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考虑及技术要求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PPT课件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PPT课件
员从事科研开发,其中有3.6万科学家和工程师分
布在近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
目前中国的药品研发机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药技术开发公司、药品 生产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部门。
16
二、创新能力比较
(一)研究队伍比较
2.中国药物研究与开发队伍的特点: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大多数药物属于仿制产品、
药物研究靶点创新性不足、药效评价体系水平有 限、化合物库资源缺乏多样性、整体数量与国外 水平差距较大等。 中药、天然药方面研究存在靶点、机制不清, 缺乏适合的质量和药效评价体系等。
12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三)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中国的药物研究重点是针对治疗重大疾病的
药效学研究平台
抗肿瘤药效学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抗心脑血管药效学关键技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22
十一五期间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研究
1.药物设计技术平台 2.药物筛选技术平台 3.药效学评价技术平台 4.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 5.释药系统技术平台 6.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 7.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 8.中药新药发现和评价技术平台 9.中药标准研究平台 10.中药生产关键技术平台 11.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技术平台 12.生物技术新药中试放大及分离纯化技术平台 13.专业化企业新药研究技术平台
研人员,即8.4万名。2001年辉瑞公司宣称拥有
12000多名研究人员,在6个主要的研究开发基地, 从事19个治疗领域,156个前沿研究项目。 欧洲药物研究与开发主体也是企业,如阿斯利 康。印度企业正在成为创新主体。

新药研发PPT幻灯片课件

新药研发PPT幻灯片课件
• 在体内通过酶解而重新释放出母体化合物发挥作用。
31
3. 孪药设计
• 孪药,是指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先导化合物或药物经共价键连 接缀合成的新分子,在体内代谢生成以上两分子药物而产生协 同作用,增强活性或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或者提高作用的选择 性。
• 如果在体内可代谢为原来的构成成分,也被看作是前体药物。 • 常应用拼合原理。
入地研究中。 11
随机与逐一筛选 及意外发现先导化合物
随机与逐一筛选及意外发现曾是获得先导化合 物的最大来源,目前仍为一个可靠来源。其方式为 对从特有或稀有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 以及低等动植物体内分离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对有 机化工产品及其中间体进行普筛,虽然有相当大的 盲目性,但却可以得到新结构类型或新作用特点的 先导化合物。
6
从天然活性物质中 筛选获得先导化合物
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利用天然产物作为治疗手 段几乎是唯一的源泉。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 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物质,仍然是先导物甚至是药 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所获得天然活性物质的来源不同, 又划分为三种途径:
从陆地上动植物体内提取、分离天然活性物质获得先导化 合物
10
实例分析
青蒿素(Artemisin分in析e):是这从是黄利用天然植物发掘先 花蒿植物(ACrH3temis导ia物,an开nu发le药)分物的一个典型H例子CH。3 天 H离对氯3C 的恶喹O含性耐OO有 疟 药O 过原株氧虫具CH键作有3 的用抑然 疟 明 内倍快制青作 : 酯半,作蒿用 过 经萜特用素复 氧 硼内别,发 键 氢的酯 是对缺率 还 化,对人点较原钠是高成还H3。醚原生C 物构键成OH利效,半OO用关活缩O 系性醛度低研丧仍和究失保HH 抗表。持 体型毒的R为=还性抗-原H很 疟O青低先蒿R,导素因化而合活 或 性成物性 酯 明为,, 化 显新利半 成 提结用缩 青 高构 对醛 蒿 ,类其的酰药羟酯物基等动甲化力醚合学青化物性蒿O成,质素蒿生也甲物有CH醚活所3 进抗为行疟R=蒿结药-甲C构 。H醚3改造开发改 但了善青很,蒿多这素有作些效化为的合抗物疟先均已导发化展合物成药仍物在,深

003创新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考虑及技术要求

003创新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考虑及技术要求

003创新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考虑及技术要求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药物的研发过程也日益复杂。

为了使创新药物顺利地从药物发现阶段到市场上市,研发团队需要考虑不同阶段的技术要求。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创新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考虑及技术要求。

1.药物发现阶段药物发现阶段是创新药物研发的起点,研发团队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治疗特定疾病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

在这个阶段,考虑以下技术要求:-高通量筛选:利用自动化设备对大量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以寻找对疾病有治疗效果的活性化合物。

