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茂大厦最新结构技术
金茂大厦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金茂大厦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引言金茂大厦是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心地带的一座建筑,高度为420.5米,共有88层。
为了保证能够安全、稳定的建造这座高楼,施工团队采用了先进的混凝土结构工艺。
本篇文档将介绍金茂大厦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材料准备混凝土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混凝土配合比率的设计和混凝土搅拌。
在金茂大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以下主要材料:•水泥•砂•矿物质掺合剂•粗骨料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基础材料。
在金茂大厦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的是高强度水泥,并根据设计和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了混合比研究和确定。
同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严格控制水泥的配比和施工中水泥的含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砂砂是混凝土中占比较大的一种细颗粒材料,常用的砂石料包括河砂、山砂等。
在金茂大厦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的是具有良好筛分性能的优质细砂,确保混凝土中砂的含量和配比。
矿物质掺合剂矿物质掺合剂是添加到混凝土中的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硅灰石、煤灰等。
矿物质掺合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混凝土的裂缝率和收缩性,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和体积收缩。
在金茂大厦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和环保要求,选用了煤灰等矿物质掺合剂,实现了优质高效的混凝土施工。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占比较大的一种砂石颗粒材料,粗骨料主要用于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金茂大厦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包括碎石、砾石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在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耐久性、服役性能、外观质量等同时,合理选择和搭配混凝土中的各种材料(水泥、砂、骨料、掺合料等)所需的比例。
金茂大厦的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设计和考虑:抗压强度在金茂大厦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抗压强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施工团队通过对原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多次调试,确定了配合比方案,保证了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优良的抗压能力。
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原理

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原理上海金茂大厦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是一座地标性的超高层建筑。
其设计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立面设计、空间布局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原理。
首先,上海金茂大厦的建筑结构采用了钢结构体系。
在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可以提供更大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同时,钢结构还具有较轻的自重,能够减小建筑的负荷,降低地基要求。
此外,钢结构还能够快速拼装,加快施工进度。
其次,上海金茂大厦的立面设计采用了环形玻璃幕墙。
这种设计既能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又能提供广阔的视野。
此外,幕墙材料还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减少建筑的能耗。
同时,幕墙的设计还考虑了风载荷和地震力的影响,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再次,上海金茂大厦的空间布局以高效利用空间为原则。
大厦内部采用了高速电梯系统,确保了垂直交通的效率。
同时,大厦的平面布置采用了环形结构,中央开放空间为核心,既方便行人流动,又提供了一个集中休息的场所。
此外,大厦内还设置了多个垂直交通中庭,方便人员进出各个办公楼层。
此外,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还注重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大厦采用了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如LED照明、高效空调系统等,以降低能耗。
同时,大厦设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大厦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植物灌溉和厕所冲洗,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些措施使得金茂大厦成为一座具有环保特色的建筑。
