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自救互救
战伤急救

注意: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
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 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谢谢!
1.指压法 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大骨的浅面。 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5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 骨干上,等等。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 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 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敷料 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填塞法 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 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待充填其中,外面 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 机会。 4.止血带法 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 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 要用于暂不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五)搬运
火线上的伤员搬运,必须防备敌人火力, 而且常不可能使用平日的搬运工具。根 据过去的火线抢救经验,搬运伤员可用 背、夹、拖、抬、架等方法。
①背:背伤员匍匐前进;或者用背带加短木, 使伤员骑坐其上,然后背走。 ②夹:夹持伤员,侧身前进。 ③拖:用大衣、雨衣、布单等包裹伤员,拴绳 索或皮带于其腋下,然后拖拉运走。 ④抬:双人徒手抬送伤员。 ⑤架:就地取材制成临时担架,搬运伤员。
3.垂俯压腹法(腹部冲击法 Heimlich法)从背 侧用双手臂围抱伤员上腹部,将伤员提起使其 上半身垂俯,用力压腹,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 吐出、咯出。 4.托颌牵舌法 昏迷伤员的舌后坠堵塞声门,应 用手从下颌骨向前侧托起,解除舌后坠对气道 的阻塞。
(二)止血
战伤止血法有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
战伤急救 基本技术
战伤急救基本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简介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8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B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 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战创伤自救互救课程标准

《战创伤自救互救》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战创伤自救互救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军队及地方的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模块一止血术一、培训目标1.熟悉各种止血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2.掌握各种止血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掌握各种止血方法的具体操作技巧;4.掌握各种止血方法的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1.相关基础知识:全身动脉的体表投影解剖位置,损伤出血的类型和部位的判断,止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止血术的操作技术:各种止血术的物品准备、操作技巧、操作程序和无菌观念。
3.术后观察处理:术后处理要点,术后观察及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4.扩展内容(选学及自学):出血性质的判断,止血术后的后续治疗措施。
三、培训学时:4学时(160分钟)1.基础知识回顾20分钟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40分钟3.学员操作练习80分钟4.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20分钟四、培训实施(一)培训组织1.学员分组:学员10-15人分为一组;2.教师通过光盘演示、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掌握止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
