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需要被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

需要被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泱泱大中华。
几千年时光流转,中国风尘仆仆一路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经过长期的提炼总结,最终创造、并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整体精神的外在体现。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以否定、隔断自身的文化传统作为指导思想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有害的(尽管他们的文化中也同样有糟粕)。
但不少中国人却经常有这样的冲动和行为。
在现今时代,提起中华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他们多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是“老掉牙”的东西,唯恐避让不及。
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压制和考验。
传统文化逐渐被国人废弃一次次的工业革命推动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现如今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纷纷涌入,这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愈来愈大。
他们中不少人视传统为腐朽,以全盘西化为价值取向,致使整个民族的素质急剧下降,而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现代价值取向己经给中国带来了人文及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当今年轻人所热衷过的“洋节日”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过的是不亦乐乎,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却门可罗雀,就连极其有群众基础的春节也越来越受到冷落,远不如这些洋节来的轰轰烈烈。
当然,这里并不是一味的指责洋节的不是,相反,这些洋节都是西方独特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外国有他们的庆祝活动,并且跨洋将这份喜庆传递过来,足以见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但是,中国也该“礼尚往来”,不能丢西瓜,捡芝麻,舍本逐末,一味的崇尚西方的外来的文化舶来品。
这里的“洋节热”现象只是冰山一角,诸如此类的“哈韩”“哈日”现象不胜枚举。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一、介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风采。
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根基,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传递历史记忆、塑造国家形象、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对个人的人格形成和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教育传承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和选修课,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家庭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可以将传统文化注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2. 文化节庆活动传统文化的节庆活动是人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可以让人们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举办文化展览、演出和比赛等形式也有助于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3. 书籍、影视作品的创作借助书籍和影视作品的创作,可以生动地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文学作品、历史小说、传统戏剧等形式,可以让人们在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影像和音乐的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三、现代社会传承传统文化的挑战1. 日益西方化的价值观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文化的渗透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年轻一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可能相对较弱。
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可能相对较低。
2. 城市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文化的生活环境逐渐减少。
城市化所带来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和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四、应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挑战1. 教育改革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传承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是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所以说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传承历史记忆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记忆和经验的结晶,它记录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文明进步。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祖先的智慧和价值观,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
2. 塑造文化身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传统文化是这种文化身份的核心。
它通过语言、民俗、传统节日等方式,使得一个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我们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3. 培养美的情操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培养了人们的美的情操和艺术素养。
例如中国的传统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都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学理念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传递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传统文化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传承载体。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道德与伦理的规范和准则,例如孝顺、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价值观。
这些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1. 保护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独特财富,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其得以延续和发扬。
2. 传承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集中体现,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自信、自豪和凝聚力。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把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让后人继承和发扬。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你们好啊,我是小明。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是,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非要学习这些老古董一样的东西呢?直到有一次,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从那之后,我终于理解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爷爷说,从古至今,中华文明一直源远流长。
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文化瑰宝,这些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财富。
如果不传承下去,那就等于是在亲手断绝了历史的根脉。
比如说,我们中国自古就有"仁者爱人"的博爱理念。
儒家文化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诲,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
《弟子规》里也说"元恶从心起,当钳制诚明"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戒除歹念,严格要求自己。
这些箴言典籍,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失传了,我们就会变得目无尊长、固步自封、好逸恶劳。
再比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孝道。
《礼记》有言:"生,则养之;死,则祭祀之。
"孔子也教导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就是要孝顺父母,不远离父母左右。
如果这些传统观念不传承开来,我们就会忘记孝亲的重要性,变得很不filial(不孝)了。
另外,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比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祭祀礼仪、医药养生等。
这些知识都是华夏文明智慧的结晶,承载着祖先们的心血和汗水。
要让这些精髓的东西代代相传,而不是说忘就忘了。
中国也有很多有趣的节日习俗,比如春节的年夜饭、中秋的赏月、端午吃粽子等,都凝聚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融汇了他们的生活哲学。
如果不重视传承,就会失去所有这些文化传统的内涵意义。
除此以外,中医、武术、建筑、陶瓷等都是中华文明出类拔萃的遗产。
长城、故宫、云冈石窟都是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人类瑰宝。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疏远。
因此,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蕴含了民族的历史、文化、文明和智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因此,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式1. 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家庭中接触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2. 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制度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传统文化。