最后,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还考虑了建筑的艺术性和人文关怀。
大厦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设置了艺术装置、绿植等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
同时,大厦还设置了观光层和展览空间,供市民和游客参观,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原理涉及到建筑结构、立面设计、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
其钢结构体系、环形玻璃幕墙、高效的空间布局、可持续性发展措施以及人文关怀等特点,使得该建筑成为上海的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融合了艺术、人文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

第 1 页筑龙网 w w w .s i n o a e c .c o m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 资料编号:W Z T U 74-7389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叶可明 范庆国(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顾问总工)[摘要]: 上海金茂大厦是当前世界上排名第三高度的大楼,仅用4年时间基本建成。
由于上海地区属软土地基,因此金茂大厦的建造有着相当高的难度,这里着重介绍该工程基坑支护体系、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模板施工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钢结构吊装施工、总承包管理与立体流水作业。
[关键字]: 高层建筑 基坑支护 大体积混凝土 模板工程 混凝土泵送 结构安装 施工管理[中图分类号]:TU74叶可明,男,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顾问总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200002收稿日期:1998-10-05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工程占地面积2.3万m 2,地下3层,地上名义88层,实际主楼达94层,另有裙房5层,总建筑面积29万m 2,建筑物顶端高度420.5m ,是中国已结顶的第一高楼,亚洲第二、世界第三高楼。
该工程是一座多功能小社会性质的大楼,集办公、酒店、购物、娱乐于一体。
其中主楼的1~52层用于办公,53~87层为五星级酒店,88层为观光层,地下室、广场与裙房为停车、娱乐、购物等设施。
本工程主楼结构形式是框筒结构,中间的核心筒为八角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在53层下内设井字型隔墙,外侧有8根钢巨形柱和8根复合式巨形柱,在24~26层、51~53层、85~87层设3道钢结构的外伸桁架将核心筒与复合巨形柱连成整体以提高塔楼侧向刚度。
5层裙房采用一般的多层框架钢结构体系。
本工程主楼、裙房与广场地面之下都为3层地下室,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下部为满堂4m 厚基础板,裙房及广场下部为普通筏式基础。
由于本工程基础底部采用盲沟集流,第 2 页筑龙网 w w w .s i n o a e c .c o m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 资料编号:W Z T U 74-7389 人工排水系统,因此基底不考虑浮力,基础板相对较薄。
金茂大厦结构体系分析

土木1301班班玄威 U201315###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定义: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与建筑、设备和施工密切配合,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选型和构造,择优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
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适用范围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工程概况: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工程占地面积2.3万m2,地下三层、地上八十八层,建筑面积约29万m2,金茂大厦建筑总高度为420.5m金茂大厦是融办公、商务、宾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高档楼宇,第3-50层为可容纳10000多人同时办公的、宽敞明亮的无柱空间;第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
第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级金茂凯悦大酒店,其中第56层至塔顶层的核心筒内是一个直径27米,阳光可透过下班折射进来的净空高达142米的空中中庭。
环绕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555间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厅等,第86层为企业家俱乐部;第87层为空中餐厅;距地面341米的第88层为国内迄今最高的观光层,可容纳1000多名游客,两部速度为米/秒的高速电梯用45秒将观光宾客从地下室1层直接送达观光层,环顾四周,极目眺望,上海新貌尽收眼底。
裙楼部分有6层,内设大小宴会厅、百货商场和休闲娱乐等;6万m2的三层地下室内设有各类大型机电设备、服务设备、地下停车库和食街。
整幢大楼如一座综合性的小区。
其总投资约45亿人民币。
上海金茂大厦位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处,那不是容易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地方,该处的土质条件极差,以至于建在浅基础上的许多建筑最大沉降可达到254mm;永久的地下水位是地面下1m之内。
上海里程碑式的建筑——金茂大厦建筑结构技术

SCIENTIST 21我们相信有情感的建筑。
建筑的设计和形成存在即有合理性,或是方便人们的衣食住行;或是美轮美奂的地标建筑;或是富有人文情怀的历史象征……金茂大厦的存在是21世纪里响彻天际的一声呐喊,是人类建筑史上满富挑战的建筑之一[1]。