3.教师在模拟人身上或学员身上具体讲解、操作示范;4.学员3-5人分组进行操作练习;5.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的操作正确性和准确性;6.教员再示范,学员再训练;7.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
(二)培训条件要求1.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20-30m2房间,模拟人2具。
止血术配合操作过程详细说明视频1段(15分钟),学员集中观看。
2.所需耗材及数量:橡皮止血带20根,绷带30个,纱布100块,棉垫15张,医用胶布3卷,碘伏2瓶,棉签15包,剪刀1把,无菌手套15双,笔15支。
3.场地要求:要求房间摆放1-3张床,有床单、枕头。
房间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3组人员展开操作的空间。
(三)参考资料主要参考书:《战伤自救互救手册》p01~12《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46~47《实用战伤救治》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8~21相关网站:http//(百度视频,搜索“急救止血术”)五、考核测评1.考核方式:考核以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在操作中教员提问),模拟执业医师操作或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光盘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战伤自救互救,这可是个严肃又重要的话题。
咱们都知道,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出门在外,谁能说得准呢?突如其来的伤害让人措手不及。
想起一个朋友,他那次滑雪摔了个四脚朝天,哭笑不得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得学会几招自救互救的基本技术,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别慌得像无头苍蝇。
最基本的,咱们得学会止血。
这可是重中之重呀!如果不止血,伤口流血不止,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你知道,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遇到事情总是一脸懵。
止血其实挺简单,首先你得找个干净的布,千万别用脏兮兮的东西,那个可不行啊。
然后,对着伤口施加压力,记住,压力要大,但也别把人家疼得哇哇大哭。
别着急,慢慢来,等出血减轻了,再找个绷带缠上,稳稳当当的,安全第一嘛。
再来就是包扎,包扎得好,伤口愈合快,这可是大家都希望的。
包扎也不是随便缠几圈那么简单,要注意伤口的清洁,不能让细菌有机可乘。
你想想,细菌就像那些讨厌的苍蝇,恨不得随时随地都能叮你一下。
清洁之后,才能包扎,包扎的时候,尽量做到严密,但又不能过紧,毕竟血液得流通嘛。
哎呀,真是有点儿像给食物裹保鲜膜,太紧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固定伤肢,特别是骨折的时候,这个就更重要了。
想象一下,一个朋友跑步时摔了一跤,结果一骨碌摔倒在地,哎呀,那叫一个狼狈。
我们得迅速找到些木板、衣物什么的,给他固定好。
就像打包行李一样,得让他稳稳当当,才能减少疼痛和进一步受伤的风险。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越快越好,别让他在那儿白等。
咱们要说的就是心肺复苏。
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要知道,心脏一旦停跳,那可就麻烦大了。
你得先检查一下人家有没有意识,呼叫几声,如果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没反应,那就得开始了。
先把人躺平,再找个平坦的地方,保证周围安全,然后双手交叉,往下压,记得节奏要稳,像在跳舞一样,压一压,松一松,心脏得重新开始转动。
还有一招,就是识别休克症状,休克可不是开玩笑的。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简介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831200 )8 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 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 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 B 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

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前言在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战伤自救和互救是每个士兵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旨在介绍战伤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原则,帮助士兵们在战场上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同袍。
二、战伤自救的基本原则1. 保持冷静当士兵受到伤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否则会影响判断力和行动能力。
