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一些认识

合集下载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指在患者体内检测到的未形成全身转移的单个肿瘤细胞,是肿瘤学在非手术健康筛查中的一种新方法。

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中。

本文将详细阐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方法ICC法是一种通过与CTC表面检测蛋白发生特异反应的免疫染色技术,如使用细胞表面经典肿瘤标志物如上皮细胞抗原(EpCAM),进行免疫染色,来捕获和鉴别CTC。

PCR法是基于甲基化表现芯片组合控制的微流控芯片技术,通过肿瘤细胞分离、分子生物学处理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增加敏感性。

1、预后评估一项元分析显示,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与乳腺癌复发率和生存率密切相关。

另外也发现,治疗初期检测到的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多寡与预后有直接相关性。

2、治疗监测一项2019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在治疗监测中有较高的敏感性,该研究以某地区20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分别接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细胞学检测,并分析了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和客观疗效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治疗阶段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和治疗效果均存着显著相关性。

3、转移病灶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也可以作为乳腺癌全身转移病灶的检测工具。

通过选择性的优良表型,如细胞表面上皮细胞抗原,CTC的基本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订制活动,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早期的转移病灶是非常有意义的。

1、特异性问题上皮细胞标记EpCAM在非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可能过低,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同时,各种CTC技术所筛选出的CTC互不一致,有些没有想象中的感知强度,也有些CTC另一种或几种检测技术检测不到。

2、药物干扰部分细胞死亡或化疗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CTC数量欠缺,从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因而,对药物本身是否会对CTC的作用、药物的使用时间等因素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

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

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开发美国肿瘤协会于2006 年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每3 人中就有1 人在其一生中会患有某种肿瘤,而且肿瘤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患病几率还会高于1/3 的比例。

现今全世界用于肿瘤治疗与防治的费用每年以16.5% 的比例递增。

仅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前列腺癌(还不包括发病率最高的肺癌)的投资,目前世界范围内已达每年92 亿美元。

目前全世界用于肿瘤诊断的方法可归为三大类:病理学(活检切片);影像学(超声,X光,CT, PET 等)和血清学(血清肿瘤相关蛋白,如CA-125, CA-199, CEA 等),但所有这些方法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例如灵敏性及特异性差,过于依赖医生判断的主观性等。

因此目前临床急需一种能够为医生及病人提供准确,快速的肿瘤检测手段。

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研究,美国FDA 认证的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检测目前已被公认为最好及最可观的检测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生开始应用此技术作为肿瘤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不仅于此,CTC 检测也被公认为是目前国外新近流行的肿瘤治疗方法-即阻断肿瘤细胞入血转移的唯一有效检测指标。

除了上述CTC可作为肿瘤检测手段外,CTC还可成功应用于以下一系列其它方面的用途:(1)个体化治疗的体外肿瘤药物筛选;(2)体内化疗药物药效的快速评估: 相对于每12周一查的CT 诊断,CTC在第1-2周即可显示药效结果,这一点对临床医生和病人尤为重要;(3) 根据CTC数目,判断病人愈后状况及存活时间;(4)肿瘤病人复发的监测与及时诊断;及(5)正常人群体检普查以利于尽可能的肿瘤早期诊断。

除了应用于临床外,CTC 亦可应用于众多药厂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包括寻找新的肿瘤标识物以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等。

目前美国FDA已于2004年认证了美国上市公司Immunicon/Veridex的CTC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CTC检测技术平台总结

CTC检测技术平台总结

CTC检测技术平台总结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平台是一种能够检测患者体内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是指癌症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一种形态,能够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CTC检测技术平台的发展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下面将对CTC检测技术平台进行详细的总结。

CTC检测技术平台基本原理是通过从患者的血液中捕获和分离循环肿瘤细胞,然后对这些细胞进行分析和鉴定。

目前,常见的CTC检测技术平台包括免疫分离、生物物理方法、细胞捕获芯片和基因检测等。

这些技术平台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免疫分离是一种常用的CTC检测技术平台,基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特点,采用免疫磁珠或免疫细胞分选仪等方法,将循环肿瘤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纯度,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但需要针对不同肿瘤类型选择不同的抗原进行分离,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物物理方法是另一种CTC检测技术平台,包括微通道芯片、微流控和光学技术等。

