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中的彩塑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阅读答案范文精选

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阅读答案范文精选

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阅读答案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

莫高窟的彩塑艺术让人赞不绝口。

窟内的主体是塑像,现存的两千余尊彩塑中,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力士、僧人等。

从形式上看有圆塑、影塑、浮塑、善业塑等。

大佛殿内的巨型石胎泥塑弥勒佛高达34.5米,是室内泥塑第一大佛,至今已有1300余年,仍基本上保持了原样。

最小的善业泥木石像高只有两厘米左右,但也栩栩如生。

这些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的彩塑构成了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立体“画廊”。

其中唐代的许多彩塑,更是旷世精品。

在初唐时期建造的一个洞窟里,有一尊断臂菩萨像,上身裸露,胸部丰满,腹部微鼓,姿态典雅,庄重大方。

她的服饰、体态以及面部表情都给人留下富有活力的青春健美的印象,被誉为莫高窟的“维纳斯”……莫高窟保存的古代彩塑,其数量之多,延续时间之长,塑绘技艺之高,实属世界罕见。

洞窟之中,千姿百态的壁画使人满目生辉。

这些壁画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各种人物的历史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宗教、民族关系以及中西交通往来、友好相处的历史,使人好像走进了一座“墙壁上的图书馆”。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象征。

这些飞天脸形各异,发髻多样,身材修长,腰肢柔软,绰约多姿。

有的上身半裸,有的身穿大袖长袍;有的向上飞,有的向下飞,有的顺风飞,有的逆风飞,有的单飞,有的群飞;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冲进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飞卷的舞带,飘曳的衣裙,十分优美,给人一种豪迈有力、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动态之美。

莫高窟的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1、来到莫高窟,看着眼前的彩塑与壁画,觉得它们真是精关,我想用这些词来描绘、赞美它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细读第2自然段,根据要求答题。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下,始建于北魏晚期的十六国时期,兴建时间跨越了大约一千多年。

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一、艺术特色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壁画、彩塑和佛像三个方面。

1.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

壁画主要分布在窟室的壁面、顶棚和门板上,包括佛像、佛经故事、世俗人物、风景等多种主题。

这些壁画既呈现出鲜明的浓墨重彩,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细腻。

尤其是莫高窟第17窟(东次南窟)和第96窟(北朝窟)上的壁画,被誉为“东壁画,西莫窟”。

2.彩塑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主要包括石雕和泥塑两种形式。

石雕彩塑雕刻精细,形象逼真,代表作品有铜檐彩塑、木雕彩塑等。

泥塑作品则主要表现在佛像的装饰和胸怀上,以泥质软腻、线条流畅为特征。

3.佛像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造型不一,大致可以分为阿育王式、北方风格和狮子东铃式等。

这些佛像以庄严肃穆、神态和谐为特点,显示了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崇高。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耸于第96窟中的拔仙像,被誉为“石窟之王”。

二、艺术意义敦煌莫高窟艺术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1.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法上。

壁画的色彩明亮鲜艳,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彩塑的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佛像的造型庄严肃穆,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卓越境界。

这些艺术特点都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2.文化意义敦煌莫高窟所蕴含的佛教文化、艺术和历史信息丰富多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佛像,我们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究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5课 彩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5课 彩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5课彩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题为“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5课彩塑》。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通过学习彩塑的艺术特点,旨在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

2.通过学习彩塑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的鉴赏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重点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彩塑艺术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对于中国古代彩塑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知识了解较少。

同时,学生审美能力不够成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课程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结合多媒体资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彩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你们对雕塑有什么了解呢?学生:雕塑是一种以立体形式表现艺术的形式,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表达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与雕塑有关的艺术形式——彩塑。

你们对彩塑有什么了解吗?学生:彩塑是在雕塑的基础上运用彩色材料进行装饰,使作品更加生动、华丽。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Step 2: 彩塑的历史发展教师:彩塑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发展。

请看这些图片(展示敦煌、晋祠、泥人等典型作品),请你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学生:敦煌彩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晋祠彩塑的造型雄浑大气,雕刻精细;“泥人张”的作品栩栩如生,根据真实人物塑造出来的泥人非常传神。

描写莫高窟彩塑的优美句子

描写莫高窟彩塑的优美句子

描写莫高窟彩塑的优美句子
1、五颜六色的莫高窟彩塑,犹如春日绽放的繁花。

2、刻有数千年历史的莫高窟彩塑,在岁月中融合了艺术和文化的精华。

3、静穆的莫高窟内,彩塑的神秘面纱点点露出,为游人渐渐揭开一层层它复杂而美丽的历史。

4、在玄妙的洞穴中,数不清的彩塑,像珍珠般闪闪闪放光彩。

5、饱经岁月洗礼的莫高窟彩塑,历经风雨而仍然宏大美丽,是古代文明的珍贵遗留。

6、莫高窟的彩塑,将佛教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其中,表达出人们对于美好和和平的追求。

