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重点习题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 1.4 游漓江练习题 西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1.4 游漓江练习题 西师大版

游漓江一、在()里填上恰当词语。

绿色的()()的江面淡淡的()()的翠竹薄薄的()()的悬念二、辨字组词。

棉()峙()抵()虚()绵()诗()低()虎()三、把下面句子中用法不当的词语找出来并改正。

1、每一座小小的山,都像个硕大的盆景,也许少了点雄健的气度。

2、这就是著名的画山,上面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挺立,有的悠闲地嚼草……四、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粉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真险啊,铖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选文第一句作者采用了修辞手法来叙述的。

2、选文第二句是排比句,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3、选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采取了什么手法?你知道作者为什么采用这一手法吗?4、查字典,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五、勇敢实践:熟悉课文后我们知道,漓江上有坐象鼻山,请你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让你给中的山命个名的话,你会给它命一个什么名字呢?附参考答案一、填词。

水波,明净,波纹,密密,云雾,美丽二、组词。

棉花,连绵,对峙,诗人,抵达,高低,虚心,老虎。

三、找错词,并改正。

1、气度(气魄),2、挺立(伫立),3、晃悠(晃荡)四、读文答题1、对比。

2、排比,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漓江的美。

3、这一句也采用了对比手法,,拿泰山、香山同桂林的山相比较,并不是说泰山、香山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更加突出桂林的山独具特色的美。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游漓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3.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以及特点。

2.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课文都描述了漓江的哪些美景?
2.作者的赏景之途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他却仍意犹未尽。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参考资料
漓江桂林市区段两岸地面标高在154~132米之间,属一级阶地的堆积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为砂卵层,最厚达20~30米。

河槽宽在125~585米之间,河岸高3~5米。

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并常年长有水草。

河床滩潭相间,滩长潭深。

河滩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码头、解放桥、象山、漓江桥、白果树村、吴家里、王家里、柘木镇及小龙门村附近河段。

枯水期河滩水深一般不足1米,滩长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吴家里滩为最长,达1970米。

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湾、木龙渡、伏波山、
九娘码头、象山、南溪山、净瓶山、胡子岩、龙门村、马家坊等附近。

河段深潭处枯水时水深在6米以上,最深处是净瓶山潭,水深达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游漓江》习题一、基础过关1.看汉字,写拼音。

迥然窥伺( ) ( )2.词语积累。

名( )虚( )闻名( )( )扬蹄( )( )二、综合训练病句诊所。

1.生平头一回到桂林,我却再次碰上了阴雨连绵的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我爱鄱阳湖我的家乡在鄱阳湖边。

我太爱鄱阳湖了。

鄱阳湖大得很,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如果说万里长江是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金飘带,它就是镶在金飘带上一颗最大的绿宝石。

登上那高高的山顶,一眼望去,湖水无边无垠,好像和万里蓝天连接在一起。

鄱阳湖更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

风平浪静时,它像一面大镜子。

要是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碧波荡漾,金光闪闪,叫人留连忘返;如果刮起大风,几百里水面白浪滔天,波涛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令人惊心动魄。