微通道芯片是一种通过微流控芯片捕获和分离细胞的方法,可以实现高通量和高效率的细胞分离。

微流控是一种利用液体流动特性对细胞进行分离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光学技术是基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光学特性上的差异,通过光谱分析或显微成像等方法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检测和鉴定。

细胞捕获芯片是一种新兴的CTC检测技术平台,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和微结构设计实现对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捕获多种细胞类型,并且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对细胞进行多次分析,具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变异或基因表达水平来进行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PCR、NGS等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为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体来说,CTC检测技术平台是一种能够检测患者体内循环肿瘤细胞的重要工具。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C T C检测及临床应用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应用中文摘要: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发肿瘤扩散,进入到血液或淋巴系统的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含量稀少,一般先将循环肿瘤细胞富集,然后再进行检测,现在已经开发了多种细胞富集和检测技术。

本文主要对CTCs的富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以及CTCs在临床分析和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检测临床Abstract:Circulatingtumorcellscomefromtheprimarytumorproliferation,andprolife ration,癌症转移的过程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从原发肿瘤分离,通过循环系统扩散,进入血液或者淋巴系统,在远处形成新的肿瘤,最终导致大多数的癌症病人死亡。

1869年,Ashworth在一例癌症死亡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了类似肿瘤的细胞,并首次提出了CTCs的概念。

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TCs的出现与癌症密切相关。

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实体瘤的上皮细胞进行细胞的变化,使他们通过增加流动性和侵袭性脱离组织,进入到血液中,附着,、发展成远端转移。

由于CTCs能够代表原发肿瘤的表型和遗传组成,并能够作为任何转移性肿瘤的”液体活检”,CTCs的富集分离和特征研究,十分具有吸引力。

CTCs的富集和计数技术已经建立,其中CTCs的计数可以成为预测指标,当其大于已知的阈值时,就预示着病人就患有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

基于临床试验,美国FDA批准了一种临床检测CTCs的CellSearch技术,用于上述癌症的CTCs的富集和计数。

CellSearch技术成功的证明了CTCs确实表征了疾病的活跃,CTCs数量的增加预示着病情的恶化,可以通过CTCs了解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以CTCs为基础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实时诊断和预测,对病情做出决定,并取样检测耐药性。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一、什么是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CTC非常稀少,每毫升血液中109血细胞只有几个CTC。

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会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并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二、肿瘤的发生及检测诊断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1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337万例,比2010年增加28万例——这相当于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情势似乎仍未到达峰顶,未来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nmel 癌症中心的Bert-Vogelstein 等专家在2013年3月份的一篇综述文章中写道:在今年将死于癌症的一百万人里,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癌症没有在发生、发展的前90%的时间内被发现。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它只是被突然发现,并非是突然发生的。

我们需要尽可能早的发现它,从而提高治愈率。

伴随肿瘤的发生过程,肿瘤细胞的大小也随之增大。

传统方法诊断出癌症的时候,大部分已经是晚期。

晚期癌症的治愈率极低,其五年生存率也很低。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早期到中期之间是最佳治疗期,因此,如果在早期就可以发现肿瘤的存在,必然可以提高治愈率。

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证实CTC在乳腺癌预测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一个稳定的预测和预后工具。

如果将肿瘤易感性基因检测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完美结合,那么能够将肿瘤的早期发现率提高数倍。

肿瘤易感性检测是对未来可能患有癌症的一种风险预测。

如果风险等级高,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可以定期做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即CTC检测,而且检查频率可以适当增加,每2-3个月检查一次,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信和医疗教您如何进行-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信和医疗教您如何进行-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信和医疗-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指由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在影像学尚无法检测原发肿瘤灶的时候,就有可能从血液中检测到CTC,从而提示我们肿瘤的发生;另外一方面,肿瘤的转移与CTC关系密切,肿瘤的转移灶就是由CTC细胞转化生长而来的。

相关理论研究证明,肿瘤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肿瘤细胞都存在脱落入血的风险,针对在尚未形成影像学可见的原发灶而存在的瘤细胞早期入血的情况,CTC从理论上为肿瘤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CTC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并鉴别肿瘤细胞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血液中肿瘤细胞的检测,同样适用于其他体液中肿瘤细胞的检测,如胸水、脑脊液等,临床工作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检测项目:血液疑似肿瘤风险细胞计数。

