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 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  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阅读:孟加拉国的水灾
在世界各国中,孟加拉国的水患最为严重。恒河、布 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等淹没平原约为全国土地的80% 。孟加拉国的水灾频繁。1960年—1970年,13次热带风暴 席卷了沿岸地带;从1950年—1988年发生了25起严重的水 灾。1970年水灾造成30万人死亡。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阅读分析
查找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分 析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益或不利的影响。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南极冰架崩裂 祸起全球变暖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全球变暖导致非洲最高山峰冰雪融化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行全
、球
毛 毛 虫 泛 滥
变 暖 三 问 题 :




瘟 疫 易 流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新知1 气候与生产
小组活动
探究气候对工业、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和工 程建设等的影响。
新知1 气候与生产
阅读:气象灾害——洪涝冰雹对农业的影响
1996年3月29—30日,福建省永定县出现连续性 暴雨,日雨量为61.4毫米和57.2毫米。3月31日,连 城(56.2毫米)、武平(80.3毫米)、上杭(86.6毫米)、 漳平(71.2毫米)出现暴雨。这次暴雨过程,据调查, 上杭县有20公顷秧田被水淹,260多公顷烟叶被冰雹 打坏。永定全县农作物受灾333.3公顷,成灾266.7公 顷,绝收66.7公顷。
酸雨
工业生产中,燃料大量 使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 物、氮氧化物及悬浮固体物, 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经光化 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等酸 性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 形成酸雨。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酸雨

2023 地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2023 地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第2章《世界气候》核心知识点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核心知识点]: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2.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南半球相反;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年较差。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2)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洋流因素:同纬度地区,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

(4)地形因素: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海陆相间分布,等温线更曲折;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等温线比较平直。

[考点][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核心知识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赤道及其两侧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2)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海陆位置)(3)暖流经过降水多,寒流经过降水少。

(洋流因素)(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5)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少雨;东部多雨。

2.①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

②世界干极:南美洲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

八年级第2章《世界气候》核心知识点(填空版)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核心知识点]: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

气候与人类活动ppt课件

气候与人类活动ppt课件

北 极 地 区
因纽特人
冰屋
亚马孙地区的高脚屋
高温多雨
通风防潮
西亚民居
墙服:隔热 头巾:阻挡风沙
墙厚,隔热
气候与人类发展
气候发生异常会造成洪涝、干旱 和寒潮等灾害。
太阳能发电
风力发电
暗渠: 引水 竖井:方便挖井、清淤,减少水分蒸发
坎儿井的建造原理
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热带水果
亚热带
温带水果
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较高, 开花期在4-5月份,那么最适宜葡萄 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地中海气候
水稻 高温多雨
小麦 耐寒耐旱
东南亚的马来群岛适合种植什么粮食 作物?为什么?
水稻,因为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 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合水稻生长
热带地区:一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年两熟
东南亚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为什么?
一年三熟,因为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热 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气候与民居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气候
黄土高原 窑洞
傣云族贵竹高楼原 吊脚楼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自然资源
蒙古包易于拆解安 装,搬运方便,多 用于游牧民族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与人类活动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与人类活动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与人类活动我们生活的地球,气候多样,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湿润的雨林到干旱的沙漠,不同的气候塑造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气候对人类的居住和城市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寒冷的地区,如北极圈附近,由于漫长而严寒的冬季,人类的居住相对较少。

极低的温度、厚厚的积雪以及有限的资源使得在这里建立大规模的城市和社区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反,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地区,比如欧洲和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以及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城市和人口密集。

这些地区拥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

不同的气候类型决定了能够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种植的季节。

在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

在温带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而在干旱的地区,比如沙漠边缘的绿洲,由于水资源有限,人们主要依靠灌溉农业,种植耐旱的作物,如棉花、枣椰等。

气候的变化,如干旱、洪涝、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场严重的旱灾可能导致农作物歉收,影响粮食供应和价格;一场暴雨洪涝可能冲毁农田,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因此,农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丰收。

气候还影响着人类的工业活动。

一些需要大量水资源的工业,如造纸、纺织等,往往会布局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寒冷的地区,由于冬季需要取暖,能源消耗较大,因此能源工业相对发达。

而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空调等制冷设备的需求增加,这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在湿度较大的地区,电子设备的生产需要更加严格的防潮措施,以防止产品受潮损坏。

交通运输业也受到气候的制约。

在冬季,寒冷的气候可能导致道路结冰、积雪,给公路和铁路运输带来困难,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题目气候与人类活动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中图版第二章第三节个人信息姓名设计者单位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二章《世界气候》的最后一部分,是本章的知识、能力、情感的一个小结,是密切联系生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的关键部分。

