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 理念与实施

合集下载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反思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反思

架 和骨骼 。 以说 , 可 全纳 教育是 实施 “ 回归 主流 ” 教育 的基 本途 径 和最终
目标 。
育研 究领域 的一 个新课 题 。作 为一种 新 的全球 教 育思潮 , 国对 它的研 究 我
仍 处 于起 步 阶段 。 因此 , 了解 全纳教 育的来 龙去脉 , 握 其 实质 , 过 学术 把 通
动 纲 领 》 发 表 了 《 拉 曼 卡 宣 言 》 , 萨 ,
不 仅 提 出 了 “ 纳 教 育 ” 个 概念 , 全 这
班级 内接受 所有 的 教育 ,借 以减 少 特殊 学 生被 排斥 、被 歧视 等不 合理
育和 普通 教 育 自成体 系 ,缺 乏相 互
而且 为建 立全 纳学 校 进行 了总体 规
自 17 7 0年 法 国 创 立 世 界 上 第

所 特殊 教 育学 校直 至 今天 ,特殊
教育 经历 了长 达 两个 世纪 的 隔离 式
教育 ,人们 逐 渐认 识 到 隔离式 教 育 的诸 多 不 足 : 存 在 明 显 的 “ 式 ” 如 形 做 法 ,不 能为 特殊 儿 童提 供适 合其 身心 发展 的 教育 ;特 殊学 校 的教 师
和学 生被 视 为“ 类 ” 打入 “ 异 , 冷宫 ” , 受排 斥 、 歧视 的现 象 普遍 ; 受 特殊 教
的 《 实施 全 民教 育的 行动 纲领 》 强 , 调 了对残 疾人 学 习和 平等 教育 机会
的 重视 。1 9 9 4年 的 “ 界 特 殊需 要 世 教育 大会 ” 通过 了《 特殊 需 要 教育 行
渡为 “ 纳 性学 校 ” 全 。在这 一基 本思 想 的指 引下 ,各 国结 合本 国实 际对 全纳 教育 作 了进 一 步的 阐释 。我 国 学 者 对 全 纳 教 育 理解 的共 同点 是 : 全 纳 教育 是指 加强 包 括特 殊学 生在 内 的所 有 学 生 共 同 参 与 的 一 个 过 程 。即特 殊儿 童 和普 通儿 童都 有 参 与 教学 活动 的权 利 ,都必 须在 正 常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全纳教育的概念全纳教育的概念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多样性、包容所有学生,并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

在全纳教育中,学校和教育系统会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所有学生不论其身体、智力、情感或社会特点,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全纳教育不仅包含着普及教育的概念,还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纳教育中,教育者会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这种教育模式通过促进所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教育环境。

全纳教育的概念强调了教育的包容性和个性化,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优质的教育机会。

通过全纳教育的实践,我们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多样性,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功。

1.2 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与包容性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行全纳教育政策。

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纳教育正在成为国际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教育应该是包容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全纳教育政策,促进学校实现多样化、包容性。

全纳教育在技术和信息化的支持下得以更好地发展。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纳教育得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辅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全纳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全纳教育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深化。

各国之间在全纳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践全纳教育,促进教育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全纳教育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2. 正文2.1 全纳教育的原则与特点全纳教育的原则与特点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对所有学生实行平等对待、无差别对待的原则和特点。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评价问题一、全纳教育的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的理念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

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公正地对待所有群体并且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全纳教育的概念最初成型于特殊教育领域,但其关注点不仅仅是残疾儿童,还包括:贫困地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女童以及其他没有获得均等教育机会的儿童。

我国学者通过对全纳教育的研究,将其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形成全纳社会。

”“接纳(inclusion)主要表达了学校要接纳所有的人,而不论其社会经济背景、种族、文化、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原因。

”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减少歧视和排斥、提高公民素质,通过全纳学校的建立促进全纳社区的形成从而达到全纳的社会。