结果判定
1、易感人群定向体检筛查
CTC检测阳性(计数≥2),请建议患者专科就诊。

2、结合肿瘤标记物、影像学同时筛查
CTC检测阳性(计数≥2)、肿瘤标记物异常升高、影像学发现异常占位,满足至少一项,建议患者专科就诊。

3、临床无明显指向性表征
CTC检测阳性(计数≥2),临床无明显肿瘤发生倾向无症状者,建议增加定期体检频率,随时监测身体状况,并注意保持合理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

CTC循环肿瘤细胞

CTC循环肿瘤细胞
上皮来源的CTCs的判定:DAPI(细胞核)阳性、角蛋白CKs阳性、CD45阴性
整理课件
阳性富集- CTCs-Chip
• 芯片的表层排布了78 000个包被抗 EpCAM抗体的微位点
• 血液样本流经芯片时,抗体与肿瘤细胞 结合粘附在芯片上
• 制造相对困难,成本昂贵, • 显微位点周围的血流通畅性限制了与抗
体覆盖位点接触的CTC数量
整理课件
阳性富集- Adna Test 检测系统
➢ 原理: • 联合上皮细胞标志及肿瘤特异性标志通过免疫磁珠分选特异性肿瘤的CTCs • 联合抗MUC1和EpCAM抗体检测乳腺癌和直肠癌 • 通过RT-PCR扩增肿瘤标志物来鉴定CTCs • 特点: • 较单一使用EpCAM抗体更特异 • 不适用于EpCAM和CK阴性或弱化的CTCs • PCR鉴定敏感性高,但易造成假阳性
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HB芯片可富集到CTM
不能分型、
漏检转移侵袭能力较强的间质 型CTCs
可检测出EpCAM、CK阴性的CTC、 未对CTC进行任何标记
不能分型、 鉴定不稳定、 鉴定时易发生CTCs丢失
CTC丢失少、适用于CK阴性肿瘤、适 用于形态学、免疫学和基因特异性分

不适合小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 特异性低、残留大的白细胞
化疗药物的疗效评判
根据化疗前后CTC数目变 化,确定药物是否有效
健康状态 癌前病变 恶性肿瘤 肿瘤转移
CTC 监测分析
整理课件
CTC检测
耐药性检测
动态跟踪CTC数目,判断是否 产生耐药性
肿瘤复发检测
CTC数目增多是肿瘤复发的前 兆
肿瘤新药物的开发
配合研制新的抗肿瘤药物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应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应用中文摘要: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发肿瘤扩散,进入到血液或淋巴系统的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含量稀少,一般先将循环肿瘤细胞富集,然后再进行检测,现在已经开发了多种细胞富集和检测技术。

本文主要对CTCs的富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以及CTCs在临床分析和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检测临床Abstrac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ome from the primary tumor proliferation,andproliferation, and then enter into the blood or lymphatic system.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re rare in the blood. Generally,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should be enriched first, and then detected. A variety of cell enrichment an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CTCs enrichment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analysis of CTCs in clinical and research.Key word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enrichmentcells detectionenrichment detection clinical癌症转移的过程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从原发肿瘤分离,通过循环系统扩散,进入血液或者淋巴系统,在远处形成新的肿瘤,最终导致大多数的癌症病人死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一些认识摘要: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随着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CTC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川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

检测CTC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必将产生新的诊疗手段,从而使肿瘤的治疗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方法;临床意义早在1896年,Ashworth曾报道1例因癌症死亡的患者外周血中发现了类似肿瘤的细胞,并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的概念[1]。

随着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CTC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1、概述CTC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部分细胞可以通过分泌一种抑制黏附因子表达的物质,增加其运动能力并使之与肿瘤母体脱离。

这些脱落的肿瘤细胞再分泌一种蛋白溶解酶,以破坏周边宿主结缔组织并进入脉管系统。

诊疗操作也可使肿瘤细胞扩散进入外周血循环。

2、检测方法2.1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这一检测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与特异的肿瘤标记物结合,并通过酶与底物反应显色来判断肿瘤细胞的存在。

