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在液体活检中的意义
液体活检发展现状

液体活检发展现状液体活检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它通过分析人体体液中的分子和细胞来检测疾病的存在和发展情况。
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无需进行手术切取组织样本,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方面,液体活检主要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细胞自由DNA (cf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来诊断和监测肿瘤。
cfDNA可以通过血液中的胎儿基因、肿瘤相关突变基因等一系列分子标记物,预测肿瘤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cfDNA的染色体改变、突变基因热点等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而CTC的检测则可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免疫学技术或微流控芯片等方法捕获肿瘤细胞,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和复发风险。
另一方面,液体活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分析患者术前或术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可以评估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同时,液体活检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治疗反应和药物耐药性。
通过定期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其中的cfDNA或CTC,可以及时发现肿瘤的变异基因和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以指导治疗策略的调整。
随着液体活检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例如,液体活检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肿瘤相关标志物,可以实现对早期肺癌的敏感和特异性诊断。
此外,液体活检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如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然而,液体活检仍面临一些技术和临床应用上的挑战。
首先,液体活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预测价值。
其次,液体活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建立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液体活检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在大规模临床样本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在卵巢癌预测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循环肿瘤细胞在卵巢癌预测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张骞;李力【摘要】卵巢癌早期病变缺乏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检测方法,约75%的卵巢癌患者初次诊断时已为肿瘤晚期,而晚期病变缺乏有效的监测、治疗方法,因此卵巢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约70%的患者存活不超过5年.肿瘤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携带有与原肿瘤细胞一致的表观遗传学等生物信息学特性,是液体活检技术的核心内容,且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了重要的预测和预后价值.过去卵巢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被认为是腹腔直接转移,而远处转移仅发生在不到1/3的患者中,推测CTCs只有极少数脱落.最近研究证明了血源性传播在卵巢癌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检测CTCs可以无创、连续、实时监测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突变情况,是卵巢癌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评估及临床随访潜在的重要监测指标.本文综述CTCs在卵巢癌预测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希望能给未来卵巢癌的液体活检道路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8(045)006【总页数】7页(P609-615)【关键词】卵巢肿瘤;液体活检;肿瘤循环细胞;预后【作者】张骞;李力【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暨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暨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卵巢癌是常见的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性,难以检测,约75%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联合治疗后仍易复发,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目前临床上卵巢癌的常见检查方法有血清CA125、人附睾蛋白 4(HE4)[1]、乳腺癌易感基因 1(BRCA1)和BRCA2[2]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
然而,这些常规手段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肺癌筛查的新方法液体活检的应用

肺癌筛查的新方法液体活检的应用肺癌筛查的新方法:液体活检的应用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渐攀升,且具有高度恶性和难治性的特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更早地发现和诊断肺癌,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寻找更准确、方便的筛查手段。
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肺癌筛查方法,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液体活检的应用,其原理、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液体活检的原理液体活检,又称液体生物标志物检测,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特定分子、细胞或DNA来间接检测肺癌的方法。
液体活检主要包括血液活检和尿液活检两种方式。
在血液活检中,科学家们以血液为样本,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肿瘤相关标记物,如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和外泌体。
这些标记物可以携带肺癌细胞的突变信息,通过对其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判断肺癌的存在与否、肿瘤的进展情况等。
而尿液活检则是采集尿液样本,通过分析尿液中的肿瘤细胞、肿瘤相关DNA、RNA 或蛋白质等成分,间接确定是否存在肺癌以及肿瘤的性质。
二、液体活检的优势相比传统的肺癌筛查方法,液体活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非侵入性:液体活检只需要采集血液或尿液样本,无需进行昂贵、痛苦的组织活检,避免了传统检测方式中的伤害和不适感。
