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①理念源于实践②理念引领实践③理念超越实践】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高等教育规则,包括正式的规定和非正式的习俗、惯例等】高等学校教育多样化制度【高等学校类型、功能多样化;高等学校层级多样化】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等;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展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③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④社会规范意识、公民的契约精神、突发事件或者交易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谁来办学/为谁办学/怎么办学】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①类型: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②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功能多样化、合作博弈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①新中国伊始,一元化②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趋势【①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②扩大高等教育对象(马丁·特罗:教育大众化理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③完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类型【宏观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性(法国)、地方分权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微观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自我管理制度】现代高等学校管理权力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高等教育学考试资料汇总

高等教育学考试资料汇总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理论、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专业化发展。

(四点意义)(四点意义)一、一、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1概念: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主要是指全日制的大学教育,主要是指全日制的大学教育,主要是指全日制的大学教育,同时也包括非全日制大专层次以上各种形式的教同时也包括非全日制大专层次以上各种形式的教育2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的活动3特征: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参照社会专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层次上一般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班)层次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向扩展,对社会发展形成一定文化影响力,对引领和带动社会先进文化发挥着作用。

二、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是怎样兴起的1、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清末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改清末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先后兴起,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开始向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参考答案:旨在探究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的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参考答案:(1)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帮助自己了解高等教育的缘起、性质、作用、规律等基本常识,了解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自觉性。

(2)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使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充分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

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觉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来开展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当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人口的增长;其次是经济发展迅速;再次是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最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学制有一定关系。

(2)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轨道。

(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依存的程度加深,高等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一种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表现在高等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方面。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各国政治力量推动和经济全球化驱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变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4)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多元化包含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经费来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 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 教育职能不确定, 专业教育性质模糊, 学生年龄参差不齐, 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 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开始走向成型, 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 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 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 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 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5、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 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 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 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 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 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 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 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二、职业化: 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 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三、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提供教育一体化, 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四、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 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五、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 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 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六、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 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 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 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七、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高等教育学资料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学资料复习要点

此要点仅供参考, 学霸型老师请绕道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P4.9、12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 到近代大学教育, 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 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高等教育概念演变: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 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 20世纪初到现在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1.名解: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概念演变在古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大学教育”→20世纪初至今“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

3.古希腊的高等教育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先河。

哲学教育代表人物(柏拉图)和修辞学教育代表人物(伊索克拉特), 它是最早进行哲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4. 名解: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最早进行哲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5.选择: 从公元前4世纪起, 由柏拉图的“学园”伊索克拉特的修辞学校、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伊壁鸠鲁和芝诺的哲学学校, 共同构成了西方历史上的“雅典大学”6.古希腊的七艺: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7.古罗马的高等教育没有正规的教育制度, 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晚期, 直接移植希腊的七艺, 培养雄辩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塞罗和昆体良;二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3世纪拜占庭帝国灭亡, 形成带有拉丁特色的古罗马高等教育。

8.高深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四个特点:(1)从形式上说, 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 或设于宫廷, 或附于神庙, 或存于私学中。

主要表现为个别大量的聚徒讲学, 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

(2)从目的或内容上说, 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 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 辅以伦理教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教育(广义和狭义)答: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项活动。

a. 泛指——教育分为五大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然形态教育、自我教育。

b. 影响——中性词。

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教育具有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 身心发展——教育对象是人,是有身体及心理两部分构成,身心要全面发展(全面性)。

d. 各项活动——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多样性)。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是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概念答: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四、高等教育的平等的含义答: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其作为一种理想应包括: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五、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制约着高等教育体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专门政治和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的结构。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及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及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

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比较具有其特殊性。

3.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区别与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4。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5. 1984年潘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6.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价值性原则(二)创新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7.一般来说,文献查阅的过程包含四个步骤:查阅初步资料(检索工具);利用间接资料(第二手资料);阅读原始资料(第一手资料);综合文献(文献评论或综述)。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过程性事件,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随着主教学校和僧侣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也就是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建校于1200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这个校名是在1261年。

2.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

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4.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5.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

6.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基本上是教会的“侍女”和附庸。

7.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8. 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1.教育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

2.教育构成要素(填空):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现代学校教育有专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尤其是有明确的、围绕人的发展制定的教育目标,相比其他因素(遗传、自然、环境)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

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征4.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建立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人才)。

具有相当学术性的(承担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

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

5. 高等教育的特征(填空)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是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三、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和功能6. 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7.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育人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

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9.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首先,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其次,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完善和发展;最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首先,培养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其次,帮助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节奏;最后,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学技术发展。

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其次,创造、更新人类文化;最后,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10.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关关系。

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

11.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专业性和广博性的关系?(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以知识的广博性为基础的, 是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

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没有大题出现)一、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2.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齐国的稷下学宫;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

13.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课本思考与练习,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萨莱米大学、蒙彼利埃大学。

19世纪前称为传统大学(中世纪大学),19世纪后称为现代大学。

中世纪大学特点: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相当距离的体现: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主张由学者自己处理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享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活动)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学生制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等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14.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愚昧和无知,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

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大学功能转向科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现代大学的诞生:)德国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科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

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大学: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基础上,增加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

代表:美国,1862,《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开始,《莫雷尔法案》:授权政府统购赠地划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当地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是美国历史上的“赠地学院运动”。

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15.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产生:夏商时代,有大学、小学之分。

大学的开始:汉代。

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创立的“京师同文馆”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16.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保证。

培养人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科学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高等教育也承担了新的使命——致力于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进而发展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科学教育在倡导之初就包含有将其技术服务于社会的用意,科学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者关系:三个职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科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

社会服务与时间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17.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专才和通才的关系。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

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18.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

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情况,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

缺点:导致人的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的片面性。

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

缺点:知识的快速发展,知识量的急剧增加,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已非易事,而融通更难。

高等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通博与专精相结合,这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难题。

19.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主要区别于受教育者覆盖面的宽窄。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高校成为统治阶段服务的机构。

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时,属于大众教育,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业的建设者,包括部分的国家未来的管理者。

今天,在世界和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15%~50%以内为大众化高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平等包括3个方面内容(瑞典著: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过程的平等、受教育结果的平等。

高等教育的效率包括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通过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所培养学生数量;外部效率: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关系: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是存在矛盾的,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第四讲高等学校活动的主题一、高等学校教师21.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以下几方面规定: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2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知识的发展。

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等);条件性知识的发展。

(必要的教学科学知识,比如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产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能力:设计教学、表达、交往、机智、研究、反思评价、创新等)。

23.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教师是一定社会中的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难免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校文化:教师任职所在的学校对教师职业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个人经历: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对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事件”等对教师影响。

自我更新:强调教师专业自主性发挥。

24.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非关注”阶段。

时限: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特点:具备一些“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

“虚拟关注”阶段。

时限: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特点:思考对合格老师的要求,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学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萌芽。

“生存关注”阶段。

时限:新任教师,特点: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

“任务关注”阶段:时限:渡过初任期,决定留任,特点: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由只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泛的专业发展上来。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特点:专业发展动力转移到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和职业升迁的制约,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25.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专业学习:在职前所接受的学科专业训练、师范训练,以及职后为了提升自我价值重新“回炉”进行深造两个方面。

专家引领:由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给成长过程中的青年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伴互助: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

个人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反思,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的能力发展。

26.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育人: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社会服务:通过教学和科研直接服务社会。

27.高等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结构情况。

在高校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二、高等学校学生28.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9.影响学生发展的3个基本因素: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后盾。

学校: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规定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