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
2023年《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三体》读后感1我最喜欢《三体》,这本科幻小说让我对广阔无垠的太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三体》带我走进了那个现代与未来相互穿越、虚幻与真实不停交织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外星人——三体人,他们的世界有三颗太阳,并且无规则运动着,当“三星凌日、三星一线、三星当空”这些现象出现,星球就会毁灭,灾难时不时就会发生。
生命在不断循环更替,死亡、重生;三体文明也在不断更新,可终会被不可预测的灾难毁灭,三体问题也成了不可破解之谜。
我不禁对三体人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
读《三体》,我知道了宇宙的浩瀚,在宇宙之中,不断会有新的生命出现。
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圆地方”到“天外有天”,我们人类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
地球人在三体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一些智慧不够、科技不高、善于隐瞒自己思想的“虫子”,但“虫子”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不是梦想环境来适应我们。
合上书本,我仔细回味。
我们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也是在不断的进步着,浩大的宇宙吸引着我们不断探索,吸引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天梦”。
科技在不断发展,许多年后,也许我们可以身处太空并不断探索这广阔无垠的宇宙,且能够适应更广阔的宇宙生存环境。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三体》,每读一遍仿佛都有一个思绪万千的梦,在梦中那个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我飞舞着,翱翔着。
《三体》读后感2终于看完这本书,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吧。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
虽然很多名词会边看边查百度或者看书友的科普,但是大致意思还是懂了的,当然也有一些完全是看不懂的,字是那么几个字但是组成句子就都看不懂了。
汗颜。
内容来说是十分的跌宕起伏,很吸引人。
情节构造很棒,埋下的伏笔都是有用的,不像有些小说写着写着就圆不回去了,故事完整性很好。
关于人物,程心真的是看得我想弃书。
程心每次都说她别无选择,可是至少我在书中没有看到任何强硬的威胁来逼她做每一个选择。
反而是她自己在幻想她要怎么做了,人类才会更好。
《三体》读后感10篇

《三体》读后感10篇小说《三体》读后感(精选10篇)毋庸置疑,《三体》一书的内容是令人震撼的,它让大家重新审视人类的发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说《三体》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三体》读后感(精选篇1)看过《三体》的朋友都知道小说中有一群反人类的三体粉丝们成立了地球三体组织(ETO),并将总部设置在一艘名为“审判日”号的大船上。
但是后来这艘船在“古筝行动”中被联合国部队摧毁,头领伊文斯与船同没。
许多读者看过这个桥段之后,产生一些想法,“古筝行动”发起之时,智子已经到达地球,但是为什么三体人没有让智子通知伊文斯呢?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庞大且忠实的一个粉丝团被摧毁而毫无恻隐之心?那么就让小新在这为您传到授业解惑一下……纵观《三体》全文,三体世界对人类世界唯一有所忌惮的事是什么呢?答案是黑暗森林法则的相关知识。
小说中明确写出的最后悟出黑森林法则的人就是逻辑,那么逻辑真的是地球上第一个知道黑森林法则的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罗辑悟出的黑暗森林法则,是受到了叶文洁的启发,最基本的公理部分和最关键的两个概念“技术爆炸”和“猜疑链”都是叶文洁告诉罗辑的。
能迅速的说出整个黑暗森林法则的理论基础,说明叶文洁是把整件事想清楚了的。
《三体》读后感(精选篇2)《三体》三部曲是由我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三体》讲述了三体人在叶文浩的帮助下准备侵略地球,最终两败俱伤的事。
作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现实,数学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
《三体》的情节跌宕起伏,通常是眼看着一方要胜利了,另一方突然逆转局势。
《三体》的语言并不华丽,但作者总能把一个场景描写的恰到好处具体而不冗长。