检测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分三类:①上皮细胞角蛋白(CK),如CK19;②上皮细胞膜特异性抗原,如黏蛋白类,包括EMA、HMFG、HEA125等;③肿瘤相关糖蛋白(TAG),如TAG12。

1980年,Sloane等首次采用ICC的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肿瘤细胞。

该方法可以进行形态学分析,但是检测的细胞量少,敏感性只有10-4~10-5(即在1万~10万个单核细胞中发现一个肿瘤细胞),而且许多分化差的肿瘤不能表达目标抗原,而非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抗原亦可能阳性,故特异性不高。

Braun等[2]认为由于CTC不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采用CD45-/CK+双标技术可以提高ICC检测的特异性。

2.2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该方法的原理是特异性扩增出肿瘤细胞中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重排而产生的DNA异常。

这类基因的改变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该基因的突变在待检肿瘤中发生率较高,至少应达50%左右;②基因内发生碱基突变的部位应相对集中,如果过分分散,目前临床应用有困难。

这一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约1×10-6左右,比Southern印迹杂交法约提高10 000倍。

应用PCR技术检测CTC受到缺乏肿瘤特异性和高表达标记的限制,该方法敏感度高,易出现假阳性,同时由于癌细胞的异质性亦可出现假阴性。

目前多应用突变等位基因扩增(mutant alleli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MASA)的PCR技术,检测大肠癌和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具有K-ras癌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

2.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这种方法在PCR的基础上扩增由肿瘤特异性mRNA序列逆转录的DNA片断。

RNA检测的特异性靶mRNA有:①某些基因改变后RNA水平的异常,如点突变(p53、ras)、缺失(BRCA1、BRCA2)、异构(CD44)、扩增(erb- B2、EGFR);②组织特异性标志mRNA,如mucin、cytokeratin、ER、maspin;③肿瘤特异性标志mRNA,如CEA、β-HCG 等。

1991年Smith等[3]首先将RT-PCR应用于外周血黑色素瘤细胞的检测。

此后,这一技术已分别在多种恶性实体瘤中得以应用,如对消化系统肿瘤作CEAmRNA检测,对乳腺癌作MAMmRNA检测,对肝癌作AFPmRNA检测,对前列腺癌作PSAmRNA检测等。

RT-PCR 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10-6~10-7,特异性在于其扩增模板为mRNA:RNA在细胞外环境中极不稳定,一旦检测到特异性mRNA的表达就意味着有肿瘤细胞的存在;mRNA的表达不受相应编码蛋白表达高低的影响;引物的设计可以跨越两个不同的外显子,避免了整个基因组的扩增,有利于消除假阳性结果。

由于RNA易被RNA 酶降解,同时该方法具有PCR技术的局限性,仍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为提高RT-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新的方法不断产生,在RT-PCR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PCR),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PCR)等。

2.4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该技术是以流式细胞仪为工具对悬液中的细胞进行测量分析,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其筛选细胞的速度为103~104个细胞/s。

应用FCM从血液中检测上皮性肿瘤细胞其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可分析的细胞数量[4]。

尽管FCM不能提供有关细胞形态方面的信息,但是,其在鉴定、计数肿瘤细胞方面比RT-PCR更可靠。

Irene等研究证明FCM可作为一种检测CTC数量的有力工具。

现有的FCM需取大约50ml外周血方可检测肿瘤细胞负荷,若检测前进行特异性富集肿瘤细胞,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2.5其它目前,CTC检测方法较多,但检出率仍有限,一些明确存在转移灶的患者CTC阳性率可能很低。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不了解肿瘤细胞释放的规律(CTC的释放可能是间歇性的),且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常常成群,单点时间的检测可产生一定的偏倚,而实际表达可能更高。

连续多次取样或加大样本量可能会提高检出率。

再者,检测方法本身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

在设立对照,均衡、优化实验条件的同时,可选用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即磁性激活的细胞筛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eparation,MACS)富集肿瘤细胞、激光扫描细胞计数器等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Vona等[5]。

根据上皮肿瘤细胞的大小建立了一种简便、经济的分离计数CTC的方法,即利用上皮肿瘤细胞比外周血细胞大的特点,通过过滤使之得到分离、富集。

该方法敏感度高,1ml血中有1个肿瘤细胞也可检出,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

已有研究表明,在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的收集方面,该方法的敏感性比RT-PCR方法更高,若与其它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临床意义3.1 体检(体外早期诊断):对于肿瘤的常规检测手段来讲,例如影像学。

