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设计要点说明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1.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力学性质和地下室所需的使用功能。
采用适当的基础设计和结构加固措施,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防水设计:地下室容易受到地下水渗透的影响,因此防水设计是地下室人防设计的重要一环。
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层,以确保地下室内部不受湿气和水的侵害。
3.火灾安全设计:地下室容易成为火灾的蔓延通道,因此需要在地下室内设置合适的火灾安全设备和防火措施。
这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和消防栓等。
4.疏散通道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快速、安全地离开地下室。
疏散通道需要合理布置,避免堵塞和阻碍疏散。
5.应急照明设计:地下室内需要设置应急照明系统,以确保在电力故障或火灾等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看到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
应急照明系统需要采用独立供电或备用电源,以确保长时间供电。
6.通风系统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通风系统需要采用排烟设备和新风设备,并保证具备足够的通风量和效果。
7.安全门和防护设施:地下室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安全门和防护设施,以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地下室。
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可以增加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9.安全标识和指示:地下室内需要设置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和指示,以帮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找到疏散通道和出口。
标示牌、标识图和明亮的指示灯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
10.定期检查和维护:地下室人防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相关设备和系统应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以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保护能力。
通过以上的人防设计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防护能力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防水设计、火灾安全设计等措施,可以确保地下室内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也是保持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高层建筑地下室规范及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地下室规范及设计要点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经济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规范及设计要点。
一、地下室的功能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可以作为停车场,满足居民和访客的停车需求。
其次,地下室可以用作设备用房,安置如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等重要设备。
再者,一些地下室还会被设计为商业空间、储物空间甚至人防工程。
二、地下室规范1、防火规范防火是地下室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相关规范,地下室应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有严格限制。
同时,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疏散通道的设置要考虑到距离、宽度和坡度等因素,以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撤离。
2、防水规范地下室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防水要求极高。
防水规范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包括使用优质的防水材料、合理的防水构造以及严格的施工工艺。
同时,还应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室可能出现的积水。
3、通风规范良好的通风对于地下室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通风规范规定了地下室通风系统的风量、风速和通风方式等,以确保地下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为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
4、抗震规范在地震多发地区,地下室的抗震设计不容忽视。
抗震规范要求地下室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不发生严重破坏。
三、地下室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上部建筑的荷载以及周边土体的压力。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地下室与基础的连接方式,确保整个建筑的整体性。
2、层高设计地下室的层高应根据其使用功能来确定。
如果作为停车场,要考虑车辆的通行高度和停车方式;如果作为设备用房,要满足设备的安装和维修空间需求。
此外,还要考虑通风管道、消防管道等设施的布置对层高的影响。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一、地下室建筑设计概述地下室作为人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防空防护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从地下室的位置选择、结构设计、安全出口设置、通风系统、照明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述,确保地下室的建筑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并提供最佳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二、地下室位置选择1. 地下室应尽量选址在靠近人口密集区域,并与周边公共设施相连,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疏散人群。
2. 地下室选址时应避免选择易受地下水位影响的地方,以确保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
三、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下室的结构材料应选用强度高、抗震性好的材料,如混凝土等。
2.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地震设计要求,并考虑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附近高层建筑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四、地下室安全出口设置1. 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保证人员的迅速疏散。