7、这些彩塑唤起我们的古代文明情节,散发着中国古代艺术的氛围,魅力一直持续至今。

8、莫高窟彩塑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耀的明星,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莫高窟彩塑的细节毫无遗漏,包含着中国的精神、才干和民心,也同时体现了当时的人文环境。

10、莫高窟彩塑是辉煌历史的见证,为我们留下了这份千古不变的文化地标,让我们尊重和传承古人的智慧。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

敦煌今昔之比
往日敦煌
现今敦煌
敦煌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二.敦煌彩塑的地位
敦煌彩塑是一种立体艺术,题材多以佛教人物 为主,在石窟中占据重要位置,周围配以绚丽 多姿的壁 画作为点缀。其制作过程是:在木 质的构架上束上苇草,敷上粗泥,再敷以细泥 ,压紧抹光雕像成形,再上白粉,最后彩绘。 敦煌石窟中保存有上起十六国,下至元、明、 清时代的彩塑三千多身,历时之久,技艺之 精美,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五.敦煌彩塑的形式
一、独立式,指独立设计制作的单身塑像,与 其他塑像无连带关系。
二、向心式,以佛居中而坐为中心,两侧对 称排列弟子菩萨、天王和力士。相互之间有尊 卑关系,是彩塑中最常见的多种组合方式。 三、多中心式,在洞窟中安置好几组塑像。
四、平列式,主要指造型一致、按纵横等距排 列的影塑千佛等。
三.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发展期) 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 、北周;此阶段早期,塑像体态健美,神情庄 重,色彩明快,造型厚重,手法简朴;凸现出 西域佛教艺术的优美风采。太和改制后,南方 “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传到敦煌,彩塑形象 逐渐趋于修长飘逸。
中期(极盛期) 包括隋、唐两个时期;塑 像数量多,擅长于与人等高的群像,并通过位 置及形体的变化来表明不同佛教人物的尊卑地 位。许多佛像的表情固定化,例如释迦牟尼佛 的庄严、慈祥,菩萨的温雅、娴静,阿难的聪 慧、英俊等,使塑像更具有表现力。
敦煌彩塑欣赏:




四.敦煌彩塑的分类
圆塑——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 赏的,完全立体的塑像。主要用于表现佛、菩 萨、天王等。
浮塑——是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形象。如塑像 的衣服、飘带及人字披的背、檐等。

第03章敦煌石窟的形制、敦煌彩塑

第03章敦煌石窟的形制、敦煌彩塑

悬塑
?
• 悬塑:即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仅仅有唐 代第27窟壁面上的众赴会菩萨一例。在正 壁龛内的圆塑主像和上方窟顶正披小龛的 圆塑主像的两侧及两龛之间的壁面上,悬 塑菩萨十二身,用来衬托两尊圆塑主像。 现仅仅存有上下龛之间的两身,其余者只 保留有插孔和个别木桩。
石雕结合彩塑
?
• 石雕彩塑结合:即雕像和彩塑的结合,这 是制作大像的主要方法。莫高窟北、南二 大像,第148窟、第158窟二涅槃大像,另 有榆林窟第6窟大像等均采用此法制作。一 般是先在崖体上凿出大概的形体轮廓,然 后在表面上敷泥雕塑彩画而成。
第四章
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
?
一、莫高窟的石窟建筑
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 不同的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种:
?
• 中心塔柱窟,也称中心方柱窟、塔庙窟, 是早期洞窟的典型窟型。主要出现于北魏、 西魏、北周时期。中心柱窟源于印度的支 提窟,该窟型盛行于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印 度,经过新疆传入敦煌及北方中原地区, 新疆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其形式特征是在一个纵向矩形空间轴线偏 后部分建造一方形塔柱,绕柱有通道,柱 四面开龛不等,塑佛及菩萨数身;柱身四 周为平顶,绘四平棋作装饰;柱前宽敞的 前堂顶部是两坡层顶形式,坡面或塑或画 出椽子,椽间望板上满绘各种装饰图案。
? 敦 煌 四 二 八 窟
?
• 这种空间形式的作用是:宽敞的前堂可供 僧侣及信众聚集瞻仰礼拜,后部绕中心柱 进行右旋仪式。按其兴衰发展可分四个阶 段:北魏至西魏为鼎盛阶段;北周至隋此 种形制开始衰落;初、盛唐时更加衰落, 数量更少;晚唐时期进入尾声,数量很少。 塔庙窟的宗教意义主要是为了“入塔观 像”,随着佛教的世俗化、礼仪的简单化, 它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终至衰落、消失。