要尽可能地控制情绪,避免出现过度紧张或恐慌的情况。
2. 停止流血止血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伤口不大,可以用手指捏住伤口两侧的血管,并用纱布或绷带包扎住伤口。
如果伤口很大或者流血量很多,需要用紧急止血带进行止血。
3. 保护受伤部位受伤部位需要得到及时的保护。
如果是手臂或腿部受伤,可以用木棒或其他物品进行固定;如果是头部或脊柱受伤,需要保持静止状态,避免翻身或移动。
4. 确保通畅呼吸如果受伤的是胸部或腹部,需要确保通畅呼吸。
可以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的方式进行呼吸。
5. 保持体温在战场上,受伤后往往会出现身体失温的情况。
要及时用毛毯、衣服等物品保暖,避免出现低体温症。
6. 寻求救援在自救措施采取完毕后,需要尽快寻求救援。
可以通过无线电、手信等方式向同袍发出求救信号,并告知自己的位置和伤情。
三、战伤互救的基本原则1. 优先处理重伤员在战场上,重伤员需要得到优先处理。
因为重伤员生命垂危,需要及时得到抢救。
2. 分清轻重缓急在互救过程中,需要分清轻重缓急。
对于一些轻微的伤者,可以先行自救,并协助其他同袍进行互救;对于一些严重的伤者,则需要尽快进行抢救。
3. 合理分工在互救过程中,需要合理分工。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协助其他同袍进行互救。
在分工时,需要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分配。
4. 保证安全在互救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
要注意避开爆炸、枪击等危险区域,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5. 保持沟通在互救过程中,要保持沟通。
要及时向同袍传递信息,并与指挥员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伤情和求援情况。
四、总结战伤自救和互救是每个士兵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8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B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 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战场自救与互救 ppt课件

PPT课件
83
胸外按压示意图
• 每分钟至少100次 • 按压深度>5cm • 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 尽量减少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PPT课件
84
注意
直接用力,依靠部分术 者的体重下压
双臂伸直,掌根压紧胸骨
手的其它部位应离开肋骨, 以免肋骨骨折
PPT课件
85
胸外按压每分钟至少 100 次
(1)颞浅动脉:一侧头顶部出血,压迫同侧 耳前搏动点。
PPT课件
6
(2)面动脉:一侧面部出血, 压迫下颌角前约3厘米的搏动 点就可以。
(3)颈总动脉:一侧头面部 出血,压迫气管和胸锁乳 突肌之间的搏动点。
PPT课件
7
(4)锁骨下动脉:肩和腋部出血, 压迫锁骨上窝中部的波动 点就可以。
(5)肱动脉:前臂出血,压迫 内侧肱二头肌和肱骨之间的波动
• (2)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出血伤口的最近 端
PPT课件
12
第二部分、包 扎
(field dressing/Bandaging)
PPT课件
13
一、概述
(一)包扎的作用 1.可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2.保护伤口,减少污染机会 3.有利于伤口尽早愈合
PPT课件
14
(二)包扎步骤
1、寻找伤口:看、问、摸 2、暴露伤口:脱、卷、剪 3、检查伤口:全面、仔细 4、处理伤口:五个不准
2、静脉血:颜色暗红,呈涌出状或是徐徐外 流,出血量和速度不如动脉血。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从伤口向外渗 出,出血点不易判断。
PPT课件
4
二、止血
• 1、加压包扎止血法:毛细血管出血,用敷 料放在伤口上加压包扎,力度适中但要达 到止血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伤自救互救战伤大致分为非火器伤、火器伤、原子武器伤和化学武器伤。
刺刀、短剑、马刀、斧子所造成地伤称为非火器伤。
自救互救主要技术包括包扎、止血、固定、搬运。
一、止血与包扎止血1.战伤出血的各类及判断。
准确判断出血种类是进行有效止血的第一步。
其种类有:(1)动脉出血:颜色鲜红,呈喷射状,有搏动,出血速度快,量多。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呈滴出状或徐徐外流,出血量也多,速度不及动脉出血快。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从伤口向外渗出,出血点不易判明。
2.止血的方法指压止血:较大动脉出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可达临时止血目的。
其要领是:熟悉血行线,牢记压迫点:手压近心处,压力向骨面;迅速把它摸,千万别延迟。
①头顶部出血:一侧顶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方的颞前动脉止血。
②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止血。