2.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确保出口通道畅通无阻。
五、地下室通风系统1. 地下室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
2. 通风系统应设置在地下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均衡分布。
六、地下室照明设施1. 地下室应配置明亮、稳定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2. 照明设施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配备备用电源以应对电力中断情况。
七、附件列表1. 设计图纸:包括地下室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
2. 施工合同:详细记录合同的签署时间、合同金额等信息。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该法规定了建筑工程的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建筑设计规范》: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卫生和美观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该规范对地下室的建筑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3. 《人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该法规定了人防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抗击空袭战争的组织要求等。
地下室设计要点

地下室总结一、嵌固端选取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地质情况,嵌固端的选取主要有:1、一般情况下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需要满足:抗规: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倍;高规:结构底部嵌固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高规: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当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嵌固端下移,满足高规条,此时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要求设计,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2、单层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桩-筏基础时,通常采用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充分发挥底板的无线刚度;3、只有地下室才具备对上部结构嵌固的基本条件;上部其他楼层,即便满足刚度比要求也不能成为其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只能作为刚度突变楼层考虑如大底盘、多塔楼裙房顶4、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注: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部位时,嵌固端下移;此时应考虑地下室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对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楼层要求设计,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二、地下室外墙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化模型地下室外墙工程做法:地下室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固接,楼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铰接,沿竖向取1m宽的外墙按单、双多跨来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弯矩;实用工具:小虎工具箱、理正注:1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接近时,可采用两端固接计算简图计算;2地下室外墙相连的柱或墙刚度较大,且外墙板长高比小于2时,可按双向板设计;3建筑尽量不要用重力式挡土墙;2、参数选取1土质情况:根据实际选取,粘性土:18KN/m3;水容重:m32主动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取;可根据地勘报告计算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3外墙尺寸:一层地下室:250-400mm;二层地下室:400-500;4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5-C353、配筋要求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高规三、地下室底板设计标准规定:地下室底板结构体系应由设计单位提供两个或以上方案综合比选,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原则选用:A、当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地下室底板标高和室外地坪标高等因素和条件适当时,地下室可不设结构底板,室内仅设置建筑地面;不设地下室结构底板的建筑,应采取设置地下盲沟管等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地下室室内的正常使用;B、设置地下室底板时,在仅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情况下,当水头小于时,地下室底板优先选用板式结构体系;当水头大于时,地下室底板优先选用梁板结构体系;1、整体抗浮底板设计1计算公式地基基础规范:G k/G G,G≥G G;G G一般取注:1G k为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不包括活荷载和后砌隔墙荷载;结构自重应取材料容重较小值;2水头高度的计算,无论抗浮的设计水位的标高是否高于地下室顶板,计算时最高取至地下室顶板标高3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容重,位于地下室水位以下,取浮容重,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根据压实程度取16-18;2处理方式1对非岩石地基如粉质粘土、粉土、中粗砂等易开挖的地基,首选地下室底板压重方案;造价低2对岩石地基等开挖难度较大的地基,优选地下室顶板压重的方案多层地下室同理;造价高2、局部抗浮底板设计1计算方法1荷载确定:浮力-底板及其上部恒载其中,浮力的分项系数取;自重分项系数取2防水板采用防水板形式,厚度约250-400mm,防水板不考虑地基沉降对板变形的影响,仅承受水浮力以及上部的荷载;设计方法:可在盈建科软件进行防水板的设计;3筏板如果采用筏基,筏板需要进行抗浮设计,满足承载力等要求外,还需满足抗浮要求;四、地下室顶板1、顶板选型1若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端:一般上部有塔楼1作为上不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高规;2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嵌固端