鄱阳湖最叫人赞美的是它丰富的水产。

这里的水产名目繁多,有味道鲜菜的青鱼、鲤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

啊!鄱阳湖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我爱鄱阳湖,爱它的美丽多姿,爱它的物产丰富。

我为我们的鄱阳湖感到无比的自豪。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流连忘返——( ) 无边无垠——( )2.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短文,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抄写下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游漓江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游漓江西师大版
这句话详细描画象鼻山的形状特点及名字的由来。反问句突出它的神奇。象鼻山的神奇自然就呈如今读者的面前。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融会贯串,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样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先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先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厚的词语、新颖的资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先生的脑海里注入有限的内容。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
俯首嘶鸣 迥然相异 溯江而上 知名遐迩
〔二〕了解词语
知名遐迩:远近都知名,描画知名。
拔地而起:在空中上陡然屹立
悠闲自得:清闲、闲适的样子。
迥然相异:相差很远。
〔三〕理清头绪。
第一局部〔1─5〕主要写漓江两岸山的千姿百态与神奇。
第二局部〔6─7〕主要写同与神奇,然后按旅游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现象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协作探求交流
1、生生互动交流
2、师生互动解答疑问
〔一〕绿、清、静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员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概循之不变。明朝中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员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束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概称〝训导〞。于官方,特别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所,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员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二〕〔1〕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是被谁挖去了整划一齐的一大块,那剩在降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纵情地吸水吗?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4.游漓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游漓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体会漓江的自然风光,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游漓江》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熟练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感受漓江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体会漓江的自然风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漓江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描绘的漓江美景,解读生字词。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针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漓江的自然风光,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漓江》2. 生字词:漓、江、翠、峦、倒、影、缭、绕3. 重点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4.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写一段描述漓江美景的文字。

答案示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江边的山峦倒映在水中,如梦如幻。

船行江上,水波荡漾,仿佛被这美景所缠绕。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漓江风光,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注意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和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4.游漓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游漓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漓江的美景,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四单元第2课,详细内容包括游览漓江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漓江山水特点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漓江的自然风光,提高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感受作者对漓江美景的赞美。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漓江山水特点的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漓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漓江的美景。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漓江美景的描绘。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幅漓江美景。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游漓江》2. 主要内容:漓江美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家乡美景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漓江或其他风景名胜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精品习题第二课时.doc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精品习题第二课时.doc

《三峡之秋》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写出下列词语。

jùmǎng zhǎ yǎn bó chuán yáo yâ()()()()mãng lóng qīng liâfēi xiâlínɡ kōnɡfēi jiàng()()()()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光辉()的青光()的峭壁()地流淌()地摇曳()地显露二、综合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仗、反问)(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三、提高题1.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叶金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乐阅读。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

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4.游漓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游漓江》。

本篇文章描绘了漓江山水的美景,通过作者的游历经历,展现了漓江的山峰、江水、岩洞等自然景观的奇特与壮丽。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漓江山水的美景。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漓江的山峰、江水、岩洞等自然景观的特点。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等词语造句。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作者对漓江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学会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等词语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音效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字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漓江山水风光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漓江的美景。

引导学生谈谈对漓江风光的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自主学习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漓江山水美景的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请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等词语造句。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7.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等词语造句,并写一篇关于漓江山水美景的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漓江》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看汉字,写拼音。

迥然窥伺
( ) ( )
2.词语积累。

名( )虚( )
闻名( )( )
扬蹄( )( )
二、综合训练
病句诊所。

1.生平头一回到桂林,我却再次碰上了阴雨连绵的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我爱鄱阳湖
我的家乡在鄱阳湖边。

我太爱鄱阳湖了。

鄱阳湖大得很,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如果说万里长江是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金飘带,它就是镶在金飘带上一颗最大的绿宝石。

登上那高高的山顶,一眼望去,湖水无边无
垠,好像和万里蓝天连接在一起。

鄱阳湖更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

风平浪静时,它像一面大镜子。

要是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碧波荡漾,金光闪闪,叫人留连忘返;如果刮起大风,几百里水面白浪滔天,波涛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令人惊心动魄。

鄱阳湖最叫人赞美的是它丰富的水产。

这里的水产名目繁多,有味道鲜菜的青鱼、鲤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

啊!鄱阳湖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我爱鄱阳湖,爱它的美丽多姿,爱它的物产丰富。

我为我们的鄱阳湖感到无比的自豪。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流连忘返——( ) 无边无垠——( )
2.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短文,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短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小作者分别写了鄱阳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小作者对鄱阳湖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
1.jiǒng rán;kuī sì。

2.名不虚传;闻名千里;扬蹄奋进。

二、综合训练
1.头一回到桂林,我却碰上了阴雨连绵的天气。

2.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提高。

三、拓展应用
1.依依不舍、无边无际。

2.着迷于……;对某事或物感到骄傲。

3.略。

4. 无边无垠,美丽多姿,物产丰富,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