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房子的故事

合集下载

小房子脾气大续写故事,三年级

小房子脾气大续写故事,三年级

小房子脾气大续写故事,三年级
(最新版)
目录
1.故事的开头:小房子的脾气
2.小房子遇到的问题
3.小房子的改变
4.小房子的新朋友
5.小房子的快乐生活
正文
在一个安静的小山村里,有一座小房子。

这座小房子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它的脾气却非常大。

每当遇到一些小问题,它就会大发雷霆,让周围的一切都感到不安。

有一天,小房子遇到了一个问题。

它的屋顶开始漏水,这让它非常不舒服。

小房子开始发脾气,抱怨自己的命运。

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因为小房子的脾气而得到解决。

小房子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幕,决定帮助小房子。

邻居告诉小房子,它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解决问题。

小房子听取了邻居的建议,开始努力改变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房子开始变得更加温和。

它学会了接受问题,并且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房子的改变让它感到更加快乐和满足。

不久之后,小房子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这些朋友都是小山村里的居民,它们喜欢和小房子一起玩耍和学习。

小房子感到非常幸福,因为它有了新的朋友和美好的生活。

小房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努力改变自己,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两个家庭冰心

两个家庭冰心

两个家庭冰心引言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常常以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的世界。

其中,她的一篇短篇小说《两个家庭》让人们深思家庭的意义。

这个故事以两个本相截然不同的家庭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和对话,探讨了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家庭观念的思考和反思。

1. 两个家庭的描述故事中,两个家庭分别是于东家和梁钰琪家。

于东的家庭成员相处融洽,和睦温馨;梁钰琪的家庭则常常因为琐事争吵不断,充满紧张和压抑。

两个家庭对于年轻的主人公亦有不同的影响,对比着两个家庭的特点,故事揭示了家庭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2. 于东的家庭于东的家庭是个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

他的父母经常与他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在这个家庭中,于东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努力学习,懂得尊重他人,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的父母也是他的良师和朋友,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梁钰琪的家庭梁钰琪的家庭则截然不同。

家庭中的争吵不断,充满负面情绪。

父母常常对孩子施加压力,期望她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这导致梁钰琪倍感压抑和焦虑。

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失去了自信和快乐,对生活产生了消极的态度。

4. 两个家庭的对比与影响通过对这两个家庭的描写和对比,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家庭环境对个体成长的深远影响。

于东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得到了父母的滋养,成为一个阳光积极的个体。

梁钰琪则在压抑紧张的家庭中遭受磨难,她的内心受到了伤害,失去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希望。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地提醒人们,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和睦、温馨、关爱的家庭给予孩子无限的力量,培养出自信、乐观和独立的个体;相反,一个紧张、压抑的家庭则催生出消沉、自卑和消极的心态。

5. 思考家庭观念通过《两个家庭》,冰心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家庭观念。

家庭不仅是温馨的港湾,更是一个让个体得以成长的摇篮。

家庭环境中积极的互动和情感沟通对于个体内心世界的成长和塑造至关重要。

看图编故事一个小孩在大树下看着小鸟,旁边还放了两个小房子

看图编故事一个小孩在大树下看着小鸟,旁边还放了两个小房子

看图编故事一个小孩在大树下看着小鸟,旁边还放了两个小房子
一颗茂密的大树上住着小鸟,小明在大树下看着小鸟。

“啪嗒”一声!小明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小明很惊讶地想:小鸟从鸟窝里掉下来了,会受伤吗?
小明一看,小鸟真的受伤了,看到旁边刚好一家兽医医院,小明对小鸟说:“快过来,快过来,我不会伤害你的,你快过来吧!”我带你去医院看看,小鸟仿佛听懂了小明的话,就过来了。

小明捧着小鸟就去兽医医院,给小鸟疗伤,从医院回来以后,小明找了把梯子,他把梯子放在树干上,一只手捧着小鸟,一只手牢牢地抓着梯子往上爬,小明把小鸟轻轻地放到鸟窝里。

小明下了梯子,小鸟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谢谢你!”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爱护小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两座纸房子读后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两座纸房子读后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两座纸房子读后感哎,说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两座纸房子》这故事啊,真是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像是冬日里的一杯热可可,既甜蜜又温馨。