《三体》想表达的东西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傲慢是生存的最大障碍。
刘慈欣把这个主题发挥到了极致;人类一次次接近胜利,又一次次被傲慢拉回来。
人类对三体文明傲慢了,于是好好大大的太空舰队被卡车大小的东西打得落花流水;人类对其他文明傲慢了,于是壮丽的太阳系被一张小纸条完全摧毁。
《三体》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三体》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三体》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三体》读后感1首先,三体问题是一个数学猜想,它是指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
现有的数学求解的答案依然是不可测。
由此便引出了一个大问题,宇宙有规律吗?如果没有,那么宇宙就是混沌的,在一个混沌的宇宙中,一切就都是偶然的,那我们的出现就是个偶然,如果我们的世界本是个偶然,那么我们的未来呢?这实际上是小说设计的一个大背景,在第一部中作者的答案是什么呢?作者通过三体文明世界最后的计时钟摆给了我们一个选择,那个在倒计时星球毁灭的钟摆是对规律的渴望还是对混沌的畏惧呢?对这个一点也不科幻而且真实的有点可怕的背景你是否有点不寒栗呢?不用害怕,上面那个问题太大了,现实世界最终答案还未定,也许有一天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会给我们答案。
但小说围绕故事主线展开更像是一场哲学的探讨。
小说中对逻辑方法在认识论中应用的讨论:先普及一个知识,逻辑学中认为论证是有两个方法,演绎与归纳,演绎就是由一个真理论证出另一个真理,只要前置真理为真,而演绎方法是对的,那么结论就是真的。
而归纳则举例论证,归纳结果是不保真的,他只是给出一个更为合理的结果。
好了,知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来看作者写的几次三体模拟游戏中的经历了。
这五次游戏经历是物理学史的缩影也是逻辑法则在认识论中的应用。
第一次,周文王。
文王引导主角汪淼第一次进入三体模拟游戏中,给出了一个看似混沌的世界,文王给出了自己摸索这个世界(建立宇宙模型)的理论:阴阳二元论以及他的六十四卦(宇宙模型)。
并通过后期墨子与伽利略的口说出了文王的逻辑方法,他是一种简单的观察归纳法,而归纳的结果归于一种冥想假设,这个假设仅仅通过简单验证就建立一个抽象模型,于是很快就失效了。
这是早期物理学。
第二次,墨子。
墨子开始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并开始建立实体模型来验证其归纳的结果,但其模型的建立仍然是一种冥想的结果,只是比文王进步在建立了一个看上去更符合现实世界的模型,这个模型已初步摆脱抽象。
三体读后感7篇

三体读后感7篇三体读后感1前两天疯狂看书,把三体第三部一下子刷完了。
这是我第二次看,第三部一直不想看,因为程心。
这两天看完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受不了程心所代表的价值观。
第三部暴露了作者文笔的缺陷,因为角色太单薄,我使劲去理解程心最终也没办法。
人类被写成了一个脸谱化的族群,从多次对罗辑的态度转变,对三体世界的态度转变,写得略显仓促。
虽然第三部很长,但有太多东西要写,反而不够丰满了。
程心就是因为不够丰满,让人无法理解。
看完观后感就是,她一直把自己摆错位置,自以为是地为全人类选择所谓的爱。
是,她只是历史的一颗棋子,但她不能逃掉因为名为大爱实为傲慢的决定导致太阳系人类灭绝的罪名。
因为执剑人的责任没尽好,她曾有过深度抑郁。
可是作者写得太浅,这点所谓抑郁反而显得虚伪。
真需要有功底,把这个人物立起来才行。
到最后和关一帆所谓双宿双栖,真的太仓促了,程心的形象濒临破碎。
为什么能够突然从关心云天明到爱云天明又到和关一帆你侬我侬呢?真的是这样的观感。
最后,关于宇宙死亡和宇宙归零的脑洞,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但也太玄学了。
不好写,也导致这个点写得不够精彩。
第二次看完三体,虽有遗憾,但真是影响我很大的系列。
从三体出发,我看了太空漫游四部曲,非常喜欢这个系列,从而喜欢上克拉克,也认识了另外一个作者,阿西莫夫。
看了他们好几本书,让我越来越能看到更远的星空和宇宙深处。
感谢三体,感谢大刘。
三体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三体》这本书。
本书主要讲了三体星系的人,试图在“降临派”的帮助下,试图占领地球。
他们为达成此目的,通过在不同维度对一个质子进行编辑,得到了十分强大的“智子”。
虽然极度科幻但仔细一想也很符合逻辑。
最终,人们彻底铲除了降临派,并得到了许多重要地资料。
这本书富有强烈的科幻色彩,让我从中无法自拔。
那三体世界用来催眠上帝的巨型钟摆,那一个个可以脱水的三体人,那三个在宇宙中无规律运动的恒星,逐一浮现在了我的面前。
但是在这科幻中又不失逻辑,让人感到真实。
三体读后感(通用15篇)_1

三体读后感(通用15篇)三体读后感1《三体》是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
文中主要通过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之间的智慧博弈来体现宇宙世界的残酷与黑暗。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以精彩的内容不断吸引读者,使每一位读《三体》的读者都能深陷其中。