1 简述金茂大厦上海金茂大厦位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毗邻黄浦江畔,在浦东新区,遥对东方明珠电视 塔,在延安东路的隧道的出入口附近,直接与二号地铁线路相连接,它的主体建筑一共有91层,地表上方88层,加上地下建筑3层,整幢建筑物高达420.5m,一共占地23 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物面积为29万平方米。
办公室、酒店、咖啡馆等设施分布在其中,共同构成了这样一幢智能化的高层建筑物。
图1 金茂大厦外景著名的美国芝加哥SOM 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阿德里安·史密斯与江欢成两人共同的智慧结晶凝聚成了这所具有中国古典气息的塔式风格与西方都市气息的摩天大楼,是上海这座具有时代意义的城市的地标性建筑[2]。
2 金茂大厦的塔式结构曾经读过一篇名为《开封铁塔》的文章,其中将开封夷山之颠的一座宝塔比作“东方之烛”,意味着这座塔式结构就像东方明珠一样在宋朝古都开封城内闪耀。
细细比对就不难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古文中曾记载道“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塔式结构有利的利用了风的性质,将塔身向西北方向倾斜是地势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
图2 塔体底部结构示意图2.1 主体结构4个主要的核心部分组成了金茂大厦的塔式结构的主体,首先是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如同八角形的形状;然后,有八根组合的巨大的柱子,分布在核心筒的周围;还有由钢结构构成的框架柱梁以及相应的楼板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在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中比较常见。
通过测量,核心筒截面的平均尺寸:27m×27m,组合巨型柱截面尺寸是5.0m×1.5m,而且截面的大小随着高度线性减小,在最高处为3.5m×1.0m。
金茂大厦结构分析

综合结构分析
综合来看金茂大厦结 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内筒、 8个劲形混凝土巨型外柱 及联结两者的3个钢结构 加强层组成,结构既采用 了核心筒外加外圈复合巨 型柱的方案,同时由3道 强劲的钢结构外伸桁架将 核心筒和复合巨型桁架连 成整体,以提高主楼侧向 刚度。 图为金茂大厦主楼结构体系
建筑欣赏-入口和大厅
建筑结构分析--地基:
“万丈高楼地下起”, 坑内钢混凝土支撑系统技 术,基础底板的高强度混 凝土与一次性浇筑成型都 是保证。
使用80m的深地基础穿 过土壤层到达坚硬的沙层, 为防止地陷,防风,防震做 保障。
平面图-地基
建筑结构分析-核心筒
核心筒平面形状呈八角形, 外围尺寸约为27米乘27米,筒 顶标高为333.70米,全部为现浇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核心筒内 部设横纵两道井字形剪力墙。 这些剪力墙从地下3层其延伸至 第53层。在核心筒外围四个立 面处,成对规则地布置了8根复 合巨型柱。它们是由H形钢、钢 筋及高强度混凝土复合而成。 复合巨型柱内的H形钢相隔一 定高度与外伸桁架的钢梁和斜 撑相连接,既能承受重力,又 能抵抗横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办公区
金茂凯悦大酒店-大堂
金 茂 凯 ~ 悦 酒 店
53 87
观光台
观 光 层 88 层
建筑外观
建筑结构分析总结
• 1、金茂大厦体现了现代超高层建筑与中国历史传 统文脉相结合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即数字8与宝塔 外观造型的深度融合; • 2、高层建筑基本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筒体结构体 系; • 3、巨型高层结构型式包括:巨型混凝土框架结构、 巨型钢刚架结构、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竖 向桁架结构; • 4、金茂大厦是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中巨型框架 -核心筒结构的典型代表,是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下 应用性与艺术性融合的典范。
金茂大厦结构体系分析

高层建筑(上海金茂大厦)结构体系分析土木1301班班玄威 U201315###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定义: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与建筑、设备和施工密切配合,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选型和构造,择优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
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适用范围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工程概况: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工程占地面积2.3万m2,地下三层、地上八十八层,建筑面积约29万m2,金茂大厦建筑总高度为420.5m金茂大厦是融办公、商务、宾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高档楼宇,第3-50层为可容纳10000多人同时办公的、宽敞明亮的无柱空间;第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
第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级金茂凯悦大酒店,其中第56层至塔顶层的核心筒内是一个直径27米,阳光可透过下班折射进来的净空高达142米的空中中庭。
环绕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555间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厅等,第86层为企业家俱乐部;第87层为空中餐厅;距地面341米的第88层为国内迄今最高的观光层,可容纳1000多名游客,两部速度为9.1米/秒的高速电梯用45秒将观光宾客从地下室1层直接送达观光层,环顾四周,极目眺望,上海新貌尽收眼底。
裙楼部分有6层,内设大小宴会厅、百货商场和休闲娱乐等;6万m2的三层地下室内设有各类大型机电设备、服务设备、地下停车库和食街。
整幢大楼如一座综合性的小区。
其总投资约45亿人民币。