讲真的,每次翻开这书,就像回到了童年,那时候的我啊,也喜欢跟老爸一起做手工,虽然做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四不像”,但那份快乐却是满满的。

故事里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对父子档,简直就是快乐的代名词。

大头儿子嘛,脑袋大大的,眼睛亮亮的,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力;小头爸爸呢,虽然头小了点,但智慧可不少,关键是,他总能陪大头儿子玩,一起玩出花样,玩出乐趣。

这不,这回他们决定用纸做两座房子,一个给小鸟住,一个给自己住。

你说这想法多有趣?一开始,他们选了五颜六色的纸,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头儿子兴奋地跑来跑去,一会儿拿这张,一会儿选那张,嘴里还念叨着:“这个给小鸟做屋顶,那个给我做窗户!”小头爸爸呢,就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时不时给出点建议,父子俩忙得不亦乐乎。

做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得量尺寸、剪形状、粘胶水,还得考虑稳固性。

大头儿子刚开始还信心满满,结果一动手,纸就破了,胶水也涂得到处都是,急得他直冒汗。

这时候,小头爸爸就发挥作用了,他耐心地教大头儿子怎么折纸、怎么涂胶,还告诉他:“做事啊,得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道理深刻,咱们平时不也常这么说嘛?经过一番努力,两座纸房子终于建成了。

一座小巧玲珑,色彩斑斓,像是童话里的小屋,小鸟见了肯定喜欢;另一座虽然没那么精致,但看得出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心血之作,满满的都是爱。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把小鸟的房子挂在树上,还特意放了点小米和水,小鸟们真的来了,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感谢他们。

看着这一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心里别提多美了。

他们坐在自己的纸房子里,虽然这房子不能遮风挡雨,但那份成就感、那份父子间的默契和快乐,却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珍惜眼前。

两个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消费文化心理

两个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消费文化心理

两个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消费文化心理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

中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攒钱中度过,目标就是要搬出自己破旧的房子。

经过数十年奋斗,最终她买下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然而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她就不行了,临死时她幸福地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中国老太太无牵无挂地走了。

而那位美国老太太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终于还清了房屋贷款……”同样也是无牵无挂地走了。

不同的是,那位美国老太太虽然在还贷款中度过了一辈子,但是却住了一辈子好房子。

两个老太太,代表着中美两种不同的消费观。

现如今,这种差别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已经不大。

在中国,已经有“城市新贫族”和“百万富翁”等说法,“富翁”是对负债消费人士的一种戏称。

调查表明,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不为自己成为“富翁”担忧。

专家指点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已水到渠成地来到中国都市居民身边。

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年轻人都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买了再说。

但是也有人说,这些“富翁”是在高消费“享受资料”,这些具有破坏性的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消费文化,是必须用制度加以约束的。

那么,经济学家怎么看呢?经济学基本的行为假设是人人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

在经济学看来,人都是一样的聪明、一样的理性,行为和结果之所以不同,完全是因为约束条件不同所致。

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中国老太太蠢,而是美国老太太聪明。

首先是因为以前中国经济不发达,利率高昂;市场不发达,交易费用高昂。

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就算老太太想贷款买房子,她上哪里去贷款呢?又从哪里能买到房子呢?市场化改革的初期,老太太可以贷款了,也有地方买房子了,但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利率高昂,我们的市场还不发达,坑蒙拐骗、不履行合约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太太还是不会贷款买房子的。

今天,经济发展了,利率降下来了,市场发达了,合约履行程度提高了,我们开始贷款买房子车子了。

故事羞涩的合租小故事

故事羞涩的合租小故事

故事羞涩的合租小故事我刚到这个城市打拼的时候,为了省钱,只能选择合租。

通过中介,我找到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房子,和一个男生合租。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场面可尴尬了。

我拖着两个大行李箱,累得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他来给我开门。

他穿着一件有点皱巴的T恤,头发乱乱的,看到我时,脸一下子就红了,结结巴巴地说:“你……你好,欢迎。

”我也挺害羞的,小声回了句“你好”。

刚住进去的那几天,我们俩就像两只受惊的小动物,在公共区域碰到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