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板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高规3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高规4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设计要求高规5地下室与上部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2地下室顶板不作为结构嵌固端:上部没有塔楼顶板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局部可堆高至~,堆高点宜选在柱上并向四周放坡,顶板荷载应按景观要求分块计算;当堆高面积过大时,可采用地垄墙形式降低荷载;2、顶板荷载选取恒载主要是覆土厚度,按实际情况,覆土容重按实际18KN/m3正常使用活荷载m2考虑景观,一般可以取m2,如有人防要求,核6级甲类防空地下室人防荷载取m2;消防车道: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或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3m:35kN/m2;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6m或无梁楼盖柱网不小于6m6m:20KN/m2;折减系数荷载规范楼面梁: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勒应取,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墙、柱和基础:第8项的客车吗,对单向板楼盖应取,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注:消防荷载参考附录B进行折减;2、筑博选型对比可行的平面布置方案有:1、单向板方案;2、加腋大板主梁方案;3、井字梁方案;4、无梁楼板方案;5、十字梁方案,具体如下:1单向板方案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2加腋大板主梁方案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3井字梁方案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4十字梁方案平面布置及板配筋结果如下:梁加腋详图同方案一5无梁楼板方案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根据以上各方案,对其钢筋、混凝土和模型用量进行统计,综合比较如下:采用无梁楼盖方案,如能降低地下室层高米,每平米可以额外节约造价81元;由以上统计可知,无梁楼盖方案在综合造价方面有较大优势,故建议地下室顶板采用无梁楼盖方案;五、无梁楼盖设计1、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各倍板厚之和高规2、柱帽:柱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不宜小于板厚度的1/4;7度时宜采用柱托板,8度时应采用有柱托板,此时托板每方向长度尚不宜小于同方向柱截面宽度和4倍板厚之和;3、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4、设计要点1无梁楼板的建模:PMCAD虚梁+弹性板6;PMCAD等代扁梁+不需输入弹性板6六、盈建科参数1、地下室信息。
地下室设计要点

地下室设计要点地下室设计要点协议关键信息项:1、地下室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防水防潮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风系统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照明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空间布局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安全防护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消防设施配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地下室用途规划11 明确地下室的主要用途,如储物、娱乐、工作室、停车等。
111 若用于储物,需考虑物品分类存放的区域划分和货架设置。
112 娱乐用途则要根据具体娱乐项目,如家庭影院、健身房、游戏室等进行空间布局和设备安装规划。
113 工作室需要满足工作所需的照明、插座布局和安静环境。
114 停车区域要确保车辆进出方便,通道宽度合适,并规划好停车位数量和尺寸。
2、防水防潮设计21 选择优质的防水材料,对地下室的墙壁、地面和天花板进行全面防水处理。
211 施工时要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渗漏点。
212 安装有效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室内的积水。
213 考虑设置防潮层,阻止地下潮气进入室内。
214 可以使用除湿设备,保持地下室的干燥环境。
3、通风系统设计31 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如通风扇、通风管道等,确保空气流通。
311 合理规划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保证通风效果均匀。
312 考虑引入新风系统,提供新鲜空气。
313 通风系统的运行要节能、低噪,不影响正常使用。
4、照明方案41 提供充足的照明,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亮度。
411 安装主照明灯具的同时,设置辅助照明和局部照明,满足各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412 考虑照明的节能性和智能化控制,方便使用和节约能源。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二)2024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二)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的要点。
人防地下室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它的设计关乎到居民安全和城市防护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阐述人防地下室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地下室设计的建筑布局1. 确定地下室的位置和规模: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目的和所需空间,确定地下室的建设位置和规模。
2. 合理划分空间:根据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活动空间、储存空间和设备间等,确保每个区域的合理利用。
3.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合理规划人员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地下室。
二、地下室设计的结构要点1. 地基处理与防渗设计:地下室建设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和防水要求,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和防渗设计,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可靠性。
2. 建筑结构的选择:根据地下室的规模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等,确保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加强结构设计: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环境和承载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强结构设计,以增强地下室的抗震能力和防灾能力。
