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完整版)

合集下载

哲学导论93页文档

哲学导论93页文档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哲学导论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 工具在人这里,除了是感性的存在外,还 是非感性的存在。当工具活动结束时,作 为“工具情境”的物理世界随之消失,但 作为物理存在的工具之离开视野,并不等 于作为观念存在的工具之消失。 • 观念之为观念,即在于它不是在时间过程 中被感知的外部自然之物,它是超越感性 的,非时间的因而是不朽的东西。
• 工具在感性外观上的变化、消失,不会使工具 在人的心智中的消失。作为观念存在的工具是 不朽的。如此看来,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观念世 界比同样生活于其中的外部感觉世界更真实。 • 所谓工具之观念的原型,决不可误解为这种是 在人心中的工具表象,表象还是感性的东西, 只不过是在记忆和想象中的感性。观念之为观 念,不是指这种东西,而是之对一种特定的 “关系”之在意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在黑格尔的体系中, 艺术、宗教、哲学三者共同构成精神发展的最高阶 段。这三者的区别在于精神达到自觉的途径、方式 不同。艺术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关照文明体系之内在 的人性的人性质素,宗教则将这种人性的质素表象 为一种超验的神性,哲学则把文明中的人性质素作 为文明的意义基础,将其阐发为“纯粹的思”。 • 纯粹的思是相对于在经验中的思而言的。对具体事 物的感悟和认识活动,是“在经验中的思”,而哲 学认识则是对经验中的思再作思,即拿思想本身来 作一番“思”,用亚里士多德的话,就是“思想思 想”。因为哲学是思想思想,所以确实能够赋予精 神的自觉性以最高的纯粹性。
• 当我们按照常识的信念把唯一的实在性 (reality)归诸自然物质的时候,我们就必然 要问,非物质的精神有实在性吗?因为,我们 似乎难以把实在性同时归诸两种本质上不同的 东西,否则我们就会进入二元论。 • 文明是靠观念来表达的,这些观念显然超出了 个体的范畴(知情意),而是一种普遍物。那 么,其真实性何在呢?为何文明能以其为基础 而存在呢? • 我们再次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方面说起。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一、为何需要哲学Karl Jaspers论“轴心时代”:似乎要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中,以及公元前800与公元前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过程中,找到这一历史轴心。

正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最深刻的历史分界线。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人开始出现。

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期”。

这一时期集中了最不寻常的事件……[中国的诸子百家, 印度的《奥义书》和佛陀, 巴勒斯坦的先知,古希腊哲人, 等等]在这几个世纪中……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方发展了出来。

这一时代的新颖之处在于,所有这三个地区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作为整体的存在,意识到自身及其限度。

人类体验到了世界的恐怖性和他自己的无力。

人类探询根本的问题。

面对虚空,他争取解放和拯救。

通过有意识地承认自己的限度,人类为自身树立了最高目标。

人类无限制地体验着自我的深奥和超验的澄明。

1.哲学有助于人理解人性与生活伏尔泰: “没有哲学, 我们比动物高明不了多少。

”苏格拉底: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认识你自己。

”人的独特性在于需要而且能够追问生活的意义。

哲学是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性、审视生活、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有一本哲学导论的书名是Philosophy: The Power of Ideas,以表明思想的力量。

书中写道:对发动一场革命来说,金钱和枪炮远远不够;你需要一种哲学。

战争根源于一种哲学,或摧毁一种哲学的努力。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无神论、人道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哲学。

哲学孕育文明,同时也终结文明。

——这似乎呼应着拿破仑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剑和思想。

从长远来看,剑总是思想的手下败将。

”2.哲学有助于专业学习“哲学既不是消遣阅读,也不是随意发表的见解。

哲学家向具有理性的人们清楚地论证了为什么他们应该接受自己的观点。

”(Philosophy: Power of Ideas)提出哲学问题, “寻找哲学问题的答案,往往需要在思想、词语和证明上明察秋毫,在各种事实、事物之间辨别出微小的区别。