2. 高灵敏度:液体活检技术不仅可检测到大肿瘤的存在,还能在早期肿瘤发展阶段进行检测,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3. 实时动态监测:液体活检可根据肿瘤DNA突变的变化,实时追踪肿瘤的发展和耐药性的产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重复性好:液体活检可以以较短的时间间隔反复进行,无需担心患者的疼痛或恢复问题,提供了高频次的监测手段。
5. 便捷性:液体活检只需采集一次体液样本,即可进行一系列的检测项目,避免了反复采集样本和去医院复查的繁琐程序。
三、液体活检的应用前景液体活检作为肺癌筛查的新方法,其应用前景广阔,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液体活检前景

液体活检前景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肿瘤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标志物,来评估肿瘤的存在、分期和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肿瘤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有更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首先,液体活检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避免了传统活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适感。
只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少量的体液样本,即可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其次,液体活检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灵敏度。
与传统活检需要等待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不同,液体活检可以随时进行,帮助医生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此外,液体活检可以检测到细胞碎片、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等多种肿瘤标志物,相比传统活检更加灵敏。
再者,液体活检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液体活检主要用于肿瘤早期筛查、肿瘤分子学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
早期筛查是液体活检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通过检测早期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患者的肿瘤,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肿瘤分子学诊断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来确定肿瘤的类型、突变信息和驱动因子,为患者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监测是液体活检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通过检测治疗期间的循环肿瘤DNA和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实时了解肿瘤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检测方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体活检技术不断完善,其在肿瘤早期筛查、分子学诊断和治疗监测等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液体活检还可以与其他肿瘤检测方法相结合,构建更全面、精确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液体活检有望在未来的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液体活检在肿瘤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DOI:10.13602/j.cnki.jcls.2021.03.14·综述·液体活检在肿瘤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王梦妍,娄加陶(上海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30)摘要: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技术,具有方便、快捷、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其可以对体液中肿瘤相关DNA、RNA、外泌体及细胞进行检测,对早期检测肿瘤转移、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各种肿瘤分子相关标志物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对于液体活检技术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然而,目前临床医生判断肿瘤患者是否发生转移依然停留在通过原位肿瘤大小和区域淋巴结状态等标准大体估测肿瘤发生转移的风险。
限制液体活检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因素包括: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数据的结合应用非常有限;各种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和参考区间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缺乏足够状态良好、数据完整、长期随访的样品进行原发和转移肿瘤的比较等。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液体活检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各项指标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关键词:液体活检;肿瘤转移;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微小RNA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A 肿瘤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最直接的危险因素[1]。
传统的肿瘤转移检测金标准———组织活检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对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适用性差。
而目前临床应用的许多影像学方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18F NaF(一种带有药代动力学性能的PET成像的示踪剂)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hy,CT)对监测肿瘤骨转移非常敏感,但18F NaF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PET试剂———氟化葡萄糖也常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且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但其主要用于晚期且很难评估其是否具有足够的敏感性。
肿瘤的液体活检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Vol. 42 No. 2 REVIEW ARTICLE108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0.02.006肿瘤的液体活检研究进展巢昱清①,朱小立②,陈桂芳②†①上海大学 钱伟长学院,上海 200444; ②上海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研究中心,上海 200444摘要 癌症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因之一。
与临床上常用的组织活检技术相比,液体活检作为癌症的一种检测手段,具有非侵入性、准确性高、取样简便、价格低廉等多种显著优势。