肿瘤在小于一公分的情况下,医生也不认为它是异常。

通过国外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不要说是一公分,很多肿瘤在一个毫米的情况下已经在血液里查到循环肿瘤细胞,从这个角度讲,它对于早期诊断来讲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3.2 辅助诊断手段:从临床来讲,要确定一个病人是不是得了肿瘤,一直是一个很难明确回答的问题,这就会对很多病人造成误诊。

比如说胰腺癌往往发现确诊以后都是晚期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在早期的时候,胰腺癌的确诊非常困难。

现在发现,在很多难以确诊的病人的血液中,如果说能够检查到循环肿瘤细胞,那对于配合医生下肿瘤诊断的结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3 根据循环肿瘤细胞的个数判断愈后及存活时间:经美国FDA认证的易莫尼康(Immunicon)公司通过多年的科研,在几百个病人身上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治疗以后通过计算循环肿瘤细胞的个数,可以明确的告诉病人到底能存活半年还是一年或更长时间。

也就是说循环肿瘤细胞的应用使人们第一次可以以一个量化的指标告诉医生和病人他的存活时间。

3.4 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指的是针对每一个不同的肿瘤病人,医生开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目前在医院,比如说协和医院,很少做很严格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一般都是医生根据经验来决定给病人用何种化疗药物,但有没有效并不知道。

现在国外已经开始用一种新的方法,即把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拿出来培养,培养好以后在体外做药理实验。

因为化疗药物有多种,究竟哪种最好最有效不应该由经验来回答,而是应该由事实来说话。

把肿瘤细胞培养好以后,用不同的药物来处理肿瘤细胞,看哪种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最大,然后把杀伤作用最大的药物用在病人身上,这样就增加了治疗的目的性。

随着CTC捕获技术的成熟,人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把CTC作为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从目前来看这是可行的。

即先将CTC捕获出来进行培养,培养好了以后进行药理实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化疗药效的快速评估。

3.5 快速判断化疗效果: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给病人上化疗药物以后,一般都要等三个月才可以去评估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为只有经过三个月后,肿瘤的大小才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通过我们的实验以及国外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凭经验给病人上的化疗药物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的。

很多情况下,经过三个月以后,肿瘤细胞非但没有减小反而继续长大。

这对病人来讲就白白耽误了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对于肿瘤病人来讲就意味着有可能最终死亡。

随着CTC技术的成熟,病人不用再等三个月,只需等三周,通过测定CTC数目的变化,如果CTC数目是显著下降的,说明化疗药物是有效的,如果CTC数目还在增加说明药物是无效的,这时医生就应该采取新的治疗方案。

3.6 体内耐药性检测:很多情况下给病人用化疗药物一开始是有效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肿瘤病人的发病并没有得到控制,这有可能是病人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这一点大家都可以理解,抗体多了容易产生耐药。

目前来讲,对于肿瘤治疗病人会不会产生耐药以及什么时候产生耐药是未知的。

往往是发现病人产生耐药时,病情已得不到控制。

随着CTC技术的成熟,我们可以做动态的观察,也就是对病人做持续跟踪观察,在动态的观察过程中一旦发现CTC 数目显著增加,医生就应该及时的更换新的治疗方案。

3.7 最后就是检测肿瘤复发:这是北京莱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协和医院及其他医院做临床实验以后病人反响最大的地方。

目前就全世界来说,肿瘤病人经过治疗以后,在恢复的过程中会不会肿瘤复发?以及什么时候复发?没有医生也没有方法可以做出解释。

随着CTC技术的成熟,我们已经知道肿瘤的复发实际上就是肿瘤转移的过程。

很多乳腺癌的病人复发后会转移到脑部,还有很多结直肠癌的病人复发后往往转移到肝脏。

这说明即使原发部位已经切除,肿瘤还会转移到其他部位,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慢性的肿瘤转移过程。

既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肿瘤复发和肿瘤转移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医生就可以通过监测CTC直接监测病人是否肿瘤复发。

也就是说肿瘤的复发不是一夜形成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肿瘤不断释放入血向远端转移的缓慢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