哲学导论 第一讲共29页文档

哲学导论 第一讲共29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哲学导论 第一讲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由外购入粮食,因此航海业、工商业发达。 希腊处于爱琴海地区中心,东和西亚,南和北非, 西和意大利的西西里接壤,交通便利。
2.哲学诞生时的希腊人:略。 3.希腊文字: 大约在8BC.,希腊人引进腓尼基字母,并加以改 进,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延伸阅读: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枪炮、病菌与钢铁》; 4.政治、经济概况: 希腊哲学产生和发展时期的希腊是城邦奴隶制: 城邦由奴隶主、奴隶及自由民组成。 以斯巴达为例:土地、奴隶归国家所有,禁止 公民经商。政治权力归长老院30人所有,是贵族 政体;
以雅典为例:土地、奴隶私人所有,可以买卖, 实行公民的民主政体(直接民主,与现代的间接 民主或代议制民主不同,因此希腊民主之弊,比 如处死苏格拉底,与现代民主没有直接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整个文化发展影响巨大, 希腊城邦在5BC前,未受雅典、斯巴达控制时, 独立自主,自由竞争,为思想自由和哲学家的人 身自由提供了保障。 希腊的哲学家多是奴隶主阶级,闲暇使哲学思 考成为可能。
詹姆士加了一个限定,“清晰地”(clearly), 但何为“清晰地思考”呢?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是 在清晰地思考? 对此,可有求助于局外人第三者的判断,比如 求助于权威、神启、传统、常识、权力,与求助 于理性相比,我们肯定更倾向于后者,但是否有 客观、普遍的理性标准?换言之,理性是全然主 观的呢,还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团体? 这一问题很难解决。
基础主义的反驳: 反基础主义通向认识论和伦理的相对主义,但 相对主义是自我否证(self-defeating)的:如果 你持相对主义的主张,即如果你认为你的观点既 不比我的观点更好,也不比它更差,也就是说,
如果你认为所有的观点都是同等的,那么,你就 无法证明你的主张(基础主义是错误的)是对的。 此其一,其二,反基础主义用的恰恰是基础主义 的语言(普遍、客观的语言)来表述自身,它们 认为反基础主义的描述是基本的,这形成一个自 我否定。】

哲学导论 王德峰

哲学导论 王德峰

第一讲哲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哲学就是人类知识的开端哲学的起点标志着对理性权能的确认。

哲学晚于神话与原始宗教。

神话与原始宗教就是初民解释经验世界的最初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特征就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

在对待世界的神话态度中,人类心灵的理性权能从属于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

古希腊第一位哲人泰勒斯提出“水就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意味着确立了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在解释经验世界时诉诸人类心灵的理性能力。

理性的对象就是实在的终极真实性。

从这里引出了与单纯的想象与迷信相区别的关于“真正的知识”的观念,哲学从这里起步。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狭义的知识概念:“真正的知识”就是对于经验事实普遍有效的概念表达与数学描述。

这种知识概念将哲学排除在知识的范围之外。

经验科学成为知识的同义语。

哲学确实不就是一门经验科学,它并不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具体知识。

但就是,哲学就是人类追求知识之努力的思想基础。

一切经验科学都包含着不能由经验本身加以证实的基本信念作为前提。

这些前提正就是科学的知识体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思想基础。

科学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追问科学的思想基础的可靠性,而一旦由于科学危机的逼迫而进行这样的追问,她便进入了哲学的领域。

在业已形成了狭义的知识概念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将知识与智慧加以区别。

对philosophy一词的词源追溯表明,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哲学与智慧相关。

何谓“智慧”?人为什么需要智慧?智慧与知识的关系如何?如何获取智慧?这些问题关乎哲学的性质、作用。

第二节哲学探讨人类信念体系(世界观)的思想根据人不仅生活着,而且知道自已生活着。

在生活意识中包含着人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

每一个人在其实际生活中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回答这一问题,因为不具有一定的生活意识的生存并不就是人的生存状况。

人通过对于生活的意识以及对这种意识的表达与实践,不仅就是对既有环境的适应,而且就是对环境的改变。

哲学导论第1讲

哲学导论第1讲
第一讲 引言:为什么要学哲学?怎么学哲学? 4
3. 特征分析:视界、问题、方法
* 视界:“概念框架”(参见《大问题》第15--22页) 视界: 概念框架” · 概念凭借语言来表达,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规定我们经验的形式,二是把我们的经验组 织起来。根据概念与经验的关系,可将概念分为两类:经验概念和先验概念。与此相应, 也可以把知识分为两类:经验知识和先验知识(参见《大问题》第16页)。 · 由“概念把我们的经验组织起来”可引出:“概念框架”就是按合理的方式把各种基本 概念建构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对各种概念起着“框定”作用,为我们理解世界、审 视生活、认识自我提供特定的视角和图景。 * “大问题”:开放性的问题 大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 哲学关注的是那些最终与“大概念”(如上面讨论的那些基本概念)有关的“大问题”。 或者说,哲学关注的主要是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封闭性问题。简要地说,在一个特定概念 框架内提出的问题就是封闭性问题,而对一个概念框架提出挑战的问题就是开放性问题。 * 方法:概念分析、逻辑论证、反思平衡 方法:概念分析 逻辑论证 分析、 论证、 · 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阐明式分析;先验式分析。 · 逻辑论证 逻辑论证 论证是为一个主张(论点)提供理由的说理方式,由一系列陈述组成,人们把表达 理由的陈述称为前提,把表达主张(论点)的陈述称为结论,二者由推理联系起来。论证 的真实性或可靠性来自确凿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简要分类: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 · 反思 反思意味着从现象返回到本质(实在),从意见返回到真理,从感性返回到理性,从事 物返回到思想。一句话,就是要把思想本身作为思考对象,就是对思想的思想。为了追溯 明确的思想,必须依靠清晰的概念。普遍性的基本概念标志着反思的彻底性,系统性的概 念框架标志着反思的连贯性(隐含《大问题》第14页所说的综合方法)。因此,提出基本概念,创建 概念框架,乃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功。反思平衡:语言 思想 世界关系。 反思平衡: 思想-世界关系 反思平衡 语言-思想 世界关系。