这些也是符合和谐社会的内涵的。

不少学者都认为,全纳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来全纳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不少国家的教育情况已经由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并存转化为向全纳教育发展,这两种教育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我国,“随班教学”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取得均等教育机会的主要形式。

当然这种措施很难达到全纳教育的要求,可以将其视为由普通教育向全纳教育发展的中间桥梁。

全纳教育目前在实践上并未取得很大的进展,因为这需要体制上的相应调整以及相当资源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在理念上达成共识。

但是全纳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它对已有的教育制度、观念和实践形成挑战,其影响波及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全纳教育评价理念(一)全纳教育评价的理念全纳教育理念体系中,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这一概念是很重要的。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students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是许多国家鉴定出来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类学生不只针对残疾学生,其他的弱势群体、女童等都在此列。

全纳教育学习计划

全纳教育学习计划

全纳教育学习计划第一部分:引言全纳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无论他们是否有残疾、学习困难或者其他特殊需求。

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并且应该得到相同的教育权利。

全纳教育倡导将所有学生纳入主流教育体系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将他们隔离或歧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纳教育在许多国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

它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公正、包容和人道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社会技能和同理心。

然而,要真正实现全纳教育,需要综合的政策支持、专业的教育培训和资源的整合。

本文将探讨全纳教育的意义、实施方式、挑战和未来发展,并提出一套全纳教育学习计划,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全纳教育。

第二部分:全纳教育的意义1. 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公平的教育。

通过将所有学生纳入主流教育体系中,可以减少特殊教育学校的存在,减少残障儿童和其他特殊需求孩子因为身体或智力的不同而受到的歧视和排斥的现象,从而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公正。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技能全纳教育鼓励学生与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社会技能和同理心的培养。

这有助于打破种族、阶级和能力的隔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为未来的社会融合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适应不断多样化的学生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背景和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全纳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多样性,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

第三部分:全纳教育的实施方式1. 制定全面的政策要实现全纳教育,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全面支持和政策保障。

政府应该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全纳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并提供资源和经费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2. 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教育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和教学技巧,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无障碍和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全纳教育的目标是确保所有学生无论其身体、智力、情感或社会发展状况如何,都能在学校环境中实现成功。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建立一个互相尊重和接纳的学习社区。

全纳教育的理念源于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每个人都有权力获得教育,并在学校中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传统上,教育系统往往只关注典型发展的学生,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则被排除在外。

全纳教育试图打破这种做法,鼓励学校为所有学生提供适用的教育和支持。

全纳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提供适应学生需求的支持和资源。

这包括教育师资培训、学习材料和课程设计的调整等方面。

学校还应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教育环境,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以其自身的能力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交互动。

全纳教育强调不同学习风格和学生能力的差异。

教育者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可能包括使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以更好地确保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全纳教育不仅关注学术领域,也关注学生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尊重。

这包括培养友谊、建立互助关系和传授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工作。

一个成功的全纳教育的关键是合作。

这需要学校、教育者、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教育计划。

所有参与者都应承担责任,确保教育环境的无障碍和包容性。

虽然全纳教育存在一些 challenges,但它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和机会平等的教育。

它有助于根除对特殊需求学生的歧视,并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多元化。

全纳教育是一个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必要和重要的教育方法。

在实践中,全纳教育还面临许多挑战。

学校资源的不足、教育者对多样化需求的储备不足以及社会观念的固化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全纳教育的有效实施。

