 “学”两字都有。 “哲”训为“智也”, “学”训为“觉悟也” (“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 “哲”与“学”连名,只限于“哲”或“智” 之学,只有《庄子· 天下篇》所谓道术,魏 晋所谓玄学,宋元明所谓理学、道学、义 理之学与西方Philosophy之名略相当 。
二、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1、哲学始于惊奇和无知 柏拉图:“惊奇是哲人的感受,哲学始于 惊奇” 。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今来人们开始 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 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要的问题, 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 出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 惭愧自己的愚蠢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 的是为了摆脱愚蠢。显然他们为求哲而从 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Karl Popper和否證論 和否證論
(一)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
1・成功的科學理論:雖然是可否證的,但尚未被否證。 2・科學理論的真是暫時的。 3・可否證性或可反駁性可以區別科學或非科學理論。 4・不可測試的理論會阻礙科學的發展。
三、Karl Popper和否證論 和否證論
二、科學方法
(二)對簡單觀的檢討:
1・科學觀察有可能客觀中立嗎? (1)知識和期待影響觀察 (2)理論決定觀察的方向 (3)選擇性
二、科學方法
2・歸納法可靠嗎?
(1)歸納和演繹的區別,前者 只能保證推論的結果可能真,而 無法保證一定真。 (2)最佳解釋並不保證為真。 (3)Nelson Goodman (19061998)對歸納法的論證。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課程網頁:https://.tw/972_philosophy
第八講: 第八講:Science
一、前言
(一)科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時代:
1・在過去,對時代具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大部分是宗 教或道德人物。 2・在當代,其著作塑造我們生活的四大思想家:達爾 文、馬克斯、愛因斯坦、佛洛依德。除了馬克斯以 外,其他三位都是科學家,而馬克斯認為,理論被 稱為“科學的”,是一個讚美。
四、Thomas Kuhn的科學革命 的科學革命
(三)科學作為一種社會制度:
1・科學整合各種社會角色,一個個別科學家的表現、 成就和角色,是由整體社會實作的脈絡中才能正確 評估。 2・社會因素決定什麼是科學事實。
(四)Kuhn的挑戰:
1・有些標準是客觀的,跨越典範。 2・典範概念似乎比較適合社會科學。
Nelson Goodman
二、科學方法
3・對歸納法可能的辯護: (1)歸納法似乎運作良好; (2)基於演化,某種普遍化 的方式對人類而言比其它方 式自然。 (3)或然率。
二、科學方法
4・科學理論可以肯證(confirmation)嗎? (1)科學理論產生的一個例子 (2)科學測試的結構: 如果H是真,則I也是真 證據顯示I不真 ∴H不真 (H:理論假設;I:可觀察事件)
(二)臆測和駁斥:
1・科學理論只是臆測。 2・否證論的優點:一個 否證的例子就可以證 明理論的不足。
Karl Popper(1902-1994)
三、Karl Popper和否證論 和否證論
(三)否證論的困難:
1・不可能消除歸納法。 2・存在命題是科學命題,卻無法否證,肯證卻無此困 難。 3・忽視肯證在科學發展中的角色。 4・一個例子就否定理論? 5・科學史的發展並不是經由臆測、否證的過程。
四、Thomas Kuhn的科學革命 的科學革命
(一)挑戰一般科學哲學家的兩個想法:
1・科學給予我們有關自然的真理。 2・科學是進步的,不斷擴大對自然的真理,而且穩定 地建構在過去科學成果之上。
(二)Kuhn理論中的三個基本概念:常態科學 (normal science)、典範(paradigm) 、科學革 命(scientific revolution)。
(二)科學和占星術有何不同?
二、科學方法
(一)科學方法的簡單觀(simple view):
1・基本看法:科學起於對世界的觀察,這些觀察 儘可能客觀,基於觀察所搜集的資料,創造一 個理論解釋這些結果。好的理論可以解釋並預 測未來,由於自然界具有規律性,所以科學的 預測可以非常準確。
二、科學方法
2・簡單觀背後的假定: (1)經驗主義; (2)自然的一致性; (3)客觀中立; (4)因果律:歸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