液体活检在多种癌症,包括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的早期检测、动态监测和靶向治疗上均表现出很大的潜力,为癌症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
液体活检常常采用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作为检测癌症病程的标志物,以PCR、NGS、ELISA等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为基础方法,利用多种指标作为评判癌症病程的依据。
文章综述了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作为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的检测原理,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方面近5年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液体活检;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外泌体†通信作者,研究方向:分子诊断新方法。
E-mail:**************.cn癌症是导致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近年来癌症生物学、肿瘤学和外科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癌症的总体存活率仅略有提高[1]。
截至2018年,世界上91个国家中,癌症已成为70岁以下死亡人口中占比排名前三的原因之一[2]。
根据地域划分并统计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结果显示,亚洲由于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大,因此癌症发病人数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近50%,且发病率高于死亡率[3]。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8.07/10万和167.89/10万,估计2014年新诊断恶性肿瘤病例为380.4万,报告恶性肿瘤死亡229.6万[4]。
结直肠癌液体活检临床研究进展及国内应用现状和精准治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9 期2019 Vol.6 No.9198结直肠癌液体活检临床研究进展及国内应用现状和精准治疗侯文运,李旭斌,杨亚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000)【摘要】随着精准医疗在肿瘤临床领域中的广泛开展,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认识逐渐加深,以血液为基础的肿瘤分子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为肿瘤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可能。
本文针对液体活检的两种技术: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的特点,总结国内国外在结直肠癌液体活检及精准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结直肠癌液体活检的应用现状及临床前景。
【关键词】液体活检;结直肠肿瘤;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9.198.011 液体活检的概念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准医疗的推进,直肠癌的治疗模式也逐渐发展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1]目前虽然组织活检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医生通常采用组织活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测与诊断,但不可否认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易导致肿瘤转移等。
近年,随着肿瘤的液体活检[2]这一分子诊断的概念被提出,并且备受关注,液体活检有望迅速进入临床指导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这项系统而精细的“医学工程”中,从组织到细胞直至分子层面的关于肿瘤的全方位信息,为早期诊断、用药指导、术后监测和疗效评估等临床诊疗环节提供了保障。
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
液体活检是指对患者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和核酸的检测,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两类。
以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检测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有望成为补充或替代传统组织学活检的新兴检测手段,并成为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诊治的重要工具。
液体活检简介演示

液体活检可以分析多种生物体液,包 括血液、尿液、唾液、脑脊液等,以 获取关于疾病的信息。
液体活检发展历程
01
初始阶段
早期的液体活检主要基于传统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如血液生化检测,
用于评估患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02 03
技术进步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液体活检逐渐演 变为更复杂、更精确的分析方法,能够检测生物体液中的核酸、蛋白质 和代谢物。
体活检技术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液体活检技术将成为实现个性化医疗的关 键工具,为每位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多组学整合
液体活检技术将逐渐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 学信息,更全面地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
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 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强。
者权益和数据安全。
液体活检技术的未来展望
创新技术不断涌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 来将有更多创新技术应用 于液体活检领域,提高检 测精度和效率。
临床应用拓展
液体活检技术将在更多疾 病领域得到应用,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 支持。
全球合作与共享
国际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将推动液体活检技术的快 速发展,造福全球患者。
02
液体活检技术原理
液体活检技术基础
01
02
03
定义
液体活检是一种通过分析 生物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 来检测、诊断和监测疾病 的技术。
应用范围
液体活检可用于多种疾病 ,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
生物体液类型
常用的生物体液包括血液 、尿液、唾液、组织液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肿瘤细胞在液体活检中的意义
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是通过血液或者尿液等体液对癌症等疾病做出分析诊断的技术。
液体活检在癌症相关领域的应用主要依靠非入侵性的血液检测,来监察肿瘤或转移病灶在血液中释放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外泌体(Exosome)及循环RNA。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是指从实体瘤中脱离出来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与癌症的转移复发密切相关。
1869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CTC的概念。