三、地下室设计的通风与采光1. 通风系统的设计:根据地下室的使用要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2. 自然采光的优化设计:利用地下室周边的自然光源,设计合理的采光方案,减少对电力能源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3. 应急照明设计: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合理规划应急照明系统,以确保在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照明和疏散。
四、地下室设计的设备选型与设置1. 建筑设备的选型:根据地下室的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建筑设备,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以满足地下室的功能需求。
2. 设备布局与设置:根据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和空间限制,合理规划设备的布局和设置位置,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地下室设计的防护措施与安全考虑1. 防火设计与防护: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到火灾可能带来的风险,采取防火隔离、自动灭火等防护措施,确保地下室的火灾安全。
防空地下室设计(一)2024

防空地下室设计(一)引言概述:防空地下室设计是一项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工程,旨在提供避难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在发生灾害或战争时保护人们免受伤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防空地下室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正文:一、合适的地理位置选择1. 考虑地理条件:选择远离河流、湖泊等容易被洪水侵袭的区域。
2. 考虑地质条件:避免选择地质灾害多发区,如地震、滑坡等。
3. 考虑人口密度:尽量选址在人口稀疏地区,减小因避难人数过多而产生的难题。
4. 考虑交通便利性:选择容易接近的区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二、合理的结构设计1. 坚固的建筑材料:使用耐压强度较高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
2. 合理的空间规划:根据预计避难人数确定地下室容纳能力,并设计合理的通道和出口,保证人员顺利撤离。
3. 良好的通风系统:安装高效的通风设备来保证地下室内的氧气供应充足,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积聚。
4. 稳定的支撑结构:采用合理的支撑结构和加固措施,以防止地质灾害时导致地下室塌方。
5. 防水保护措施:设计合理的防水层和排水系统,避免地下室被地下水侵入。
三、必备的设施和装备1. 供水系统:配置储水设备和过滤设备,提供洁净饮用水和用水。
2. 食品储备:储存足够的非易腐食品,以供人们在避难期间食用。
3. 卫生设施:建设合理的卫生间和洗漱设施,保持卫生环境。
4. 床铺和座椅:提供足够的床铺和座椅,保证人们在避难所内有休息和休闲的空间。
5. 电力和照明:配置备用发电机和照明设备,以保证地下室内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四、安全措施和紧急应对方案1. 火灾安全:配置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设备,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员逃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2. 通信设备:配备备用通信设备,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3. 适当的安全出口:设计足够数量和尺寸的安全出口,并确保通道畅通,提供紧急疏散的通道。
4. 应急救护设备: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对伤病情况。
5. 停电应对措施:考虑可能的停电情况,提供备用电源或照明设备。
别墅地下室设计要点及注意点

别墅地下室设计要点及注意点
别墅地下室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对空间的构成、结构的支撑、地下水位的处理、地表边缘的防护、火灾防护、暖通系统的安装等方面进
行统一规划,确保地下室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以下是别墅地下室设计的
具体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空间构成
1、别墅地下室的空间大小是根据使用功能的特点而确定的,一般情
况下,每个室内占地面积可以控制在35-45平方米之间。
2、室内空间布置以实用性为主,除了使用区域外,还要考虑到充分
发挥空间的可能性,为使用者提供有利的空间安排。
3、室内空间配置有:客厅、会客室、娱乐室、家庭影院、书房、餐厅、休息室、健身房、办公区等。
二、结构支撑
1、地下室的基础要稳固,室内墙体的结构要符合建筑规范和安全要求。
2、室内墙体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也可以采用木材框架结构,宜采
用防火材料进行隔墙,以确保安全性和耐用性。
3、地下室天花板要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考虑安装重物,宜选用钢
结构。
三、地下水位的处理
1、地基要求比较高,工程施工前要深入到地表以下1.2-2米处,拆除原来的土壤,去除水分,保证基础稳定,水上排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总结
一、嵌固端选取
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地质情况,嵌固端的选取主要有:
1、一般情况下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需要满足:
抗规6.1.4-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
高规3.5.2-2:结构底部嵌固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
高规5.3.7: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当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嵌固端下移,满足高规3.5.2-2条,此时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要求设计,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
2、单层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桩-筏基础时,通常采用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充分发挥底板的无线刚度;
3、只有地下室才具备对上部结构嵌固的基本条件。
上部其他楼层,即便满足刚度比要求也不能成为其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只能作为刚度突变楼层考虑(如大底盘、多塔楼裙房顶)
4、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1.0m。
注: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部位时,嵌固端下移。
此时应考虑地下室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对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楼层要求设计,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二、地下室外墙