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作为科幻文学最主要的还是丰富的想象创造,大刘的《三体》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前提进行可行性极高的大胆创作,创造了许多面向未来的科技作品,是对未来生活的创造的大胆预言,并且自动驾驶,无线充电,v装具游戏装备,空天飞机等科技在目前已初露端倪,有的已经有了简单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发展的更为成熟。
文中提到的恒星级飞船,光速飞船,强相互作用材料,冬眠技术等也表现了大刘对未来科技的无限展望,相信未来一定会研制成功并得到运用。
除了对科技的展望,对三体世界的想象创造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对三体世界的详尽描写令人觉得在距地球四光年的地方真真切切的存在一个三体文明,可见大刘的文学功底。
另外,《三体》对人物形象的创作和对人性的大胆披露也十分成功。
《三体》这套书中出现了许多角色,人物虽然多,但每一个都有其鲜明的人物形象,但最成功的还是其中对人性的大胆披露,文中不止一次的揭露了人性的严酷无情,即使在很久之后的未来仍然存在,由此不仅要追求科技发达,还要追求人性中那沉淀下来的无限美好——爱,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部精妙绝伦的文学作品是很难用些许的语言来表达出它的.精彩,所以去读吧,《三体》中那丰富的想象以及对人性的思考都需要去切身感受才能有更深的体悟。
三体读后感2左图封面上的女孩子,应该就是叶文洁吧?以前,我觉得这封面与小说无甚关系,因为我的注意力始终在三体那里,特别是智子。
我甚至非常讨厌小说里对于叶文洁所有经历的设置。
这次重读,我才发现叶文洁的经历确实是重要的。
如果《三体》中没有叶文洁,那么《三体》只能算一部普通的科幻小说,就像《上海堡垒》,我特别喜欢《上海堡垒》里脑洞大开的宏大场景和各种科幻设置。
2023年《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三体》读后感1第三遍读这本书了吧,与之前两遍不同,这本书的人物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变得愈发丰满了起来。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要属大史了,大史虽然戏份不多,但在一二两部中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第一部中大史用他的乐观和智慧帮助汪淼走出智子倒计时的噩梦,在逮捕叶文洁行动中凭借自己过人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阻止了核爆炸的发生,也是他在对三体组织的行动计划中提出使用纳米材料的设想。
邪门到头必有鬼,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在刚开始接触三体和三体组织的时候,大史可以说是最冷静和最无畏的了,其他科学家都被三体远超人类的科技吓倒了,只有大史觉得仍然有胜利的希望。
在第二部中,大史作为罗辑的保镖多次保护了罗辑的安全,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但更为重要的是,当全世界都在指责罗辑不肯背负面壁者的责任时,只有大史站在罗辑的角度为他着想,“给他一点时间吧”,他知道这样的重担换做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是无法承受的,他帮罗辑找来了他的梦中情人,还特地调教了庄颜,模仿罗辑梦中情人的形象,大史对人心的洞察可见一斑。
除了大史,章北海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角色,“第五位面壁者”,这是人们给予他的最高荣耀,不像其他面壁者有着近乎无限的资源可以调动,但他完美的战略欺骗仍然成功欺骗了所有人。
他很早就预知了人类必败的结局,并制定了非常周密的计划来实现他的逃亡主义。
虽然最后时刻他还是心软了,没能及时按动那个毁灭的开关,但临死前的那一句“都一样”让我对他的敬意到达了顶峰。
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贯彻自己信念的理想主义者,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体》读后感2《三体》是我看的第一部科幻小说,非常震憾,脑洞大开,描写了我以前从未想像过的场景,给我带来极大的消费者盈余。
三体星系、智子、古筝行动、水滴、打击自己部队使其成为等离子体、水星坠落计划、黑暗森林法则、四维空间、智慧生命对宇宙的改造等等,这些想像都大出意外,意外带来惊喜。
三体的文学性也很好,很短的篇幅就写出了社会的伤痛。
《三体》读后感(通用15篇)

《三体》读后感(通用15篇)《三体》读后感1最初读《三体》第一部时,感觉只是一本不错的科幻小说,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没想到上个月,在一个很巧合的情境下,有朋友强烈推荐大刘推出的第二部黑暗森林和第三部死神永生,才知道它一共是三部。