有一次我在厨房煮泡面,他突然进来了,我紧张得差点把勺子都掉进锅里。

他也很不自在,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儿看,最后憋出一句:“好香啊。

”我尴尬地笑了笑说:“就是普通的泡面。

”最搞笑的是关于卫生间的使用。

我们只有一个卫生间,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特别客气,总是互相让着。

有一回我早上急着上厕所,可他在里面半天没出来。

我又不好意思催,就在门口来回踱步。

等他一出来,脸红红的,我也顾不上看他,就赶紧冲了进去。

后来才知道,他是在里面整理自己乱乱的头发,想让自己看起来精神点,结果弄了半天。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熟悉起来了。

有一次我感冒了,整个人晕乎乎的。

他听到我在房间里咳嗽,就敲门进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杯热水和感冒药。

他还是有点羞涩地说:“我听到你咳嗽,这个药你吃点吧,应该会好点。

”我当时特别感动,接过药的时候,感觉这个合租的小窝也有了一丝温暖。

再后来,我们偶尔还会一起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虽然还是会偶尔有一些小羞涩,但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样自在的相处了。

这就是我那段羞涩又有趣的合租经历。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节选两座纸房子读后感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节选两座纸房子读后感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节选两座纸房子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节选两座纸房子>读后感》哇塞!我最近读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两座纸房子”这一部分,简直太有趣啦!在这个故事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居然一起动手做纸房子,这可把我羡慕坏了!他们就像两个超级建筑师,充满了奇思妙想。

大头儿子兴奋地跑来跑去,找各种材料,还不停地问小头爸爸:“爸爸,这样行不行呀?”小头爸爸则总是笑着回答:“儿子,你太棒啦,咱们一起试试!”看到他们这么齐心协力,我就在想,我和我爸爸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玩的时光呢?他们做的纸房子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那种,那是充满了爱和创意的房子。

纸房子做好后,大头儿子在里面开心得又蹦又跳,大喊着:“这是世界上最棒的房子!”这不就像我得到了最想要的玩具时的那种快乐吗?可是,后来下雨了,纸房子被淋湿了。

大头儿子急得都快哭了,“这可怎么办呀?我们的房子要毁了!”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仿佛那是我自己精心搭的积木城堡要倒了一样。

不过,小头爸爸却安慰大头儿子说:“儿子,别担心,我们可以重新再做一个更好的!”这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可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想想我自己,有时候碰到一点小挫折就发脾气,真是太不应该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能这么乐观积极,我为什么不能呢?这个故事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里。

它让我知道,家人一起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是多么幸福,就算遇到困难也没关系,因为爱和勇气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难道我们不应该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那样,充满爱和勇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吗?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示例文章篇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节选两座纸房子>读后感》哇塞!我最近读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两座纸房子”这一节选,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在这个故事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起动手建造纸房子,这让我好羡慕呀!就好像他们在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我不禁想到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工的时候,那种温馨和快乐的感觉,难道不就和他们一样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建造纸房子的过程中,充满了欢笑和小麻烦。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是关于一条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狭窄小巷。

这条小巷因长度仅为六尺(约1.8米)而得名,它连接了两个相邻的院子。

六尺巷的故事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南京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初年,当时的南京城内有一位名叫张家界的富商。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财富和广泛的人脉,他在南京市内有很多房产。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张家界的房产逐渐变得拥挤不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家界决定在南京市内购买一块土地,建造一个新的宅邸。

经过一番周折,张家界终于找到了一块位于秦淮河畔的土地。

这块土地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建造宅邸。

然而,当张家界准备开始建造新宅邸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块土地的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原来,这块土地原本是属于一位名叫王家的农民所有。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王家的地契丢失了,导致他无法证明自己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这使得张家界无法顺利购买这块土地,也无法开始建造新宅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家界决定亲自去拜访王家,希望能够达成一个协议。

当他来到王家时,发现王家已经陷入了贫困。

王家的家人告诉他,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地契,但是始终没有找到。

张家界心生怜悯,决定帮助王家解决问题。

他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王家买了一套新房子,还帮他们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同时,他还向当地的官员反映情况,希望能够解决王家的产权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家界终于找到了王家的地契。

他将地契交给了王家,并告诉他们可以放心地回到新房子里生活。

王家感激不已,他们答应将新房子让给张家界建造新宅邸。

然而,张家界却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他说:“我之所以帮助你们,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正确的事情。

我不需要你们的房子,我只希望你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于是,张家界在六尺巷的地方开始建造新宅邸。