-高效涵盖多个药靶:药物发现过程中,需要广泛涵盖多个药物靶点。

这需要具备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化学合成、分子定向设计和计算模拟等。

2.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阶段是在动物模型中对药物进行进一步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在这个阶段,考虑以下技术要求:-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代表疾病的特点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PK/PD研究:进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3.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阶段是验证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考虑以下技术要求:-临床试验设计: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包括样本大小、控制组选择和随访时间等,以获取有力的数据证据。

-安全性评估:监测和评估药物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效果评估:采用可靠的评估指标,如疾病严重程度、生存期、生存质量、病理学评估等,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4.注册申报阶段注册申报阶段是将药物提交给监管机构进行审批的过程。

-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包括药品的纯度、稳定性、冲击和安全性等。

-统计学分析: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严谨的统计学分析,以支持注册申报。

-临床试验报告:提交完整和准确的临床试验报告,包括试验设计、试验结果和统计学分析等。

总之,创新药物的不同研发阶段有不同的考虑和技术要求。

新药研究与开发03 PPT课件

新药研究与开发03 PPT课件

3.2.1.2 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① 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根据人体耐受性试验确定的剂量
范围,测定药物浓度的历时性变化,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 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 规律
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3.2.1.2 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②
SFDA批件 药检部门签发的药 品质量检验报告 研究者手册 临床前实验资料 申报者 研究者 签订试验合同书 查阅临床前实验资料 制定试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样稿 提交伦理委员会讨论 具有任职行医资格 具有试验方案中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经 验 对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具有丰富经验或能 得到本单位有经验研究者指导 熟悉申办者提供的临床试验有关资料和 文献 熟悉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新药的特殊人群药动学研究;
个体差异和不同种族差异(遗传因素的影响)的药动学研究。
3.2.2 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 全性,还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和给药剂量的确 定提供依据 方法——此期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 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适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平衡点——药物小剂量时毒性低 却无效,强效的剂量又会产生高毒性,故通过较小的适应 症患者群来决定合理的剂量范围,就需要足够的临床评判 指标与临床药理学家的才智相结合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分别对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药
品、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
临床试验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必须遵循GCP和赫尔辛基宣言,
并且应由具备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承担
临床试验分期——I、II、III、IV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SFDA
批准也可仅进行II期、III期临床试验或仅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例如:AZT的临床试验只进行了106天,发现能显著增加病人存活率, FDA批准其上市之前用于治疗4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创新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考虑及技术要求

创新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考虑及技术要求
提供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资料,确保生产过程得到控制 (包括晶型的控制)申报II期时尽可能提供
列出已进行临床试验批数据
.
中国医药注册技术联盟
22
IND申请(II、III期临床)药学研 究
原料药特性鉴定
提供合理支持药物化学结构的证据(手性/立体化
学)
申请III期
单晶X线衍射数据,构象分析
影响药理学或毒理学安全性的理化性质
✓ 申请II期 溶解性、晶型、粒度、渗透性(*)

——目的是建立药物开发早期、后期得到数据之间的相关

——结合临床试验制剂的制剂特点和药物特性
✓ 申请III期 熔点、沸点、旋光点、立体化学、分配
系数、电离常数和等电点、吸水性、生物活性等
.
中国医药注册技术联盟
23
IND申请(II、III期临床)药学研 究
Safety,efficacy&consistency
cmc
CMC and Drug Development Cycle
.
中国医药注册技术联盟
4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1)
创新药的药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随着药物开发进 程不断延伸的,不同阶段药学研究目的不同。药学 审评要充分考虑创新药研发的渐进性和不确定性, 审评所把握的技术要求应与研发阶段相适应
同时,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之间脱节
——人体首剂最大安全起始剂量MRSD的估算.FDA/JULY/2008
.
中国医药注册技术联盟
7
A队 原料药合成工艺研究
B队 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委托 长毒试验—原料药混悬液
C队 制剂处方工艺研究
委托 药代研究—片剂颗粒
原料药CMCMA混悬液 VS 片剂颗粒 相对生物 利用对比 30%