3.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始形态,避免传统文化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三、当前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1.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当前,学校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被边缘化,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家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同样的问题。
因此,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
2. 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足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注逐渐淡化。
这种意识的淡化导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落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形势严峻。
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指的是历经时间、融合民族精华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价值。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传至今的包括思想、文化、艺术、文学、哲学、道德、社会习俗等传统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源远流长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继承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文化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充实现代文化内涵。
三、怎样传承传统文化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必须继续保持和发展。
学校应该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中,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
2. 增强传统文化自信传统文化自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要让人们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和独特,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和发扬。
3.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遗产,但是传承应该在创新发展中进行。
发扬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要敢于突破、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4. 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奇珍异宝,需要被推广和传播。
传统文化需要什么样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需要什么样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持其活力和影响力。
传承是指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传递给后代,而创新则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演变,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阐释其意义和作用。
最终得出实践导向的结论,强调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与培养来实现。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渠道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灌输给年轻一代。
例如,在中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了文化课程,包括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等内容,以便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
此外,家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书法绘画等,培养孩子的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有许多新的媒介和平台可以用来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可以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工具。
通过建立传统文化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提高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再次,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注重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传承传统文化时,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和演变,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例如,在中国的京剧艺术中,一些剧目已经结合了现代故事和现代舞台技术,使其更具有现代观众的欣赏性和接受性。
这种创新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保持其活力和影响力。
传承需要通过教育与培养来实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并注重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
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价值观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国民性格、传播文化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命题。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记忆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记忆,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人了解祖先的智慧和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2.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艺术表现形式和道德规范。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3. 传统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仁爱和谦卑之道。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弘扬其尊崇家庭、尊师重教、勤俭持家、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3.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参与传统文化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体验感。
4. 利用现代科技传播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
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5. 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加强对传统技艺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人才培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智慧。
培养一批有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和传统文化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作者:王俊涵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31期
精美的古器因历史的积淀而华贵美丽;绚丽的字画因古人的传承而脱颖而出;优秀的文化因我们的发扬而风采依然!时光逝去,气息不断,优秀的中华文化绵延至今,就像是满天的星斗,把天空照得通亮,进而让后人感受到不一样的韵味。
还记得屈原沉入汨罗江的情景吗?他用生命换来了后人的尊重与怀念。
还记得忧国忧民的杜甫吗?他为了国家的前途生出了白发……可是他们却已经被很多人所淡忘了。
人们开始更关注圣诞节和情人节,却忘了传统的七夕节向我们所传递的向往与情愫,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难道这些都已经随着时间而远去了吗?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类节目,开播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古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
面对崭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可是也不应该丢弃传统文化。
它们的精髓,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注入动力,进而让发展变得与众不同。
中国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汉字的掌握水平,包括正确书写,美观书写等都大幅降低。
这反映出一个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汉字书写越来越不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鍵盘“书写”,“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很高,让观众也能够单纯地参与其中,在比赛游戏中学习领略汉字的美。
这无疑是对古老汉字的传承与发扬,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新认识汉字的氛围,进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万圣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中元节的人越来越少了。
对于古代人民留下来的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几乎都置之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忘本吗?这难道就是我们口口声声所说的文化使命感吗?不过,我们身边依旧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着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钱文忠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虽然国家飞速发展,世界正走向多元化,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守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把它传承下去,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国人与国人之间和谐团结,那么凝聚的力量是强大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吸收与传承,彰显民族的凝聚力,让世界为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