上海金茂大厦位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处,那不是容易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地方,该处的土质条件极差,以至于建在浅基础上的许多建筑最大沉降可达到254mm;永久的地下水位是地面下1m之内。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3篇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3篇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1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作为上海最标志性的建筑之一,金茂大厦的建设历程至今仍是业内人士争相研究的对象。
金茂大厦高420.5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共计88层,有如此之高的建筑高度,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材质、技术与方案均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材料金茂大厦所使用的大部分材料均在国内市场上购买。
建筑骨架为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且在混凝土中加入了膨胀剂,以增加其弹性模量。
金茂大厦的墙体由高强度混凝土预制板和玻璃幕墙组成。
幕墙部分使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而预制板在制造后再经过防水和隔热等多道工序的处理,以确保墙体整体性能的稳定可靠。
施工技术建成金茂大厦所使用的施工技术相当先进。
其中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顶上组装法」:将裸露在大气中的建造元素在高空进行组装、修整,以取代传统工程上喜好「逐层搭建式」的某些地方施工方式并解决了因为高度而减速度。
金茂大厦采用的另一个施工技术是「对称施工法」。
在对称施工法中,施工人员同时在两个大楼对称的位置上劳作。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备可以在两座大楼直接来回运转,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建设期。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金茂大厦的施工技术团队着重考虑的一项重点。
因为大厦高度很高,所以建筑设计师必须考虑如何避免高层建筑倾斜风险,亦需要研究大楼的结构是否能够稳定地承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例如地震和暴风雨。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负荷,金茂大厦设计师采用了很多现代化的设计方法,比如采用一些钢构件,同时经过了严格的计算和检查,以确保大厦结构稳固,不会出现突发事件。
总结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选择和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更在于技术人员对于施工过程精心的布局和周到的细节关照。
金茂大厦工程的成功经验,对于后来的高层建筑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上海金茂大厦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设计,其稳定可靠的整体性能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其采用的「顶上组装法」和「对称施工法」,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减少了建设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结构技术
金茂大厦外观
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
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彩。
该玻璃墙由美国进口,每平方米500美金,玻璃分为两层,中间有低温传导器,外面的气温不会影响到内部。
金茂大厦共有79台电梯,观光高速电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为每秒9.1米,由下到上只要45秒。
金茂大厦的大厅采用圆拱式的门框,给人高大宽敞明亮的感觉;墙面选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
前厅内的八幅铜雕壁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它通过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一直到篆、隶、楷、草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通往宴会厅的走廊,更是一条艺术长廊,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品位和豪华的气派。
商品砼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支撑,主楼核心商、复合巨型柱。
楼板等工程部位。
应用的总量达到了157000立方米。
金茂大厦使用的商品砼用散装水泥。
机械上料、自动称量、计算机控制技术,外加剂和掺合料“双掺”技术,搅拌车运输和泵送浇筑技术,不但提高了土建施工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而且增强了施工现场的文明标准化程度。
并创下了一次性泵送混凝土382.5米高度的世界记录。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金茂大厦的核心筒和巨型柱的模板均采用定型加工的钢大模,所以在核心筒与楼面梁的钢筋连接处,主楼旅馆区环板与核心筒钢筋连接处,巨型柱与楼面梁的钢筋连接处,采用锥螺纹连接的施工技术。
整个工程锥纹接头共计58296只,通过对接头的试验及抽检结果均符合A级水平。
应用数量见下表:新型钢筋冷轧锥螺纹工艺从七个方面改进了钢筋冷轧锥螺纹工艺:改进刀具、滚丝轮的材质;改进了工具夹;增加自动定位装置;设置滚动上料架;端头冷处理,提高强度,保证A级接头标准。
使应用达到了高速、优质、低耗的目的。
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
金茂大厦的主体结构层高变化多,还存在墙体收分和体型变化。
共有3.2米、4米、5.2米等共8种高度,53层以上取消了原有的井字型内剪力墙,墙