创新药研发的流程课件

创新药研发的流程课件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这是创新药研发流程的 起点,涉及对疾病产生 发展过程中关键环节的 辨认和验证。
详细描述
药物靶点是药物作用的 关键位点,可以是蛋白 质、基因或细胞通路。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挑选 和确认与特定疾病相关 的药物靶点,为后续的
药物设计提供根据。
挑选方法
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 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 ,以及基于结构的药物 设计、虚拟挑选等方法
详细描述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将招募更多的志愿者 ,并随机分组进行药物实验和安慰剂对照实 验。通过比较两组实验的结果,研究人员可 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确定是否继 续进行Ⅲ期临床实验。
05 Ⅲ期临床实验与新药申请审查阶段
Ⅲ期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
Ⅲ期临床实验是创新药研发流 程中的关键阶段,目的是评估 新药在大量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收集、整理和分析药物上市后的 不良反应报告,评估药物的安全 性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监测
研究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 作用的可能性,评估其对疗效和 安全性的影响。
特殊人群用药监测
关注儿童、老年人、孕妇和身体 虚弱等特殊人群用药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药物疗效的再评价
01
04 新药申请与临床实验阶段
新药申请(IND)提交与审查
总结词
新药申请是创新药研发的重要步骤,需要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申请,并经过严格 的审查。
详细描述
在新药申请阶段,申请人需要向FDA提交IND申请,包括药物的基本信息、研究计划、安全性评估等 内容。FDA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确保申请符合法规要求,并决定是否允许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新药研制与开发》课件

《新药研制与开发》课件
《新药研制与开发》ppt课件
目录
• 新药研制概述 • 新药发现与靶点验证 • 临床前研究与药学研究 • 新药临床试验与审批上市 • 新药上市后的监测与评价
01
新药研制概述
新药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明确新药的定义,了解新药的分类标 准。
详细描述
新药是指未被批准上市的药物,包括 创新药物和改良型药物。根据新药的 来源和特点,可以分为化学药、生物 药和中成药等不同类型。
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药学研究还需要进行药物制剂的工艺验证和质量控制 ,以确保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药学研究是新药研制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主要 涉及药物的理化性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 方面的研究。
药学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 有效性,以确保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药效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还需要进行药 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以了解药 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 的可能性。
04
新药临床试验与审批上市
Ⅰ期临床试验
总结词
初步安全性评估
总结词
小规模试验
详细描述
Ⅰ期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主要目的是评估新 药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 ,以及初步探索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体外活性评价
细胞模型
建立靶点相关的细胞模型,模拟药物作用环境,评估候选药物在细胞水平上的活性。
药效学评价
通过药效学实验,如细胞增殖、凋亡、信号转导等实验,对候选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评估。
03
临床前研究与药学研究
药学研究
药学研究的目标是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 、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等,为后续的临床
据。
药物经济学评价