一口气读完这两部,感受无比震撼!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融入了无数思考和尖端的技术设想,是大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的一个世界!黑暗森林的内容扣人心弦,不过还是包含有很多阅读性的情节。
至于死神永生,活脱脱是大刘对于宇宙、生命的思索和其缜密理论的记录文献了!读完最后一句,自己似乎思绪万千,又似乎陷入完全空白的思维。
大刘所提的两条理论实在是极致了!生存第一,物质守恒,的确无可辩驳!而宇宙,在无限的时空中应该是重生,毁灭,再重生的循环啊~!突然产生许多遏制不住的想法,索性下楼散步,在快速的走动中放任思绪奔腾。
仰望天空,重回到童年的感觉,脑海中蹦出十万个为什么。
生命生活,既崇高又渺小,既复杂又简单。
也许思考令上帝发笑,但是思考才令人类进步。
感谢大刘,令人有开了天眼的感觉,智慧!备注:三部曲读完,再看看霍金的《时间简史》,彻底淡定了,珍爱身边的人,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好心情!《三体》读后感2超级神奇,我脑洞不够大,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但是内心并没有把它们作为科幻,二十作为现实世界和未来现实世界来看待。
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从现实生活找到切入口,然后毫无违和感地描述,讲述,让人感觉真实,却又不可思议。
特别是第三部,那种宇宙环境不一样,时间就差别万分的感觉,让我想到中国玄幻小说里地上一年天上一日得说法不是信口开河。
那种高维向低维跌落的画面,是永远想象不出,又觉得叹为观止。
那种大大小小的宇宙,那种藏在宇宙中的无数文明,那种黑暗森林体系法则,让人感觉到宇宙生存的残酷。
任你曾经多么繁华,终归于零。
看这套书,中间有过无数的感触,奈何自己太懒,没有写下。
现已看完,但思绪万千,不知从何捋顺,只好暂且结束。
总而言之,强烈推荐,我这种物理盲的文科女,竟也深深喜欢此套书,我也不由得惊叹。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三体》读后感1《三体》第一部是我最近才看完的一部科幻小说。
刚开始我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它获得了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我就想看着玩玩,看过之后我就立马买了第二部。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叶文洁在参加“红岸计划”时,向未知的宇宙发出了一道语言,是叫外星人来进化人类的。
同时,一位叫汪淼的科学家开始接触了一种叫《三体》的游戏,后来他从这个游戏的发明人那里得知宇宙里确实有三体人,也有三体文明。
叶文浩发的那道消息就被三体人发现了,他们开始发出军队来占领地球。
汪淼后来因为叶文浩女儿而认识了叶文浩。
逐渐的,人类也知道了三体人的存在,并且有一部分人希望三体人来,他们被称作三体叛军。
有一次,汪淼参加了三体叛军的大会,但是被武装军发现,并且把叶文浩在内的所有三体叛军都抓了起来(不包括汪淼,因为他是跟叶文浩关系好才参加的,叶文浩是三体叛军的首领,同时警官队长史强也是汪淼的朋友)。
人类接着从叶文浩的口供得知有个叫伊文斯的人跟三体人有很大的关系,最后他们从伊文斯的船上知道了大量关于三体的消息。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好看,可以称作科幻界奇迹。
特别是三体叛军的一个女孩对那些警察说她手里拿着很大吨级的核弹,严肃魁梧的军人和美丽的女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那个核弹开关,如同一朵死亡之花,我对这个片段记忆深刻。
这是一本绝世名著。
《三体》读后感2我本身对这本书是没有感觉的,最开始从字面上理解,认为《三体》这本书是一本讲解三位一体游戏类似的小说,一个多重人格,或者三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有着某种关联性。
之所以最后还是阅读此书,实在是因为最近几年比较火,很多的读书论坛和读书软件,都在推荐。
好奇心下想知道这本书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但这本书实在是太长,抛出的概念太多。
但是通俗有内涵。
通俗是因为其在描述中都很详细,内涵是其中故事时间的衔接性很好。
让每个个故事有回忆及思考的空间。
(以下是自己个人的浅显理解0-0)总体上就是描述宇宙中的并非如地球人认为的.那么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体》读后感
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科幻世界》,或许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所以很喜欢这类的科幻小说。
但自上大学以后,每天大多数时候都是优哉游哉的挂在网上,也就再也没接触过这些科幻类的小说了,尽管还是很喜欢科幻类的小说。
网上对《三体》的评价很高,所以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夜里,我就决定读一读这部小说。