然而,通过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持,各方可以努力克服这些挑战,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和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反思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反思
一直以来, 日本大学教育研 究 为 “讲 座 制 ”, 即 每 个 专 业开 设 讲座, 以教授为顶点下面配备副 教授、助教等以推进教育研究。 文 部 科 学 省 于 2006 年 3 月 底 将 这 一 “讲 座 制 ”的 规 定 从 大 学 设 置基准中删除。 由于这一框架 的解体, 各大学和研究生院可以
师资、设备以及相关服务等都不能 满足办学最基本的需要。相当一部 分学校,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全纳学 校没有进行正常教学必需的教育场 所和教育设备, 只抓普及, 不讲提 高 , “随 班 就 混 ”或 “随 班 就 坐 ”的 现 象屡见不鲜, 学生辍学现象严重。随 班就读的实施, 只能以教育机会形 式上的均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均等, 其 实 质 仍 然 是 “换 汤 不 换 药 ”。
全纳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国的
实践反思
World Educa tion Informa tion
文 / 冯永刚
[摘 要] 全纳教育是当前全球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潮, 也是国际教 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教育思潮, 我国对它的研究 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了解全纳教育的来龙去脉, 把握其实质, 通过学术 梳理与实践反思, 重新审视当前我国全纳教育实施中的矛盾与困惑, 探求 对策与思路, 是我国全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题中要义。
的交流与沟通等。 针对隔离式教育的种种弊病,
20 世 纪 60 年 代 末 , 北 欧 国 家 提 出 了 对 特 殊 儿 童 进 行 “正 常 化 ”教 育 的 主 张 , 70 年 代 中期 始 于 美 国 的 “回 归主流”教育运动, 使人们普遍认识 到所有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个体 差 异 都 有 被 尊 重 的 需 要 。 “回 归 主 流”教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将特殊 学校的学生统合到普通学校来, 打 破 传 统 “隔 离 式 ”的 特 殊 教 育 的 篱 笆 和围墙, 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 起学习和生活, 以使特殊儿童接触 正常儿童, 将主流社会对他们的限 制 减 少 到 最 低 程 度 。1990 年 , 在 泰 国召开的全民世界教育大会上通过 的 《实施全民教育的行动纲领》, 强 调了对残疾人学习和平等教育机会 的 重 视 。1994 年 的 “世 界 特 殊 需 要 教 育 大 会 ”通 过 了 《特 殊 需 要 教 育 行 动 纲 领 》, 发 表 了 《萨 拉 曼 卡 宣 言 》, 不 仅 提 出 了 “全 纳 教 育 ”这 个 概 念 , 而且为建立全纳学校进行了总体规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的理念、意义和实施措施 2007年11月07日09:22 浙江在线“全纳教育”是一个舶来语,是指没有排斥,没有歧视,也没有分类的教育理念。

从最初提出时关注残疾人开始,到目前,全纳教育已经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它的内涵延伸至各类需要被关怀的人群——“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2007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全纳教育”研讨会带到了杭州,把国际上最前沿的全纳教育理念带进了我们的视野。

相当于中国的“有教无类”有调查显示,越来越多家庭背景较好的孩子集中在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在重点大学的校园里,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家子弟的身影越来越少……这种种现象都在说明一些问题: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平等。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旨在真正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体现中国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袁益民先生说,全纳教育,并不是指某些类别的学生,也不仅仅讲到残疾学生、移民的孩子、穷人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弱势群体,讲的是所有人、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充分考虑到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全纳教育研究中心和一些全纳性的学校,这些学校无条件地、义务地、开放性地接纳各种各样的儿童,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智力存在障碍,或是家境贫困,在受教育方面都履行同等的义务和享有同等的权利。

让特殊孩子回归主流学校普通孩子在普通学校,特殊孩子在特殊学校,一般国家都有这样的教育的双轨现象,与会专家表示,全纳教育的一个愿景就是希望把特殊孩子拉到主流学校中,才是更重要的。

这就需要主流学校必须敞开大门,特殊需求的孩子才能和正常孩子在活动中打成一片。

所以我们不但要改变特殊学校,更要改变主流学校。

专家们表示,有的孩子有自闭症,有的拼写困难,有的多动,有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类似这样的特殊需求其实是量很大,面很广的。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评价问题一、全纳教育的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的理念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

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公正地对待所有群体并且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全纳教育的概念最初成型于特殊教育领域,但其关注点不仅仅是残疾儿童,还包括:贫困地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女童以及其他没有获得均等教育机会的儿童。

我国学者通过对全纳教育的研究,将其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形成全纳社会。

”“接纳(inclusion)主要表达了学校要接纳所有的人,而不论其社会经济背景、种族、文化、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原因。