体厚度由850毫米逐步分四次收分至450毫米。
尤其在24~26、51~53、85~
87层设有三道外仲钢桁架,给模板脚手的设计及超高层施工作业安全性带来了
极大的难度。
为此,我们在主楼核心筒施金茂大厦
工中,自行设计制造了“分体组合自动调平整体提升式钢平台模板体系”。
与国外先进模板比较,各项性能毫不逊色,同时节约成本约1000万元人民币。
成功地完成了高空解体和组装,解了利用一种模板体系在两种不同结构的施工技术,创新地采用了电脑自动调平技术控制系统提升的施工技术,及采用全封闭模板体系,使施工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造了一个月施工13层的施工速度。
电脑自动调平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952465391.1)。
该模板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已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巨型柱施工中,我们创新设计制造了“跳提式爬模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巨型柱施工时。
上部钢梁已安装就位,传统的模板脚手体系均无法圆满完成混凝土施工后的爬升问题。
该体系创新设计了伸缩吊臂,斜面滑板,顶伸式伸缩架,翻转开启式附墙等一系列专门的
构件,使爬架能顺利跨越钢梁。
通过这些新型模板脚手的研究和应用,安全、可靠地完成了主楼核心筒和复合巨型柱连续施工。
经专家鉴定,该模板脚手体系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高强混凝土技术
金茂大厦工程采用了C60和C50的高强度混凝土,基础底板均采用C50混凝土。
主楼核心筒从地下至31层为C60混凝土,主楼核心筒从32层至62层为C50混凝土。
巨型柱从地下室至31层为C60混凝土,巨型柱从32层至62层为C50混凝土。
C60混凝土17488立方米,C50混凝土33708立方米。
其中主楼基础承台厚度4米,为13500立方米C50高标号混凝土,并一次性连续浇捣完成。
在如此大的高标号混凝土连续浇捣中,选择合理的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并采用“内散外蓄法”养护,内设冷却水管,薄膜草包覆盖,及电脑测温系统。
将混凝土内部温升峰值控制在100℃以内,使内外温差小于25℃。
加快了混凝土内部的降温速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只用了二个星期就完成了养护。
建筑节能技术
金茂大厦主要填充墙、防火分区隔墙等均采用空心砌块。
其中,120mm厚砌块4901平方米,190mm厚砌块49742平方米,250mm厚砌块1098平方米,300mm 厚砌块3493平方米。
金茂大厦裙房屋面、主楼局部屋面也采用了屋面保温层。
其中,裙房屋面约7500平方米,主楼局部屋面约2500平方米。
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的应用技术
在金茂大厦裙房基础底板施工中,采用了国内首次出现的大面积静力释放层技术。
φ100PVC管1184米,φ150PVC管511米。
将地下水通过大面积滤水层集中排到集水井,再通过泵抽至地面来释放和消减地下水对底板的浮力。
此项技术在纵横交错的盲沟中设置多孔PVC滤水管。
大面积静力释放层技术的应用,使裙房基础底板的厚度仅为0.6米左右,而按传统设计基础底板厚度至少要1 .5-2.0米,比传统做法薄0.9m左右。
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金茂大厦主楼基础承台为C50高标号混凝土,方量13500立方米。
在配合比设计中,我们掺入了一定量的磨细粉煤灰,发挥其“滚珠效应”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
并因此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同时,在砌筑砂浆拌制过程中,也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
粉煤灰的用量约4500吨,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
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
设计要求在金茂大厦基础底板下施工防水层。
防水材料采用美国胶体公司的纤维装单夹防咸水CR膨润土防水膜、膨润土填缝剂和多用途膨润土粉粒。
防水膜用于大面积铺贴,填缝剂和多用途粉粒用于嵌缝、填补空洞。
CR膨润上的用量约23608平方米。
CR型膨润土防水系列材料是一种柔性的高强度聚丙烯纺织物和火山灰钠基膨润土的复合物,它的技术特点是:遇水膨胀,柔软、高强度,抗污染,抗老化。
它的应用,丰富和发展了国内防水材料的种类,为今后新型防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
金茂大厦工程的信息量大、范围广,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财务管理、合同预算、人事档案管理、施工计划管理、施工方案的设计和编制、施工翻样图的绘制、深化图纸的设计等均采用了计算机管理软件。
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在金茂大厦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应用了“超大超深基坑的支护技术”、“高精度测量技术”、“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应用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
金茂大厦地下室开挖面积近2万平方米,基坑周长570米,开挖深度19.65米,土方量达到了32万立方米,是上海地区软土地基施工中开挖面积最大,开挖深度最深的基础。
在基坑围护方面,我们设计了空间桁架式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又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眼睛”,尤其在金茂大厦这样规模的建筑物施工中,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
我们在施工中采用WILDT2经纬仪、DII600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采用极坐标结合直角坐标法进行轴线放样,用天顶倒锥体法进行严格的测量复核,用往返水准控制高程。
针对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不同的压缩、收缩和沉降,采用预先控制的修正补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