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草原》中的景物描写展示了如何运用多感官和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多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创新思维的发挥: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在遵循基本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想象,创作出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作品。
-例证说明:
-对于感官体验的转换,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场景,如校园中的一棵树,让学生分别从不同感官进行描述,并指导他们如何将这些描述整合到作文中。
-针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正反例文,让学生分析哪些描写是恰当的,哪些是过度或不恰当的,从而理解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意识到学生对多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虽然我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讲解,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感到困惑。这让我思考,是否需要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讨论了一些与景物描写不相关的内容。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在下次课上进行适当的引导,确保讨论更加高效。
-实践练习:指导学生围绕“我的校园”进行课堂写作练习,强化重点知识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感官体验的转换:学生往往难以将观察到的景物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来,特别是在运用多感官描写时,容易忽视某些感官的体验,如嗅觉和触觉。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在写作中可能会滥用或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导致描写显得生硬或不自然。
写景作文教案九篇

写景作文教案九篇关于写景作文教案九篇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写景作文逐渐成为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分享九篇有关写景作文的教案及其作文要点,并给出两篇范文及分析。
一、高效写景——初一写景教案本教案着重讲解高效写景的技巧和要点。
教师通过观赏图片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感知和表达美景。
教案的重点包括:写景前的观察和感受,选材的重要性,用词的精准和形象,以及融入个人情感的表达等。
教师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全面提高写景作文的水平。
重点分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本次观察和感受到的自然环境,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丰富的词汇,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句如下:(1)“在这个季节,橘黄色的芦苇摇曳在落寞的荒原上,犹如被风吹动的美丽的画卷。
”(2)“河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轻轻地流淌着,就像一条水带,把居住在它周围的蝴蝶和鸟儿都温柔地包围在中间。
”二、四季之美——小学四年级写景教案本教案以“四季之美”为主题,讲解如何运用四季之间的变化来表现自然景色的不同。
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讲解,让学生领悟到不同季节的不同美景,同时应注意一些影响写作的因素,如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学好语言表达等方面。
学生通过在写作中尽可能详细地描绘四季之间的美景,让读者感受到眼前的自然景色变幻无穷。
重点分析:学生在表达四季之美时,需要结合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色特点,突出不同的感觉和情感,同时运用形象的语言来传达美好的景象。
例句如下:(1)“冬天的夜晚,天空湛蓝,月亮高挂在空中,宛如一盏明亮的灯笼,让人感到无比温馨和安宁。
”(2)“春天的清晨,花草刚成熟,新绿与鲜花交织在一起,深深地吸引着每位路过的人。
”以上两篇作文均突出了表达情感和感受的重要性,同时还突出了要注重细节描写的要点。
用词方面,可以看出学生除了使用形容词和动词之外,还注重了名词的精准和形象。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优质教案_14

课题学习描写景物请学生欣赏大自然图片。
一.开篇词导入:哪位同学能够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大自然美景?他的描述你能感受到景物的美吗?是的,我们刚刚欣赏了东升的旭日,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美丽的紫藤萝花……不过他们的美太难描述了。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吧!二.学习目标:1、多角度观察景物,使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来写景;2、学会调动五官,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写景;3、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来描写景物,将情感融入景物中。
三.学习过程:一>疑难初探观察这几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1)白色的云在蓝色的天空中移动。
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3)软绵绵的云在天空中闲逛。
4)雪白的云朵,一片一片,在天空中追逐、嬉戏。
分别写了云的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二>现学现用:★思考同学们观察这段话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是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巧妙使用多种修辞牛刀小试★我来练一练请以“月亮萤火虫草丛”三个词语,巧妙使用修辞写一段话,字数100---150字左右。
佳作分享赏析★思考排除修辞,大作家宗璞又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呢?你有什么发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调动各种感官牛刀小试★我来练一练请以“月亮萤火虫草丛风儿花朵”五个词语,调动各种感官写一段话,字数100---150字左右。
佳作分享赏析★思考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中的景物也非常惹人喜爱呢,那么鲁迅又是以怎样视角来写景的呢?你又发现了什么?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描写景物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说明描写景物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描写景物对作品的影响。
2. 方法和技巧(10分钟)1.采用多种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2.注意详略得当,避免出现冗长和乏味的描写。
3.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描述效果。
4.注意语言的精炼、准确、简练。
3. 案例分析(20分钟)以具体的事例和材料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描写山水的课文,让学生仿写一段文字,加强他们的练习。
4. 撰写练习(30分钟)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如画面、照片)进行描写,加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5. 课堂分享(1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班级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 课后作业(5分钟)请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书面作业。
教师要求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文,并指导学生修改,纠正错漏。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老师的评分,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价,并在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指导和改进。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描写景物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进行了练习。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还可以再加强,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写作练习,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深刻理解描写景物的重要性,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述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诗文都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感受自然山水之美,体悟作者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此单元可以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结合“语文主题学习”设计理念来组织教学。
