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家的历史类型1.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国家的分类应当以各种国家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点作为划分标准。

国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从国家的外部特征上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属于国家的非本质分类。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类型的理论,从国家的本质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分类问题。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历史的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2.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实质,同时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即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在这些生产力方式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的工具。

它与一切剥削者历史类型的国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制度的变革,包括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国家历史类型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国际政治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际政治的含义1.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包括:(1)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它首先和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和主张、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它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和利益要求,这些利益和利益要求,支配着其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它们既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存在和活动的基础,也是国际政治关系得以形成的前提。

②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一般都具有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这些组织的状态、相互关系构成及其行为和行为方式,构成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③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具有多种具体形态,它们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政党、政治团体、某些跨国公司以及代表不同组织的个人等等。

(2)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政治关系基本由三个层次的关系构成:①利益关系a.在国际政治中,利益是以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作为基本存在单元的;b.这种利益关系是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全面利益联系;c.这种利益关系包含利益共同和差异及其利益矛盾两个方面。

②力量对比关系a.就其构成方面来看,包括诸行为主体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文化力量、意识形态力量和政治力量。

其中,经济力量是诸行为主体力量的基础。

b.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力量是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力量中最重要的力量,即国家的综合国力。

它决定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实际状况,支配着各国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因而构成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基轴。

③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主要表现为诸行为主体实行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规则。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政治体系[广西民大2017年研;华东理工2013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2.政治协调[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政治协调是政治指挥的一种方式。

政治指挥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政治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和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

政治协调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不同形式的协调,以达到合作协力的目的。

政治协调一般包括权威性协调和沟通性协调等等。

3.政治文化[中国社科院大学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8年研;青岛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6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中传2014、2012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东财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4.福利国家[北大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政治秩序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家机构)【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家机构)【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家机构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问题1.国家机构的含义(1)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是指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

(2)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阶级性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建立并掌握的,是为维护这个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

②全社会性a.统治阶级总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统治,国家机构的活动也总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b.国家机构的活动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c.国家机构的全部费用由全社会来负担。

③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组织体系。

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机关密切联系,它们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形成领导和指挥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和权力系统。

④强制性强制性是指国家机构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特殊的强制力为后盾。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所确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2.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1)国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①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国家机构产生了,最初的国家机构从氏族的议事会、军事首领和酋长演化而来;②随着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的职能日趋复杂,国家机构的基本部门逐渐成型,国家机构也越来越复杂;③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细。

现代国家机构统一基础上的必要分工,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2)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机构是由各种国家机关组成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国家元首和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共同构成了国家机构的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国家元首任何国家都要设置一定的机关来代表国家,这就是国家元首。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与宗教)【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与宗教)【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家与宗教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宗教的本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1.宗教的起源与本质(1)宗教的起源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起源是基于两个客观的条件:①自然根源:原始社会中落后的生产力状况。

它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

②社会根源:阶级社会中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它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的“另一个世界”的向往。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及消亡的过程。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支配能力的不断提高,宗教产生和赖以存在的自然因素会不断减少。

随着剥削制度被消灭,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也会逐渐消失。

但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已内化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日常交往关系的形式。

所以,即便最初产生宗教的条件消失了,宗教本身也不会很快消失,它的消亡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2)宗教的本质①从认识论上看,宗教是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类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不真实的反映。

②从功能上看,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一方面,对彼岸世界的虚构行为本身既是一种自我安慰,又是一种抗议。

另一方面,宗教的安慰是空幻的,宗教的抗议是消极的。

(3)当今世界的主要宗教信仰各种宗教的总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80%。

由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教徒遍布世界各地,因而被公认为世界性宗教。

2.宗教的政治作用(1)宗教与阶级统治①宗教对阶级社会政治统治的积极作用a.在阶级社会中,有些宗教教义被转化为政治意识形态,从而直接为等级制度作论证,从客观上维护了阶级的政治统治。