根据《中图版地理新课程标准》,本课题的内容标准是:“举出日常生活中和实例,说出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本节设计时,本节课力求以实例分析的方式,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全面地深化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对气候影响生产、生活的理解更深刻;认识协调人与气候关系的重要性,给合当地气候实例开展教学,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之前所学习的内同,特别是通过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八年级的有很多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教师提示、指导。

尤其是我们乡下学生,见识少,让其探讨会白白浪费时间,没有效果,还不如干脆告诉他们,让其知道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等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的气候对人类的活动有不同的影响。

2、了解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影响,以及对我国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影响。

3、认识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活动带来危害,甚至产生灾害。

4、了解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适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农作物熟制图,进一步认识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性,认识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2、通过比较阅读和读图分析,认识气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活动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世界气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气候对作物分布及熟制的影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课堂讨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堂讨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教情、学情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拿出柚子。(金柚故事)引出:金柚之乡——XX。
思考。
自主探讨。
(二)检查预习
温故知新:影响农业的因素。
课标展示+学习重点。
学生回答。
学生分析。
(三)授课过程
1.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
2.材料XX气候条件。
3.材料金柚生长的气候条件。
4.XX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图。
一节课,学生基本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部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金柚(农业)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光、热、水)、水源、土壤。
2.社会经济因素
浅析初中“地理学业考查”背景下的地理教与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课题来源:《中图版》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
学习内容:金柚之乡——XX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节内容在地理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较多,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案例、分析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图表分析法:运用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及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案例及图表。

4.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通过案例介绍热带雨林气候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案例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气候如何影响人类活动?”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如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实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气候景观,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如农业生产受气候类型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特点;工业布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高耗能工业多分布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城市分布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更适合人类居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实例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记载打猎时获得一象,表明 殷墟的化石象是土产的。河南原称豫 州,“豫”字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 标志。 商、周时代,梅子是北方人民重 要的日常食品。《诗经》说:“若作 和羹,尔唯盐梅”,可见当时梅子是 和盐一样重要的食品,是做菜不可缺 少的佐料。《诗经》说: “终南何月, 有
条有梅”。终南山在西安之南,宋代 以来就无梅了。陕西、山西等地人民 只好用醋代替梅。 秦汉时期气候也比较温暖,《史 记》记载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是: “橘之在江陵,桑之在齐鲁,竹之在 渭川,漆之在陈夏。”可知当时亚热 带植物的地界比现在更加偏北。
阅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长期的气候变化,即使变化比较 缓慢,也会使生态系统发生本质性的 改变,使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完全改 变,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 例如,在公元前3000—前1000年 的温暖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直到东 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安阳殷墟发现 水牛和野猪等热带亚热带动物;
阅读:印度遇酷热乌鸦喝游客饮用水
3月29日,印度加尔各答一家动物园内, 一只乌鸦在为游客储存的饮用水出口处喝水。 南亚炎热的夏天已经来到,温度突破了40摄 氏度大关,自然饮用水源开始干涸。
阅读分析
课本P45第二个阅读材料
你还能说出哪些气候对人 类生产生活影响的例子?
阅读分析
阅读《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 响》,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益或 不利的影响。


课本P44思考题和图G
小组活动 探究气候对人们衣、食、 住、行等的影响


课本P45第一个阅读材料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为“圣婴”)这个名 称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间, 指季节性的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 常他们捕鱼时向北流动的冷洋流,这种现象一 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如今,厄尔尼诺不再指 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ENSO)现象中的一部分。 ENSO指 的是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大气和海洋循 环变化的一种现象。厄尔尼诺指中东太平洋地 区海洋表面异常增温并与低层大气相互作用, 它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天气影响。
南极冰架崩裂 祸起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非洲最高山峰冰雪融化
瘟全 疫球 易变 流暖 行三 、问 毛题 毛: 虫冬 泛天 滥晚 、
酸雨
工业化后,燃料 之大量使用,燃烧过 程中产生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碳氢化物、 氮氧化物及悬浮固体 物,排放至大气环境 中,经光化学反应生 成硫酸、硝酸等酸性 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 降低,形成酸雨。
1987年和1988年的水灾引起了全世 界的关注。据官方统计,1988年水灾淹 没了国土8.2万km² ,占全部国土14.48 万km² 的一半以上,毁坏了720万栋房屋, 2379人丧生,死亡牛17.2万头;淹没 主干道3000km。乡间道路10000km,桥 涵898座。铁路线1300km。铁路桥270座、 堤防1990km、灌溉渠283km、电站18座、 输电线路2000km;1000余家工业企业、 1400所医院以及19所学校遭破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温故知新
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描述天气的是( ) )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东边日出西边雨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山雨欲来风满楼
看下列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位于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的是 ,内 部的是 ,西岸的是 。
气候与农业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请你先将下列粮 食作物与其主要产地连线, 再想一想为什么。
春小麦 冬小麦 青藏地区 东北地区
青稞
水稻 谷子
黄河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北地区
理解下列概念
1、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持 续时期
2、活动积温 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 加起来的气温之和
气温与农业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中国的温度带
亚热带
位于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活动积温 4500~8000 ℃
作物熟制一年三熟
活动积温
位于
中国的温度带
热 你知道这里 带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大于8000 ℃
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
这是什么 农业带?
降 水 与 农 业
美国的降水分布图
这里的降 水量有何 特点?
阅读:气象灾害——干旱
对农业的影响
各地干旱出现时间不同,发生频 次也不一样。云南和贵州西南部多冬、 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四川盆地东 部和贵州大部多夏、秋旱,以伏秋连 旱为主;四川盆地西部则多春、夏旱。 春旱往往是在冬干之后出现,常影响 早稻播种、移栽及小麦扬花结实。伏 旱不仅严重影响中稻抽穗扬花、晚稻 移栽,而且影响蓄水等。
A B C
温故知新
温 故 知 新