③头面部出血:一侧头面部大出血,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的颈总动脉,将血管压颈椎止血。
④肩腋部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止血。
⑤前臂出血: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骨之间的有肱动脉止血。
手动脉部出血: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尺、桡动脉止血。
⑦大腿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迭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止血。
足部出血:可用两手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就是用无菌的或干净的纱布块盖住伤口,再用带子紧紧地包扎起来。
(3)堵塞止血法:用急救包的棉垫或消过毒的纱布块填塞在伤口内,再加敷料进行包扎,把伤口的血管挤压闭合,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4)止血粉止血法:将止血粉或止血药水撒于出血创面,立即用干纱布包扎。
3.止血带的应用。
止血带是一种制止肢体出血的急救用品。
常用地止血带是一条3尺长的粗橡皮管。
另外还有橡皮带、布带等。
一般在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其它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止血带止血。
使用方法:橡皮带左手拿,后头五寸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二指夹,顺着肢体向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1.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敷料、衣服等),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
2.上止血带地伤员必须作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3.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半小时)松开一次。
每次放开2-3分钟,以暂时改善血液循环。
松开时要逐渐放松,如有出血,应再上止血带,若不再出血,可改用三角巾压迫包扎伤口。
包扎1.包扎的目的和要求:包扎伤口可以压迫止血,保护伤部,防止污染,固定敷料,有利于伤口尽早愈合。
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要轻巧,伤口要全包,打结避伤口,包扎要牢靠,松紧要适宜。
2.包扎的材料:包扎的材料主要有三角巾、绷带、四头带,并配有敷料(用以清洁或保护伤口的纱布、纱布条、棉花球和棉垫等统称敷料),经消毒灭菌后密封在急救包内。
3.包扎的方法:把急救包沿箭头指向内撕开,将敷料盖在伤口上,然后进行包扎。
(1)头面部伤的包扎。
头面部伤是战伤中比较严重和多见的损伤。
1.风帽式包扎法:在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部各打一结,开成风帽,顶角结放在额前,底边结放于枕后,包住全头,两底角向下拉紧,底边向外反折成带状包绕下颌,拉枕后打结固定。
2.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由顶角折至底边三、四指横宽,取三分之一处放在下颌前方,长端经耳前拉到头顶部,绕至对侧耳前与别一端交叉,两端分别经额部与枕部,在另一侧打结。
3.面部包扎法:三角巾顶角打一结,兜住下颌,盖住面部,然后拉紧两底角,在枕后交叉,绕至额前打结。
包好后,在眼、口、鼻的地方剪小洞,露出眼、口鼻。
(2)四肢伤的包扎。
战伤中四肢伤最多,骨折和血管伤居首位。
主要包扎方法有:1.三角巾包扎上肢。
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结之余头留长些备用;另一底角沿手臂后侧拉至对侧肩上;顶角包裹伤肢,前臂曲至胸部,拉紧两底角打结。
2.三角巾包扎手(脚)。
将手放在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顶角;拉顶角盖住手背,两底角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打结。
包扎脚部与此法相同。
3.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脚:脚趾朝向三角巾底边,把脚放在近一底角底边的一侧,提起顶角与较长一侧底角交叉包裹小腿打结,再将脚底下角折到脚背,绕脚腕与底边打纽结。
4.三角巾包扎肘、膝。
将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的带形,将带的中段斜放于伤部,取带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3)胸(背)部伤的包扎。
对一般胸部轻伤包扎时,将三角巾的顶角放在伤侧胸部肩上,把左右两底角拉到背后打结,然后再和顶角相结。
此法也适用于背部包扎。
(4)腹(腰)部伤的包扎。
腹部包扎的方法是:把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一侧大腿根稍下方,用一底角包绕大腿与顶角打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纽扣结。
(二)骨折临时固定骨折临时固定,使骨折端不能随便移动,可以避免锐利的骨折端刺破皮肤、周围组织、神经、大血管等,减轻痛疼,有利于预防休克和感染,便于后送。