b.即便是持平等主义教义的宗教对等级压迫也会采取容忍和迎合的态度。

c.宗教还以其他方式强化阶级社会的政治分层。

②宗教对阶级社会政治统治的消极作用宗教并不总是在维护着阶级统治,有时它也会成为底层民众进行政治反抗的手段。

宗教教义会成为人民反抗的宣传工具,宗教组织也会成为革命的组织形式。

发一些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的重点习题 帮助理解教材

发一些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的重点习题 帮助理解教材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伦理政治观 2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及本质 3 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二章1 什么是氏族氏族制度基本特征2 理解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3 国家消亡的必然性
第三章1 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2 分析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1 人民资本主义2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民主3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第五章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2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3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六章1 什么是国体、政体二者关系如何
2 什么事总统制议会制各有什么特点
第七章1 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与资产阶级立法机关有哪些区别
3 如何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八章怎样理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始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在此之前的社会形态2 如何全面理解民族主义
3 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不同界定
第九章1 为何宗教还将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存在2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1政党的定义及特征2政党的功能 3 剑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类型
第十一章1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具有哪些作用
第十二章1 马克思主义关于研究政治文化应遵循的原则2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3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第十三章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2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观点
第十四章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
2简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章节题库(国家形式)【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章节题库(国家形式)【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家形式一、概念题1.国家形式(华侨大学2011年研)答: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②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③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

2.国体和政体(燕山大学2012年研)相关试题:(1)国体(四川大学2011年研);(2)政体(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研);(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而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国体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关分工行使;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

3.半总统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研)相关试题:法国半总统制(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研)答:半总统制是指一种既有总统制某些特点、又有议会制某些特点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典型是法国。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22页word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22页word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学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许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P8-P9)2.与法学(P9-P10)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P16-P18)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

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2.制度研究法。

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

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

特点:a氏族内部禁止通婚;b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c氏族成员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的含义
(1)关于政治解释的不同观点
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而“公道”乃是灵魂的至德。

公道既是个人的道德,也是国家的道德。

人类最高的生活就是公道或正义的生活,这是政治活动的最高目的。

②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德意志帝国的首相俾斯麦也曾说过:“政治就是当政者运筹帷幄的活动。

”这也是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阐述其民权主义时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概念,是将政治视为围绕政府决策所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

例如:“政治是指选择公务员和促进政策的活动”“政治即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等。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论述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综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对政治的理解而界定。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以国家政权或国家问题为核心,因此,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即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我国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六个领域: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基础理论是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等。

(2)中国政治
中国政治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和建设、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以及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和决策过程、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等问题。

(3)比较政治
比较政治研究主要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史、政治过程、比较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别政治研究等。

(4)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包括决策科学、政策分析以及对各类政策的专题研究等,对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的研究日益发展是现代政治学的突出特点之一。

(5)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包括行政学原理、国家公务员制度与人事行政学、行政法学、领导科学、市政学与城市管理学等学科。

(6)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涉及国家的独立、主权、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和平共处等多个方面。

4.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①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政治学理论,必然都要以某种哲学上的价值观念作为自己的合理性基础;
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一种新的和具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出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基本理论或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些变化,并导致新的政治学流派的出现,以及现有政治学流派的分化或消亡。

(2)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联系非常密切。

主要是因为:
①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关心“效益”问题,政治学关心“公平”问题。

(3)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
由于许多问题如民主和法治、立法与决策、分权和制衡、国家、政党制度、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政治参与和决策程序等,均具有政治学和法学的两方面内容,所以政治学与法学的联系非常密切。

但它们各自的研究重点不同: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法学的研究对象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

在此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的政治思想的流派主要有儒、法、道三家。

(2)西方政治学
①形成与发展
a.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b.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在这一时期,基督教神学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政治学也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

c.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治学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政治思想家们开始以理性和经验的目光来观察和阐释政治现象。

d.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
的根本区别。

政治思想家布丹在《共和六论》一书中,从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出发,考察和解释了国家与主权的关系,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主张建立脱离教会集权统治的世俗政权和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超出了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这种反封建专制和争取政治平等的范围。

e.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

这段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各种政治主张,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要求建立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实现人人真正平等的社会共和国。

f.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这一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开始鼓吹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政治学说,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辩护。

g.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政治学,已经完全从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拥有许多学者的专门学科。

h.由此开始一直到目前为止,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其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第二个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在这一阶段,有人提出政治学是研究权力现象的科学的主张,但有一部分人只承认与国家有关的权力现象才是政治现象,包括国家本身的权力现象以及影响政治决策的非官方权力现象。

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开始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②主要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