哲学导论(完整版)

哲学导论(完整版)
耕民族,以农业为生,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即四个传统的阶级:士、
农、工、商。士就是地主,农就是耕种土地的 农民。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轻末。 崇尚“耕读传家”。 ●由于经济的原因,中国的家族制度成为世界是 最复杂、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儒家学说主 要是论证这种制度的合理性。 ●祖先崇拜也由此发展起来。
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
●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 景希腊半岛贫瘠而多山,随着人口繁衍 ,希腊人只能向海外谋求生存和发展, 他们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和岛 屿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公元前6世纪波 斯自东向西入侵,造成了国家领土的变 迁、 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东西方的文化 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外来文化和 自身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 出新思想的萌芽。
二、哲学何为
●哲学是非功利的。
●西方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 面包的滋味更香甜。
●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它给让你明白吃饭是 为了什么,让你明白活着的意义。
● 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
二、哲学何为
● 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 对一切问题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 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 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 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 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 哲学思维就是向传统观念挑战。
(一)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理念论主要来源: 其三,师承苏格拉底的哲学。苏格拉底的哲学兴趣主 要在于人事伦理方面。主要探讨什么是美德?什么是 正义?什么是勇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探讨问题的 方式主要是从许多具体事情中寻找出普遍的东西,并 试图对这种普遍性东西作出定义。这种思想方法对柏 拉图有很大影响,激发了他在哲学上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他把从特殊推出普遍的方法与关于世界性质的本 体论联系起来,认为事物的共相是绝对存在者,是具 体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他把 这种共相称之为“理念”,并以其为核心建立了庞大 的哲学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利亚学派· 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本体论】
● 巴门尼德存在论:第一个提出‚存在‛范畴
的哲学家。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感性现实世 界是非存在。存在是唯一不动的,是本体世界。
●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是他对哲学史
上的最大贡献。他的关于‚存在‛的本体论是 从认识问题开始论述的,因为他把理性和感觉 区别开来。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分类:
(1)理论性学科:(数学、物理、形而上学) (2)实践性学科:(政治学、伦理学) (3)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
逻辑学在上述三类之外,称之为工具学科。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Descartes)将哲 学分为: (1)形而上学。他喻之为大树的树根。 (2)物理学。这是树干。 (3)伦理学及其他各门具体科学。这是树枝。
二、哲学何为
● 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 它对一切问题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 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 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 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 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 哲学思维就是向传统观念挑战。
●罗素(Russell):‚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
题时,哲学就产生了。‛
●《苏菲的世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最大最高
最普遍的问题:‚你是谁?‛‚世界是从哪里来 的?‛
三、历史的考察
●雅斯贝尔斯(K.Jaspers):‚轴心时代‛理