对我来说,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读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在一股脑看完《三体》之后,我竟然还不满足,很想知道后来的结局是什么,所以就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囫囵吞枣的看完了后面两部小说《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这三部小说统称为地球往事三部曲。
在第三部小说将要看完的时候,我就自作聪明的用了一句老话总结了这三部小说的主要情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但是第三部小说看完之后,再从头回忆,唏嘘不已,觉得自己当初的总结真是太肤浅了。
诚然,从情节上来说,确实能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来总结,但这三部小说的精髓确实不在此处。
如果这三部小说仅仅从情节上来说,我相信有很多小说比它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一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科技,二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三没有宏大场面的描述,但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我觉得是因为作者在小说中包含了较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第一部里,经历过文革迫害的叶文洁见到了人类的总总罪恶,心里怀抱着宏大的理想,却无实现的途径,内心的苦楚和绝望可想而知。
在偶然间利用太阳和地外文明三体世界取得联系之后,内心狂喜不已,希望能借由外来力量来净化人类世界,若非内心失望之极,恐怕她是不会萌发这种念头的。
可是文革结束后,国家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未来又是一片金光大道,如果以后没有遇到伊文斯,恐怕三体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的命运也会改写。
而伊文斯之所以想借助三体世界的力量来彻底消灭人类世界,也是因为对人类世界种种罪恶的失望,认为人类罪大恶极,无可挽救。
最终地球出现了三体组织,这个组织是三体世界在人类世界的情报员和计划执行者,虽然他们都怀着不同的目的。
虽然最后三体组织被捣毁,人类世界也拿到了三体世界和三体组织的通话记录,知道了三体世界的情况,也了解了他们的打算,但却整体陷入了绝望之中:三体世界科技之文明远处于人类文明之上,出于对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恐惧,他们发出了两颗智子,彻底锁死了人类世界的基础文明。
这也意味着人类科技再也无法出现质的飞跃,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修修补补。
正像文中所讲,在三体世界看来,人类只不过像只虫子那样不足为惧。
在第二部里,由于人类世界得知三体世界将在四百年后到临地球,届时整个人类文明将会毁灭,由此全世界陷入了大恐慌中。
为了挽救人类文明,地球各大国空前的团结起来,面向太空组建防御体系,同时也讨论逃亡计划。
但正如作者在小说中说的,基于人类自利的本性,都希望自己是逃亡者的一部分,否则谁也别想逃走。
所以世界政府也制定了针对逃亡者的禁止法案,全力对抗三体世界。
因此整个世界转入战时经济体制,发展太空舰队,寻求与三体舰队的正面交锋,同时针对三体世界思维透明的弱点,选出四位面壁者,企图迷惑三体世界,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其致命一击。
但面对三体世界的绝对科技优势以及三体组织残余力量的全力反击,有三位面壁者都被破壁,最终落得可怜下场,正如小说中说,无论做什么,三体世界都不在乎,毕竟三体文明远远超出人类文明,人类依靠现有科技根本不可能战胜三体世界,人类还是像只虫子一样不足为虑。
但转折也就出现在第四位面壁者罗辑身上。
面壁者罗辑,是个很有趣的角色,他只是一个骗吃骗喝的所谓学者,所做的研究也都是投机取巧的研究,但正是这些研究竟然让三体世界惧怕。
直到后来,罗辑顿悟出了宇宙中的基本规律,并发展出了黑暗森林理论,才威慑住三体世界,使人类世界得到短暂的和平。
所谓黑暗森林体系是基于这样一条残酷的规律,任何一个文明都会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扩张,并且为了自己的文明能够保存,不得不对其他已知文明保持相当的警戒。
因此,每一个高等文明,一旦发现宇宙中有其他文明存在,必定会对这个文明进行致命打击。
在第三部里,人类世界由于长时间的安定,渐渐产生了一种错觉,忽视了宇宙规律残酷的真相,在对新一届执剑人的选择上,选择了颇有母性光辉的程心,因此无法威慑住三体世界,引发三体世界对人类世界的攻击,最终人类世界残存的战舰在宇宙中广播了三体文明的坐标,导致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被更为高等的文明所消灭。
然而更为高等的文明也在和其他高等文明之间进行战争,最终趋势是使得宇宙渐渐死亡。
或许死亡之后,才是新生吧,一些高等文明,被称为归零者,他们致力于使宇宙回到大爆炸的起点,重新开启宇宙中的田园时代。