通过学习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感受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在诵读层面上,他们能基本做到正确和顺畅,但在节奏把握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语感欠佳。
对于文言文翻译,他们能初步把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但对于“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标准还不能完全把握。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老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可感的图片、音乐,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单元学习目标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3.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设计说明此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附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观察景物。
2.学会运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来描写景物。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有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人不同的感受。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风景,美不胜收。
怎样才能把这些美好的景物描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二、写作导航(一)基本技巧1.描写景物。
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雨是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紫藤萝瀑布》作者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4.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
《雨的四季》中,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二)学法指导1.多角度观察景物。
(1)定点观察: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共五则范文)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事例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写作指导课一、口语表达(一)表达内容:“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1、什么是景物描写。
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
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
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三)口头表达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
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怎样才能把这些美景描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1. 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把景物写得有层次。
3.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那金黄灿烂的田地?是高远的蓝天,还是天际处的山岭?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会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会让你抒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以《秋天的赞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导航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大家如何学习描写景物:
1.定点观察。
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
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2.移步换景。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例如鲁迅《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甚至还写了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3.调动各种感官。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
甚至可以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
例如朱自清《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例如上文中朱自清《春》中的这段描写,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写出了各种花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一种姹紫嫣红的感觉,写出了春天的美丽。
运用动静结合法,写出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三、例文引路
秋天的赞歌
很多人喜爱春天,喜欢它的千枝吐蕊,蓓蕾待放,而我却喜欢秋天。
我不仅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更喜欢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景象,因为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喜悦。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和农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了,它们满载了人们殷切的期待
和辛勤的汗水。
农民伯伯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不禁喜上眉梢。
你瞧,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黄灿灿的稻谷汇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风中微微摇曳着,还有金黄的柿子、小红灯笼似的山楂,以及枣、橘子等水果。
多么美丽的丰收的景象啊!
秋风拂面,拂去夏日的燥热,送来一份凉爽。
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
街上,刷刷作响的声音仿佛一首乐曲,每一片落叶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金色的音符。
秋雨,是连绵不断的。
它既不像春雨那样细如牛毛,也不像夏雨那样倾盆而至。
它无声无息地降落下来,轻柔地洒在我们身上,使衣服潮湿起来,嗅到一股秋的气息。
细雨丝丝,带给人们清爽、凉快的感受,使人们不禁赞叹道:“这喜人的秋雨!”秋雨过后的景色也是不错的,呼吸着雨后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立刻就会拥有一份轻松的心情。
树枝上,那尚未落下的叶片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真是美极了!
秋天的阳光是温暖的。
清晨打开窗子,阳光照耀在身上,你会发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
秋天的阳光是温和的,它贴近你的脸颊,让你感受到舒适;秋天的阳光是温柔的,使你不由得就爱上了它。
再说那千姿百态、昂首怒放的秋菊,虽然不及春天盛开的花儿的姹紫嫣红,但这正是秋菊的美丽之处,每一朵秋菊都在争相为秋天增添风韵。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不像夏天那样烈日炎炎,也不像冬天那样银装素裹、萧瑟一片。
它自有一份恬淡的秋的韵味,我喜欢这迷人的秋。
【名师点评】历来人们都以赞美春天作为描写主题,而小作者则从自己的视角描绘了金色的秋天。
文章围绕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主线,描写了满目的丰收景象,由此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在写作过程中,小作者抓住秋天最有特征的景物:果实、秋风、秋雨、秋阳、秋菊,展示了小作者对秋天这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小作者还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把秋天写活了,表达了小作者对秋天预示着收获,寄予人们以希望之情的喜爱。
四、板书设计
定点观察
学习描写景物移步换景
调动各种感官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