说出下列的气候图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的 名称并与其相应的自然景观的图片连线。
温故知新
请你根据下图判 断,这个地方属于什 么气候类型?这里生 长的植物有何特点? 你能说出这里生产的 两种水果的名称吗?
课本P42探索活动


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气候 特点各不相同,天气状况更是短时多变。 但是,现在人们不仅能够解释风雨阴晴 等的天气变化形成的原因,说明气候变 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按照 气候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 和生活。气候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 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阅读:非洲的旱灾
1968年-1973年非洲干旱是 非洲人民的一次大灾难,使得乍 得、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的牲口 损失70%~90%,仅在埃塞俄比 亚的沃洛省就饿死20万人。
阅读:肯尼亚东北部地区旱灾严重
2006年3月4日,在肯尼亚东北部埃勒瓦克 村,几名肯尼亚儿童在简陋的棚屋里玩耍。由于 持续的干旱,肯尼亚东北部地区约350万人遭受 着饥饿的折磨。
阅读:孟加拉国的水灾
在世界各国中,孟加拉国的水患最为 严重。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 等淹没平原约为全国土地的80%。孟加拉 国的水灾频繁。1960-1970年,13次热带风 暴席卷了沿岸地带。从1950年到1988年该 国发生了25起严重的水灾,1970年水灾造 成30万人死亡。 图为一个女孩手 举煤油灯在水中 艰难地前行。
酸 雨
煤和石油燃烧后所产生的烟 道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排放到 空气中被云层吸收,并经过氧化 作用形成酸雾,随同雨水下降便 汽车尾气 成为显酸性的雨水,即酸雨。
酸雨对人类及自然生态的影响
• 酸雨因pH小于5.0,造成土壤、岩石中的有毒金属元素 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严重时使得鱼类大量死亡。 •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累积有毒 金属,将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 酸雨会影响农林作物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 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 的养分,将枯萎、死亡。 • 湖泊酸化后,可能使生态系改变,甚至湖中生物死亡, 生态系活动因而无法进行,最后变成死湖。 • 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古迹和金属物质,造成人类经 济、财物及文化遗产的损失。 • 刺激人类眼睛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


课本P43思考题和图C、图D
南橘北枳
晏子曰:“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水土异也。”
气候与农业
认识这 些水果吗? 它们主要产 在我国的南 方地区,还 是北方地区?
气候与农业
认识这 些水果吗? 它们主要产 在我国的南 方地区,还 是北方地区?
气候与农业
认识这 些水果吗? 它们主要产 在我国的南 方地区,还 是北方地区?
小组活动
探究气候对工业、交通运输、 能源利用和工程建设等的影响
阅读:气象灾害——洪涝
对农业的影响
1996年3月29-30日,福建省永定县出 现连续性暴雨,日雨量为61.4毫米和57.2 毫米。3月31日,连城(56.2毫米)、武平 (80.3毫米)、上杭(86.6毫米)、漳平 (71.2毫米)出现暴雨。这次暴雨过程,据 调查,上杭县有20公顷秧田被水淹,260 多公顷烟叶被冰雹打坏。永定全县农作物 受灾333.3公顷,成灾266.7公顷,绝收 66.7公顷。
中国的温度带
寒 温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带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活动积温
小于1600℃
中国的温度带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活动积温 1600~3400℃
中温带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
中国的温度带
暖温带
活动积温 3400~ 4500℃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小 结
气候对人类 生产的影响 气 候 与 人 类 活 动 气候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工 业、交通、能源 利用、工程建设 等的影响
气候异常对人类 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 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衣、食、住、 行等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 气候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 不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