”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减少歧视和排斥、提高公民素质,通过全纳学校的建立促进全纳社区的形成从而达到全纳的社会。

这些也是符合和谐社会的内涵的。

不少学者都认为,全纳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来全纳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不少国家的教育情况已经由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并存转化为向全纳教育发展,这两种教育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我国,“随班教学”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取得均等教育机会的主要形式。

当然这种措施很难达到全纳教育的要求,可以将其视为由普通教育向全纳教育发展的中间桥梁。

全纳教育目前在实践上并未取得很大的进展,因为这需要体制上的相应调整以及相当资源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在理念上达成共识。

但是全纳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它对已有的教育制度、观念和实践形成挑战,其影响波及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全纳教育评价理念(一)全纳教育评价的理念全纳教育理念体系中,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这一概念是很重要的。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students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是许多国家鉴定出来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类学生不只针对残疾学生,其他的弱势群体、女童等都在此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211228作者简介:孙伟霞(19782),女,山东烟台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级在读硕士生。

全纳教育:理念与实施孙伟霞(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摘要: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潮,已从特殊教育界走向普通教育界。

全纳教育的宗旨是追求民主、平等、公正的教育。

全纳教育的实施要求我国普通学校的教育体制、学校建设、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要发生变化。

关键词:全纳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实施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54(2003)0320023203T he Inclu sive Educati on :Concep ts and P racticeSU N W ei 2x ia(Institu te of S cience and E d uca tion ,S ou thw est N or m a l U n iversity ,Chong qing 400715,Ch ina )Abstract :A s a new m ode of th ink ing in educati on ,the all 2inclu sive educati on has en tered the general educati on circle from the circle of sp ecial educati on .Its ai m is to seek an dem ocratic ,e 2qual and ju st educati on .T he adop ti on of all 2inclu sive educati on w ill no doub t ask fo r co rre 2sponding changes in the educati onal system ,schoo l developm en t ,teach ing facu lty ,cu rricu lum setup and teach ing m ethods in Ch ina’s un iversities.Key words :inclu sive educati on ;concep t ;o rien tati on of value ;adop ti on 一、全纳教育的理念全纳教育思想源于人们对教育民主化的不懈追求。

最初提出全纳教育是为了尊重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的权利。

在这之前,我们提的较多的是“一体化”教育,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到主流学校学习。

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一体化”教育存在很大弊端,并不能实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发展,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依然被排除在外。

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提出:“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全民教育的目标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1]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全纳教育”的概念。

可以说正是在全世界人民的密切关注下,全纳教育登上了教育研究的舞台,并成为21世纪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外一些国家,例如美国、英国、西班牙等都在积极开展全纳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断应用于实践。

目前,从总体来看,它已经突破特殊教育的藩篱,进入普通教育研究的领域。

美国的全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N a ti ona l Cen tra l on Inclu sive Educa ti on andR estructu ring )把全纳教育定义为:“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有效的受教育的机会,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就近的学校中开展的一种给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持的教育。

”[2]英国全纳教育中心(Cen tra l fo r stud ies on In 2clu sive educa ti on )把全纳教育定义为:“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的共同学习。

”[3]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Tony Boo th )教授认为:“全纳教育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和社区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

”[4]托尼・布思教授对全纳教育的解释得到全世界的广泛采纳,这一定义赋予全纳教育更为广泛的含义。

全纳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体化”和隔离的问题,而是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的民主化问题。

因此,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全纳教育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全纳社会,实现教育民主化。

1.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全纳教育致力于改变“一体化”教育形式上“一体”实质上就是“隔离”的错误做法,从每一个学生—32— 2003年5月 第21卷 第3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 ITAN H IGH ER EDU CA T I ON M ay,2003 V o l .21 N o.3自身出发,加强学生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

这不仅包括正常学生,还包括残疾学生;不仅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且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仅重视城市的学生,而且重视农村的学生。

认清全纳教育的对象也就理解了全纳的理念。

2.实现教育民主化社会的民主化要求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要求实行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提出改革普通教育的两大方针,即平等和多样化。