1.判断骨折骨折时,局部有以下症状:(1)痛疼:用手指轻轻按摸受伤部位时疼痛加剧,有时可以摸到骨折断端,搬运伤员时疼痛加剧。
(2)畸形:受伤部位或伤肢变形,如伤肢比健肢更短,明显弯曲,或手、脚转向异常方向。
(3)肿胀:由于出血和渗出液所致,骨折的错位和重叠,在外表形成局部肿胀。
(4)功能受限:肢体失去自由活动能力。
为了及时正确地抢救伤员,凡是骨折和可疑骨折,都要果断地依照骨折处理。
2.骨折固定材料制式夹板有铁丝夹板、木制夹板。
但在火线上携带不便,阵地上抢救骨折伤员时大多是用临时夹板取代。
常用地有木板、木棍、树枝、竹片、高粱干、铁皮、纸板、军用铁锹等。
用于骨折固定的敷料有两种:一种是垫在夹板上和夹板与皮肤之间的,有棉花、衣物、纱巾、毛巾、草、麦秸、芦苇、树叶等;另一种是绑夹板用的,如三角巾、绷带、腰带、绳索等。
3.骨折的临时固定的方法(1)前臂骨折固定法,把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臂掌侧和背侧,垫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吊胸前。
(2)上臂骨折固定法,在上臂的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端固定,再将前臂吊于胸前,然后,用一块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左肋或右肋。
(3)小腿骨折固定法:将夹板(长度等于自大腿中部到脚跟)放于小腿外侧,垫好后用布带分段固定;在脚部应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与小腿呈直角。
(4)大腿骨折固定法:把夹板或木板、扁担(长度等于腋下到脚跟)放在伤肢外侧,关节及空隙部位加垫,用三角巾、绷带等分段固定,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与小腿呈直角。
4.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1)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后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固定时动作要轻巧。
(2)大腿和脊柱骨折时,一般就应就地固定,如伤员暴露在敌人火力下时,可先抢救,后固定。
(3)固定要牢固,松紧要适宜,不但要固定骨折上下两端,还要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4)四肢骨折时,应先固定骨折的上端,然后固定骨折的下端。
并要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血液流通情况。
冬季要注意保温,如发现指(趾)苍白或青紫时,应松开重新固定。
(5)固定器材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骨突出部和固定器材上下两端,应垫以适量的棉花、衣物等,防止压迫皮肤引起损伤;有间隙处亦应填塞,防止松动。
(6)离肢体断肢有再植可能的(断肢端较整齐、污染较轻、时间较短),应包好随伤员迅速后送。
(三)搬运伤员搬运伤员就是把伤员转移到隐蔽的地方,避免再次负伤,并及时安全后送,使伤员得到进一步治疗。
单人搬运伤员的主要方法有:1.侧身匍匐搬运法救护者侧卧于伤员背后,屈贴地面的腿,使伤员侧向上,其胸腰部侧卧在救护者的腿上。
救护者在上的手经伤员腋下但到伤员胸前抓住伤员肩部,侧身匍匐前进。
2.匍匐背驮搬运法救护者将伤员两腿靠拢,以跪姿或更低姿势躺在伤员一侧,将伤员的右上臂夹在自已腋下,再把伤员的两条腿夹在自己的腿中间,用左手将伤员的左臂拉到自己的左臂上,右手抓住伤员两手,再以左手抓住伤员右侧臂部的衣服,用力翻转身体,将伤员翻在背上,匍匐前进。
此法只适用于头、背部受伤伤员。
3.枪套双腿仰卧拖拉法救护者平坐于地,两腿屈曲分开,使伤员仰卧,移往左大腿上。
救护者将枪背带套在伤员外侧大腿中部,另一端套在自已右胳膊下面,右手抓住伤员左臂上部,侧身匍匐前进。
4.大衣拖拉法把大衣两条袖子往里翻,并套在一起,绷带从里面穿过,一边留环,中间打结。
使伤员仰卧在大衣里,头枕在衣袖上,扣上衣钮,腰部用一绳子连同大家捆在一起。
救护者卧在地上,将从衣袖内穿出的绷带环斜挂在肩上,拖拉伤员匍匐前进。
常用地还有肩、抱、背等方法。
(四)各部伤的急救注意事项抢救伤员时,不准用手和脏物触摸伤口,不准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不准轻易取出伤口内异物,不准送回脱出体腔的内脏,不准用消毒剂或消炎粉上伤口。
1.头面部伤头面部受伤时,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异物,将伤员衣领解开,采取侧卧或俯卧姿势,防止吸入呕吐物,并妥善包扎止血。
如脑膨出,不要塞进伤口去,应立即用消毒纱布做保护圈,或用干净小碗扣住,然后包扎。
包扎时不可用力压迫,以免组织坏死,如果出血,可用垫加压包扎。
2.胸背部伤胸部伤往往伴有多根肋骨骨折,除用敷料包扎外,还应用绷带环绕胸部包扎固定。
胸部受伤,空气由伤口进入,压迫肺脏,引起伤员呼吸极度困难,叫开放性气胸。
遇此类伤员,要立即严密包扎,可用厚纱布垫贴伤口,或用干净毛巾、衣服、布块折迭垫厚,盖在胸壁伤口上,外用三角巾或绷带紧密包扎起来,做到密闭良好不漏气。
3.腹(腰)部伤腹壁伤要立即用大块敷料和三角巾包扎。
伴用内脏伤时,不能喝水、吃东西、吃药,尽快后送。
抬送时,应让伤员仰卧,屈膝,在膝下用衣物等垫起来,保持腹部松驰。
腹部内脏脱出时,不要送回腹腔。
可先用大块纱布盖好,再用饭碗(或宽腰带、纱布圈、毛巾卷做保护圈)扣上,碗边不要压着内脏,然后用三角巾包扎。
4.四肢伤除了手指或脚趾伤必须包扎外,包扎其它四肢伤时,要把手指或脚趾露出,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