在诸多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 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并且,这三个民族 中的哲学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德 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Jaspers)在《历史的 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把人类精神的这一突破时 期称为‚轴心时代‛,即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 从大约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个时代, 世界上所有三个的地区的人类都开始了剧烈的 精神活动,从而奠定了人类的精神基础。
二、自然哲学:本体论雏形
● 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思考有两条线 索:‚一‛和‚多‛以及‚变‛和‚不变‛。 ●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就是对世界统一性 的追问,亦即对存在的本质的追问 。所以说, 存在问题,即是本体论问题。 ●早期自然哲学带有明显的‚整全性‛思维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古代本体论学说的开端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18世纪德国哲学家沃尔夫(Wolff)的分类:
(1)理论哲学: 包括: 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神学, 统称为形而上学。 (2)实践哲学: 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 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导论。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黑格尔(Hegel)将他的哲学体系分为三大
类: 第一部分:逻辑学(主要是形而上学) 第二部分:自然哲学。 第三部分:精神哲学。
一、本体论的概念 ●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哲学史
上,通常把本体论视为形而上学的同一语。在 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是研究事物本质与基本 原理的学问。Metaphysics.源于早期对亚里士 多德‚第一哲学‛论述的称呼,这部分论述正 好安排在亚氏《物理学》之后。 ●西方哲学具有深厚的本体论传统。本体论这一 概念是17世纪德国经院哲学家郭克兰钮 (R.gocleneus)在《哲学辞典》中最早使用的, 创造了这个概念作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一、本体论的概念
●第一个给本体论下定义的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
(Wolff):‚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 普遍的哲学范畴,如‘存在’……,在这个抽 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 果、现象等范畴‛ 。
●《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本体论:关
于‘存在’本身,即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 论或研究。‛
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
●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 背景希腊半岛贫瘠而多山,随着人口繁 衍,希腊人只能向海外谋求生存和发展, 他们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和岛 屿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公元前6世纪波 斯自东向西入侵,造成了国家领土的变 迁、 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东西方的文化 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外来文化和 自身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 出新思想的萌芽。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一般分类: 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知识论或认识论 价值论
第二章 哲学的起源
一、哲学思考源于惊异
●柏拉图(Plato)《泰阿泰德篇》:‚惊讶,这尤 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 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形而上学》:‚古 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 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 题,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 说明。‛
二、哲学何为 ●西方当代政治哲学家以赛亚· 伯林(Isaiah Berlin) 说:‚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将它们 束之高阁,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 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 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 就有可能会渐渐烂掉。要激励想象,运用智慧, 防止精神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持之以 恒,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 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以赛亚· 伯林(Isaiah Berlin):《思想家
●简单理解: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的理论。
二、自然哲学:本体论雏形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可以
说是本体论的雏形或前本体论,是关于宇宙起 源的学说。
●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就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
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这样的现象被称之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 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
●在这些城邦中,希腊人根本上都是商人,所有
的劳力都由奴隶担任,因此市民有充分的闲暇, 可以将所有的时间都投注在政治与文化上。
●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
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希腊贵族崇尚的高 尚活动是战争、游猎和思辨。思辨风尚造就了 一批职业哲学家。
第三章 本体论和形而上学
哲学导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郑召利
第一章 哲学 人类精神的精华
一、何谓哲学

辞源 哲学一词最早出自希腊文‚ philosophia” ,即 ‚爱智慧‛。 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 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中国上古时代的 历史文献《尚书 · 皋陶谟》记载大禹说过的话:‚知 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解释: ‚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 归之。‛‚知‛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 了解和判断出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就是‚知‛。有 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 得多的人。在汉语里,‚哲‛(通‚ 喆 ‛)字表示 ‚智慧‛、‚聪明‛、‚贤达‛,等。‚哲‛之为 ‚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一、何谓哲学
● 通常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何谓哲学
● 科学家谈哲学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 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 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 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 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 爱因斯坦
二、自然哲学:本体论雏形
【泰勒斯(Thales):水本原说 】 【阿那克西曼德(Anaksimandros):无定说】 【阿那克西美尼(Anaksimenes):气本原说】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火本原说· 逻各斯学说 】 【毕达哥拉斯(Puthagoras):数是世界的本原】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四根说· 爱恨说】 【阿那克萨戈拉(Anaksagoras):种子说· 奴斯】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原子论】
耕民族,以农业为生,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即四个传统的阶级:士、 农、工、商。士就是地主,农就是耕种土地的 农民。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轻末。 崇尚‚耕读传家‛。 ●由于经济的原因,中国的家族制度成为世界是 最复杂、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儒家学说主 要是论证这种制度的合理性。 ●祖先崇拜也由此发展起来。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胡适对哲学的门类进行了如下划分: (1)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2)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和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3)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4)怎样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 (5)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6)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三、古代本体论学说的开端
【爱利亚学派· 芝诺(Zenon)悖论】 芝诺是巴门尼 德的学生。他针对自然哲学中关于变化的本原 观,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论证。亚里士多德 推芝诺为辩证法的创始者。 ● 二分法 ●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四、古代本体论学说之完成形态
(一)柏拉图(plato)的“理念论”
一、哲学思考源于惊异
● 惊异并不等于哲学,惊异是哲学活
动的引线或动因。
●哲学起源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
而只是起源于人对种种事物的迷惑和惊 奇。由于这种种的惊异,人们便开始探 索,力图解开自然、社会、人生的奥秘。
二、对普遍性问题的思考
●黑格尔(Hegel):‚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
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 ‚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 学便从那里开始。‛
●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来源: 其一,爱利亚学派即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 客观世界二重化,作为理智对象的本体世界和 作为感觉对象的现象世界。理智对象的本体世 界叫做‚理念‛世界,也叫‚存在‛,是事物 永恒不变的本质。但对于现象世界的看法,柏 拉图则有别于巴门尼德,并没有对感觉世界简 单地打发为‚非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