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化模型
地下室外墙工程做法:地下室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固接,楼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铰接,沿竖向取1m宽的外墙按单、双(多跨)来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弯矩。
(实用工具:小虎工具箱、理正)
注:1)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接近时,可采用两端固接计算简图计算;
2)地下室外墙相连的柱或墙刚度较大,且外墙板长高比小于2时,可按双向板设计;
3)建筑尽量不要用重力式挡土墙。
2、参数选取
1)土质情况:根据实际选取,粘性土:18KN/m3;水容重:9.8KN/m3
2)主动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取0.5;可根据地勘报告计算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摩擦角)
3)外墙尺寸:一层地下室:250-400mm;二层地下室:400-500;
4)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5-C35
3、配筋要求
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高规12.2.5)
三、地下室底板
设计标准规定:地下室底板结构体系应由设计单位提供两个或以上方案综合比选,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A、当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地下室底板标高和室外地坪标高等因素和条件适当时,地下室可不设结构底板,室仅设置建筑地面。
不设地下室结构底板的建筑,应采取设置地下盲沟(管)等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地下室室的正常使用。
B、设置地下室底板时,在仅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情况下,当水头小于 2.5m 时,地下室底板优先选用板式结构体系;当水头大于2.5m时,地下室底板优先选用梁板结构体系。
1、整体抗浮底板设计
(1)计算公式
地基基础规5.4.3:G k/G G,G≥G G;G G一般取1.05
注:1)G k为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不包括活荷载和后砌隔墙荷载;结构自重应取材料容重较小值;
2)水头高度的计算,无论抗浮的设计水位的标高是否高于地下室顶板,计算时最高取至地下室顶板标高
3)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容重,位于地下室水位以下,取浮容重,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根据压实程度取16-18。
(2)处理方式
1)对非岩石地基如粉质粘土、粉土、中粗砂等易开挖的地基,首选地下室底板
压重方案;(造价低)
2)对岩石地基等开挖难度较大的地基,优选地下室顶板压重的方案(多层地下室同理)。
(造价高)
2、局部抗浮底板设计
(1)计算方法
1)荷载确定:浮力-底板及其上部恒载(其中,浮力的分项系数取 1.35;自重分项系数取1.0)
2)防水板
采用防水板形式,厚度约250-400mm,防水板不考虑地基沉降对板变形的影响,仅承受水浮力以及上部的荷载。
设计方法:可在盈建科软件进行防水板的设计。
3)筏板
如果采用筏基,筏板需要进行抗浮设计,满足承载力等要求外,还需满足抗浮要求。
四、地下室顶板
1、顶板选型
(1)若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端:一般上部有塔楼
1)作为上不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高规3.2.2);
2)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嵌固端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板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高规3.6.3)
3)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高规5.3.7)
4)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设计要求(高规12.2.1-3)
5)地下室与上部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2)地下室顶板不作为结构嵌固端:上部没有塔楼
顶板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0.6~1.2m,局部可堆高至1.5~2.1m,堆高点宜选在柱上并向四周放坡,顶板荷载应按景观要求分块计算。
当堆高面积过大时,可采用地垄墙形式降低荷载;
2、顶板荷载选取
恒载主要是覆土厚度,按实际情况,覆土容重按实际(18KN/m3)
正常使用活荷载4.0kN/m2(考虑景观,一般可以取5.0KN/m2),如有人防要求,核6级甲类防空地下室(人防荷载取55.0kN/m2)。
消防车道: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或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3m):35kN/m2;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6m)或无梁楼盖(柱网不小于6m*6m):20KN/m2。
折减系数(荷载规5.1.2)
楼面梁: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勒应取0.8,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墙、柱和基础:第8项的客车吗,对单向板楼盖应取0.5,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注:消防荷载参考附录B进行折减。
2、筑博选型对比
可行的平面布置方案有:1、单向板方案;2、加腋大板主梁方案; 3、井字梁方案;4、无梁楼板方案;5、十字梁方案,具体如下:
(1)单向板方案
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
(2)加腋大板主梁方案
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
(3)井字梁方案
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
(4)十字梁方案
平面布置及板配筋结果如下:
梁加腋详图同方案一
(5)无梁楼板方案
平面布置及梁、板配筋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各方案,对其钢筋、混凝土和模型用量进行统计,综合比较如下:
采用无梁楼盖方案,如能降低地下室层高0.4米,每平米可以额外节约造价81元。
由以上统计可知,无梁楼盖方案在综合造价方面有较大优势,故建议地下室顶板采用无梁楼盖方案。
五、无梁楼盖设计
1、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各1.5倍板厚之和(高规8.1.9-4)
2、柱帽:柱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不宜小于板厚度的1/4。
7度时宜采用柱托板,8度时应采用有柱托板,此时托板每方向长度尚不宜小于同方向柱截面宽度和4倍板厚之和。
3、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
4、设计要点
1)无梁楼板的建模:PMCAD虚梁+弹性板6;PMCAD等代扁梁+不需输入弹性板6
六、盈建科参数
1、地下室信息
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