2024年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介绍PPT课件

2024年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介绍PPT课件
03
加强与伦理委员会和监管机构的沟通,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
29
市场环境挑战及拓展思路
市场竞争
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差异化的研发策略。
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竞争优势。
2024/2/29
30
市场环境挑战及拓展思路
融资渠道拓展
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政府资金、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
观察指标
主要关注药物的疗效、剂量反应关系、安全性等。
2024/2/29
17
III期临床试验
01
研究目的
确证新药在目标患者群体中的疗 效和安全性,为药品注册提供充 分依据。
试验设计
02
03
观察指标
采用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 盲、安慰剂或阳性药物对照的方 法。
主要关注药物的疗效、安全性、 生活质量等,同时收集药物经济 学数据。
长期毒性试验
观察药物在长时间连续给予后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评估药物 的潜在危害。
特殊毒性试验
包括生殖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等特殊毒性试验,全面评估药 物的安全性。
13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包 括药物在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
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 排泄途径和排泄速率,了解药物 的消除过程。
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介绍PPT课件
2024/2/29
1
目录
2024/2/29
• 创新药物研发概述 • 药物发现与筛选 • 临床前研究 • 临床试验 • 生产与质量控制 • 创新药物研发挑战与对策
2
01
创新药物研发概述
Chapter
2024/2/29
3
创新药物定义与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无菌制剂的生产条件和灭菌/除菌方法等
5 5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1)
II/III期临床申请 临床专业是评价的核心 药学审评依然是关注与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包括持续更
新的与安全性相关的杂质、稳定性等方面的数据,以及 可能影响药物安全性的各类变更,例如导致杂质谱发生 变化的原料药合成工艺变更、可能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制 剂处方工艺变更、无菌制剂灭菌方法的变更等 NDA申请 临床/药学专业是评价的核心 药学审评要基于历史批次的生产数据和批分析数据对所 建立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评价
6 6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2)
根据药物开发总体研发策略制定相应药学研究计 划,协调开展相关工作,避免药学研究与其他研 究割裂进行
分别委托不同单位进行研究 研究之间没有沟通 药理毒理各项研究之间,临床各期研究之间脱节;
同时,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之间脱节
——人体首剂最大安全起始剂量MRSD的估算.FDA/JULY/2008
IND申请(I期临床)药学研究
PHASE I申请
首次用于人体试验,目的是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特征、药物耐受等,根据研究结果再确定 详细的研发方案
药学审评重点关注和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包括杂质、 稳定性、无菌制剂的生产条件和灭菌/除菌方法等
不需要提供完整的CMC信息 因对安全性问题产生担忧或数据不足以进行安全性
10 10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5)
其他方面的考虑
临床试验用药物应当在符合GMP的车间制备,制 备过程应当严格执行GMP的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临床试验样品的保存—所有样品
Phase samples :both API and phase 1 IND drug We recommend appropriately store and retain the samples fl trial termination,
之间的相关性
11 11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6)
其他方面的考虑
对于应用新技术或复杂技术的IND,药学方面可能需要 更详细的研究和控制
IND I期临床试验制剂? IND阶段的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研究平行开展且持续至整个临床试验阶段 各项考察指标在计划进行的临床研究期间应符合要求
12 12
创新药不同研发阶段 的考虑及技术要求
1
目录
前言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 创新药不同研发阶段药学研究技术要求 相关配套措施 结语
2 2
前言
创新药研发有其自身规律和研发思路,研究工作应 按照其规律有序开展,审评应遵循其规律采取不同策略
研发者 未按照创新药不同研发时 期开展研究,研发早期过分 强调药学方面研究 委托式研究,缺乏系统研 发策略和计划,研发目标不 明确;研究者风险识别能力 和控制能力不足
——用于评价各研究阶段获得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及研究阶段数据和拟上市药品之间的相关性
——用于支持产品上市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如过程控制,质量标准的论证)
临床研究批次产品的杂质控制,应得到动物安 全性评价试验用样品的杂质数据支持
用于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等不同试验的 药物质量具有可比性
7 7
A队 原料药合成工艺研究 B队 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委托 长毒试验—原料药混悬液 C队 制剂处方工艺研究 委托 药代研究—片剂颗粒
原料药CMCMA混悬液 VS 片剂颗粒 相对生物利 用对比 30%
长毒试验 VS 受试者暴露?
8 8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3)
创新药各研发阶段应提交充足的药学研究信息, 其数量和深度因以下因素存在差异,重点集中 在风险控制和临床试验用药品的质量
审评部门 未按照创新药研发不同时 期区分关注的重点,早期临 床阶段对药学部分的技术资 料要求过多 创新药技术管理和风险控 制经验
3
3
Discovery/screen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
临床前研究
SYNTHESIS PURIFICATION
ANIMAL TESTING Short Long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1)
创新药的药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随着药物开发进 程不断延伸的,不同阶段药学研究目的不同。药学 审评要充分考虑创新药研发的渐进性和不确定性, 审评所把握的技术要求应与研发阶段相适应
I期临床申请 药理毒理专业是评价的核心 药学审评重点关注和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包括杂质、
临床研究阶段 临床试验类型和持续时间 受试者(志愿者/患者,人群,数量) 疾病的性质和严重性 产品的性质(药物结构/作用机制的新颖性/剂 型/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 已暴露的和潜在的风险
9 9
创新药药学研究与评价的考虑(4)
创新药药学研究中应注意试验数据的持续、翔 实记录,特别注意关键数据的记录和积累(如 批分析报告/图谱,批生产记录等)
评价,延缓临床试验的情况
PHASE II/III申请 NDA申请
13 13
IND申请(I期临床)药学研究
PHASE I申请不需要提供完整的CMC信息?
这一阶段重点关注安全性问题——临床前毒理试验 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数量通常较少 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暴露时间通常较短 CMC方面的不确定性。剂型和/或处方尚未确定,原料药
or withdrawal of the IND application. —guidance for industry: cGMP for phase 1 investigational drugs. FDA/july/2008
——用于评价各研究阶段获得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及研究阶段数据和拟上市药品
临床试验
phaseⅠ
Ⅱ Ⅲ
NDA
上市后
ADVERSE REACTION
REPORT Ⅳ
POST-APPROVAL CHANGES
IND
Safety
NDA
APPROVAL
Safety&efficacy
Safety,efficacy&consistency
cmc
CMC and Drug Development Cycle 4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