CTC检测具有低侵入性、易取样、代表全等优势,弥补了传统组织活检技术的损伤和偏差大等不足,在癌症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C TC主要应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疗效(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等)的快速评估、实时监测肿瘤耐药与复发等。
CTC 的有效检测主要由两个技术环节构成:捕获及鉴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抓得着”与“看得见”。
分离与鉴别方法的有效性决定着CTC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CTC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如孤立的CTC,以及CTC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的细胞聚集体,即循环肿瘤微栓(circulating tumor microemboli)。
另外,CTC也可以与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循环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聚集并存在于外周血中。
目前,
CTC富集是目前临床应用的瓶颈,CTC的捕获和鉴定仍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
未来理想的CTC检测平台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既能对CTC的形态可视也能检测其特异标志物;(2)实现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3)集分离、富集、检测一体化和自动化。
CTC临床应用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预后判断、肿瘤临床分期、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价、肿瘤早期筛查等方面。
总体而言,CTC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等实体肿瘤中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而在临床研究的跟踪、治疗方案评估以及肿瘤早期筛查几个方面的临床意义尚未明确和充分证实。
2004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个CTC 检测与分析系统运用于临床CTC检测。
2012年,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首个CTC 检测与分析系统运用于临床CTC检测
2017年,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首个体内CTC检测产品Cellcollector用于临床检测。
2019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将循环肿瘤细胞(CTC)正式写入中国指南。
1.CTC与预后判断:
CTC检测在临床应用中被一致认为具有明确的预后判断意义。
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等实体肿瘤预后评估方面,CTC检测的临
床意义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
其检出率与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关。
在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得到证实[9,10]。
尤其新近研究显示,数字PCR定量检测CTC基因表达可以评估肿瘤预后及治疗反应。
如对乳腺癌患者CTC进行第17号染色体基因数字PCR的定量分析表明,其表达与患者复发、转移危险性相关。
对CTC进行二代测序RNA-seq 基因表达谱检测可以预测肿瘤的预后。
这些观察虽然是初步,但其方法具有定量性,十分利于广泛开展。
2.CTC与肿瘤临床分期:
基于许多研究和观察的证据表明CTC检出率与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
同时,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TC检出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子类型一样为独立预后因素。
因此,在没有临床和影像学具有转移病灶的患者CTC与免疫组织化学或分子检测发现的微转移一样具有预后意义,CTC可以作为M0与M1期之间的指标,即cM(i+)。
美国抗癌联合委员会(AJCC)《肿瘤分期指南》第8版明确指出CTC作为一个新的M分期标准,作为cM(i+)出现在M0和M1之间,而对于M1期的患者,CTC阳性预示着更短的生存期,转移癌患者CTC的数量和生存期密切相关。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肿瘤指南:乳腺癌》2018版分期中,无临床和影像学证据,但血液中检测出CTC的患者划分为cM0(1+),出现在M0和
M1之间。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与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液体活检专家共识:CTC可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的科学研究。
3.CTC与疗效评价、病情监测:
越来越多的肿瘤临床研究也将CTC作为患者跟踪研究的一项指标,在一些研究中也确实显示其有意义,尤其在一些常见多发癌种中已经积累较多结果。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平台、相似的分期以及治疗经过,缺乏多中心的研究数据,依然未达成一致共识。
在CTC检出与肿瘤免疫治疗预测中发现,CTC PD-L1阳性与预后差相关,并与免疫治疗效果差相关。
结果似乎与组织检测PD-L1表达相反。
4.CTC与肿瘤早期筛查:
CTC检测用于实体肿瘤早期筛查一直是探讨的热点之一,但迄今尚没有得到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
尽管在较多的小样本和个案中有关于CTC用于早期筛查的报道,但由于富集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谨慎下结论。
同时也面临2个关键问题,其一,利用现行的富集技术均能在无肿瘤患者检出所谓"CTC";其二,早期肿瘤患者的CTC数量普遍较低,由此血液样本采集及样本检测过程容易对检测数据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不同的富集技术有不同的检出结果。
随着新的富集技术的发展和更多的临床检测积累,CTC是否用于肿瘤早期筛查应有确切的答案。
5.CTC与肿瘤驱动基因突变检测:
对于具有驱动基因突变并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在分离CTC基础上,进行驱动基因突变检测,则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如非小细胞肺癌的CTC分析则在于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重排。
6.CTC异种移植模型:
CTC检测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得到肿瘤细胞,捕获有活性CTC进行培养及功能分析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实际上,通过捕获CTC并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即患者来源CTC小鼠模型(patients-derived xenograft mouse model)已经在广泛尝试中,对于通过二代测序、药物筛选及敏感实验寻求针对患者特异的治疗,已经在一些研究中显示了其前景。
但目前CTC培养条件并不完善,培养成功的效率仍然较低,尚难以常规及规模化开展。
7.CTC单细胞测序分析:
由于CTC与肿瘤进展的密切关系,因此,对于CTC的遗传改变分析成为洞视肿瘤演进的重要窗口。
单细胞二代测序技术已经逐渐成熟,CTC单细胞测序分析未来将成为CTC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
尽管由于液体活检有着无创、快速的特点,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目前国际市场及中国液体活检市场相对混杂,政府必须做更多监管,保证高标准和高质量的产品胜出,从而保护患者和医生的角度出发,让该技术真正成为癌症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