但这个梦想究竟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宇宙中各个文明有没有这样的共识,愿意向宇宙中归还质量。
统观三部小说,正如我在前面说的,并没像其他科幻小说那样,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文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奇特发明。
甚至,在前两部小说中,所有的故事都建立在人类的科技完全被智子锁死的前提下,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只能对现有科技挖掘潜力,小修小补。
由此可见,作者着重表现的不是他丰富的想象力,而是基于对世界、对人性的观察后所形成的宇宙哲学和人文情怀。
作者对人性、对文明的解读,在小说中表明无疑,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思想所到达的深度。
我个人认为,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现的是他对生命与时间的关系、文明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时间对生命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每个生命体来说,都希望其存在的时间越久越好,如果是能长生不老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但许多人可能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思考:生命对时间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时间是什么,它无时无刻的推动着我们往死亡里更近一步,那是生命的终结,看起来,时间跟生命是对立的。
但正如大家所说: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每个人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都会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想法,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是有想法而已,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把这些想法都撒到了房前屋后的野草丛中,即使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
我不知道他们在老态龙钟的时候,坐在冬日的暖阳下晒着太阳的时候,会不会偶尔想到自己的梦,后悔当初放弃了选择的机会,至少,如果在我年老的时候,肯定会后悔不已的。
联想到作者在文章中的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乃是对这种现象最好的注脚。
当生命再也没有其他的色彩,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许比死亡更为难过。
在第一部小说和第二部小说里,三体世界里的那个可怜的监听员,或是地球上处在战时经济体制下艰难生活的百姓,恐怕都深有同感。
而对文明与时间的关系,其实也正如生命与时间的关系差不多,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文明当做一个生命的个体来对待。
在小说中,无论是三体文明还是人类文明,或是其他更为高等的文明,都希望能将自己的文明更为长久的存活,而为了这个目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又是什么呢?三体文明在屡次的天灾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建立了不可置疑的独裁统治,每个三体人一旦失去了利用的价值都会毫不留情的被毁灭,在这样的文明中,没有宗教、没有艺术,只有对科学无尽的专研和对宇宙的无穷探索。
可颇有戏剧性的是,科技的发展一直是匀速前进,甚至有减速前进的趋势;反而是在跟地球文明有深入的交流,艺术领域全面发展之后,科技竟然有了爆炸式的增长。
反观地球文明,在面对三体文明的侵略时,全球经济转入战时经济体制,也形成了独裁的政府,为了和三体舰队抗衡,一切都围着军事服务,所有行业一片凋敝。
但就是这样,在发展太空舰队的时候,始终无法攻克其中的几个技术难点,反而是在经过大低谷、第二次文艺复兴之后,这些技术难点又有了戏剧般的突破,科技也出现了迅猛发展。
直到第二次文艺复兴之后,人类文明反思过往的一切,终于认为:给时间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时间。
如果一个文明注定要终结,与其苦苦寻觅使它更为长久的生存之道,还不如在它短暂的生存时间内,创造出灿烂的人文光辉,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灵。
自然,对生命来说,文明意义重大,如果没有文明,生命的存在就显得极为苍白无力,正如三体世界的可怜的监听员。
当然了,在这部小说里,还有对人性的一些刻画,许多地方都有生动而现实的描写,基于人类自利的本性,做出这些举动也无可厚非,只能寄希望于人类文明所产生的人文意识和道德束缚来进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