教育平等就是要取消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界限,或者说减少特殊学校,使所有儿童享有相同的教育环境,在教育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接受同等教育;教育平等还要求在普通教育中做到一视同仁,没有优劣之分,没有等级高低,没有性别差异。

教育多样化是对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即学校不仅要把所有学生纳入其中,更重要的是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条件、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实现全纳教育。

二、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1.关注民主全纳教育实现了普通教育对象的扩大化,也实现了教育民主对象的扩大化,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民主。

全纳教育主张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就是要求我们把教育对象定位于全体学生,要使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都体会到自身的重要性,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都成为社会集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可以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都能体会到民主,可以自由的参与学习与活动,真正做到这些就是实现了民主社会。

尽管我们一再表示要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致对待,班级内不分等级,但是我们潜意识里仍然在排斥他们,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里有“我们”与“他们”之分。

我们过多的从医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他们”安置在隔离的学校里,提供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教育,以为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事实恰恰相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无视“他们”的民主权利,是一种推卸责任的作法,人为地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教育民主的宗旨背道而驰。

2.关注平等全纳教育从民主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关注“平等”。

我们的教育首先在出发点上,在思想观念上不要存在差别,然后在实践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反观我们的学校体系,仍然存在普通与特殊之分,在学校内部仍然存在重点与非重点,班级内部仍然区分优等生与差生,这与全纳教育的原则相去甚远,不是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

全纳教育从“我们”出发,要求学校的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进行相应的变革,为更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在教育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的21世纪,全纳教育关注“我们”的价值取向一定可以实现。

3.关注合作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要求我们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识,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全纳教育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全纳教育关注的是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符合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就是要求集体成员共同生活,共同克服困难,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个人的不利处境,实现共同进步。

全纳教育认为我们要承认问题的社会性,把个体的困难看作是集体共同的困难,为学生进入全纳社会做准备。

并且,全纳教育的这种合作是较大范围的合作,要求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合作,为学生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关注合作是全纳教育不懈地追求。

三、全纳教育的实施全纳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价值取向为它在教育民主化社会立足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纳教育的实施在国外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我国,全纳教育理论正被付诸实施。

但是,全纳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我国普通学校的教育体制、学校建设、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要发生变化,以保证全纳教育的顺利实施。

1.建立全纳性教育体制实施全纳教育首先要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

传统的教育体制强调学生对学校的适应,先有学校,再收学生,学生要符合入学条件才能入学,这是非常不民主的做法。

我们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安置在特定的学校,名义上是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尊重他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们接受全面教育的权利。

全纳教育致力于改变这一不平等现象,要求减少特殊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新型普通学校;要求从学生出发建设高质量的学校,学生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所有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任何一个学生。

2.开设全纳性学校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充分体现在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上。

全纳教育要求我们建设全纳性学校。

“所谓全纳性学校是指接纳所有儿童或青少年(无论他们的身体、智力、社会、情绪、语言或其他情况)入学的学校。

”[5]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提出,全纳性学校是实施全民义务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

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相信并声明:“具有全纳性方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创造受欢迎的社会,建立一个全纳性社会和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这种学校能为大多数儿童或青少年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提高整—42— 煤炭高等教育 第21卷 个教育系统的效能和经济效益。

”[6](1)全纳性学校必须做到认识和照顾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安排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好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搞好同社区、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沟通,保障教学质量。

(2)全纳性学校必须遵循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全体学生应在一起学习和活动,不管他们的生理或心理是否存在差异。

(3)全纳性学校要求缩小现有的班级规模,减少班级人数,实行小班教学。

班级设施齐备,利于个别教学。

建设全纳性学校已经得到全世界全纳教育研究者的赞同。

3.培养全纳性教师全纳性学校需要有全纳性教师,全纳性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全纳教育理念,深谙全纳教育理论知识;(2)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任何的歧视、厌恶、偏心的想法,更不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3)具有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掌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与特殊学生交流的方式;(4)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获得周围社会对全纳教育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