这座宅邸的设计非常精美,充满了古典的韵味。

当张家界的新宅邸建成后,周围的居民都纷纷前来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房子的故事,道出了好多惊人秘密
故事一:兔子的窝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10万建一个窝。

狼不允许,土地是国家的,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让市政给你拆了,只允许向王八买。

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6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好,向兔子要价200万元,其中包含狼收取各种税、管理费、监理费等20万元。

这样,10万的一个窝,兔子花了200万,其中狼赚了100万,王八赚了90万。

兔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向狐狸借200万元,连本带利300万,20年还清,兔子全家二十年给狐狸打工。

这样,银行又抢去100万,兔子实质是卖身给狼、狐狸、王八三者为奴。

狼、狐狸、王八都挣了钱,只有兔子亏,连孩子也不敢生了。

兔子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没肉吃,于是一方面开放生育政策,一方面对房产调控。

狼显得非常重视兔窝价格太贵的问题,研究部署了遏制兔窝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

最后认定兔窝价格卖得太高的原因是因为有的兔子买了兔窝后自己不住而进行倒卖所致。

于是狼规定:兔子买了兔窝5年内卖了的,要向狼交纳10%营业税。

结果兔窝价格没降下来,狼却发了大财,买卖一个兔窝又可赚20万。

狼又对狐狸说:只借钱给首先交了更多钱的兔子,并提高高利贷的利息,多买兔子窝的不借,全交现钱。

这样狐狸行长在兔子的购窝过程中也发了财。

随着着兔窝价格上涨的行情,王八只能以120万的价格向狼买地,并转嫁到兔窝价格上,再加价后卖给兔子。

这时兔窝到了可怕的400万,国王老狼的收益到了200万,王八180万。

看到狼辛苦地为自己操劳,不断地开会推出各种控制措施,兔子很感谢狼,但还是发现兔窝价格越来越贵。

国王老狼说:这事挺复杂,还真不太好办,不过兔子们放心,我们将继续调控,可以向已经有兔窝的兔子征收兔窝税……税率是多少啊?全国那么多房子,老狼又要发财了!
故事二:大叔和二愣的故事
二愣:"叔,最近咱们建的房子好像没什么人买呀!你得想个法子呀!"
中年男人瞟了自己的愣侄子一眼,拿起桌子上的一瓶价值上W的红酒给自己满上一大杯,一口喝了个底朝天,把大脑袋晃了晃,就开始了对二愣的说教。

"愣子,这事你别管,你只要给我把房子建起来就行。


愣子还是不懂,接着问道:"叔,我建成了那么多房子好像没有怎么卖呀。


"你小子懂什么,我开发房子不是用来卖的,也没几个傻缺买得起,卖那只是个面子工程。


这时二愣的嘴一下子成了O字形,一时云里雾里了,说:"你不卖,那钱从哪来呀?"
叔说:"找银行贷款呀!"
侄说:"那不用还吗?"
叔说:"比如我从银行贷款5E,最多花2E去投资开发房子,3E就成了自己的了,房子还用卖吗?"
"房子建成后,就开始猛炒,把房子炒成价值10E,有人买没人买不管它,然后就是往外送房。


二愣这下不光嘴是圆的,连眼都成圆的了。

叔好像有点醉了,点了支雪茄,悠闲地吸了一口。

又说道:"房子卖不出去就送给那些人民的公仆住嘛!"
愣子感觉到叔叔真的是太伟大了,眼中满是敬畏。

叔说:"我把最好的房子送几套给那些公仆,还有和叔一样的人也会把很多房子送给那些公仆。


"当那些公仆手上有了不少房子时,他们也不想让房价掉下来,掉下来不等于到手的钱丢了吗?他们自然就会为我们服务了。


二愣说:"那钱不用还银行吗?"
叔敲了敲二愣的脑袋,把头摇了摇,满是自信地说:"还什么钱呀!我用现在的房子做抵押,市值10E呢,然后再去贷款开发另一幢,到时你就跟着叔发财好了。


二愣说:"要是最后银行没钱了怎么办?"
叔说:"不急,那时国家会印钱的。


二愣:"要是国家不印呢?"
叔满脸不悦,有点儿生气地说:不印钱贷不出款,咱就宣布倒闭,把房子全算给国家,反正叔的钱全转到国外去了。


愣子这下好像明白了很多很多.....原来房子不是盖来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