论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

论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

阴郑宇翔论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摘要:敦煌壁画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我国壁画的代表,其中唐代的敦煌壁画是色彩最绚丽多彩的。

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一般都反映在壁画的彩塑方面。

在我国,当下已研究的敦煌壁画中,相对来说缺少一些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构成的研究,本文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敦煌壁画色彩构成敦煌壁画作为我国传统壁画艺术的瑰宝和精髓,对色彩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对线条有着那个时代的理解。

敦煌壁画是我国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壁画,我们从敦煌壁画的载体来看,敦煌的石窟建筑是敦煌壁画的载体,而敦煌雕塑是敦煌佛窟的一种主体。

而敦煌的壁画对于敦煌的建筑,起到的是一种美化或者是装饰的效果,它对于敦煌的雕塑,也起到的是一种陪衬的作用,但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主体雕塑,其并不能体现出当时的文化的进步以及经济的繁荣等内在的内容,所以只能够通过敦煌的壁画来体现。

由此观之,在敦煌的佛窟里面,壁画所处的位置虽然不是主体的位置,但是它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从壁画的表现内容上来说,壁画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把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完美地展现出来。

下面,就浅析一下敦煌壁画色彩的构成。

一、敦煌壁画中色彩风格的一些变化敦煌莫高窟从最初开发到最终的形成经历了好几个朝代,而各个朝代的绘画风格和颜色基调又各有不同,所以在壁画的色彩和表现力上也有所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各个朝代的特点。

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不仅有历史文化风貌,还有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

北魏出现的壁画属于敦煌壁画创作初期的作品,所以壁画在表现形式和基本色调上体现出北魏时期色彩的变化,浓重而又富有变化。

绘画的画家们首先用红土粗略地在墙壁上起稿,之后再用黑色的线描一遍。

画面壮美,宏大,人物采用了龟兹风的渲染手法,类似于西方绘画。

后来到北周,壁画一般都绘在经过处理的白色背景区域,使得色彩更加突出,画面更加美观。

再到隋唐时期,敦煌壁画继续创新,这个时期的壁画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既承接了上一代的特点,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为了叙述方便,大致可归纳为四类:①净土变相;②经变故事画;③佛、菩萨等像;④供养人。

彩塑的题材则只是佛、菩萨、天王等形象。

净土变相是佛教净土宗信仰流行的结果。

佛教中讲西方净土是永无痛苦的极乐世界,人死后可以往生。

唐朝初年,这种思想发展成为吸引广大社会群众的教派,净土宗的重要宣扬者是善导和尚(公元六一三一六八一年)和他的师傅道绰和尚,善导在当时是有名的高僧,在他的主持下曾写弥陀经十万部,画净土变相的壁画三百幅,他还曾参加龙门奉先寺大佛的制作。

净土变相的形式在善导传教最活跃的时期产生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唐朝盛世的开始。

净土变相就是用图画描写西方极乐世界的楼台伎乐、水树花鸟、七宝莲池等等美丽的事物,以劝诱人们信仰阿弥陀佛,以便将来有机会去享受。

在那些有现实根据的美丽的形象中,透露出对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的繁华富丽加以积极的赞扬与肯定。

这种思想虽然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然而与主张人生寂灭、世界空虚的清净的、禁欲的思想很不相同。

净土变相中充满了肯定生活的开朗的欢乐的气氛。

净土变相的构图是绘画艺术发展中一重要突破。

利用建筑物的透视造成空间深广的印象,而复杂丰富的画面仍非常紧凑完整。

全图组织了数百人物及花树、禽鸟,成为一大合奏。

画幅中央部分的阿弥陀佛本尊和池前活泼喧闹的乐舞,是构图的中心,也集中地表现了宗教的,然而是欢乐的主题。

净土变相是古代美术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

它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复制并长期流传。

莫高窟的唐代净士变相,据一九五一年的统计,共有一二五幅。

一七二窟的净土变相可以作为盛唐时代的代表作之净土图的形式也是观经变相、弥勒净土变相、药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的基本部分。

但这些变相又各有其自己的内容表现在净土图的四周。

其中有一些是生动的小幅故事画。

用连续的小幅故事画表现其内容,并获得了相当的艺术效果的佛经变相,有佛传故事变相和法华经变相。

弥勒净土变相就是在净土图四周再点缀上弥勒下生经中描写过的峰峦,图下方有婆罗门正在拆毁“大宝幢”的建筑物,穰佉王等众人正在剃度出家等等所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

本颗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敦煌是一个艺术宝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①敦煌的位置:对敦煌艺术作综合的介绍
②敦煌彩塑的地位:表现主体:佛教偶像
表现对象:佛、菩萨、天王、力士等
③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四、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2、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五、思考题
1、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敦煌彩塑艺术经过怎样的发展变迁?
发展初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鼎盛时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衰败时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